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另一面
夏雨天
2007年2月,安德森案件在洛杉矶法院宣判,美国著名科学家威廉-法兰奇-安德森最终以性侵犯幼女罪被处徒刑14年。至此,安德森案可谓尘埃落定----虽然仍拒绝认罪,安德森教授的余生大概不免要在牢房里度过;他的夫人凯瑟琳安德森女士也黯然搬出了他们在圣马里诺依山傍海价值500多万美元的豪宅。与此同时,被害人何又喜表示生活对她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公义的伸张让她对人生重新建立了信心。在为被害人高兴的同时,笔者也忍不住要对此案的来龙去脉点评一番。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案件----虽然笔者并不认识本案的各位当事人也不曾在南加大工作,但阅读本案相关材料时,笔者忍不住有一种似曾相识感。是的,安德森案件本身是一个极端事件,但这里牵涉到各色人等和他们的表现,又不能不说相当典型。下面就让我们分别来看看这各色人等的月亮另一面吧。
(一) 海外学子
在评说安德森事件之前,笔者想起6年前的另一起事件-----基因女皇事件。当时留美学者陈晓宁女士短期回国办公司,人民日报花了一个版面高调宣传陈女士在美国获得的成就,赞之为基因女皇。有人对陈女士作调查,认为其成就没有人民日报说的那么高,甚至其身份也可存疑。后来更多的证据显示,对其身份陈女士并未撒谎----她在国内读过医学院,后来在美国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生物学家手下作技术员,因表现出色被提升为二老板并获得所在大学教职。以陈女士的资历取得这样的成就,确实可喜可贺。但一个央央大国第一大报用一整个版面赞美一位美国大学普通助教授,的确有点匪夷所思。无论如何这说明一点:在许多中国主流传媒人士的眼中,一个中国人能在美国大学获得教职是非凡的成就,不说是文曲星下凡,至少也堪比以前所谓金榜题名,够得上光宗耀祖,甚至国内的中国人也都要以他们为荣了。传媒报道留美学生学者(统称知识分子)有这样的STEROTYPE,国人看待留美学生学者也就有这样一个STEROTYPE---留美学生虽然不见得都过得风光,但至少其中聪明勤奋的理工科学子,还是有不少人扬名海外学界又热心回报祖国引来洋人啧啧称道为华人争了光。这样一个STEROTYPE不能说一点真实性没有,改革开放后的这波留学潮至今已经持续了20多年,许多留美学生在美国学界白手起家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这是月亮的一面。然而月亮是否还有被人忽视的另一面呢?
让我们来看看本案的关键人物,被害人何又喜的母亲赵谊女士。赵谊女士的履历可以说在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次于被人民日报高调宣传的陈晓宁女士----赵女士出国前是一位心血管医生,来美后在全美最好的基因治疗研究所工作,是基因之父安德森教授手下的二老板,名校南加大的助教授,曾经发表许多论文,被同行们称许为“非常有才华的科学家”(和许多所谓留美学者获得洋同行的称赞只有中国媒体报道只有当事人自己这样声称的情况不同,赵女士的声誉是美联社在广泛采访业内人士后得出的结论)。同时从南加大2004年的一份校刊上我们可以看到,安德森教授是中国的座上宾,他曾经在北京和广州的多家著名医学院讲学并和相关研究单位合作项目甚至合开实验室,所过之处得到中国有关方面的热情接待。笔者猜测这些和中国的合作项目赵谊女士有不少的协助当不为过---校刊配附安德森一行2004年在中国的照片,照片里就是安德森夫妇和随行的赵谊女士。按照人民日报宣传陈女士的模式,其实赵女士也完全可以得到扬名海外学界又热心回报祖国“基因女皇”的桂冠---只是现在这些合作项目大概都停办了,因为安德森教授琅当入狱的缘故。
