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拿日本开骂
何必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内阁府20日发表的“社会意识舆论调查”显示,对“日本正朝坏方向发展的领域”的回答中有31.3%的人选择了“外交”,比去年2月进行的同类调查上升了7.8个百分点。而回答景气、财政、雇佣和劳动条件等内政领域“正朝坏方向发展”的人在减少,从而凸显了日本国民对小泉外交的不满。据此间舆论分析,这反映了日本民众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与中国、韩国关系冷却,以及对朝鲜绑架人质以及朝核问题的解决依然遥遥无期等的不满。据报道,日本自1998年在“社会意识舆论调查”中开始设立这一提问以来,选择“外交”的人在2000年12月的调查中最少,为10.5%。2001年4月小泉政权诞生以后,该数据持续增加,在过去的几年间增加了近3倍。(2006年5月21日新华网)
这种报道,其倾向性非常之明显。其实,在主观性很强的信息使用上,如此内容并不是什么新鲜举措。就像对于《红楼梦》鲁迅说:“道学家见淫,经学家见易,才子见缠绵,流言家见宫闱秘事,革命家见排满。”这才是个见仁见智的世道。换作当下时髦的说法,就是半杯水效应,也就是说,傻乎乎笑逐颜开的乐观主义什么时候看到杯子里那半杯水都认为:不错,还有半杯;而像老潘这种愤世嫉俗吹毛求疵的悲观主义者却总是看着那空着的半个杯子,认为这才是世界的灾难。
而如果只是选择这种日本的负面消息来说,那就是故意为之的了。
从上个1990年代开始,中国改革进入了日益艰难的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频仍并积淀下来,一届政府移交给下一届,就像击鼓传花那般,看到那一任上会爆发出来谁赶上谁倒霉。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眩晕当中,人为地掩盖矛盾状态,并且利用宣传舆论越来越强有力的控制折磨国民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知情权。而当国内的舆情已经不足以消弭民间负面情绪乃至社会心理形成的浩大洪流的激荡蔓延之际,则挑唆、纵容并利用民间流行的非理性到了近乎疯狂而偏执的民族主义在爱国主义的幌子下进行着移花接木暗渡陈仓的勾当,拿着中日之间的百年宿怨当作转移国内矛盾的道具。
小泉政府在外交上获得了舆情低分,这就要被中国人拿出来评头论足说三道四,而这种事情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实际上,日本国民对于外交的认知程度,远远不像中国人这样清晰,或者说,日本人对国内事务的关注,要大大强于对外交往的重视。这点是中国人很难理解的。原因并不在于日本人的特性,而在于中国人。1840年之后,中国就成为世界列强的瓜分对象,百年耻辱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更是积蓄下来中国的殖民心态。这点,延续至今的“外事无小事”的民族意识就是最显著的表征。
而这种殖民地心理,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少见的。所谓崇洋媚外,这是全世界惟独中国人才有的词汇。欧美日的国民对于这个词汇的产生和沿用感觉不可理喻,根本无法理解怎么会有如此民族意识。
姑且不说日本在二战后被美军占领,获得了什么样的集体意识,以及再往前说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被外族侵占而成为亡国奴的经验,只看其一衣带水的韩国在比中国漫长得多的日本占领时期总共出现了多少内奸(韩国人称之为“韩奸”)?3000人,并且现在还在对这些卖国求荣者进行法律与道义追究。而中国呢?全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国人在日本军队侵略时出现了我们所谓“伪军”的协助侵略者的正规军事力量,更不用说包括汪精卫这种国民党政府最高官员出任日本人组阁政府长官这种古今中外闻所未闻的壮举了。即使是国民党军队,面对日本人的进攻又干了些什么?这大概早就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可以查询。只是说,日军100多人进攻张家口,中国十几万守军仓惶而逃,让日本人兵不血刃没费吹灰之力就拿下城池,这也算是中国军队的荣耀了。如果计数中国人到底出了多少汉奸,那将是个什么样的工程?如果要对汉奸进行法律和道义追究,又将是个什么景象?
