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出席安理会科索沃问题特别会议。当日,联合国安理会继续就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问题进行磋商。 新华社记者侯俊摄
3月13日,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议会,并于5月11日举行议会选举。 5月的议会选举将是塞尔维亚人对国家命运的一次全民公决,是要加入欧盟而丢掉科索沃,还是要捍卫科索沃而宁愿走上与西方对抗的道路,届时将见分晓。
自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后,科索沃境内的塞族人一直在举行抗议活动。就在14日,数百名塞尔维亚族示威者占领了联合国设在科索沃米特罗维察市的一家法院,将法院悬挂的联合国旗帜换成了塞尔维亚旗帜。
时间回到1999年,时任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为了保住科索沃与北约开战,在遭受了几个月的轰炸之后,米洛舍维奇妥协,科索沃获得自治地位,同时被北约接管。
2000年的大选,塞尔维亚面临了一个向左还是向右的问题,结果选择向右的亲西方政党获胜,米洛舍维奇政权终结。
从那以后,塞尔维亚的每次选举几乎都面临向左还是向右的问题,但10年过去了,塞尔维亚仍在十字路口徘徊——不管怎样向西方服软,民族圣地科索沃还是要丢掉;可是跟西方对抗,又让塞尔维亚人想起了长达10年的国际制裁下的悲惨生活。
其实,在今年2月的总统选举中,也存在着亲西方政党与民族主义政党之争,结果亲西方、力主加入欧盟的塔迪奇获胜,这意味着当时多数塞尔维亚人不愿意回到当年跟西方对抗的米洛舍维奇时代。但科索沃的独立再次让塞尔维亚政坛出现了变数,激进的民族主义政党在2月17日后有了更多的支持者。
向左走的领袖:
尼科利奇:
米洛舍维奇的接班人
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生于1952年3月。1991年他加入了民族主义者舍舍利组建的激进党。从1998年开始,激进党跟米洛舍维奇的社会党结盟,开始联合执政,尼科利奇一度出任塞尔维亚副总统。西方一直视尼科利奇为米氏的接班人。
目前,激进党的主席仍是在海牙受审的舍舍利,但尼科利奇才是该党的实际负责人。尼科利奇现担任议会议长一职,也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领袖人物。
尼科利奇一直不赞成塞尔维亚加入欧盟。此前尼科利奇甚至曾表示:“塞尔维亚成为俄罗斯的一个省,也好过成为欧盟成员国。”
科什图尼察:
从亲西方到反欧盟
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出生于1944年4月。1992年12月,科什图尼察创建塞尔维亚民主党,担任主席至今。科什图尼察一开始以亲西方姿态在政坛崭露头角,2000年9月,他以塞尔维亚反对党联盟候选人的身份参加南联盟总统选举,击败时任总统米洛舍维奇。
就任总统后,科什图尼察渐渐向民族主义方向转变,坚决反对科索沃独立。2006年6月3日,科什图尼察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并于2007年5月连任。
主力政党
激进党:塞尔维亚议会目前的第一大党,实际控制权在副主席尼科利奇手中。激进党成立于1991年,一直主张极端民族主义,宣称要建立一个“纯粹的大塞尔维亚国家”。由于其民族主义立场,该党在塞尔维亚有相当多的支持者,但也因为政治观点太过激进而少有政党愿意跟他们联合执政。尽管激进党一直在议会占据相对多数,但一直处于在野党的地位。
塞尔维亚民主党:议会第三大党,1992年由科什图尼察创建,并一直由其担任党主席。
2000年塞尔维亚18个反对党联合要求米洛舍维奇下台的时候,反对党的领袖、民主党的金吉奇推出当时名气不大的科什图尼察出任总统候选人,并最终赢得大选。此后塞尔维亚民主党成为塞政坛上的主要角色。
塞尔维亚社会党:曾经是塞尔维亚长期的执政党,米洛舍维奇当年就是该党的主席。但2000年米洛舍维奇下台后,该党沦为在野党。几经分裂之后,社会党已经成为一个小党,但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主要政见:
定要保住科索沃
目前塞尔维亚两派政治势力主要分歧是对待科索沃独立和加入欧盟问题的不同态度。
尼科利奇领导的激进党在科索沃问题上态度最强硬,他们坚持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坚决反对科索沃独立,宁可为此放弃加入欧盟。
总理科什图尼察领导的塞尔维亚民主党和已故塞前总统米洛舍维奇所在的塞尔维亚社会党现在也站在激进党一边。科什图尼察正是因为在此问题上与民主党有分歧,才导致联合政府的解散。
如果上述三党组成新的执政联盟,塞尔维亚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将更加强硬,塞加入欧盟的进程可能也将中断。
面临问题:
一旦尼科利奇跟科什图尼察联手,他们获胜的可能性很大,但他们却很难解决塞尔维亚目前面临的诸多难题。首先,科索沃独立已成事实,很难挽回。其次,他们选择拒绝欧盟即意味着选择自我孤立。第三,由于历经战火磨难,塞尔维亚经济恢复步履维艰,大多数民众憧憬着加入欧盟后,能够改善自身生活,但孤立将会对塞尔维亚本就落后的经济造成更大打击。
3月10日,塞尔维亚政府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特别会议。塞尔维亚政府当天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一项有关解散塞议会和在今年5月提前举行议会大选的建议,并把这一建议提交给总统塔迪奇。 新华社/法新
向右走的领袖:
两任总统塔迪奇
鲍里斯·塔迪奇生于1958年。塔迪奇的父亲是前南斯拉夫时代的持不同政见者,家庭的熏陶也让他成为米洛舍维奇政权的坚定反对派。1990年,塔迪奇开始从政,成为民主党成员,该党是当时塞尔维亚主要的反对党。
2000年10月,塞尔维亚发生了反对米洛舍维奇政权的群动运动,这次运动导致米洛舍维奇政权倒台,塔迪奇参与领导的民主党在这次政治运动中起到了中坚作用。
2004年2月塔迪奇出任民主党主席,并作为总统候选人参加了当年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总统选举。在那次选举中,塔迪奇的主要对手是激进党的尼科利奇,他在第二轮以微弱优势击败尼科利奇。
2006年6月,黑山共和国宣布独立,随后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继承塞黑的国际法主体地位,成为主权国家,塔迪奇改任塞尔维亚总统。今年2月,塔迪奇在总统选举中再次战胜尼科利奇获得连任。
塔迪奇支持塞尔维亚加入欧盟,支持塞尔维亚与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合作,被视为亲西方的改革者。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塔迪奇坚持保持塞尔维亚领土完整,不允许科索沃独立。
主力政党
民主党:塞尔维亚议会的第二大党,其领导人是总统塔迪奇。在米洛舍维奇统治时期,民主党是国内最主要的反对党,该党于1989年由著名亲西方政治人物金吉奇创建。金吉奇一直是当年南联盟国内“倒米”的领袖,后出任塞尔维亚总理,2003年遭暗杀身亡。随后塔迪奇接任党主席一职,并成为塞国内亲西方自由派政党的旗帜性人物。
塞尔维亚名人党:又叫“G17+”,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一个非政府组织,2002年改组成政党。该党是一个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自由派政党,一直主张加入欧盟,并惩治前南战争中的塞族战犯。该党一直是民主党的盟友,并一直参与联合执政。该党前主席拉布斯曾担任南联盟副总理,并曾参选塞尔维亚总统。
自由民主党:成立于2005年,是从民主党中分裂出来的政党,由前民主党人士、前政府副总理约万诺维奇创建。目前自由民主党是在野党,该党的政见与民主党相近,其党首约万诺维奇曾参加今年2月的总统选举,最终得票率排在第五位。
主要政见:
努力加入欧盟
以民主党为首的亲西方派最大的政治理想就是努力加入欧盟。在塔迪奇的主导下,塞尔维亚执政当局近年来一直谋求加入欧盟,希望与欧盟签署入盟关键文件《稳定与联系协议》。在欧盟的框架内,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被视为巴尔干国家加入欧盟的第一步,其主要目标是根据欧盟标准健全巴尔干国家的法律制度,同时促进双方经贸关系发展以及建立自由贸易区等。
今年1月,由于荷兰的反对,欧盟没能与塞尔维亚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作为妥协方案,欧盟最终决定与塞尔维亚签署一份涵盖政治对话、自由贸易、简化签证和教育交流的临时协议。
最近由于科索沃宣布独立,欧盟为了缓解塞尔维亚方面的愤怒已经有意与塞尔维亚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如果民主党在5月的选举中获胜,那么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至于科索沃问题,民主党也坚持科索沃必须取消独立,但他们认为可以割裂科索沃问题与入盟问题,优先考虑加入欧盟。
面临问题:
民主党等亲西方政党坚持科索沃问题可以与加入欧盟问题割裂,实际上就意味着放弃科索沃,这是大部分塞尔维亚人难以接受的。虽然很多塞尔维亚人希望得到入盟后的各种好处,但丢失科索沃之痛会让他们在投票的时候倾向民族主义政党一方。
对此,亲西方人士也感到悲观,一位前联合政府部长表示:“我对国家的前景表示悲观,因为在这个关键时刻激进派把科索沃当作拒绝欧盟的借口。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把人民带入正常生活的政府。”(高延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