我们不清楚赵谊女士是怎样定位自己的,但从安德森案件的相关报道里我们可以知道她的女儿被害人何又喜对母亲处境的看法。女孩何又喜在遭受安德森性侵犯的6-7年中,多次精神濒临崩溃,15岁以后因为剧烈的精神冲突不仅得了忧郁症,甚至数次试图切脉自杀,至今她的手腕上伤痕累累。然而,她始终不敢主动控告安德森,在和要好的女同学谈起自己因为受性侵犯心神不宁时女同学问她为何不报警,何又喜说---他和我母亲有关。我害怕这会伤害我母亲----孩子的心,就是这样敏感。人常说美国是孩子的天堂,美国儿童无忧无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真的,但在本案中我们看到,新移民家庭的孩子何又喜早早就开始为家庭,为母亲的处境担忧了。
笔者因为对生物医学界有所了解,所以也能明白她担心的由来。赵谊女士虽然在国内是医生,但她的医生资格未经美国认证,不能去找医生的工作。她没有生物学的博士学位,因科研出色被提升为二老板,但二老板位置的稳固程度全看大老板安德森是否赏识。同样一个人,得赏识可以是一个研究所的二把手,不得赏识换一个环境也许只能从技术员作起。很显然在这一个移民家庭实现他们的美国梦、进入乃至维持美国中产生活的过程中,安德森的支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就是说,才华出众的赵谊女士虽然经过个人奋斗在美国学界得到了一席之地,她的职业和经济地位仍然是相对脆弱的,她拥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都是相对有限的,这一点如果和她原先的上司后来的对手安德森夫妇一对比,就更一目了然---洛杉矶时报的记者曾多次实地采访,他看到安德森夫妇的豪宅依山傍海,而不远处的山脚下就是赵谊母女的小房子,相形之下简陋寒酸。“安德森豪宅里健身房儿童游戏室蒸汽浴室游泳池一应俱全,而这些奢侈品赵谊家一无所有。” 安德森自己则描述说,他曾数次把女孩带到Reiz-Calton饭馆吃牡蛎,还在女孩过成年礼时送过她高档舞裙,“因为我想开阔她的眼界,让她接触她本来无缘接触的东西。“ 可见虽然是同一个行业的知识分子,被害人母女和安德森夫妇实际处于两个世界(两个阶层)里。如果说有形的物质层面的差别已经很明显,无形资源的差别就更突出---安德森被捕以后,美联社记者采访了多位安德森过去的同事和病人,他们都站出来为他说话,表示对性侵犯指控无法相信。一位NIH 的教授说,”我绝不相信这些指控是真的“;基因治疗杂志的出版人则说,”这些指控和安德森教授一贯的品行不吻合”;安德森第一位基因治疗病人的父亲也说,“我的女儿当年才10岁,我完全把她托付给安德森医生。如果安德森医生有任何不良品行,我怎么敢这样做哪?” 除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人缘不错以外,安德森夫妇在他们所居住的圣马力诺上流社区也有相当好的口碑。安德森教授是当地警长的朋友,不时给当地警局捐款翻修健身房等等。他的乐善好施赢得了警长的信任。因此他是该社区内获得警长特许可以自由佩枪的唯一人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案诉讼过程中其它针对安德森教授的指控接连出现。分别有过去曾跟随安德森教授学习武术的其它学生(当时是儿童)指控安德森对他们有过性侵犯和性骚扰。虽然这些容易让人对安德森教授产生疑虑,但辨方律师还是找到了数位证人到法庭上为安德森说话。在安德森被定罪而刑期尚未确定之前,全美各地数十位著名科学家包括某些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上书为其请求从轻发落。而被害人母女则势单力孤得多。安德森的律师在法庭上猛攻她们的杀手锏之一就是,“你们既然受了那么大伤害,为何还要在咨询律师后才报案?”显然脆弱的处境让被害人一家一开始对司法制度信心不足。当然实际上我们从后来事态发展可以看出,寻求司法公正丝毫没有危及赵谊女士的工作,司法制度也并没有因为被害人经济社会地位的相对脆弱而失效。但无论如何正如洛杉矶时报记者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经济地位的相去悬殊,是本案发生的大背景,同时也是被害人寻求司法公义的最大障碍。被害人对此十分清楚。”
