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走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化的道路
如今,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市级、县级、乡级如火如荼的开展,其主题依然与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致,旨在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四风”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反而愈演愈烈,其爆发程度之彻底、之充分,令人始料未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避免自身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化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各级党委、领导干部的注意。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主义化主要表现在:各级党委全部成立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该办公室的最大任务就是编写实施方案,上报工作简报,在许多地方,工作还没有开展,简报已经上报十多期,真可谓“活动还没有开展,简报已行十多期”。最夸张的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以支部为单位,在县、乡级大概90%以上的支部的党员在3-5名,根据活动要求,每个支部都要编写自己的实施方案、单独开动员大会,每个支部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材料都包括该支部的实施方案、该支部成立领导小组的通知、该支部支部书记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动员大会安排方案等,而且每个支部在开动员大会前,所有的材料都要装订成册,然后报送分管县级领导、所属督察组组长审核签字,才能开动员大会。个别乡一级的方案要报送市委、州委乃至省委审核。在民族地区,中央、省委制定的“1+7”方案经过扩展后,变成“1+9”方案,其他形式主义作风就不再一一例举。仔细想想,这难道不是最登峰造极的形式主义?需要走这么多的过场和形式吗?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官僚主义化主要表现在:基层各级干部弃已经制定好的总体方案于不顾,依然我行我素,不是由既定方案说了算,不按照既定方案上的程序走,而是由自己说了算,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依然严重。依然以会议的形式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在听取意见环节,依然“公文旅行”“函来函往”,既没有放下官僚架子深入基层,更不能“主动纳谏”“开门评风”,所有的征求意见表、民主评议表都是“好”,“四风”问题都完美无缺,一律“无”,似乎没有必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有些民族地区,因08年以来基层工作需要,成立了“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部署基层的群众工作。结合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工作本该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可是,在基层二者依然“老死不相往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依然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果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蔓延,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不仅得不到巩固,相反最终会付诸东流。最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将成为一场没有任何实际成果,从形式上检阅“四风”的仪式。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