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历史转折点的古巴
(原载新国际,有删节)
文◎姚欣进
最近国际主流媒体大肆报导古巴政权的内部交班。做为古巴最高领导人长达49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退休将其权力转交给年已76岁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
这些主流媒体的分析焦点,古巴是否会在卡斯特罗退休后,像她过去的其它兄弟之邦一样,如苏联、中国与越南,逐渐转型为市场经济,从而融入全球化资本主义之中?
本文主题不在于古巴是否会转型,而在于作为几乎是最后硕果仅存的「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古巴,对于关心社会主义运动的读者来说,她的历史命运反映了二十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什么基本问题?
古巴社会的特殊性
正如所有的客观事物一样,古巴社会有其历史的特殊条件,但也有一般社会的普遍性质。在1956年,卡斯特罗领导了仅仅82位游击战士(包括了弟弟劳尔与著名的格瓦拉,但首次行动中就牺牲大半,仅余十二名)开始打游击,在短短三年内发展出五十万人的革命军,并推翻掉独裁者巴蒂斯塔,革命成功,从此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中南美洲,而且是在美国庞大军事、政治统治势力直接笼罩范围内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其次,相对于六、七十年代的南北越战争或之前四十年代的中国解放战争之历时之漫长与战事之惨烈来说,古巴革命的迅速成功,都非常特殊。更特殊的是,自古巴共产党建国后,多年来能长期掌握政权、维持社会内部和平运作,没有社会动乱、避免经济崩溃等等,这相对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更难得一见。
古巴共党非常坚持当初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理念,虽历经近50年而未动摇。在八十年代以前,古巴经济之公有与私有比例约为九比一。在此之后,尤其是九十年代初失去了前苏联每年约50亿美元的援助后,在严格条件下开放极小部份市场经济活动,公有部门略微下降到77%,但还是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在这公有体制的计划经济下,直到今日,古巴民众的基本社会需求与物质,几乎都是由国家直接分配,不仅包括了住宅、冰箱、电视机、电风扇,而且生活所需的定额粮食、生活用品(如肥皂)也有国家补贴,可以用「扭曲」、不敷成本的低廉价格来购买。
而古巴公共化的教育与医疗,更是著称于世。下列一些基本数据,反映了古巴对于教育公共化的重视与成就。在小学入学率方面,:古巴是100%,这比许多先进国的成绩还要好,例如加拿大和美国均为95%,德国为86%。而在居民人数同教师的比例上,古巴为42.23比1(每42个居民就有一位教师),法国是62.7比1,爱尔兰是64.6比1,加拿大是66比1。 我们须知,在一个人均产值(每人3900美元)约为先进国1/10左右的古巴,其国民教育竟取得许多超越先进国的成绩。
最难能可贵的是,古巴教育公共化精神是充满了社会主义公义的原则,即保证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的受教权。因此,古巴政府教育资源的分配政策是一贯地向基层、向弱势群体倾斜。为了小学年龄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居住分散的极偏远、山区的子女仍能接受正常的小学教育,即使当地只有一个学生也是如此。这种「一个学生的学校」在古巴全国竟有93个!
美国对古巴实施禁运
而在医疗公共化方面,古巴提供了全民健保。即使古巴消耗能源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但古巴婴儿夭折率(千分之6.3)与平均寿命(77岁)几乎与美国(分别是千分6.5与77.4岁)一样。而且古巴极注重医疗教育,培养了许多医疗专业人才。不仅古巴不缺大量基层的家庭医师,近年来还发展出医疗外交,派遣医疗服务到海外援助其它第三世界国家,据估计,古巴医生三个之中大约有一个行医国外。委内瑞拉甚至与古巴签约,将拉丁美洲贫户送至古巴治疗眼疾。
上述满足社会基本需求的公共化成就,就古巴特殊的历史条件来说,绝非易事。在九十年代以前,古巴由于紧邻于美国,又是拉丁美洲唯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视为冷战对峙的社会主义样版国家,提供大力经援。但苏联瓦解后,石油进口由1400万吨顿时降到400万吨,这马上使整个社会陷入基本生存的危机。据统计,在1994年,平均每一个古巴人一年瘦了20磅!而国内生产毛额仅为过去正常时期的34%。当时全国经常断电,一天约有12小时至16小时电力不足。
更恶劣的是,美国当时判断这是一拳打倒古巴共党政府的良机,操控国际组织禁止贷款给古巴,实施各种贸易禁运的管制政策,造成价值7亿5千万美元的医药食物被搁置,无法进口到古巴。自1992年以来,联合国大会每年都通过要求美国结束对古巴经济封锁的有关决议,但美国都置之不理。
古巴在这10余年间,透过一连串有机农业、永续环保、小区自助等等节约能源的实际作为,并提倡观光业吸取外汇,努力渡过难关。
抗拒全球资本主义的反扑势力
古巴社会主义社会固然有其令人称道的特殊成就,但另一方面,一如二十世纪以来的其它社会主义社会一样,古巴也承载了这些社会的一般性质与问题。
首先,历经多年的发展,古巴今日仍只是一个生产力落后社会,一般民众仅能保持温饱、小康局面的生活。虽然许多社会价值不能单一化地以物质数据来评断,而古巴社会也孕育出许多合理的生活价值,但这远远还不是一个物质充实的富裕社会。因此,古巴仍是一个到处需要长时排队、等待政府发放生活必需品的社会。这就无可避免地造就了官僚体制、政府控管的官僚社会。
其次,随着官僚体制的运作以及美国敌对力量的威胁,古巴到今天仍是一党专政的社会,党政军仍牢牢地集中于一小群领导菁英手中,而非是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说,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是生产工具公有化体制,更是建立在一个生产力高度进步,人民全面自主管理、无官僚主义之直接民主的现实上。
以此来看,古巴还称不上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一个革命后处于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过渡社会。
换言之,这过渡社会是处于正面的往前发展为社会主义与负面的往后逆转为资本主义社会之间。这过渡社会不论主政者的主观意愿如何坚持,如果不能顺利做到提升生产力、铲除内部的官僚主义体制、建立直接民主的话,那这过渡社会就会倒转回头,寻求资本主义「经济改革」的市场开放,以求拯救经济危机与官僚统治危机。
非常遗憾的是,苏联、中国与越南这些曾实践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如今无一不是走回头路了。关键在于,她们都是在历史的过渡阶段中无法跨过真正社会主义社会的考验,到最后,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当地掌权者的唯一「解药」。
任何一个过渡社会,不论她有多特殊,若要全面转化为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其关键在于社会主义运动能否在全球范围上发展成功。任何想要闭门搞自己「一国社会主义」的政权,就注定要被全球资本主义雄厚的反扑势力所击倒。任何一地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及时地联系于世界社会运动实践里(这是当年卡斯特罗与格瓦拉的基本政治分歧),否则就难以乐观。
古巴今日正处于这转折点上。她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吗?或是伴随着未来历史的洪流,在世界革命的国际主义潮流下,奋力跨过历史的门坎而继续前进?
让我们等待 / 参与未来的实践,让这实践提供最后的答案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