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报的盛行,始于1957年那场后来被称为“严重扩大化”的反右派运动。
早出现大字报的高校是北京大学。1957年5月19日清晨,第一张大字报出现在北京大学大饭厅灰色的墙壁上,为许南亭,内容是质问北京大学团委出席共青团三大的代表是如何产生的。可惜,这张大字报在当时的报刊书籍中都没有登录下来,使我们今天无法知晓它的全文。接着,哲学系的龙英华也贴出了一张大字报,建议在墙上开辟一个民主园地来展开争鸣,协助整风。随之,一张一张的大字报相继贴了出来。
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农村推广大字报的好处后说:“中国自子产时就产生了大字报。”
子产是郑国人,如果这样的话,大字报的历史可谓久矣。从其形式上讲,古代的揭帖与大字报颇为相似。揭帖者,就是张贴的启事。要追根溯源,大字报真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大字报不仅颜色是五颜六色,有红的、绿的,也有用旧报纸写的;形式也五花八门,短文、杂文、口号、对联、漫画,不一而足。
文革初,有点记忆,满街大字报,据说作用不好。
此后,批判专栏、学习园地,墙报、剪报,与原来的大字报大概相距稍远了。
后来,似乎法规废止了大字报。然保留了意见箱、设立了信访办。干部、职工、公民,对单位领导、组织、官们,提意见、发牢骚、甚至告御状的渠道,还是有的。
只是,人们主人翁责任感减退,“告”的行为减少,下对上、群众对领导、身边人对身边官的监督似乎就弱化了。
我七十年代中期参加工作,八十年代中期在单位负一定责任时,一个单位有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三老”压阵、监军、镇宅;组织生活、民主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还有点麻辣,偶尔,还有几个“叫叫老雀儿”,在学习园地公开贴意见,在办公室过道高声鸣不平。
官、那时叫领导、叫负责人,真不如现在这样安逸、这样风生水起、这样我行我素、这样毫无顾忌、莫得怕惧。
现在的问题,不仅仅在大字报没人帖了,更坏的情形是“笑骂由你笑骂,好官我自为之、贪腐我行我素、不占便宜是傻子成了普遍心态。
一个单位,出现塌方式腐败、出现串葫芦式的贪官,与身边、周边、单位、系统的“主人翁”缺位、失职、麻木不仁、装聋作哑,当然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所以如此,几十年来,公仆颠倒,勤务员变成了官,同志变成了老板,组织培养变成了老板重用,官员自身出了问题。还有就是干部土壤蜕变、多嘴多舌敢于较真守护公益的人大减少了。一个重要原因——不鼓励批评、害怕捣乱,甚至明里暗里修理“叫叫麻雀”,让正气下降、浊气上升甚至邪气笼罩也!
于是,我有时想,大字报还在,贪腐官会否收敛点?
这“大字报”,当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主人翁精神的唤回,是批评与批评武器擦亮,是正常干群关系的归位,是群众监督尤其是近亿党员、上千万公务员、干部在本地域、本单位、在官员周边身边就近监督的落实。
这,首先怕要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让人说话、包容不同、鼓励批评,保障“告状”权利做起。
不平则鸣,人之常情。
话出怨消,事明气散。
众目睽睽,盗跖蹑足。
只要配上“诬告反座”、造谣纠责,反体制违宪、乱社会入刑等等确保公民权利、公权权威、与社会稳定的配套措施,大字报未必不是干部职工、人民群众现场、适时、随时监督、看管官员的良法,至少不是洪水猛兽。
在下更建议《让政协真正议政》(见本人博文),
将政协至少市县级政协办成:
想进即进、有话便说、有屁就放,
无会期、全天候、流水席,
会场议政、出场上工,
进门骂战,出门和颜,
一个大会场、一个市县乡分级次的议政场。
就算子产不毁、可容的“乡校”,何如?
注:
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
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
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我听说为人忠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
用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立刻制止众人的议论?但是这就像堵住河水一样危险: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 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附:
《改善基层治理,可从政协真正议政开始》
http://bbs.m4.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04997&fromuid=429623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