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于在这个帖里想创造一个论坛新用语——“三无人员”。哪“三无”?无知,无骨,无德。无知,指的是不知真相,又喜欢鹦鹉学舌一类;无骨,指的是没有中国人的骨气,只想做资本附庸一类;无德,指的则是自甘堕落,充当带路党的那一类。
某些“三无人员”对共产党和新中国非难得最多的就是三年困难时期。他们不仅鹦鹉学舌不厌其烦地重复饿死多少多少人的谣言, 还罔顾事实,蓄意诋毁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取得的辉煌成果,不能不让人鄙视。
其实,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在创业阶段都经历过艰难困苦时期。新中国建立后,真正艰苦一点的也就是那三年。大于是过来人,那三年虽说艰苦,也就是物质供应紧张了一阵,自由市场东西的价格高了不少。但是,社会必需的计划粮食和物质还是保证供应,工厂照常生产,学生照常上学,农民照常种地,社会秩序井然。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前进的步伐没有停歇。大于在《“讲故事的人”(莫言)的故事 (三十一)再说说“可以打死狗的窝窝头”》中引用了一点资料,从这些资料中,我们看到,新中国的几项决定性的工程(大庆油田、两弹一星、农田水利和良种)全都是从大跃进开始的,在困难时期艰苦岁月中熬出来的。
在那艰苦岁月中,“中共中央紧急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带头,国家干部带头。领袖们首先带头勒紧裤腰带,渡过难关。中南海里,机关干部们开始重新定量,先由个人报数再由群众公议评定。身高体阔的毛泽东,自报的粮食定量是每月26斤。刘少奇报得最低,只有18斤。周恩来报了24斤。朱德和毛泽东一样,也是26斤。”“在领袖们的带动下,整个中南海的工作人员都勒紧了裤带,每位工作人员都把自己的粮食定量降了下来。”朱德元帅的外孙刘建回忆说,“三年困难时期,吃粮要粮票,爷爷每月定量才26斤,奶奶更少20斤,每个孩子定量也才20斤。……当时中央有关机关要给爷爷家里的超支粮食进行补贴。爷爷考虑国家的困难,决定自己动手,想办法把亏空的粮食补回来。于是,爷爷带领我们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在中南海住所空地上开出一片菜园,茄子、白菜、辣椒这些都种过。奶奶在工作之余不但帮助爷爷管理菜地,还带领我们采摘野菜,如荠菜、苦菜、马齿菜、榆钱叶和粮食拌在一起做成菜窝窝吃。就这样,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硬是把亏空的50多斤粮食给补了回来。”
领袖们以身作则,人民群众也同心同德。王进喜在北京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因为没有油,车顶上背个大气包,心想:“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没有汽油怎么行呢?我是一个石油工人,眼看让国家作这么大的难,还有脸问?”回去后他向战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参加“两弹一星”的科技人员,在饭都吃不饱的条件下,知道肩负着的是国防尖端的绝密任务,所以都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情绪,再苦再累也要为氢弹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在饥饿作家莫言的家乡,几乎所有大型水库工程,都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在山西省平陆县,六十一名修路民工食物中毒,情况危急,急需大量特种药品,消息传到首都北京,从卫生部、特种药品商店,到民航局、人民空军,都紧急动员起来,由人民空军及时将药品投到平陆……唱出了“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亿万人民是一个整体,同甘苦,共呼吸,颗颗红心连在一起”的时代精神。
艰苦岁月见丹心,在大于看来,新中国之所以能在艰苦中熬出一系列伟大成果,是共产党把人民组织成一个整体,全党全国同心同德共度难关的结果。那段艰苦岁月,理应当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宝贵财富和经验。新中国能够挺过来并且熬出一系列世人瞩目利在千秋的伟大成果,是那一代奋斗者的骄傲和自豪。对某些“三无人员”喋喋不休的攻击,轻蔑地笑它一笑就是了。艰难玉成,有了三年困难这杯老酒打底,以后什么酒中国人民也都能对付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