赵谊女士论其才能和成就毫无疑问是旅美学人中的佼佼者。美国优越的科研环境帮助她走向了学术上的成功,然而在取得了学术成功之后,赵女士一家人仍然没有获得安全感,多少会令不了解情况的人不解。在许多美国人眼里,赵家母女一定要咨询律师后才去报警也有点匪夷所思。其实赵女士的这种心态,就是在比较成功的留美学子中也并不罕见。笔者有位朋友经多年奋斗,现在已经是美国名校教授。数年前撞机事件发生时曾接受过美国之音专访,也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其实以美国法制社会言论自由,坚持自己即使不受欢迎的观点又何至于如何如何哪,但许多人就是没有这个信心。这样一幅留美海外学子的图像,或者会让许多国内的读者觉得有点陌生。不但“哈佛女孩刘亦婷“,”我在美国生孩子“等一系列书籍不会告诉你这样的情景,就是如今网上网下充斥的 “我在美国的某某生活。。美国多少钱就可以买一栋别墅”这样的帖子,也不会告诉你。然作为也曾在美国数个医学中心学习工作数年的笔者,对所有这些---经济社会地位的脆弱、不安全感、谨小慎微---都不奇怪。绝大多数留美学子,一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就要为身份而操心;先是为维持身份操心,然后又要为转换身份操心。。。。在拿到绿卡之前,学业工作一有中断就意味着美国梦的终结,对极为渴望融入美国社会的海外华人来说,没有拿到美国身份就回国几乎无异没顶之灾。自身处境的脆弱,人生地不熟对环境的缺乏了解,融入所在国主流社会的强烈愿望,都使得他们对和美国人发生冲突格外害怕。所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恰好,就在安德森案件宣判后不久,南加大就又出了和华人有关的新闻,笔者在此转述如下: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FBI)6月12日警告全美知名学府,严防外国间谍与恐怖分子盗窃研究资料及敏感文件,培训学者防范意识。华人学者担心,近来所谓“华裔间谍”案已令华人小区风声鹤唳,FBI此举是否会再掀新一轮“疑华”热潮。美国南加州是华裔聚居地区,拥有不少全美知名学府,华人学生学者对联调局高调提出间谍问题忧心忡忡。南加大(USC)神经系统科学系(Neuroscience)有近十位华人博士生从事研究工作,该领域是生物科学的尖端。巧合的是,过去两年回中国探亲的博士生,全遭遇背景调查,无一例外。其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士生不得不滞留中国三个月,不仅奖学金停发,且大幅延误课程和研究进度。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协会会长姜镇英也举实例表示,波莫那工艺大学一位年轻华裔副教授在到中国参加学术会议后,返美签证时遭到背景调查,时间一拖就是一年半。在这一年半内,这位教授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及其岳母都在美国生活。外国间谍阴影笼罩美国,将影响学生学者们自由交流的学术氛围,就像一顶大伞笼罩他们。由于无法返校,他失去全部收入,全家人购买的房屋因为无力偿还贷款不得不降价出售,留在美国的一家老小被迫迁入狭小的公寓,这种等待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一家老小在美国的生活费用完全依靠过去的积蓄,在漫长的背景调查中,整个家庭经济基础被毁,代表美国梦的房子无法保住,甚至最后到连吃饭都成问题。 接受采访的华裔学者普遍不愿公开姓名,他们反映,研究生物化学、物理及基因等敏感学科的华人学生学者都非常谨慎,许多人干脆放弃回乡探亲打算,连续数年海外漂泊。还有些学者莫名其妙地遭联调局约谈;必须去中国出差的学者,在签证时更被要求填写“研究计划简介报告”。联调局人员特别警告学者,在外国时要保护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对谈论其研究内容的人士须格外小心。南加州大学博士后艾伦(化名)表示,尤其在“李文和事件”与“麦大智案”后,所有华裔都感到风声鹤唳。联调局警告会影响学者相互交流的自由学术氛围,人人只能自求多福。”
