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走自主创新的核动力之路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
《人物》杂志
:龙巧玲 陈英华
从成都向南驱车一个多小时的一片山区里,坐落着我国著名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1965年成立,是我国从事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和运行的唯一综合性基地。当年毛泽东主席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豪迈誓言,不到十年,他们就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地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大大提高了我国海上防御能力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一批又一批的科技人员,在党的号召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了这群山环抱之中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这里铸造了两座在我国核动力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我国第一座压水型核动力反应堆、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三线建设调整改造战略的实施,中国核动力院掀起了二次创业的高潮:自行设计研究的第一座脉冲反应堆建造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这一尖端技术的国家;完成了秦山核电一期工程的部分重要实验研究项目、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设计和相关的科研攻关与工程试验项目;正在进行国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研发和为大亚湾核电站提供技术后援。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为实现我国自主发展核电的重大跨越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唯一的大型军民两用核动力研发基地逐步建成。中国核动力院两次创业,为国家核动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同志为该院题词: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
身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院长,赵华的身上带着中国核工业人特有的严谨和谦和。1982年他来到四川夹江,在山沟里一干就是23年。二十多年来他经历了中国核工业的第二次创业。作为新一代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掌门人,他身上肩负着自主创新、引领中国核动力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使命。
成 长
1978年,赵华以四川省长寿县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1982年,22岁的赵华从上海交通大学核动力工程专业毕业,怀着献身祖国国防事业的一腔热情,从繁华的上海来到位于四川省夹江县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被分配到全院条件最为艰苦的科研基地一所工作。一所地处山沟的深处,环境闭塞,交通不便,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而单调。
但让赵华感动的是他发现了有一大批毕业于全国各名牌大学的精英前辈,聚集在这个偏僻的山沟里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力量震撼着赵华。让赵华印象深刻的是,赵华和其他分来的十几个大学生刚开始工作时,正好赶上所里进行回路试验,这个试验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在试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轮流进入实验室观察和记录实验情况,每次排队进实验室的时候,老同志都让年轻人排在后面,他们总是这样吃苦在前把危险留给自己。如今提起在一所的那段时光,仍让赵华满怀感激之情。他说,那个偏僻的小山沟实在是一片没被污染的净土,因为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的热情、纯洁、善良和无私,这也正是全国核动力人的一个缩影。
赵华在一所工作期间, 是49-3高通量反应堆第一条500千瓦高温堆内辐照试验回路的主要设计人员之一,这个项目在世界排第三位,亚洲第一位。49-3高通量反应堆高温500千瓦堆内辐照试验回路是为开展大型核电站燃料及堆内材料考验所建,是做核动力必备的工具,在军用民用领域应用面都非常广泛。他承担试验回路中主换热器的设计计算、离子交换器吊车设计、加硼容器设计、安装支吊架和管道附件设计以及主要设备的驻厂和验收工作,参加了反应堆内辐照试验回路的部分安装和调试工作。赵华与其他同事合作完成了辐照试验回路在变工情况下的热工和流动阻力特性的分析计算,为完成大型核电站燃料件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合作完成了自加压、高温高压辐照装置设计与试验,该项工作为各种材料及样品的堆内辐照试验提供了一种经济、安全和方便的试验方法。
1993年,赵华出任核动力院二所第五研究室主任。五室是从事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实验项目。该室素有学术气氛浓厚、集体主义思想强的优良传统,在核动力院被誉为“院长的摇篮”。
1987年到1997年的十年间,从读研究生到担任室主任,赵华经历了从一个年轻的科技工到优秀的科研管理者的发展历程。
在五室期间,赵华承担的科研任务按性质分为三种类型,即基础理论研究、工程预先研究和工程性研究。在基础理论项目中,模拟准则研究已应用于整体模拟实验装置的设计,建造核动力装置研究基地可行性研究通过了国家计委审查;核动力装置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理论模型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核动力装置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实验装置。在工程预先研究项目中,他们还攻克了传热研究中双面传热的问题,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应用基础性研究,用高温高压的实际介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尚属首次。在工程性研究中,作为整体模拟实验装置总体组成员之一,他负责二回路系统的方案设计,反应堆模拟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以及部分协调工作。该装置是我国第一座工程性整体模拟实验装置。作为主要研究成果之一的特种电加热模拟元件的研制在1995年完成热态试验和寿命考验工作后,通过了机械工业部组织的部级鉴定并投入应用。此外,在国际传热会议上他发表了关于脉冲堆的CHF实验研究的论文;1994年在意大利比萨大学工作期间,与人合作完成了“自然循环传热、流态及瞬态”的研究课题,发表论文三篇。共获得部级成果3项,院优秀成果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篇,多次获院、所先进科技工称号和伯乐奖。
改 革
2000年,中国核动力院开始一系列的科研体制改革。此时已经担任核动力院副院长的赵华多次在全院大会上做动员工作,他说,我们一定要有敢闯的精神,没有一股气、一股劲,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走不出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学术腐败是赵华加强科技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他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科研部门大凡有一项科研成果出现,常常是行政领导挂名在前,而真正的学术领头人、负责人却排名在后,尽管很多人出于无奈敢怒不敢言,但这种风气却极大地打击了科技工的积极性。赵华规定凡是院里的科研成果,只准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的参与者挂名,其他人一律不挂名。并将这项规定交院办公会议讨论规范化后在全院开始实行。
