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观察中的辨证思维
杨鸿玺
美国的确不容低估,也未必非要高看
不必低估美国,同时也不必高估美国。对美国的客观实力和主观能力不能低估,毕竟美国是不容忽视的超级大国,不是小孩玩家家,不是闹着玩的,美国是只"真老虎";但也不必对美国崇拜、畏惧,因为任何国家都不是完美的,况且某些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是走下坡的,美国自身尤其是在小布什执政的八年,有其固有的明显的缺陷。就象一个公牛,闹腾的时候惊天动地,引起世界注目,其中不乏赞叹和畏惧; 而它闹完了也往往就是好好喘息一番,很多时候是锋芒毕露而常常几招不慎,伤及自身元气,这时世界眼球中的眼神就慢慢变色了,少了几分惊诧和崇拜,多了几分现实和不屑。美国历史上哪一个横冲直撞的出风头政客最后不是被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卤莽不是勇敢,霸道难成英雄。真正的强硬者未必非要将其写在脸上,未必非要搞出冷峻的酷态,那样反而显得幼稚了。刻意的强硬糊弄一时,糊弄不了一 世;糊弄了好多人终究糊弄不了人类全部。国内外崇拜这类所谓精英的"发烧友",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同类,结局基本皆如今天一样的沮丧。
目前,2001年以来的5年,保护色彩浓厚的美国政府、军界以及持保守主张那些专家学者,其实是面临自己造就的内外困难,难以兼顾;身心疲惫,进退不得。正应了俗话说的,物极必反,盛极而衰。4年的一味强力反恐,宏大的改造中东宏图,都或将在今后几年动弹不得,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而最终黯然化为历史烟云散去。今后几年美国政府的日子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大体会越来越糟糕。民主本无错,可惜政府的更迭和导致迥异的战略转折,推倒前任政策重来做试验;而一旦方向错误,则带来国家的元气大伤。这实在又是大国民主的断层和无奈,民主政体偶尔也犯错,民意偶尔被操弄而陷入迷惑和误区,从而推倒出良币不及劣币的结果。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大国的实力运用不当也将突显局限。这一点在美国连续两届的政府身上充分应验了。
那些盲目崇拜美国或惧怕美国的人,不要以为美国怎么做都是厉害的角色--做得好了,直夸赞厉害;做的糟糕了,也还是背后还有更深的考虑和谋略,美国人可不那么简单!!总之,他们怎么做都是有道理的,都是深思熟虑的。其实,5年来,布什政府的好多动作根本就是权宜的应急动作,却总是被我们一些自我矮化的专家学者们好一番吹捧分析,好像当今美国政府的大员们连放个屁都要经过好一番深思熟虑和精心筹划,算计的时刻都是***的准?他们的败笔决策和严重后果还少吗?包括中国在内,其他国家就那么弱智,就那么低级?就只能仰望包括败笔在内,他们的一切?如果是这个态度,还研究个啥外交决策呢?我们要的不是应声虫。
许多专家们热衷于分析石油价格疯长到70多美元主要是需求旺盛、美元贬值和石油日益枯竭等原因所致,而为什么2000年石油价格还在10多美元徘徊呢?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也不过22多美元一桶啊,需求和美元贬值等因素能几年内能使其涨到70多美元一桶?世界经济规模发展有这样快、这样强吗?这样的原因和结论显得牵强了。其实,最根本的根源就是布什一班人的战争行动和单边政策,是他们曾想利用操纵石油价格来牵制其他大国!如今,飓风过后,美国自身石油供应严重受影响,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早知如今,何必当初?可以肯定地说,所谓这些"新保守主义者"们下台后,世界石油价格很快就会跌破20-30美元甚至回到10多美元,因为世界石油储量和天然供应量不是个问题,石油储量枯竭更是典型的跟风炒作和人云亦云的谎言泡末。
