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试答马晓霖同志“中国外交十五题”

杨莘 · 2007-06-22 · 来源:本站原创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试答马晓霖同志“中国外交十五题”

杨 莘

(2007年6月21日)

  很久都没有关注马晓霖同志的“王爷博客”了,今日有空拜读,发现一篇最近的博文很有意思——马老日前参加了外交学院的一场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向五位毕业生的论文各提出三个问题,并贴到博客上“欢迎感兴趣的博友和网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五篇论文涉及了中越、中日、中非、中美、中俄以及中韩关系等当前外交热点问题,我仔细地看了马老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的确都有一定的深度,切中了论文主题,可谓十分精彩。中国的外交战略虽不是我的主要研究领域,但这些年来的确都倾注了一定的精力予以关注。因而,今天冒昧就这十五个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不成熟见解,试着作答一下。当然,我没有审读过那五位毕业生同志的学位论文,因此我自己的见解可能与他们的不尽相同;由于是随性而为“试答”,我也不按照一定的学术规范作答,算是一篇“博文”而非“答辩”。答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敬请马老以及各位博友、老师、同志们予以批评指正。

  论文:《关于冷战后中越合作的基础和发展前景分析》

  问题1:你认为中越结成战略同盟的可能性有多大?不利和有利因素都有哪些?

  答:所谓战略同盟,又称战略联盟,指的是“国家参与某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安排或协定与其它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起某种形式的战略盟友关系,以便确保他们的互相安全,实现自身战略目标,从而维护和增进国家根本利益。(房乐宪,2003)”两个国家结成战略联盟,主要以军事关注和政治性考量为主要动机,冷战结束后,对后者的考量超过了前者。具体到中越两国,它们虽然意识形态、外交战略和对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根本诉求较为接近,但是两国不存在国际上的“共同敌人”,两国均与超级大国美国以及亚洲强国日本在外交关系上没有强烈的敌对,在可预见的将来中美、中日、美越、日越的双边关系急剧恶化的可能性很小。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中越之间在领土、领海问题上时有摩擦,而领土、领海问题更牵扯到南海资源归属问题。在国际关系史上,鲜有存在着领土、领海争端的两国结为战略联盟的先例。最为不利的因素在于,中越在上世纪有过一场战争。虽然两党两国领导人在上世纪90年代已开启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发展新篇章,但是,军事上没有共同敌人、领土以及资源争端、战争对两国人民的心理阴影等诸多不利因素都决定了中越结成战略同盟的可能性很小。当前,中越两国业已提出了“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新时期发展两党两国关系的指导方针和“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目标。我认为,中国应当继续谋求巩固中越关系的既定外交战略、积极发展中越双边友好关系,而不是谋求建立所谓的“中越战略联盟”。

  问题2:你文中认为,中越近16年来关系发展良好,原因是两国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等方面有高度的相似性。如果越南发生了导致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全面西化的剧变,中越关系将如何演变?

  答:中越近16年来关系发展良好,不仅仅得益于“两国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等方面有高度的相似性”,也得益于冷战结束后较为缓和的国际大气候以及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战略。当然,世界还不和平,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颜色革命”在世界范围内仍时有发生。如果越南的革新开放不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当然存在着全面西化以致于剧变的可能。如果越南发生了这种资本主义方向的剧变,我认为中越关系将走出一条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原因在于,依照美国研究当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结构的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沃勒斯坦关于边缘国家选择道路理论认为,原社会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追赶型”道路,将大大加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参见张雷声,1998)。故而理论上越南发生资本主义剧变后,短期内将“拥抱美国”,在国际战略上与美国步调一致,会对中越关系造成一定的冲击。然而长期来看,中越都是亚洲重要的政治力量,虽然越南在意识形态、战略选择上依附于美国,但其毕竟在地理上仍是亚洲国家,与中国这个近邻关系保持平稳应当还是越南领导人的决策目标。因而我认为如果越南发生了导致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全面西化的剧变,中越关系的演变态势是缓慢下降,尔后平稳地缓慢上升。

  问题3:你论文中所言,中国失去了解决南沙问题的最佳时机(明确拥有全部主权并得到越南正式和法律化的承认),可否详细解释一下?

