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学自助定律
岁月之书2006年10月16日http://blog.sina.com.cn/m/days
昨天写的文章《“鳄鱼的池塘”: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贴在几个论坛之后,果然如我所料,“新左派害怕我的基本假设、人性假设,自由派害怕我推导的结论”,由于只是基本假设,还没推导什么结论,所以自由派临时没有反应,左派有人忍不住了,有位编辑出来表态:说我以“人性本恶”的自由派立场立论,对泛左派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但对于舆论的偏见我从来就不让步”,关于人性,我经历过不止一次的泛泛批评,也曾和那些顺口指责的人争论过,最后逼得他们不再谈论这个话题,(这场纷争在我博客里有完整的辩论记录,感兴趣可以自己查阅,《再论集体行动的规则》系列),但这种争论对我来说几乎一无所获,只是给人上了几堂义务教育课。所以,后来我学习了老马对待这些“舆论偏见”的态度,只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一路走来,就写出了这个《岁月之书人生社会哲学》系列,第一卷就是《人性论》,第四卷是《经济圈》。
我现在的态度是:欢迎严肃批评,忽略简单表态,克服干扰,一路前行。
今天要讲的经济话题是一个花絮,也是一个推论,由人口原理和人性原理推导出来的:
一、前提:
(1)人口原理:相对于人口及其增殖,资源稀缺,资源有限。
(2)人性原理:人性自我,人性自利,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会引发个体、集体、国家之间逐层的利己竞争。
二、推论:
自助定律:生活在这个资源稀缺的世界,绝大部分人自顾不暇,所以不要存在侥幸的期望,不经历风雨,看不到彩虹,“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没有什么是可以不付出就能轻易得到的,国际歌上唱的是“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指望谁都没用,最后只能指望自己。你可以期望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大家“相忘于江湖”、大家“衣食足而知礼仪”,却不要轻易指望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大家彬彬有礼“相濡以沫”。
三、应用:
前些日子茅于轼在博客上鼓吹世界大同,我给留了个言,大意是“现有经济体系使用的主要能源和材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储量和生产都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在这么多国家分配就注定了是零和游戏,零和游戏就注定了未来天下不太平”。
前天我把这则留言收集了回来,贴在自己博客上,有位不很熟识的朋友给我回复了俩字:“废话!”,哈哈,他这样说我其实很高兴,这说明他支持我的观点,只是因为不了解我说话的原因和背景,所以略有反感。
茅于轼是自由派的,也承认资源稀缺、也承认人性利己,但他得出的是平安无事的结论,我却得出鸡飞狗跳的结论,我从人性利己出发认为我们应该争取自己国家的利益,那些不承认人性自利的泛左派,最多也不过和我差不多立场。
但如果真按照“性本善”假设,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大可不必自己国家努力,等待美日德英法这些经济发达国家主持大局就可以了,七国集团会议的首要议题不是他们国家自己发展,而是缓和解决“南北差距”——哈哈,谁敢使用这么温馨的假设?这样的假设和自由派结论有什么区别?难道要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我虽然不赞成盲目排外,但也不能无端媚外,一些人把个别国家形容的像花朵一样,嫌弃中国人愚昧落后,这是在忘本,忘记了自己是怎么长大的,忘记了自己被逼迫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忘记了那是些奴隶贩子、鸦片贩子、战争贩子的国家,这种“性善利他”还可以再升级,“汉奸”、“国贼”等称号在前面等着。)
我举了个国家的例子,“自助推论”也同样适用于其它组织和个人:资本家如果以性善假设管理企业,最终结果就是倾家荡产,劳动者如果以性善假设参加工作,无非是穷困潦倒难以维生。
“自助”是世界的不二法门,也应当是被骂为“废话!”的那种结论:在这个资源短缺的世界里想做慈善,那只有拥有才能给予,慈善家拥有的一定比平常人多,他同时也是资本家;反之,在这个资源短缺的世界里想享受慈善,那首先要做一个自助者,享受慈善的永远是少数。
总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白掉馅饼。当我们在资源稀缺情况下遭遇困境时,首先要努力自助,只有自己行动起来,才可能有他人帮助,才可能“自助者,天助之”,我们可以学习洪战辉的自强,却不要指望出现类似丛飞的“救世主”。性善假设,用来要求自己可以,用来修心养性充当门面也可以,如果用来指望整个世界利他慈善,则要么是迂腐,要么是欺骗,居心叵测了。
(再有不多时日就要评选2006年度感动中国了,2005年感动中国的这两个人物还有人记得么?“感动中国”也如同超女一样在每年制造时尚人物,满足大众对时尚的需求,呵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