读到这里,读者可能会有疑问,这些是否都是极端个案?也许吧,但海外华人谨小慎微的心态,却并不罕见。笔者离开美国前在阳光明媚的南加旅行,路过洛山玑和数位中国朋友聊天,言及安德森案件,笔者一位多年朋友说,“女孩被性侵犯又怎么了?为什么要告?” 笔者很难责怪她。因为她自来美后经历许多艰难,早曾经沧海见怪不怪了。
自80年代起,出国潮已经持续了将近30年;与此相应的,中国人对海外学子的报道,也持续了将近30年。这些报道通常都有一个模式:刻苦学习专业上获得成就,赢得国际同行的称赞,同时又心向祖国,利用自己在海外的社会关系帮助祖国的科研事业----如前所述,赵女士似乎就很符合这个模式的叙述。能有心回报祖国当然是好的,但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海外学子牵线搭桥的这些国际学术合作到底对中国科研有多少的推进作用。看到和安德森在中国建立合作实验室的多属中国的医学院,我想起读书时一位教授说的:生物医学领域美国人和中国人科研合作,美方最感兴趣的是几样:中国人的血样、病例记录和在病人身上进行新药试验的机会。这些说穿了,都属于为美方科研提供样品,是科研产业链的下游,可以说没有任何自主创新成分,对技术培育也没有什么促进,充其量出卖原材料而已。中国有一批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将这些出卖样品的行为等同于卖国,笔者对此并不能苟同。但近几十年来,许多中国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权威就靠为洋人采样而名利双收,似乎为洋人采样就是学术,就是创新,就是和国际学术界接轨,岂不更大谬不然!
现在人都提倡换位思考,咱们如果穿上本案被告安德森的鞋子,看看他和他生活中中国人的关系,也许倒也会生发一些有趣的观感。安德森雇佣着赵女士,性侵犯着女孩何又喜,同时享受着中国座上宾的礼遇(南加大校刊报道:安德森访问中国得到热情接待)以及从中国源源不断涌来的廉价科研原材料。国人喜欢以洋人的肯定而沾沾自喜,现在洋人对国人的肯定也的确是越来越多了,不过咱们别先太高兴,人对人的印象是在一系列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格局中确立的,而很多时候这种互动格局是什么,各色人等在格局中的相互位置又是怎样,我想大家应该不难明了。
(二) 美国和美国人
近年来介绍美国和美国人的书,在中国是越来越多了。其中特别著名的是丁林夫妇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许多中国人声称,通过丁林的书了解了美国,开阔了眼界,树立了对民主宪政的向往。笔者也听说在许多大学,丁林的书被列为学术参考书甚至是学生的必读书。丁林笔下的美国,是一个咱们中国人会特别喜欢的美国----美国人不但诚实单纯相信人;而且还特别温情脉脉,特别容易被感动,丁林笔下常有美国人,包括法官等等,如何被感动得“热泪盈框”的温情描述。说老实话,在阅读本案被告安德森及其律师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描述时,我忍不住想起丁林描述美国的那种style,姑且称之为丁林体好了----