  答:如果中国和越南的政治体制在可预见的未来并未出现激进式地改变、台海没有发生激烈地军事冲突,那么中越解决南沙问题还存在良好的时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总体是好的并趋向平稳发展的,正如我上文所言,中国正坚定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战略,这就为务实创新的中越领导人运用卓越的政治智慧在未来通过对话和协商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中越当前有着“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等方面有高度的相似性”,也是中越能顺利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条件。

  论文:《试论东海问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问题4:你在论文就东海问题阐述了日本在军事和法律层面的诸多准备。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是保证外交谈判的坚强后盾,你如何看待中国加强海军力量建设对推动东海问题有利于中方利益所发挥的作用?

  答: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海军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我军要积极推进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建设,海军的现代化得到了水平大幅提升,综合作战能力显著增强。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海军的地位极为重要,使命极其光荣。近年来,日本右翼甚至于极右翼力量在日本政坛有成为主流的趋向。对于东海问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战略头脑,坚持“两手战略”,既致力于在外交上做出努力,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解决这一争端,又绝不能放弃运用非和平手段保卫我领土完整的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外交上以捍卫我主权领土完整、维护东亚和平为原则同日方开展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广泛接触与交流,在军事上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继续加强军事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着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同中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

  问题5:你赞同中日在东海问题上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但是,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有多大?为什么?

  答: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日在东海问题上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总要服从于目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主权问题是不容谈判的。现阶段我们在东海问题上与日方“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是为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外部环境,争取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同日方一道解决这一争端。长期来看,无论是东海边界划分问题还是油田等资源问题,归根结底都必须得到妥善解决。故而不能把“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作为解决东海问题的目的来看。

  问题6:依据你得出的结论,中日在能源合作与开发方面共同利益高度重合,技术和经验方面又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地缘优势明显,但是,你是否认为中日能源合作可以超越日美或中美能源合作所能达到的程度?美国方面是否愿意看到中日建立密切的能源合作机制?

  答:首先,我并不赞同中日可能会建立密切的能源合作机制。中国和日本都是政治上的大国(Great Power),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当有一个清晰的能源发展战略,而日本是一个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中日两国的双边外交关系总体来看仍不平稳,这就决定了中日在能源合作与开发方面共同利益并非"高度重合"。其次,中日虽在“技术和经验方面又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地缘优势明显”,但这并不能说明中日可能会建立密切的能源合作机制,原因仍同上面所述,中日在能源合作上受制于资源稀缺、政治关系不平稳等太多的不利因素。最后,由于美国相当数量的一些人仍坚持冷战思维,在中国崛起这一战略问题上心口不一,遏制中国的基本战略没有大的变化,故而美国方面一般地不会愿意看到中日建立密切的能源合作机制。

  论文:《关于中美非洲政策的比较研究》

  问题7:你对美国非洲政策的“虚”与“实”做了精彩的概况和总结。我认为,中国的非洲政策当然应当尽量“实”而避免“虚”,但是,对于角逐非洲的对手美国,中国如何“虚”,如何“实”,进而确保中国非洲政策不受到干扰和利益最大化?

  答:非洲目前正处于发展经济的新的战略机遇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了非洲。应当看到的是,中美两国在非洲的利益是不尽相同的。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坚定支持非洲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如去年在北京召开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积极解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这都进一步加深中非之间的友谊。胡锦涛主席去年指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以上。没有中国和非洲的和平与发展,就没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非友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历史岁月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关键是我们在发展相互关系中始终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正确原则。”中非友好,是我们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非友好,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所以我认为,使得中国非洲政策不受干扰和利益最大化,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实”、避免“虚”,这才能得到非洲人民的理解与尊重。反观美国,其在非洲政策上显然是满足自身利益大于惠及非洲的利益,尤其是美国右翼日前无视中方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努力,公开鼓吹抵制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美国的非洲政策应当向中国学习,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应当肩负起更多的世界责任。

  问题8:由于中东的地缘关系复杂,局势持续动荡,并且弥漫着反美情绪,近年来,美国已经逐步降低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而是逐步提升周边国家如加拿大、墨西哥以及非洲、中亚等新产地的石油进口比重,我印象中,中东石油在美国石油进口总量中已经下降到不足20%。而中国60%左右的石油进口依赖中东国家。在确保能源安全方面,你认为,未来中东和非洲哪个将是中国石油供应最可靠的货源?原因何在?

