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女护士眼中的李讷
王凡 东平
中国著名纪实作家王凡、东平继推出《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红墙医生》、《红墙警卫》“红墙三部曲”之后,时隔两年将其饱含心血的第四部口述史作品《我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奉献给热心的读者。书中的十位讲述者或曾亲历重大历史事件,或曾与历史风云人物近距离接触。其中包括策动了“重庆”号起义的毕重远、最高统帅部的作战参谋王尚荣、毛泽东的秘书兼英文“老师”林克以及红墙内的女护士长马晓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一个“不寻常年代”?他们将为我们讲述怎样一段“特别经历?
与丈夫分居时的李讷
1971年入冬以后,马晓先照顾过一个和她年纪相近的人,这个人就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
李讷在1970年至1971年期间,去了江西。先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后来又根据她自己提出的要求,到井冈山地区插队锻炼,和农民一起生活劳动。再后来,她又回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同在那里劳动的一位中央办公厅普通工作人员结了婚,随即离开江西回到了北京。
马晓先去照顾李讷的时候,李讷住在中南海南部丰泽园内的菊香书屋,也就是毛泽东原来的住所。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毛泽东就时常住在他喜欢的中南海北部的游泳池。文化大革命以后,更是以游泳池为家了。江青则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搬到钓鱼台常住。丰泽园内一度空了起来,直到李讷从江西回来,菊香书屋才又有了生气。
和李讷结婚的这位工作人员的生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和李讷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李讷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出来的,特别是她的文史底子又受到父亲毛泽东的熏陶,即便是受过文史高等教育的人,都和她存在着一定差距,更不用说在这方面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在“五七”学校那样逼仄单调的环境限制下面,他们可能有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方面的共同话题,但他们并没有经历真正意义上的恋爱过程,没有太多的心灵沟通……因此随着时间的延续,环境的变易,他们之间的深层隔阂就可能凸显。
据说新婚的李讷和丈夫从江西到北京后,江青曾到菊香书屋来看了他们。只说了几句话,以江青的阅历和她对人的观察,显然一下子就看出了女儿和丈夫之间隐藏着很大的差异。作为一个母亲,她从内心深处不满意这样的结合,也属人之常情。
因为李讷的丈夫婚后被安排进了中央警卫团,后来江青便找了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提出送他上大学深造。实际上就是借读书名义,把他和李讷分开,先造成事实上的分离,继而促使他们分手。结果,他被送到西安上大学。
马晓先因为照顾李讷,和这位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有一些接触,还曾为他安排过一次小小的手术。就在短暂的接触中,她隐约感觉到他们长期共同生活好像还欠缺一些使之日趋牢固的维系因素。
马晓先被派去照顾李讷时,她患的也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发了一阵高烧。在她的病痊愈后,就和谢静宜一起到东北搞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那是隆冬时节,出了关以后更是天寒地冻。马晓先也跟着她们去了,由此对东北的寒冷有了深刻的体会。“我们每个人都穿着军大衣,跑了大庆、长春、大连、营口等几个地方。”
回北京后,李讷向父亲毛泽东汇报了她们这次调查研究的情况。毛泽东历来希望听到直接从基层调查来的情况,他兴致勃勃地和李讷谈了两个多小时,女儿的这次调查研究显然是令他非常满意的。
