看到一则报道,产生了这个疑问。
2009年末,安徽省委指派的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去世,人民日报和新华社2010年初联合发布了刘晓鹏、钱伟和杨维汉的宣传报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记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据该报道,小岗村妇女主任韩巧兰回忆沈书记2004年2月到任时,“他恐怕在小岗呆不了两月。之前下来的干部,有的来这‘镀镀金’,回去就提拔。”
国家通讯社和中国第一大报应该最有权威性。小岗村的干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模范,应该不会说谎,尤其不会给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抹黑。韩主任估计沈书记呆不了两月,说明此前安徽省派到村里的干部在村里工作的时间平均不到两月,而且在小岗村“‘镀镀金’,回去就提拔”。于是产生一个疑问:这些年,小岗村为安徽省培养了多少人才?这个问题,本来可以亲自前往小岗村调查了解取得第一手资料。但是,如果去了之后万一看到的小岗村是“偏、穷、乱、散”,是“村里到处是柴垛、垃圾,环境差”,是强征土地殴打村民,这还不把我30多年来对小岗村的美好印象全都破坏了?网上百度一下下,搜出来的都是沈书记鞠躬尽瘁或者现任书记遇到大麻烦的讯息。怎么办?好在有国家第一大报和国家通讯社的报道,韩巧兰主任的回忆,我们可以大致推算一下。
1.安徽省何时派干部去“镀金”?1978年11月,小岗村18个村民按下手印,此时安徽省肯定还没有派干部去“镀镀金”。1979年开始似乎也仓促了些,假设从1980年1月开始派干部,到沈书记2004年2月到任,期间共计24年1个月,计289个月;
2.按韩主任的说法不足两月,就按两月算。
忽然想到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第一期1924年3月入学,11月毕业,8个月;第二期1924年8月入学,1925年9月毕业,13个月;第三期1924年10月入学,1926年1月毕业,16个月;第四期1926年3月入学,10月毕业,7个月;第五期1926年11月开学,1927年8月毕业,9个月。黄埔军校前五期平均培训10.6个月,而小岗村为安徽省培养干部每期不足两月。谁都知道,因为东征北伐的原因,黄埔军校前五期是很急切的,但是仍平均10.6个月。而小岗村这个安徽省“黄埔”平均不足两月,可见改革开放多么急需干部啊!当然,培训时间长短不能说明质量高低,黄埔军校第四期和第一期时间最短,但是培养出了林总徐帅等赫赫有名的战将,而时间最长的第三期似乎名气反而不如第一期和第四期大。如今大学每届至少几年,有的学生学士硕士博士海龟,也没见哪个比林总徐帅杜聿明陈明仁厉害。
3.每一批派去多少干部?瞎猜,假设每次只派去1人。不能再少了,再少挂空挡了,这对改革开放大业多么不负责任啊!
按以上三个保守估计,安徽省截至2004年2月连沈书记在内至少派去干部145人,这145人可都是取过农村改革开放真经的。而且与唐僧师徒仅仅取经相比,这145名干部还主持过“雷音寺”的管理。可以想见,这145名干部对于安徽省的改革开放大业,尤其是对安徽省农村的改革开放起到多么大的推动作用啊!相信安徽省农村建设必然在这145名干部的带动下,繁荣富裕和谐稳定走在全国前列,安徽省的农民也一定人人幸福个个安康,一天到晚为腰包的钱花不完发愁。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四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