  答:世界风云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在此条件下把石油进口这个“宝”一成不变地押在任何一个地区都是不明智的。如前文所述,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应当有一个清晰的能源发展战略。就石油进口问题而言,当前世界主要产油地区——中东、非洲、俄罗斯以及南美与我关系均积极友好。因此,我认为,这四大地区对我石油供应在宏观上都很稳定和可靠,当然,我们也应当积极密切地关注国际局势变化,微观上顺势调整。具体到一定要回答“未来中东和非洲哪个将是中国石油供应最可靠的货源”这个问题,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政局相较而言更加稳定、与中国传统友谊更加密切的非洲。

  问题9:你说中国对非洲政策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能否用几句话概况?

  答:我个人建议可以用以下二十四个字予以总结概括——“珍视传统友谊、照顾彼此关切、坚持平等互利、谋求共同发展”。

  论文:《关于新中国外交中结盟问题的研究》

  问题10:你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与俄罗斯最具备“准结盟”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在考虑中俄“准结盟”时,你是否考虑到俄罗斯强烈的利己主义传统以及反复多变的特点,以及意识形态逐步西方化而隐藏的不利因素?

  答:几十年来,中国一贯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战略。具体到中俄关系而言,我并不认为中俄已经具备了“准结盟”的基础和条件。中俄意识形态迥异,在军事上也没有“共同敌人”,中俄作为邻近的大国,诚然应当肩负起大国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等的责任,且两国自身间友谊也应当继续巩固和发展,但决无“结盟”或“准结盟”的可能和必要。事实上,中国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战略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没有必要予以改变。此外,我本人也同意在与俄罗斯的对外交往中注意马老所提出的“俄罗斯强烈的利己主义传统、反复多变的特点以及意识形态逐步西方化”等问题。无论是上文中谈到的中越,还是本题中涉及的中俄,我都赞成积极发展双边和睦友好关系、都反对“与其结盟(或准结盟)”的构想。

  问题11:面对美国以“反恐”划线和改造所谓非民主和集权国家的大战略,中国如何把握自己,既不直接和美国发生冲突与对抗,又不失去那些受到美国打压并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国家的信任?

  答:以"反恐"划线和改造所谓非民主和集权国家、近来更是称反对“恐怖主义”就是反对共产主义,是美国一贯既定的方针政策,2006年,赖斯将其称之为“转型外交”。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对华政策是两手:一手是想整垮我们,另一手是与我们接触。这两手不是并列的,前一手是根本的、战略性的,后一手是第二位的、策略性的,从属于前一手。(周新城,2006)”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中国的战略选择应当是以下三点:一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积极推进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建设,维护我主权与领土完整,但不能上美国的当,与美国开展不切实际的军备竞赛。二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样就能使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认同。三是在中美关系中要继续培育战略互信,客观公正地看待对方发展,正确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继续加强交流对话,增进信任、扩大共识、促进合作。对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以及其它问题上对中方的不合作以及美国在世界上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则要有理、有利、有节地予以斗争。

  问题12:中国如何才能处理好这样一对关系:既推动国际力量多极化的发展,又如你所希望的那样保持一种介于结盟和不结盟的中间状态?

  答:我首先不赞同这位毕业生同志“所希望的那样保持一种介于结盟和不结盟的中间状态”。关于国际力量多极化,我要阐述的观点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依然没有摆脱冷战思维,一直坚持单边主义,这是无益于世界长期和平稳定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人民都有自己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力,只有走向多极化的国际格局,才能实现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单边主义既对世界和平产生威胁,又会最终阻碍美国在世界上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试论中韩建交对两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问题13:中韩建交的确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你的论文回避了中韩建交对中朝传统友好关系造成的巨大冲击,比如朝鲜在中国申办奥运会时的态度,朝鲜内部对中国政策的微词以及对志愿军墓地的冷遇,朝鲜执意要在新义州建立经济特区问题,朝鲜在中俄之间明显更倾向于前者,朝鲜进行核试验最后一刻才通知中国政府,以及朝中双方围绕朝鲜难民强行进入日韩使馆所产生的不快,等等。你如何看待这些中韩建交后中朝关系的微妙变化和困难局面。作为一位韩国朋友,你或许感觉此话题非常敏感而刻意回避,但是,作为学术论文,你没有深入探讨,希望你在论文修改过程中能重新盘点一下中韩建交在朝鲜方面的收益和成本。

