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与美日经济关系的重要变化
王建民 刘玉春
由于台湾对美日贸易增长速度的放慢,台在美日两大市场的产品占有率呈现下降趋势。美日跨国公司大量在台并购企业,使台湾经济的美日化趋势更加明显。尽管台湾许多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但关键的产业技术是依靠美日的技术转移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对与美日的技术依附关系更趋严重。
由于亚太地区经贸格局的大变化以及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台湾与美日的贸易、投资关系发生变化,但台湾对美日的依附关系没有改变。
贸易关系格局生变
长期以来,美日在台湾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日本是台湾最重要的进口市场,美国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但均具有重要影响力。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日本是台湾的第一大贸易夥伴,美国居其次。1961年开始,美国取代日本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夥伴,日本则退居台湾第二大贸易夥伴,而且这一格局持续了近40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由于海峡两岸贸易的迅速发展,台湾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大陆取代美国成为台湾的最大贸易夥伴。美、日在台湾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分别降为台湾的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2003年美日在台湾对外贸易中的角色再次发生变化,日本取代美国成为台湾第二大贸易夥伴,美国退居第三大,这是台湾经济“脱美入亚”的重要表现。
如果将美日作为一个整体,则台湾与美日的贸易规模最大。2005年,台湾对美日贸易总额达1114.5亿美元(超过台湾对大陆贸易的637.4亿美元),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近29.2%(依台湾新的海关统计标准计算)。就台湾的出口市场观察,除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外,美国是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2005年,台湾对美出口额为291.1亿美元(其中以2000年的356亿美元为历史最高峰),占台湾出口总额的14.7%;对日本出口额相对较小,同年为151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7.6%,只有美国出口比例的一半,日本是台湾第三大出口市场。2005年,台湾对美、日出口额合计为442.2亿美元,占台湾外贸出口额的22.3%,低于对大陆出口比例的 28%。2006年以来。台湾对香港与大陆的出口持续扩张,而对美日出口增长有限,对美日出口比重持续降低。2006年1—9月,台湾对香港与大陆的出口额占台湾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40.7%。而对美日的出口比重合计只有22.1%(分别只有14.8%与7.3%)
就台湾进口市场观察,则呈现另一种格局。长期以来,日本是台湾最大的进口市场,2005年进口额达461亿美元,占台湾进口总额的25.2%即占了台湾进口总量的四分之一;美国是台湾第二大进口市场,同年进口额为212亿美元,占台湾进口总额的11.6%:台湾从美日合计进口额合计达654亿美元,占了台湾进口总额的36.8%。相对的,台湾从中国大陆进口额非常有限,同年还不足200亿美元,不到美日进口的三分之一。尤其是由于历史的关系,日本在贸易与技术上控制著台湾的对外贸易权与经济命脉。据研究,日本九大贸易商社控制了台湾外贸总额的66%以上。
由于台湾对美日贸易增长速度的放慢以及中国大陆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张,台湾在美日两大市场的产品占有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台湾在美国市场的产品占有率从1994年的4.02%降为2005年的2.08%,差不多十年时间降了一半;台湾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下降则较慢,同期从 3.91%降为3.50%,而且呈现波动状态,不过2000年以后下降较快。
台与美日的投资关系
台湾与美日的相互投资关系十分重要,是维系台湾与美日经济关系的重要纽带。长期以来,美国是台湾最大的外来投资者,日本则居第二位。依台湾官方统计,到2005年底,美国对台湾直接投资金额累计为141.5亿美元,日本对台湾直接金额累计为 127.8亿美元,合计为 269.3亿美元,占了历年外商对台投资总额647.2亿美元的41.6%。如果从每年的投资量观察,美日对台湾的年投资量并不大,一般年投资额不超过10亿美元。2006年,由于美日跨国公司对台湾企业的购并活动增多,美日对台投资出现新的增长。2006年1—10月,外商对台投资达112.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0%。可以说,美日在台湾吸引境外投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台湾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力。
台湾对美日的投资则呈现不同的局面,对美国投资相对较多,而对日本投资规模相当有限。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台湾对外投资规模不大,主要以美国与香港为主。八十年代中期后,台商对外投资逐渐转向东南亚与中国大陆地区,其中九十年代以后对外投资地区则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到2005年,台湾历年对外投资累计前五大目的地分别为中国大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与美国,其中对美国直接投资金额为84.4亿美元,居第五位。由于日本对外商投资限制严格,台湾对日本投资则相当有限,到 2005年底,历年累计只有 11亿美元。总体上,台湾对美日投资有限,历年累计还不到 100亿美元,与对大陆投资500亿美元有较大差距。
不过,台商对美日投资与对中国大陆投资的产业有较大区别。台商对中国大陆投资以制造业为主,约占90%。而对美日投资则以金融保险服务业为主,约占一半。除了台湾与美日的直接投资关系外,台湾与美日的金融证券投资关系十分密切。依台湾官方统计,2006年1—10月,外商投资台湾股市净值达1464亿美元,其中主要是美日投资。
近两年来,美日跨国公司大量并购台湾企业,台湾经济的美日化趋势更加明显。除了日前美国凯雷集团全资收购台湾东森科技媒体公司与日月光半导体公司行动在岛内引起震动外,日本新生银行收购台湾日盛金融控股公司、美国新桥与日本队野村合作收购台新金融控股公司、美国花旗银行收购台湾华侨银行,一年来有十多起收购案。可以说,美日欧跨国公司加快对台湾金融、电子、媒体等产业的收购行动,美日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对美日技术依附加深
在台湾经济尤其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均有自己的优势产业,才能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台湾许多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一个关键因素是台湾与美日的产业技术合作成效显著,或者说是台湾从美日不断引进先进的制造与生产技术。台湾机械、汽车、电子、积体电路与光电等产业,自有技术并不多,主要是通过引进美日技术,结合“代工”的制造模式发展,促进了台湾制造业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在某种意义上讲,台湾产业是依靠美日的术转移发展起来的,其中以引进日本技术最为显著。据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台湾累计进行的3963个技术合作项目中,与日本的技术合作项目达2363个,占近60%;与美国技术合作项目为947个,占23.9%;即台湾与美日的技术合作项目占了台湾整个技术合作项目的84%。此后十多年来,台湾与美日这一技术依附关系没有发生大大的变化,在一些关键产业上的依附更趋严重。
就目前台湾最具竞争力、产值规模最大的半导体产业与液晶面板产业观察,前者以美国技术引进为主,后者以日本技术为主。八十年代后起迅速兴起的台湾电脑与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其负责人大多是曾在美国留学与在美国高科技企业工作的台湾海外留学人员,他们纷纷返台发展创业,不仅带回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与美国高科技产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近年台湾面板产业尤其是液晶显示器TFT-LCD产业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台湾发展最快的高科技产业,其技术几乎全来自日本的松下、富士通、东芝、夏普、三立化工与日本大印刷等日本大企业。
尽管台湾与美日技术合作密切,从美日引进了大量生产技术,但美日跨国公司并不愿意将关键技术转移台湾,使得台湾经济对美日的依附关系没有彻底改变。尤其是日本对台湾技术转移限制较多,使得台湾不仅需要向日本不断支忖技术权利金,自有产业技术缺乏,而且必须从日本不断进口关键零配件,特别是台湾的生产与出口越多,从日本的进口量就越大,从而形成台湾对日本巨额贸易逆差一直无法改善,再次揭示了台湾对日本经济技术的深层次依附关系无法根本改变。
(《环球视野》摘自总3012期《经济导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