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俄罗斯
应一位老朋友的邀请,近期-我在俄罗斯莫斯科州的罗布尼亚市居住了一段时间。这个小城市在莫斯科的北面,我的居住地距红场仅40公里。二次大战德国对苏联莫斯科的进攻就是在这里被强烈地阻止了!在这个英雄的城市里,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当年立功的坦克实物、随处可见的烈士墓碑、塑像供人们瞻仰。我去后不久正赶上5月9日“胜利节”,这些纪念场所都献满了鲜花和十分漂亮的花圈。包括我居住的学院,各地各单位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学院里和城市的主要街道都布置有大型宣传画,街道上行走着胸前戴满勋章的老战士。他们和整个城市都使我产生深深的敬意。
周末去莫斯科大学,列宁山上仍旧到处都是一对对结婚的新人和围绕着他们欢乐的人群,这个传统并没有因国家、社会的深刻变化而改变。在出售古董和各类纪念品的地摊上,可以看到大量印有苏、俄领导人画像的纪念品。以今天的领导人普京为最多,其次是列宁,也有斯大林和勃烈日涅夫,却没有看到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一座约二、三十厘米高的毛主席石膏像,表面涂上了金黄色,问价是6800卢布,折合人民币2000多元。在红场,尽管列宁墓没有教堂那样金碧辉煌,前去瞻仰的人仍很多。在莫斯科到处可见列宁的名字,如列宁格勒火车站、列宁格勒大街等,口头上,人们还是习惯地称圣彼得堡为十月革命后的名字列宁格勒。
我在一家公司的办公室上网浏览中文网站时,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说,在俄罗斯的社会调查中,知道毛泽东的30%多(记不准确),知道孔子的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对于后者,我毫不怀疑,无论古今中外,孔子都是被统治者和少数精英顶礼膜拜。可是对于前者,我却不敢相信,在我看来,如果是在欧美,比例更大我也会相信,但是俄罗斯,从前是攻击、淡化,今天的俄罗斯主流意识,也不可能去宣传毛泽东。我对这位年青老板谈了这个看法,他不同意,说这里(他在俄罗斯已经生活了十五年)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还都很好感。我对他说,你问问你那二位小秘书(均雇佣的俄国白种人,女的23岁,男的还小一些),看他们知道不知道,他立即去对面办公室问了,又马上回来告诉我:知道,都知道,还说他(毛泽东)很硬,并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这是俄罗斯人们对普京好感的常用语和手势。此时,这位老板的儿子睡醒走进来,他才10岁,在一所收费很贵的教会学校上学,我问他:“妞妞,你学校的同学,我说的是那些白人学生,他们知道毛泽东吗?”他说,知道。还告诉我,学校里只要新来中国孩子,他们立即要问,是不是姓毛,如果姓毛,或者名字有“东”字的,就特别受他们尊重。每天黄昏,我经常和他们父子在学院的宿舍区露天乒乓球台上打球,认识一位在莫斯科上班的中年妇女柳德米娜,她是一家公司的总工程师兼总建筑师,乒乓球打得相当好,我们这位老板用俄语和他谈普京,她说,靠他一个人也解决不了问题,好象有一些不同意普京某些政策的看法。在我离开莫斯科的前一天,我们又在一起打乒乓球,我向她辞行。她说,她会给我打电话的,不过只学会了一句汉语:“谢谢”。她问我,还会来莫斯科吗?为什么不学会俄语。我说,我还会来的,但是要学习俄语,毕竟年龄大了很困难。她说,毛主席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嘛。当妞妞顺嘴翻译过来后我又惊又喜。这个孩子是在俄罗斯出生的,相处一二个月来,我从来没听他说过毛主席的话,上次和这位女工程师相识时也知道她从来没去过中国。我也至今没搞清楚,这些在俄国随便遇到的孩子、青年、妇女,他们又是如何熟悉毛泽东的。
七月初,我应邀曾到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际研究所,向世界所和远东所的俄国学者介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思潮和几十年来中国社会一轮又一轮的“毛泽东热”,特意谈到,尤其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唯一能够凝聚起整个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的精神力量,这也是中国未来的真正希望所在。对这一部分内容,这些俄国学者显然很感兴趣。这次旅俄之行,我曾想找一下近年在网上看到的两个俄罗斯的毛泽东主义党,可他们都说不知道,不能不是个遗憾。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