前不久还多有人吹捧赞叹为缜密稳扎的布什主义目前已经败象毕露,至少没有取得成功,好象也未见得象某些推崇所说的,布什班底都是战略家,其战略和策略显得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严密扎实而牢不可破。有些代表保守派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美国学者,所谓的鹰派和标新立异的专家,往往名义上鼓吹顶瓜瓜的爱国豪情,是一味横冲直撞和勇往直前的刻意标榜者,实际上对美国而言是大误国和大致祸,是大不幸。承担最终不利后果和苦难的,为其买单的,却往往是广大的民众和士兵,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背后的始作俑者们,私人利益方面已经盆钵满满了。如果那些强硬"伟人们"真的信仰他们的信念,其亲人和后代就多数应该沿着先辈的指引勇往直前了,而事实上不是,他们都在闷声发大财,努力回避战争和伤亡地带,几无一人慷慨赴前。
这也正是反战母亲辛迪所辛辣指出和质问的。其实,这些标新立异的人物们只是一个个电筒而已,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喊喊口号,别人前冲,自己得利也就是了。近几个月来,这些所谓的鹰派也渐渐沉默了。因为当前的确已鲜有他们炫耀的现实资本了。但可惜的是,美国国内还有近一半的人拥护这些所谓的国际政治设计"大师",为他们呐喊,帮他们出钱,甚至为"崇高的理想"送命,不能不说是民主国家民众的可悲。其实,在伊拉克、整个中东甚至穆斯林世界面前,大国的傲慢和凌气已然消弭,伊朗、朝鲜甚至伊拉克的反抗武装又何尝不是瞅准了空挡,一时掌握了斗争主动?如果不是在这些问题上徒劳无功和运筹不力,美国南部的飓风损失何至如此巨大,救援何至突显不力?美国政府也开始考虑多边合作和重拾国际机制,不能不说是吸取了教训。
国际研究不要陷入迷信“理论”误区
研究国际政治,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不要不知所云,也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言必拿主义和理论唬人,所谓的主义和理论大帽子毕竟都来自事实,总有个意识与存在的决定关系,而不要本末倒置。如果一味祭出闭门推导的所谓系统理论指挥和摆布世界,这些苗头往往是极端危险的,往往犯下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弥天大错。某公的文明冲突论不是在有意或无意中制造了美国的敌人并被在现实中悲哀的落实,又是什么?恐怕如今的结果证明,这并非美国人民之福。在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崇尚权力和利益的所谓强者思想之前,在国际法的鼻祖格老秀斯之前,又有哪些所谓系统而高深的**论以及**主义等等指导国际政治发展,难道那时的国际关系就不发展了?天下就大乱了?大国就无所适从了?当时的帝国和帝王就没有指南针了?不是,那时的自然秩序未必运转地比当今某些时段要差到哪里去。人的智商恐怕也不会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内提高多少。
不要陷入迷信理论和为理论而理论的逻辑误区。国际关系中目前流行的**理论和**主义等总要建立在现实之上,否则就陷入了逻辑演绎推理进而在现实社会推进落实的危险歧路,害人害己,导致烂摊子。新保守主义不就是个典型吗?理论实际上是可以被证实,也可以被证伪的。在事实发展面前,伪理论最终也会原形毕露的,因为其本质上就是假的,只是一时的伪装蒙蔽了大众和世界而已。对伪理论如果不假思索而盲目崇拜就容易陷入误区,如果将之落实就铸成大错了。冠冕堂皇的伪理论贻害无穷。正所谓你把别人看成朋友,往往最终就是朋友;看成敌人,那最终人家没有办法,就只能是敌人了。这是自找苦头,自己制造敌人;自己碰南墙也就罢了,还要拉上无辜的垫背。"**冲突论"和目前的一些半推半就的"无意"推行不就是例子吗?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何尝不是如此?一些所谓的大家和学者又何尝不以此标新立异、博取功名? 实际上,美国国内未必需要这么多就一定比别人高明的"政治设计大师"来给做民众的教师爷,从根本上说,美国和国际社会未必有必要去承受这些所谓大师的鼓噪和灌输,为他们摇旗呐喊,甚至一些人去心甘情愿被他们作为"战略运筹"的棋子和试验品。也正如世界不需要某些大国为其筹划、勾勒未来一样,这是一回事。当然,客观而言,一些货真价实的国际政治分析大师的观点还是不错的,经得起历史和现实发展的考验;有些则纯粹是无聊的煽动性教条和哗众取宠的纸上谈兵,是十足的伪命题,在实际推行中往往就变成损人不利己的政治垃圾。