  答:中韩建交,从短期来看的确对中朝关系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则是积极的、正面的。中韩建交之时,正处在朝鲜处于帝国主义重重包围与封锁、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在低潮的时期。抛去美国对朝鲜的宣传偏见,中朝两国关系的确“血浓于水”,因而中韩的建交对于处在危机中的朝鲜的确在客观上造成了其心理上的难以接受。值得欣喜的是,中朝两党两国关系在过去的十多年来已经消化了这一事件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与韩国建交不仅显示中国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与韩国这一重要邻国发展积极友好的双边外交关系,从而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更重要的是还有利于发挥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影响力,进而为最终实现半岛的和平统一提供良好的外交条件。

  问题14:你的论文针对中韩关系的未来走向没有做出预测和建议。我们知道,虽然韩国是美国的盟国,但是,韩国民众对美国的态度也很复杂,请你预测一下,一旦中美因为台湾问题发生战争,韩国在无法保持中立的时候会选择站在哪一边?

  答:中韩建交以来,韩国一贯重视中韩关系,中韩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由于包括美国因素、意识形态因素等在内的复杂的半岛问题,很难说韩国在中美因台湾问题发生战争时无法保持中立的时候会选择站在中国的一边。然而即使发生这种情况,韩国一般而言只会“站在美国一边”,直接卷入战争向我宣战的可能性不大。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美国一旦就台湾问题与中国发生战争,不仅台海和平遭到严重威胁,朝鲜半岛也会出现不可预知的严重动荡。因此我认为台独分裂势力和美国右翼人士在这个问题上要克制,否则台海一旦发生危机必然是引爆亚洲乃至世界动荡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问题15:你在论文中提到中韩关系的主要摩擦是贸易摩擦和高句丽问题,但是,我认为你对后一个问题的危害程度认识或者分析得不够深刻,韩国这几年淡化与中国历史渊源和文化血脉的动作很多,也很明显,我个人担心,如果韩朝实现统一,朝鲜半岛与中国之间围绕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的麻烦可能会更加复杂化和进一步突出,你如何看待?

  答:我认为马老这一担心主要是受到了经济学思维的影响,因为现代主流经济学认为单个个体是“无力谈判”的,而“组织起来”则能提高谈判地位。我基本同意马老的这一判断,我的见解是在涉及我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寸土都不能让,但在历史尤其是文化领域则是应当通过对话交流来解决分歧,毕竟这不是原则问题。

相关链接:http://yangshen.blshe.com

有关中国外交的15个简单问题

13日,应邀到外交学院参加外交系应届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由于是院外“专家”,挂名做个评委会主席。另外两位评委是陈风林教授和夏莉萍副教授。答辩秘书是熊炜博士。此前只参加过一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的一位博士生论文答辩,所以,感觉这活儿还是挺新鲜的。

5名研究生都是外交系系主任张历历教授的高足,其中包括一位韩国学生。张教授在向评委会简单介绍几位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和论文准备过程后遵照规定回避,剩下的就由评委给学生一一过堂了。

按程序规定,评委事先审读论文,并写出书面评语,标注是否同意答辩。答辩会上,研究生要做10-15分钟的论文陈述,然后由每位评委就论文提出不足和问题,并且提出1-3个相关问题让稍做准备后回答。

从对学校和研究生负责的角度考虑,我不想浪费这次机会,尽管头天晚上才明确评委必须提问,我便匆忙为每位学生准备了3个问题,一是启发他们弥补论文中的不足,另外,也想吸纳一些青年学子的思考成果。

现将我所提出的15个和中国外交相关的问题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些问题多数是针对论文对策和建议部分的。这些问题其实也很简单,欢迎感兴趣的博友和网友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信这些看法对进一步完善几位硕士生的论文不无益处。

答辩结束后的师生合影

《关于冷战后中越合作的基础和发展前景分析》  :周源(女),三年制

问题1:你认为中越结成战略同盟的可能性有多大?不利和有利因素都有哪些?