安德森这样解释自己和女孩何又喜交往的缘起:女孩5岁时移民到美国,有些调适不良。和父母有矛盾,她的母亲赵女士向自己诉说了家庭教育的困境。自己非常同情,“看到女孩何又喜,就好象看到少年时代的我自己。。。那时的我有口吃的障碍,为此我一度极为自卑。当时有一位教师对我非常关怀,在他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口吃重建了自信,直到有我的今天。我非常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我多么希望,能把我得到的关怀和爱,回馈给其它有需要的人!” 于是他成了女孩的义务家庭师,把自己的豪宅、游泳池、健身房都向女孩开放,专门为女孩装修儿童游戏室和茶室,女童生日时,他给她买漂亮的舞衣;他带她去高级餐厅吃牡蛎;“因为,我想要开阔她的眼界”;他又这样解释警察套取的录音带上自己的认罪记录,“我悔了你的一生,我有非常黑暗的一面我无法控制。。。”:那是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过于严厉,我一直希望她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也许我督促过严伤害了她的自信心。。“他的律师则这样辩解: ”女孩当时那么激动,安德森只有顺着她的意思说才能安慰她呀!对那样伤心的人,天真善良的安德森除了那样做又能怎样? “
这些抒情描述实在和丁林以及其他许多许多中国知名知识分子笔下的美国人形象太吻合了,难怪赵女士丝毫也没起疑心,不但一开始把女孩完全交托给安德森,甚至当数年后女孩抑郁症发作和心理医生谈到了受性侵犯的情况警察前来调查之时,赵女士的第一反应,居然是给安德森打电话讨主意,‘我女儿说她被人性侵犯了,该怎么办啊?“ 所幸的是,安德森的种种“丁林体”抒情说词,虽然一度让赵女士一家信以为真,却并没有能忽悠陪审团。安德森最终被绳之以法。看来丁林体还真是为中国人度身定作的,碰到正宗美国人就不灵了。
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还有一个人的表演不同凡响---安德森夫人凯瑟林。凯瑟林是美国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之一,曾担任落山鸡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和美国外科医生协会负责人。就在安德森东窗事发前不久, 美国卫生总署刚刚举办过凯瑟林安德森的一生成就回顾展。然而这样一位事业有成的杰出女性,在本案审理过程中的表现却令笔者大跌眼镜。安德森夫人在整个事件自始至终没有对被害人一家表现出过丝毫的同情(负疚那是更不用提了)。当被害人的诉说通过心理医生间接传到警察那里从而引发本案进入司法程序时,她的第一评论是:何又喜是否染上了毒瘾,想用这种要挟来敲诈我们?如果说在案件开始时凯瑟林对真相所知不多,那么随着案件进展和更多证据浮出水面,凯瑟林的所作所为也就越加离谱了。在庭审中凯瑟林声称女孩造谣陷害安德森,原因是女孩曾经把自己的宠物狗带到安德森家,她和女孩说过不可以把狗带进来,女孩因此怀恨在心意图报复;她又为丈夫作证说,所有安德森被指控性侵犯女孩的时间段内她都在家中,因此可以作证什么也没发生。检查官拿出落山鸡儿童医院信息系统保存的出差记录和她对质,指出在检方指控的时间段内她几乎都出差在外,如何能证明家里什么也没发生?安德森夫人无言以对。助理检查官则紧接着朗诵了安德森给女孩的电邮:这个周末凯瑟林出差,你来我家我们好在一起。。。正是这一个回合,分出了控辩双方的胜负。从那一刻起辩方阵营兵败如山倒,律师再巧舌如簧,也无法遮掩安德森夫人慌不择路当庭撒谎所透露出的安德森犯罪真相。可以说智商超群成就傲人的安德森夫人不但撒谎,而且相当地不高明,而且她始终拒绝认错。庭审结束后,安德森夫人仍然向记者表示她坚信丈夫的无辜,“我丈夫因为他没有犯下的罪行而被定罪。“ 笔者可以理解(但不赞同)安德森夫人救夫心切之下的伪证,但对她始终不认帐的傲然独立的勇气,多少还是有点诧异。
