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山河大学事件的持续发酵可谓是博足了大家的眼球,这一网上云建校的创举也是如今抽象文化的一个侧面反映,山河大学自然也成为了大家一笑而过的网络热梗,但其背后是山河四省学子的辛酸和无奈。
作为高考大省,山河四省承载了太多的不公,教育资源的贫乏也造就了诸如衡水模式这样的内卷产物。或许你会说,这不就是优胜劣汰,其他省不也是这样吗?高考制度是公平的,但细究起来,有的省份还是更公平一些的。
(图为山河大学校徽)
北京以一市之地坐拥众多高校,自然其升学压力较小,而四省之地竟凑不出四个985大学,河北、河南的高校更是捉襟见肘,升学率低的可怜。若是地方省份高校众多的话,对于本省的学子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呢?为何只有四省的学子需要涉水跋山?疯狂内卷地争取那可怜的教育资源呢?
从现在而言,教育资源或者说高等教育资源,在学历日益贬值的今天,变得或许不再那么重要了,仿佛一切便从出生那一刻便已决定了。张雪峰质疑新闻学专业的事件已经揭开了高等教育的遮羞布。三千块的农民工不好找,三千块的大学生倒是一抓一大把。但我们不可否认,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便是众多无产阶级百姓实现阶级跃升的唯一途径。
本来工农子弟考取大学就不太容易,我们暂且不论城乡教育二者之差距,先来对比各省本科上线率我们便可以看到,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山河大学的成立不过须臾片刻,其效率之高令人称叹。但如此高的效率背后,便是众多学子的无奈,发挥了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山河大学的校长是杜甫,取其诗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意。目的是为了实现四省学子有学上、有书读。
我突然想到了当初教资面试之时,抽到的题目便是中国历代教育制度的演变。思之令人感慨。我国的教育制度演变的主线便是世俗化、平民化的。无论是春秋时期的私学兴起,文化下移。亦或是宋代的书院私塾的建立。科举制度更是我国的一大创举,为寒门子弟甚至是平民百姓。提供了上升的通道,新中国的教育变革更是无需多言,将教育之风真正吹到了每个工农子弟的头上。
对于教育资源的渴望,就是对未来发展、阶级跃升的一个渴望。这一般是工农子弟改命的唯一通道。但如今日益高昂的高等教育学费以及大量以及为了争得高等教育资源而付出的大量教育资源的投入(主要是金钱上的),使得大量工农家庭难以为继,以至于放弃。
我上半年在河北的一个县城初中实习。其教育资源相较于我之前所在的初中相去甚远,师资力量更是无从谈起。我们一方面说着老师行业的前景堪忧,疯狂内卷,教师冗余,而另一面又是基层老师的素质良莠不齐,师资匮乏,这是何等的割裂。教师的待遇应该提高,教师的待遇确实也在提高,但这提高不应该提高到更多偏远地区抑或中西部地区基层教师的手上吗?
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城乡教育差距极大的同时。省与省之间的差距更是雪上加霜。以至于如今的大学之中,中产家庭子女居于多数,而居于社会多数的工农子弟却是少数了。这使得教育的精英化趋势日益明显。
而山河大学正是广大无产阶级争取教育资源的一次舆论热潮,他们所希望看到的是教育资源的妥善配置。当然。山河大学当中所带有的地域色彩,其实是错误的。其他高考大省与山河四省的境遇其实是相同的,但其地域色彩也是有情可原的,山河四地所遭遇的不公是较大的,但我们不应该各自为营,以地域化的狭隘视角来看待这个教育资源再分配的问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