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政者的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东汉末期有个文人叫赵壹,他写了这么一篇文章,题目叫《刺世嫉邪赋》。在文中他先列举了种种社会弊病,然后说“原斯瘼之攸兴,实执政之匪贤”,意思是“推究这些社会弊病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执政者不贤”。这句话道出了赵壹对“执政者和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他认为,社会道德的好坏与执政者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论语》中的一句话更直接地说明了这种关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执政者的道德是风,老百姓的道德是草,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个方向倒”。这种意思,如果用马克思的话来说,那就是“所谓的社会道德,其实就是统治阶级的道德”。
所以,一个社会的道德状况,首先体现为执政者的道德。用《论语》上的话来说,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执政者自身道德纯正,做事公正,不需要强制,老百姓就会听从他;执政者自身道德败坏,他的命令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搞政治,就是要做事公正,合乎正义。执政者自身以身作则,老百姓谁敢胡作非为。
所以,要想搞好社会道德,首先应要求执政者提高道德水平。所谓的社会道德建设,其核心内容是“执政者的道德建设”。一提社会道德,就拿老百姓说事,要求老百姓遵纪守法,这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我们看历朝历代,抓吏治,都是那些想把国家搞好的皇帝的主要任务之一,很少见到有执政者批评老百姓道德水平低的情况。所谓的抓吏治,不就是要求政府官员提高道德水平吗?
二、官僚政治下执政者的道德状况
在中国漫长的政治史上,出现过许多胸怀大志的执政者,渴望建立一个清廉政府。有众多的文人,提出各种整顿吏治的方法。但都没有实现其目标。1948年,王亚南先生写了一本书,叫《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对中国历史上的官僚政治做了深入剖析。中国自秦汉以来,政治体制就属于官僚政治,民国时期也是如此。事实上,新中国建立直到今天,我们的政治体制仍然是官僚政治。只是官僚政治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
官僚政治有许多特点,比如,一,官员的权力不受约束,政府权力私有化。二,官员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老百姓负责。三,贪污腐败是官僚政治的必然现象。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几个方面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罢了。即使如毛主席时代,这几个问题也是存在的。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针对政府官员的政治运动。毛主席时代政治运动的主要针对对象事实上是“政府官员”,政治运动不过是“整顿吏治”的一种形式。
三、希望之光
执政者走向腐败走到人民的对立面,这种现象有时让人绝望。人的私心无法根除,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的私有制,这两者或许是执政者腐败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探讨怎样建立一个大同社会,历史上在或小或大的范围内也都有这种实验,历史上很早就存在的乡村建设,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理想就是希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