拥有什么样的人才队伍关系到中国核动力院的未来,如何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培养和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是赵华一直用心思索的问题,市场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像核动力这样的高科技行业。他选人才不是求全责备,而是发现人才优势和对于专业技术知识的悟性和灵性,提倡交叉科学和多边科学;他爱才惜才,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从日常生活到工作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对年轻人大胆放手,有意让他们承担重要的工作,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平台。他更尊重老同志,创造宽松的环境让老同志做好传帮带的工作。
赵华推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举措,赢得了人心,中国核动力院上下齐心,学术气氛浓厚,无论是基础研究、战略性研究还是前瞻性研究都呈现出良好的势头,科研硕果累累,科技产业化和军转民产品的开发研究前景光明,并产生了可观的效益,为未来的发展和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4年5月19日赵华出任中国核动力院院长,赵华和他的领导班子清醒地看到,虽然目前中国核动力院正处在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很严峻的挑战,市场竞争激烈残酷,核动力院面临前人没有遇到的科研难题,体制、运行机制存在着许多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而核动力院面临的形势,已不允许再等待观望,调整改革的任务别无选择地摆在了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
赵华深入地分析所面临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观念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改革调整的问题,这三类问题要用不同的办法来解决。首先是职工的危机意识不强、思想观念滞后,这种情况给调整改革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改变观念要先行一步。对于核动力院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包括社会职能过大,离退休员工的搬迁等问题。赵华认为,讲人性化管理的同时,也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因此,他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在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努力地去化解矛盾,要明确方针、出台政策;分清责任;不回避、不推卸责任。他特别强调要满腔热情地关注、关心困难职工。 改革调整的问题是核动力院今后发展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全局,把改革调整做好。在整个调整中实施了八个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首先是财务整顿。过去,中国核动力院有一百三十多个账号,财务收支漏洞百出,经过整顿砍掉八十多个账号,成立了财务结算中心,做到了集中有效管理正常的收入和支出。2004年换届后,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处,主要是对核动力院的硬资产、软资产以及对外投资进行统筹管理。重新制订了计划处和科技处的职责范围。计划处集中制订全院的各种计划和规划,这样既能及时掌握到科技攻关的方向,又能有效整合资源,尽可能多出成果早出成果;科技处集中管理院内所有的项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国家资产保值增值。
赵华强调,分离科研院所办社会职能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决策。关闭三个企业是保证核动力院整合资源,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求得大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国防科技系统结构调整,更是国家建设强大国防和实现核动力院长远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他坦言: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我们的改革措施并不是最好、最新的,但保证是最适合我们核动力院发展的。
心 愿
赵华说,回顾我国的核电事业的发展,我们起步不晚,但现在却落后于像美国、法国等这样的核电发达国家。以法国为例,它的核电使用率占发电总量的78%,而我们只占1.8%,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7%,到2020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4%。这其中的历史原因很多,但最为主要的是没有很好的规划,没有走出具有中国自主创新的核电特色。“以我为主,消化吸收,我们的核电有希望,发展的根本在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源头就在于像核动力院这样的研发单位,有自主创新的实力、团队和精神。”赵华介绍说,现在核动力院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军工领域,二是核电领域,三是核技术应用领域。核动力院目前承担着非常繁重的工程项目,除军用项目外,秦山二期扩建、岭奥二期扩建和CNT1000工程的项目建设都在紧张地进行。
在长期的核动力工程实践中,核动力院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管理经验。到目前为止,全院已有一千三百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申请专利七十多项,为国防事业和核电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核动力院已形成核动力工程设计、反应堆运行和应用研究、反应堆工程研究、核燃料和材料研究、同位素生产和核技术应用研究等完整的研究设计体系,涉及五十多个工程专业和学科,下设4个研究所、3个专业研究和服务中心、九十多个实验室(其中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设备制造厂,在我国先进能源研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赵华目前的最大心愿是想为核动力院做好三件事:第一件就是人才,这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人才其他的都是空谈;二是抓希望,赵华要用10年至15年的时间把核动力院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核动力设计院,要使核动力院适应国家核电大发展的形势,适应军工大发展的形式,适应核技术应用的形式;三是抓项目和工程,赵华解释说,这就是抓国家核战略的制高点。
中国核动力院的发展战略目标是成为我国唯一集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和运行及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作为国家战略高科技研究设计院,要建成军民两用核动力研发基地,强化基础,力求创新,实现军民两用核动力技术的跨越发展。实施三大战略,即科技发展战略、人才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启动四大工程,即军用核动力科技工程、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科技工程、核技术应用工程以及信息化工程。巩固和发展五大支柱,即:军用核动力设计科研、电站核动力设计科研、军用产品生产、核技术服务及核技术应用和实现产研一体化。
身为院长的赵华现在考虑更多的是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做事要执著,十年磨一剑,核工业的周期是很长的,不执著是根本不行的。做任何事都是一样,只要你真诚地付出了、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们有了追求的愿景,有一个齐心协力的优秀团队,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有那么多的领导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一定能够再造中国核动力院的辉煌。”赵华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