到了当下,中日之间的纠葛也一直被拿来说事。1月10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日本在第三轮中日东海问题磋商中已经接受了中方一贯主张的共同开发原则,但双方并没有触及有关资金以及利益分配的问题。此前,日本外务省官员否认了日中两国已经就共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问题达成协议,表示中国在第二轮磋商中提出的共同开发建议遭到了日方拒绝。日本政府在其提出的共同开发方案中,希望通过向中国有关方面提供开采东海石油天然气所需的资金,采取日中共同开发、共同分享生产出来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形式来解决争端问题。观察家认为,中国将难以接受日方方案。因为中国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也就是在日本单方面划定的日中中间线西侧的东海海域内开采石油天然气。日本方面以在日中中间线附近开采可能会吸走中间线东侧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为由,要求中国方面立即停止开采,并提供地质勘测数据是毫无道理的。另一方面,在铺设从天外天油气田到平湖油气田、从平湖油气田到上海的海底石油运输管道的过程中,中国方面承担了巨大的开采风险。在东京的观察家认为,很明显,日本现在以提高开采资金的形式要求分享中国方面已经进入生产期的东海油气田是巧取豪夺,当然会遭到拒绝。日本政府提出的共同开发方案还虚假地表示,由于平湖油气田地质结构没有跨越日中中间线,可以不列入共同开发的范围。看起来日本政府挺大度,承认中国的权益,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陷阱。如果中国接受了这个方案,就等于承认了日本单方面划定的日中中间线,将日中中间线以东海域的所有海洋资源全部让给了日本,给中国今后同日本在东海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的谈判中留下无穷的后患。因此,中国很难接受这个方案。实际上,中国方面很早就建议中日两国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但当时的日本政府没有采纳中国的这个建议。也没有同中国就共同开发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中国方面只好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进行开采。
就此编辑部点评道:比起安大线之争、印尼天然气项目和泰国运河项目的争夺,东海石油纠纷更具对抗性、更危险。中国在东海油气资源问题上一直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立场,早在几年前就曾提议与日本联合开发东海天然气田,中方是很有诚意的。而日本一直对中国的提议表现出消极态度。后来又开始授权民间企业在东海钻探天然气,使两国争执升温。近来又表示愿与中方联合开发东海天然气田,但提出一大堆无理要求和毫无诚意的合作方案。对于日本的这种种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正试图突破现存的远东雅尔塔格局。中国的所有油气田均在日本自己划定的日中中间线中方一侧,其次,中国有关方面已经单独承受了勘测和试开采的所有风险。希望中日双方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早日妥善处理和解决东海问题。
怎么样?中国的媒体对此很难取得其他别出心裁的立场和视角。涉及到对日关系,现在中国已经是个屡试不爽的胜地,如果有类似马立诚那样竟敢提出什么对日关系新思维的人,注定要在汹涌而猥琐的口水之中被淹没。
3月8日快讯,在悄然无息之中,日本经济已连续49个月实现了温和增长,经济复苏连续性直逼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伊奘诺景气”时期57个月的历史纪录。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的周期变化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在复苏的“日本季风”吹拂下,世界经济航船正朝着新的方向前进。对于同处亚洲的中国而言,近邻日本的经济复苏也将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众多的不确定性和潜在影响。(1)贸易环境可能恶化,首先,日本经济复苏造成了国际贸易需求结构的悄然变化,在全球经济增长日趋稳健的背景下,如果将需求总量看作一个整体的蛋糕,那么日本经济复苏引致的需求抢占效应势必会带来新的蛋糕分配问题。“日本制造”在经济复苏大潮下将对国际市场形成巨大冲击,欧美国家不得不面对内部需求空间不断被挤压的局面。以汽车行业为例,通用、福特2006年1月的销售量同比下降了2.5%和4%,同期本田、丰田和尼桑的业绩却增长了8.7%、2.7%和2.2%,此外,在新一轮的“日本攻势”下,欧美国家内部保守行业势必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而这种压力的疏散很可能通过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贸易壁垒增强得以实现。而近来广受争议的“中国制造”将在发达国家市场争夺战中无辜地被推上贸易博弈的风头浪尖。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此番经济复苏中最大的一个疑点在于进口需求的疲软无力和变化无常。(2)货币政策选择的困境,日本经济复苏引起了国际货币环境的时代交替,中国经济可能因此面临较大的政策困境。经济复苏之下的内需增长稳定、工业投资激增让日本政界和经济界达成了一致共识:通货紧缩渐行渐远,走出零息时代的时机业已成熟。种种迹象表明,日本货币政策转向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在3月8日、4月10至11日、4月28日和5月18至19日的某一次利率会议上,日本央行很可能做出首次加息的决策。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将深受影响。