李讷对此更是特别高兴,她回到菊香书屋就跟马晓先说:“哎呀,主席跟我谈得特别好。这种汇报他跟别人从没有谈过这么长时间。”实际上毛泽东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和什么人单独谈这么长时间的话了。
在照顾李讷的日子里,马晓先还发现李讷和谢静宜关系特别好。李讷曾亲口对马晓先说:谢静宜是她爸爸介绍给她的好朋友。笔者从谢静宜的回忆文章中也看到,早在1961年12月26日毛泽东过六十八岁生日时,就曾当着李敏、李讷的面,要谢静宜和她俩交朋友。
李讷的记忆力
从东北回北京后,马晓先就离开了李讷那里,因为中南海门诊部这边的事比较多,领导上认为马晓先始终能让那里的工作井井有条。马晓先离开李讷的那段时间,有关方面从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找了两个护士,去菊香书屋照顾李讷。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改制为警卫处后的副处长、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亲自找马晓先谈话,说是她走后派去的两个护士承担不了李讷那里的工作,还是得让马晓先回去照顾李讷。
原来,不久前李讷尿检呈妊娠阳性,她被确认怀孕了。张耀祠郑重其事地向马晓先交待说:李讷怀的孩子,是毛主席家的后代,一定要一个负责任的、护理水平高的护士去精心护理,是重点保护对象。组织上认为你以往的护理工作是优秀的,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你,这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
从这以后,马晓先和李讷一起生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正是因为长时间照顾李讷,马晓先才得知,李讷这里的事,都是由张耀祠亲自管,亲自过问的。
也是在那段日子里,马晓先对李讷有了更多的了解。她对李讷印象深的记忆之一,就是李讷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毛泽东的卧室里,三面都是书架子,上面的书籍摆得满满的,都是从地上一直堆到顶棚。李讷常常为了找到她要看的书,在书架前爬高下低的,甚至趴在地上找放在书架底层的书,那种忘我的劲头,谁看到了就再不会从记忆中抹去。
那时李讷的睡眠也很不好,也是要靠吃安眠药。有时候,她吃了安眠药,可在入睡前突然动了要看书的念头,就跑到书架前寻找。这个时候,别人就没法让她和书架分离,直到她把想要找的书找到。
有一次,李讷在吃了安眠药后,抽出了一本《唐诗三百首》,交给马晓先,对她说:“小马,你看着书,我背。”马晓先心想她已经吃了好几片安眠药了,过一会儿就该迷迷糊糊了,可没想到李讷居然按照《唐诗三百首》的顺序,一首接一首,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她说:“就这一下子,我对她真是很佩服。”
当时李讷就躺在床上,马晓先就坐在她旁边,她就问李讷:“李讷,你怎么能记得这么清楚?背得这么流利?一本书你都能背下来?”
李讷说:“这些书我从小就开始看了,看的次数太多了。我看书的速度也特别快,这些书我都看过。后来,我能一目十行地看书,而且把要记的内容记住。”要是没有和李讷有较长时间的接触,没有亲眼看着李讷背唐诗,马晓先可能会对李讷的这句话将信将疑,但此时此刻听李讷这么说,马晓先说:“我真的是一点都不怀疑,我相信她真是具有这种超常的本领。”
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的政治学习中,马晓先记得斯大林曾经说过“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这么一句话。此时此刻,马晓先就觉得李讷就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她对李讷说:“我觉得你随主席。”
李讷睡意全无,她对马晓先说:“没错,我是我们家最随我爸爸的。我连头发一边多一边少都随我爸爸,而且哪边多哪边少也都和我爸爸一样。我跟我爸爸感情特别深。如果韩师傅做好了饭,给我送来的红烧肉里肥肉多,我就特别高兴。”
马晓先听她这么说,还以为李讷这话的意思是她和毛泽东一样喜欢吃红烧肉,可不明白为什么给她的肥肉多了就高兴?
李讷听她这样问就回答说:“因为肥的给我多了,爸爸那里就瘦肉多了。肥肉我吃没关系,但是我爸爸不能多吃肥肉,这是保健大夫们说的。”马晓先本人也是干保健工作的,曾经不止一次地要求年纪大的首长们要严格控制吃肥肉,以防胆固醇增高。从这一点上,她感到李讷真的是非常爱她的父亲。