此案的审理也引起许多美国网民的关注。笔者觉得可圈可点的是,美国网民在讨论本案时突出地对赵女士一家人的天真感到震惊,一位网民说,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一个老头提出让自己的女儿到他家去过夜,作母亲的居然一点点怀疑都没有?另一位美国网民说,也许是书读太多,结果常识读没了。也有美国网民说可能是被安德森社会名流的光环给欺骗了。总而言之,和丁林们言之凿凿的美国人都特单纯特缺乏防人之心不同,在针对本案的评论中,普通美国网民感到诧异的反倒是被害中国母亲的单纯和缺乏防人之心。笔者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感慨了。笔者有位朋友少年时代起就移民美国,他对在美中国人也有类似的评价:许多在美华人真是太天真了。而在美国这个环境中,他们的这种天真实在是太大的奢侈,只是他们自己不晓得。而我们中国人都明白,无论在美国在中国,只要是在中国人和中国人打交道的场合,中国人并不是那么天真的。怎么到了美国不要说心眼,甚至有时连最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都没了呢?这大概就不能不归功于书读得太多了(OOPS,不是书读太多了,是某类书读太多了)----也难怪,丁林们几十年如一日地(从改革开放起到现在,的确是差不多有30年快了吧!)通过报纸杂志出版社向同胞灌输的美国是君子国美国人是纯洁天使的宣传实在是太无孔不入太“地毯式轰炸“了,躲都躲不开,国人不知有多少已经或将要被误导哪。
话说回来,丁林和茅于拭等等笔下的那个君子国,是否一点真实性没有呢?也不能这样说。美国是成熟的法制社会,许多活动受到法律调节的程度高,且有全国的财税信用记录,因此在法律管理介入深的领域操作比较规范,整个社会运转井然有序,对偶尔来美国旅游的中国游客,的确会容易有美国人头脑单纯生活简单的印象。其实,并不是美国人天生单纯,而是有些方面不值得他们去花心思,比如美国人家里不上锁也没大问题,因为美国人家中不留现金,一般的家具电器比较便宜,贼偷既笨重又卖不出价钱,自然也就不需要防贼了。但美国的法律再完备详尽,执法机关再有效率,人和社会毕竟是活的,各种情况千变万化,有不值得人花心思的地方,自然就有值得人花心思的地方,中美两国因为国情相去太远,中国人往往乍一看没发现人家用心思的地方,就误以为人家是不会动脑子,实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安德森案件发生前,美国传媒曾经说他是一位“文艺复兴式的全才“,一个从贫寒到富裕的“美国梦”的典型。安德森自己也曾经对被害人说,“我不能去认罪,因为我是许多美国青少年心目中的楷模,我如果认罪了,会让他们失落的。”笔者当然不会偏狭到因为安德森一个人的犯罪就认为所有的“美国梦”“美国英雄”都是赝品,同时笔者也不认为在安德森出事前所有传媒对他的肯定就都不妥。笔者只想提请国人注意,人是复杂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自然就比个人更复杂。月亮的一面也许华贵尊荣,另一面也许就如安德森自己所说,“非常黑暗,无法控制”。
(三) 美国的司法制度
应该说在一开始,被害人母女对美国司法制度是信心不足的,这也正是她们非得咨询律师后才同意报案的缘故。由于双方具有的各种资源相去悬殊,她们有这种顾虑也有可以理解之处。被告安德森雇佣了4位律师组成团队为自己辩护,其中领衔的拜瑞塔罗和他的妻子玛西亚是美国第一流的名律师,拜瑞塔罗曾经被评为美国十佳律师,被认为是美国最优秀的庭辩律师之一。从庭审的过程来看,塔罗能说会道,的确非常有能力。但是检查官的准备工作很详尽,最终辩方没有能翻盘,公义终得伸张。被害人母亲的职业生涯也没有受到影响。在此案中,美国的司法制度公正而又有效率,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公正的司法制度,显然要确保包括被告方在内的各方合法权益,让他们都能有充分诉说自己立场的机会。