个别学界讨论和文章就更不必总言必称**战略、**大学、**论了。都有眼睛和脑子、嘴巴,自己可以动脑思考的观点为什么非要借"西方高人"和"政治大师"的嘴说出呢?这又是一种什么心态呢?难道一篇文章非要注释比正文还长才叫天衣无缝、学风完美和水平最高?不见得。当然,文章后必要的注释和启发标注也是必须的,因为这是别人的劳动,不要走极端就是了。必须要指出的是,不要迷信理论不等于要抛弃理论,不要走入另一个无理论、无政府状态的完全自然发展和自生自灭,毕竟,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真的规律和理性还是必须的,许多理论和主义闪现着不少的真知灼见也是有目共睹的。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要建立本国地国际关系研究体系,也不要先入为主,一味强调以西方理论体系为指针。参考和启发是必要的,但不要亦步亦趋的模仿,中国的传统文明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交往思想同样也可以作为营养参照。要体现出自己民族的,国家的,文化的主见,尽管这样未必会赢得人家的喝彩,但时间会认可我们;一味追随却常常换来不屑。
重视“偶然性”与“关键个体”
历史演进和国际政治中存在一些规律性和必然性,但绝对不要因此而否定和忽视偶然性的作用,有些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很多时候很多问题上,偶然性起的作用往往更大。回顾历史,古今中外,类似改变历史轨迹的历史拐点俯拾即是。往往某个个人特别是占据一定高位的关键人物,在某些拐点改写着国际关系发展轨迹。
古代史就不必赘述了,举几个例子暂且并不周延地说说吧。近现代历史,假如袁世凯不去告密,假如百日维新变法成功,假如慈禧被刺早亡,假如李鸿章命令北洋海军主动出击,中国的近代史又是什么样子?假如中山先生多活十年,中国的现代史是什么轨迹?假如蒋介石当初从"9·18事变"开始就顽强抵抗,中国的抗战会怎样?假如在二战后蒋介石坚持派精锐部队驻扎日本而不是投入内战,尤其是假如及时理直气壮地收回东部海域琉球群岛以及钓鱼岛主权,今天的东部安全态势何至于此?假如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果断推行国共联合执政,中国又将如何?假如没有邓小平,我们现在的发展成就可至于此吗?
历史演进方面看,假如列宁晚逝世十年,苏联历史将被改写,中苏关系史和东欧苏联关系史恐怕也要大大改写;假如希特勒心智不是严重扭曲,事情会怎样?假如罗斯福不在任内病逝而多活十年,杜鲁门没有上台,冷战会如此强烈?中美对峙会如此激烈?假如肯尼迪总统没有遇刺身亡,约翰逊副总统没有扶正,越南战争还会如此激烈?美国还会不惜血本?伊拉克萨达姆的出现当然有其土壤,但那是必然的吗?为什么同样的土壤在别的阿拉伯国家没有出现类似人物?
假如再给克林顿5年,中东和平进程和巴以关系会如今天一些人所言,今天的困境是必然的,当初的辉煌是幼稚的吗?今天的巴以所谓和平进程是大大倒退了,而不是所谓的必然如此。伊朗和朝鲜愿意和美国如今天这样硬顶吗,要知道2000年底美国与两者的关系出现了多年来空前的改善和转暖,都要谈到关系正常化或 建交问题了!而今天呢,走到这一步错在谁呢?能说是伊朗和朝鲜吗?把人家逼到墙角还说是盗贼,人家难道就甘心坐以待毙而不奋起搏击? 是谁把执行半岛南北阳光政策如火如荼的金大中冷落而黯然下台? 是什么因素导致温和派的哈塔米4年多来大多保持静默而黯然离任、强硬派总统上台?表面看是伊朗人民,实际是有关大国逼人家上梁山的。假如2000年和20004年美国民主党连任,尤其是2000年民主党的戈尔被裁定胜出,世界是这个样子吗?美国是这样吗?尽力处理巴以关系、稳健处理中东局势、安抚伊斯兰世界,"9·11"事件根本就未必发生啊,完全是自己找的人祸而已。
有个笑话说得好,一个人黑夜里将原本平坦的一段路扒了个坑,并不时暗中放置钉子,他翌日就在路边摆起了补胎摊子,人家夸他是及时雨,几个月了,屡次这样才感到有点不对劲,其中逻辑与现实世界惊人类似。但在一定时期内,总有大批的人被牵着鼻子跑,布什2001年底 在国内不是有90%的支持率吗,在世界上不是一度迎来啧啧的赞叹吗?不是创历史纪录吗,今天有怎么成了最失败的总统之一?吹捧的发烧友也不多了,沉默了。俗话说,谎言不用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待到醒悟已经是血的教训了。能够以历史经验纵向看问题,问题往往就一目了然了。世界为何在这过去5年中如此的空前急剧动荡/紧张/恐慌,人们的看法也是左右摇摆,多少人也是随风飘摇,甚至为作祟者摇旗呐喊,鼓吹者众呢?这个人是谁呢? 不光是有关大国。纵览巴以关系15年,也有这样一个明显的现象。谁是真正寻找中东和平的大卫们?他们是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是克林顿!