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全球左翼的走向与中国的选择
——后资源时代的左翼观察
风云啸
一、世界已步入后资源时代
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人们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的能力,已经远大于自然界恢复和生成的能力。温室效应、环境恶化等,也使人类不断尝到自己造成的苦果,从而被迫将可持续发展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当年“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豪言壮语,已经被“与自然和谐共处”新的声音所替代。总之一句话:资源的盛宴时代已经过去了,相对于人类被撑大起来的胃口,资源的相对短缺时代已经来临,作为资源时代的延续,我们称为后资源时代。
二、美国与美元:从飞行到着陆
当二战以后美国将美元定位为金本位时,美国以实力为后盾的经济霸权就开始纵横于全世界。当一张张美钞变化为源源不断地涌入的世界各国的资源和劳动时,美国人的资源消耗胃口已经被放大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据说是如果全球人民都按照美国的生活方式,当前全球的资源能力需要扩大二十倍,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要人类还不愿意马上灭亡。
美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耗体是难以支撑所谓的金本位的。当欧洲的本体意识觉醒,当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独立自由成为时尚,当强横的汲取资源以补充消耗严重受阻,美国已经无法支撑这个由自己架起来的牛皮。七十年代初,美国被迫放弃了这一体系。很少看到将此事与尼克松访华联系起来的文章,但我却感觉,与对立的经济体妥协,即使是被迫放弃自己曾经霸占的部分利益,这是银行家应对挤兑风潮、改签信用支票时迫不得已的举动。
美国以尊重中国的安全利益为标志的整个外交政策,使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时期。但同时,脱离了金本位的美元和强势的美国资本结合起来,就注定铸造成美元的高位泡沫。这种泡沫在多个经济体配合或者是认帐的前提下,其危机是隐含的,也是在积聚中壮大的。多个币种将自己与美元紧紧联系,以购买美国的金融债券为荣,这些举措增加了美元的安全性。同时也埋下了伏笔:这些币种脱离美元,挂钩一揽子货币或实体经济, 将是美元泡沫走向全面破灭的标志。
二十一世纪初小布什顽固的单边主义,事实上是美元在亚欧大陆经济体复苏、融合、协同、壮大背景下维持泡沫的本能挣扎,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维持他们的超自然消耗。然而,事实已在阐明:这种挣扎不仅是徒劳的,更可能是适得其反的。脱离金本位的美元将被迫再一次公然脱离实体经济本位,泡沫无可遁形只是个时间问题,美元和美国的超自然消耗必须着陆,无论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
在这种前提下,美国必须认清形势,寻求同世界各大经济体的妥协,特别是同中国的妥协。知道自己的份量,才能叫做明智。
三、全球左翼力量:从批评到主导
信息的力量使世界变得透明,人们逐渐突破了以往对于美国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的神秘,人们已经认识到:那种高能耗生活模式乃至文化模式,不会属于全体人类。容忍美国强势资本和文化的大举进入,就是容忍弱势群组所拥有资源的大规模转移,从而使整个群组面临进一步消瘦。
群体的自保,面对资本横行时社会的自觉,都使世界左翼力量在二十一世纪初叶处于上扬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超自然消耗只能属于个别人、个别群体,为了相对弱势的整个群组,必须和美国以及美国的跟屁虫们划清界限。否则的话,不仅可持续发展被断送,而且当前的生存状态本身也将导致恶化。在后资源时代,抄袭美国的范式只能会导致群体的严重分化,形成附庸于外方资本的决策层和与决策层断裂开来的执行层。只要一个族群还是可以救药的,他们的代表力量就必然会做出符合其整个族群利益的选择,以避免“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悲剧发生。这种选择就是:着眼基层,着眼整体,重心下移,关注群体的自身需要。
如果说资源时代美国推销的范式能够大行其道,那么后资源时代美国所作所为的一次次力不从心将成为预期的风景。全球的亲美右派们眼望着高消耗的生活方式而只等分得嗟来的残羹冷炙,而立足于大地和人民的左翼力量则因强大的适应性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当资源相对不足时,向底层学习,向从前相对弱势的群组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乃至文化方式才对发展的趋势更有启迪。