问题2:你文中认为,中越近16年来关系发展良好,原因是两国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等方面有高度的相似性。如果越南发生了导致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全面西化的巨变,中越关系将如何演变?

问题3:你论文中所言,中国失去了解决南沙问题的最佳时机(明确拥有全部主权并得到越南正式和法律化的承认),可否详细解释一下?

《试论东海问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尚健,三年制

问题4:你在论文就东海问题阐述了日本在军事和法律层面的诸多准备。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是保证外交谈判的坚强后盾,你如何看待中国加强海军力量建设对推动东海问题有利于中方利益所发挥的作用?

问题5:你赞同中日在东海问题上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但是,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有多大?为什么?

问题6:依据你得出的结论,中日在能源合作与开发方面共同利益高度重合,技术和经验方面又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地缘优势明显,但是,你是否认为中日能源合作可以超越日美或中美能源合作所能达到的程度?美国方面是否愿意看到中日建立密切的能源合作机制?

《关于中美非洲政策的比较研究》  :张源(女),两年制

问题7:你对美国非洲政策的"虚"与"实"做了精彩的概况和总结。我认为,中国的非洲政策当然应当尽量"实"而避免"虚",但是,对于角逐非洲的对手美国,中国如何"虚",如何"实",进而确保中国非洲政策不受到干扰和利益最大化?

问题8:由于中东的地缘关系复杂,局势持续动荡,并且弥漫着反美情绪,近年来,美国已经逐步降低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而是逐步提升周边国家如加拿大、墨西哥以及非洲、中亚等新产地的石油进口比重,我印象中,中东石油在美国石油进口总量中已经下降到不足20%。而中国60%左右的石油进口依赖中东国家。在确保能源安全方面,你认为,未来中东和非洲哪个将是中国石油供应最可靠的货源?原因何在?

问题9:你说中国对非洲政策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能否用几句话概况?

《关于新中国外交中结盟问题的研究》  :韩哲,三年制


问题10:你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与俄罗斯最具备"准结盟"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在考虑中俄"准结盟"时,你是否考虑到俄罗斯强烈的利己主义传统以及反复多变的特点,以及意识形态逐步西方化而隐藏的不利因素?

问题11:面对美国以"反恐"划线和改造所谓非民主和集权国家的大战略,中国如何把握自己,既不直接和美国发生冲突与对抗,又不失去那些受到美国打压并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国家的信任?

问题12:中国如何才能处理好这样一对关系:既推动国际力量多极化的发展,又如你所希望的那样保持一种介于结盟和不结盟的中间状态?

《试论中韩建交对两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崔显星(韩国),三年制


问题13:中韩建交的确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你的论文回避了中韩建交对中朝传统友好关系造成的巨大冲击,比如朝鲜在中国申办奥运会时的态度,朝鲜内部对中国政策的微词以及对志愿军墓地的冷遇,朝鲜执意要在新义州建立经济特区问题,朝鲜在中俄之间明显更倾向于前者,朝鲜进行核试验最后一刻才通知中国政府,以及朝中双方围绕朝鲜难民强行进入日韩使馆所产生的不快,等等。你如何看待这些中韩建交后中朝关系的微妙变化和困难局面。作为一位韩国朋友,你或许感觉此话题非常敏感而刻意回避,但是,作为学术论文,你没有深入探讨,希望你在论文修改过程中能重新盘点一下中韩建交在朝鲜方面的收益和成本。

问题14:你的论文针对中韩关系的未来走向没有做出预测和建议。我们知道,虽然韩国是美国的盟国,但是,韩国民众对美国的态度也很复杂,请你预测一下,一旦中美因为台湾问题发生战争,韩国在无法保持中立的时候会选择站在哪一边?

问题15:你在论文中提到中韩关系的主要摩擦是贸易摩擦和高句丽问题,但是,我认为你对后一个问题的危害程度认识或者分析得不够深刻,韩国这几年淡化与中国历史渊源和文化血脉的动作很多,也很明显,我个人担心,如果韩朝实现统一,朝鲜半岛与中国之间围绕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的麻烦可能会更加复杂化和进一步突出,你如何看待?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yewn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4. 星话大白|越南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