相比之下李讷对母亲江青,就不像对父亲那样爱慕和敬重,有时甚至都让马晓先分明地感到她对江青有些敌视。一次,江青托人从钓鱼台给李讷送来一封信,马晓先恰巧在她身边。她接过信就交给马晓先,说:“你看这是谁来的信?”马晓先一看信封中间写着“李讷女儿收”,下面写着“江青”。就对李讷说:“是你妈妈来的。”
接下来的一幕,让马晓先感到震惊,只见李讷连封都不开,就一下一下地把信撕得粉碎,扔进了字纸篓里。马晓先忙说:“咦,你怎么给撕了?”李讷说:“嗨,就她那点事儿我还不知道,我不用看就知道,不就是说她那几个样板戏,她如何如何(呕心沥血之类)吗?”当然,李讷也不总是这个样子,这一阵子恰逢李讷的情绪不太好。
马晓先还说,李讷的脑子非常地聪明,特别是她的记忆力,一般人真是比不上她。对此,不光是马晓先印象深刻,其他和李讷接触过的人,也都有如是感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李讷曾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了一段时间。马晓先有位好朋友,和李讷在一起工作。这位朋友来门诊部看病时,就对马晓先说过:“李讷的脑子是真好!我们文件放哪儿怕忘了。都和李讷打招呼,请她帮我们记着点。一旦文件真找不到的时候,就问李讷,她马上就能找出来。后来有电脑了,我们大家都说李讷的脑子就像一部电脑。”
李讷的孕期
马晓先再次到李讷身边,主要是为了照顾她的孕期。所以在这期间里,马晓先就经常给她讲解孕期的保健,教她妊娠分娩的相关知识,还要指导她做一些护胎、正位等等的训练。
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李讷生了病,精神状态也非常不好。她睡不着觉,要靠安眠药入眠,但她又不太控制自己,后来吃安眠药的量很大,一般的安眠药都不起作用了。医生护士都对此非常紧张,为了李讷的身体,严格控制给她的安眠药。
在人与人的接触中,总免不了有些磕磕碰碰。李讷有时候有点脾气,有时会让人感到不太好相处,但马晓先觉得李讷为人正直,有什么就说什么,当然有时不太考虑别人的情绪和能否接受。她生活朴素,人也很朴实,对事物、对人都有她自己独立的见解。
说到朴素,马晓先记起一件事情。那次她陪李讷去东北,因为是在冬季,马晓先考虑到东北的寒冷,就买了一双棉皮靴。当她和李讷一起出发时,李讷看到了马晓先脚上的靴子,就说:“哟,小马穿得真高级呀!”因为李讷自己穿的还是普通的棉鞋。
李讷对别人也并不是很生硬,跟某个人相处的时间久了,也很有感情,只是她不很善于表达和经常流露这种感情而已。马晓先和李讷很接近地生活了大约两年,她觉得自己对李讷是比较了解和理解的,因此能够和她相处得不错。
由于从小生活环境的缘故,李讷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起生长在寻常人家的人,就显得要差一些,比如,她就没有自己到商场购物的经历,要让她自己给自己买点日用品,都会让她感到畏难。因此,有时候李讷想买些生活用品,就要请马晓先帮忙。
有一次,李讷想买双新鞋,就让马晓先替她去买。李讷的生活很朴素,她穿的鞋就是普通的布鞋。马晓先估计李讷穿的鞋应该和自己的鞋差不多大,就按自己脚的尺码给李讷买了一双。
不想,李讷的脚比马晓先的大一点。鞋子买回来一试,李讷觉得有一点儿挤脚。马晓先觉得此事没办好,就说:“这鞋我穿差不多,就我穿吧,我再替你买一双。”李讷说算了:“不买了。”马晓先就把买鞋的钱还给了李讷,李讷说:“哎哟,你还把钱给我。”李讷觉得马晓先这个人很正派,又没有占人家便宜的念头,渐渐地对她有了好感。
李讷是在北京协和医院生产的,为她接生的,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大夫林巧稚。孩子生出来后,李讷回到中南海的家里,对孩子的护理工作,也是由马晓先来做。后来,为了更好地照顾李讷母子,中办方面又找了一位南方的老太太,住进了菊香书屋。这位老太太叫什么马晓先后来忘记了,只记得她个子矮矮的,但很能干。
后来,她们俩相处久了,相互间关系已经非常好了。大概是出于对马晓先的感谢之情吧,李讷有时就会提出送些东西给马晓先,但马晓先一直不要。马晓先觉得照顾李讷是组织上交给的工作,理应尽职尽责,被照顾的对象对自己的服务感到满意,流露出由衷的感谢,她自己的内心也就感到很满足了。
然而有一次,李讷显示出了她那超人的执著,非要把自己的一件短袖衬衫送给马晓先。那是一件的确良的格子衬衣,在马晓先当时看来是很高级的东西了,她还是像以往一样坚持不要,但这一次李讷无论如何一定要马晓先收下,马晓先只好收下了。她把这件衬衣好好地保存了起来,一直到现在还收藏着。
(《环球视野》摘自《揭露历史真相——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