世界就是这样,全球变暖时热温带民族往往处于扩张期,而全球变冷时所谓落后的寒带民族则更趋于强大。近五百年来,具有掠夺自然资源倾向的群组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自居为优等民族,然而,当资源盛宴结束,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方式乃至组织方式还能代表着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后资源时代与全球变冷时期有某种对应性,我们应该有未雨绸缪的准备和行为。
由于关注基层、关注自身生成的立场在后资源时代更有生命力,再借助于新的信息手段的凝聚,全球左翼力量的上扬趋势将持续于整个资源时代向后资源时代的调整过渡期。左翼力量和左翼思潮将作为后资源时代的宝贵财富登堂入室,主导大局。
四、中国:从摸索到自为
中国人民具有悠久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追求和谐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使他们迥异于那种以大肆开发、从自然掠夺资源为先进的群组。这种差异曾使整个中华民族遭受了近百年的侵略和践踏,民族的自信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然而,“飙风不终朝,大雨不终日”(《老子》),资源盛宴时期过后,中国的和谐文化传统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资源丰盈期,中国曾经走过摸索、学习、模仿的道路,“某个外国更先进,我们要向他们学”,曾经是一个时段的强音。然而,后资源时代的开端,中国的主导者敏锐地感觉到了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需求,将和谐写到了旗帜之上。事实上,宏观地说,这是中国人民群体自觉意识的体现,中国已经标志性的依据自身的文化传统,从摸索走向自为。
由于不少国家与中国国情的相近性,中国的选择也往往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一个自为的中国是一个脚踏实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确定方向和道路的中国,这样的立场和出发点使后资源时代将由于中国的存在而显得更有信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自为的中国将成为整个世界和谐的关键性力量。
五、六十年代,当中国的决策者面对美国组织的多国联合封锁时,知道:较量不可避免。正义的力量面对四面伸手的霸权总是有牌可打,霸权主义者苦心占据的基地在全球觉醒的大时代里屡屡成为折磨自己的锁链。当侵略者选择欺凌和战争,我们就有理由选择战法和战场。一次又一次交手的结果使美国为了自身的核心利益,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核心利益,低消耗的中国人民即使在资源时代也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这段历史在后资源时代中国捍卫自身的核心利益时,仍有作用。
后资源时代的中国仍应该保持相对的低消耗。盛行于资源时代的消费主义必须及时终止,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农村建设或者全面布局都应考虑低消耗的前提。以经济、GDP为招牌的铺张攀比消费模式和盲目贪大求洋上工程的建设模式都要予以深入检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的自然发展,自觉地保护低消耗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群体命运的行为问题。以先进者和代表先进者自居,摧毁社会惯常的低消耗选择权,这样做是愚蠢的,也是要付出重大代价的。
中国在宏观布局上,低消耗应是首要的前提。中国要为此拿出足够的国家意志。拿交通来说,如城市的公交优先和全国的轨道建设,都需要政府充分重视。谋全局,谋长远,这些没有国家意志的支持是难以落实的。对于投机、炒作、疯狂占用、肆意挥霍等,政府应该拿出一套限制的措施。某种资源出现全局性的浪费和严重的分配不公,某种产品的生产销售遭受严重挫折,政府都是负有责任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意识不等丢,勤俭建国办大事的新中国传统不能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是一个在后资源时代真正自为的国度。
一个朋友对我说:现在你们左翼好像很受欢迎,其实,你们受欢迎不是因为你们左,而是因为你们有从毛泽东那里传过来的大局观。诚哉斯言,当一次次的“偶发事件”使人们看到未雨绸缪派的正确时,中国新自由主义与美国接轨派的市场也越发变得狭小。失势的美国造成失势的附庸,而我们中国则在左右互搏与调和学习中成长起来,在和谐的旗帜下自为向前。
二○○八年二月四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