快讯点评作:日本2005年四季度的GDP增速达4.9%,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此前引发日本经济衰退的资产泡沫和金融资产价格失调问题,在最近几年的改革中已经得到彻底扭转,目前日本经济的实质性指标都出现上扬迹象,如消费者物价指数、企业投资景气指数等。最重要的是,日本的金融体系已经比较健康,此次日本经济复苏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持续增长。日本经济复苏得益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的进口增加,而目前日本经济复苏、增长速度加快,使得中国要赶超日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从贸易上讲,两国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文化都比较接近,日本经济复苏对我国而言应当是个利好,我国可以把对美国的出口转向日本。但由于日本市场相对封闭,流通渠道复杂,中国出口产品过去也难有价格优势,日本经济复苏能否带来进口中国产品的增加还很难说。日本经济复苏吸引大量资本流入日本,因此在资本交往方面,日本复苏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利好。
如此,日本经济的增长将对中国经济构成严重的威胁。而考虑到日本经济总量数倍于中国(更不用比较人均GDP或者人均收入),日本将成为中国这条巨龙腾飞的最大障碍。
可是,如果抛开被意识形态掌控所形成的偏狭,冷静而理智地看待日本,我们会见到什么呢?
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各国记者蚂蚁般忙碌,在紧张的赛事报道后,他们不约而同地惊异看到,一场场比赛完毕观众离去之后,几万人的运动场看台上竟然找不到一片废纸。那些欧美记者惊叹到,如此公共意识的民族,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民族!
而针对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一直诟病的日本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之举,我们的舆论总是装聋作哑地制造着偏听偏信,全然不顾日本国内在这发方面对战争责任的分析,以及日本人讨论的为什么著名的东京战犯法庭审判只是把东条英机等战犯推上审判台、却把战争最大的主使者(也应该是最大的战犯)日本天皇豁免、麦克阿瑟之流为什么要对日本天皇网开一面之类的诘难。如果不涉及这类责任领域,中国人非议的靖国神社现象只不过是在隔靴搔痒。
再往前看。明治初年,一个旅日德国医生贝立兹,对当时明治政府激烈的教育改革评论说:“我们欧洲经过五百年才达到的文化发展,日本国民只需要十年就达到了。这是文化革命,而不是文化发展。”日本学者桑原武夫更精辟地指出:“明治维新是个文化革命,而其成功的要因在于民众高度的读写能力。”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确立了“教育是日本立国之本”的国策。短短十年左右时间,日本国民的识字率就由原来的百分之四十多,猛升到百分之九十多。“二战”战败后的日本更是举国上下勒紧裤带办教育,从而带来了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这是个什么样的民族?中国人似乎更应该思考,为什么一个历史上从来都是向中国进贡的附属国(如此视角与大国沙文主义无涉,只是援引历史事实)在短短几十年间就成为中国最危险的克星,日本成长的经历到底能够让中国人领略到些什么。(对比一下中国的文化革命、以及此后改革开放所实施的教育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吧。)
日本近代思想家冈仓天心指出,明治维新的最大成功在于制定了立宪政治。在日本“帝国议会召集以来,国是、国法有效实行,经过实验时代,立宪政治终成为日本政治意识的传统要素”。英国历史学家威尔斯在其《世界史纲》中认为,“明治维新后近代日本‘以惊人的精力和智慧把他们的文化和组织结构提高到欧洲列强的水平,在人类全部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日本那样阔步前进。’”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在给《大英百科全书》撰写卷首论文中写道:“明治时期的日本,就是这样想把所有的东西都一下子加以改变。这里不可避免地要附带产生一些弊病,但毫无疑问,它会使日本更容易引进西方文明。这种情况似乎和德川末期的攘夷运动大不相同,但是唯有这种主动汲取外国文明的精神才是日本人的传统性格。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是如此。从好的方面来说,是对其他民族、其他文明的宽宏大量;从坏的方面来说,是日益醉心于外国文明的模仿者。”
如果按照吉田茂的话,那么中国到底是对包括日本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宽宏大量,还是日益醉心于外国文明的模仿?这点似乎不用作任何分析,只是从一个细节就能看出来:在如今中国年轻人打电话即将挂断之际,还有几个人不说“拜拜”而说“再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