实际到今天这个境地,多被一个人牵引着。看看2000年9月吧。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不长历史中,错把扒路人当英雄的依然大有人在。人们总是愿意易于接受现实,并给自己一个接受的理由,忽然一天回头看,过去的看法与今天的立场差别竟然荒唐的巨大!暗中早被诱导了。有关大国的霸权企图以及泥沼前景早在2001年初就已经暴露出了实质苗头,911后更加明显,人们可以反思,为什么当时90%的美国民众支持布什,而今天迅速下降到30%?当时包括国内一些人士也是喝彩声高,摇旗呐喊的啊,媒体上几乎找不到负面批评的言论,而今天呢?所以我们才要警惕为什么我们的立场如此轻易被改变,才要警惕一些人甚至个别国家对现代世界历史的变相润色,变相翻案,识破他们的戏法,而不至于被欺骗,被出卖而不自知。再说了,要不然,当年纳粹和东西方的法西斯何至于应者云集,崇拜者众,陷入了狂热?
是的,历史不能假设,但现实发生的事情在关键的拐点上,难道没有很大的偶然因素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吗?历史的巨大顿挫往往与关键人物或偶然事件密切关联,所谓人们总是乐意简单引用的必然性实际又有多少?人类历史发展和国际关系发展方面,如果细细想来,何尝不是偶然性和某些个体常常让人欢喜让人忧愤,而推进或倒推着历史的脚步呢?苏联解体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吗?它并不必然要那样迅速地轰然倒塌的。当然,必然性同样不容忽视、不可否认,一些关键的偶然性背后确实也有一些必然因素的支撑和铺垫。但必然性和偶然性所占比例在不同时间和地点上呈现出比例高低与多少的很大不同。孰轻孰重,未必是通常所说的"必然"决定"偶然"的一边倒。
中国不要自视甚高,也不必妄自菲薄
对照中国自身,我们不要自视甚高,也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不能高估自己,沾沾自喜,毕竟,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发展质量还差远,这一点我们心知肚明;但也不必低估自身的实力和智慧,不要每每妄自菲薄,灭自己威风,尤其是不必自我低估对我们的政府、民众和学者互动之间产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不要低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区域合作的智慧,以及维护中国的良好形象和国家利益的战略和策略智慧,维护我们的战略机遇期的能力。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动静结合,动静自如;任重道远,历久弥坚;凡事未必强要出头争锋,闷声未必发不得大财。从目前和长远看,中美之间的合作和互利契机不断增多,因为相互密切的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交流已经使双方不可割舍了,又岂是想离间、想割断就可以断得了的?
毛泽东指出的,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观察国际政治发展,这句话至今充满着哲理和智慧。在战略竞争和发展方面,如果自己先在志气和底气上后退,是最大的悲哀。我们尤其要警惕不同程度存在的盲目"崇美或惧美"心理。要么一位渲染,要么贬低都要不得,要客观看待,尤其要打破盲目崇美或惧美心态,不要以此作虎皮 哗众取宠 。谈到国际友好与利益,国际关系的友好是相对的,也是相互的。中国不是一个好斗的国家,中华民族的秉性是温和的。中国人民对于国家的根本利益向来是不含糊的,但向来遵循友好对待朋友的原则。例如,当今的中国对世界各地的灾难(包括美国遭遇的飓风灾害, 中国人民对此极表同情)也总是力所能及甚至超出承受,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点世界也有目共睹。面对所谓的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试问:一个稳定发展的、成熟稳定的中国,怎么会是世界的威胁?难道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才是世界的安定因素?而追溯历史,中国又是受到谁的威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