此案从进入司法程序到安德森被定罪量刑,前后接近3年。安德森财力雄厚,动用100多万美圆支付保释金,得以这3年保持了自由身。在法庭上,辩方律师更是咄咄逼人,多次试图把陪审团的注意力从被告引到被害人母亲身上,希图造成赵女士和女孩合谋造谣以整垮被告并取而代之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被害人表现出成熟和坚强,没有情绪失控。如果设身处地想象一下被害人的处境,当能理解她能作到这样有多么不容易。还在不很久以前,许多人都会这样劝性侵犯的受害者:不要报警,不要上法庭。因为在法庭上受审判的不是罪犯,而是你自己。许多人以为只要有一个公正高效率的司法制度在那里,个人不需要努力公义就会自然到来,这是不现实的。本案为刑事案件,检控是检查官的责任;如果是民事案件,个人的主动、坚强和毅力就更重要,笔者会在另外一个贺梅案的分析中提到。说到这里,我不能不联想到,某些中国人总喜欢做被害人状,跑到美国人那里去哭诉,他们大概以为这是获得美国人认同的最佳手段,诸不知按照美国规矩,你就是真受了天大的委屈也要表现得成熟坚强,歇斯底里哭哭啼啼是最要不得的。
(四) 安德森案件中中美传媒的表现
安德森案件引起传媒广泛关注。美国几乎所有的主流传媒都跟踪报道了此事,立场和报道其他刑事案件没有太大区别--比较中立,双方人士皆有采访。其中落山鸡时报的系列采访比较明显地站在被害人一边,特别点明了被害人母女作为新移民资源缺乏的困境。
与此同时,海外的华语传媒也大量报道了此案,基本倾向中立(我所读到的相关华语报道中,没有人提到被害人家庭处境和本案的内在关联);但也有传媒为刻意显示其持平立场,用词相当的不三不四。比如下面这段:
星岛日报---标题:美大学教授性骚扰9岁华裔少女取证复杂耐人寻味---南加大69岁教授遗传学安德森涉嫌性侵害当时只有九岁的未成年华裔少女何又喜,时间长达五年之久,洛杉矶高等法院21日开庭,辩方律师塔洛以电子邮件并未显示日期与时间、无法证实是两人之间的交换信件,以及怀疑邮件内容遭窜改等理由予以驳斥。辩方律师塔洛还说,安德森在帕沙迪纳市立图书馆前的自白录音是由少女何又喜一手策划主导,因为在这样的公众场合之下,被告安德森只是想安抚少女激动的心情与指责,才会说出这些不利于自己的话来。
新闻报道引用辩方律师并无任何不妥,但请注意记者所拟的报道标题“取证复杂耐人寻味”基本是辩方律师的立场,是含蓄地质疑警方用藏在被害人衣服里的录音器套取安德森认罪自白不恰当---也许读者觉得我过于敏感,但作为一个说中文的人,反正这个标题给我的暗示就是如此----而按照美国法律,警察虽然不能刑讯逼供,但以其他手段套取犯罪嫌疑人供词完全合法,实际也是警察办案的常用手段,实在谈不上有丝毫耐人寻味之处。本案是一起引起美国社会高度关注同时又牵涉到华人新移民的案件,海外华人传媒不用说是关心的,但在报道时有些从业者似乎潜意识地有那么一种“撇清心理”,好象生怕别人说华人偏袒自己人,所以格外地要显示自己“持平”。这种刻意的“持平”姿态,我相信在美国生活过的中国人都不陌生。
中国大陆的传媒对本案关注甚少。只有参考消息在庭审结束后发了一段短新闻。当然,也许是觉得缺乏新闻价值。但相比之下,我还真觉得这类新闻比基因女皇之类要有新闻价值一些,也许是新闻观不同吧。
安德森被定罪后,被害人何又喜立刻接受了落山鸡时报的采访,她这样说:“虽然这事对我非常痛苦,但在寻求公义的过程中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特别是落山鸡时报,挺身而出支持我,帮助我---是你们的正义感让我看到这个世界还有光明,人生还值得活下去!”读到这里,我深为被害人的成长而高兴。但稍有遗憾的是,在挺身而出帮助受害人的群体中,没有中国传媒的影子。也许,中国传媒太擅长报道月亮的一面,对另一面的故事就有点忽略了。
结语—
月亮总是有两面的。看到另一面的不完美,并不阻止人肯定正面的华美。作到这个,是成年人最起码的标志之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