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重读普京
: 闻一 原载: 新华网
(图片:略)
普京在为自己的未来走一条权力曲线,不管路线是如何曲折迂回,通向权力是唯一的决策选择;不管普京未来的政治命运如何,他在俄罗斯未来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这是确定无疑的。
在叶利钦执政时期,普京并不是一个小人物。只不过在克里姆林宫里,他处于幕后。在1999年8月9日起担任俄罗斯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代总理之前,他就是个实权人物:1996年8月起,为叶利钦总统的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负责法律局和俄罗斯国外财产的工作。1997--1998年,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监督总局局长,1998年7月24日起,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以后备役上校的身份,取代了担任这一职务的科瓦廖夫大将。1999年3月29日起,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
身居幕后,又担任如此重要的一连串职务,这就使普京的身上笼罩着一层迷雾,看不清,猜不透,甚至大众媒体在普京就职联邦安全局局长时,连他的一张“标准照”也难以找到。加之他的双重身份使他更为世人所揣摩不透:一是他的“克格勃”经历,二是他的圣彼得堡市长索布恰克的亲密幕僚的身份。而这也正好成为叶利钦手中的一张政治牌。在叶利钦执政的最后几个月,他打出了好几张“总理牌”,普京也是这些牌中的一张,但叶利钦却迟迟不肯打这张牌。之所以迟迟不打,就是因为普京的“神秘”,叶利钦想利用这个“秘密武器”,在关键时刻为自己赢得政治终局的关键性胜利。叶利钦在选择斯捷帕申还是普京当总理时是这样考虑的:“但是,直觉告诉我,将普京推上政治斗争的舞台为时尚早,他应该晚一些再出来。政治加速的时间太少了不好,太多了也许更糟。不应该让社会在这‘懒散’夏天的几个月中去习惯普京。他的谜不应该消失。意外的、突然的因素不应该消失,与新的强力政治家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对于选举是至关重要的。”
保持普京的神秘感成了当今俄罗斯政治进程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来自圣彼得堡
普京的“克格勃”经历现在是世人皆知的事了。但是,至今鲜为人知的是,普京本人并不以这个经历为荣。1990年,普京从民主德国回到列宁格勒后不久就向“克格勃”打了辞职报告。1991年8月20日,在“8·19事件”后的第二天,普京第二次打报告,坚决要求从“克格勃”辞职。他被批准辞职了。按照“克格勃”的规矩,“克格勃”基干人员是永远不得离职的,只能转为“担任现职的预备役基干人员”。普京在获准辞职后,就跑去找在列宁格勒电视台工作的朋友沙德汉说:“伊戈尔,我想坦白诚恳地讲讲我过去的工作。就是这样,为的是这不再是秘密,并且没有人再能够以此来威胁我。”普京和沙德汉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沙德汉将这次谈话录成了节目。在谈话中,他详细地询问了普京在“克格勃”的工作,问他做什么,什么时候在情报机构工作的。这一节目后来在列宁格勒电视台播放了。普京的辞职和向观众“坦承”他的“克格勃”经历表明了他要在政治上进取的雄心。他不想自己的这段经历将来被人利用,影响仕途的升迁,所以后来每当有人对普京暗示他的过去时,他就会说:“都说了。没有什么有兴趣的。关于这一切大家都已知道了。”
在从列宁格勒大学转去圣彼得堡市政府之前,他和市长索布恰克有过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他对索布恰克说:“我应该对您说,我不仅是校长助理,我还曾是‘克格勃’的基干军官。不过,我现在辞职了。” 索布恰克接受了普京,后来他说:“他向我解释了这一决定,是因为他不同意委员会的新领导开始执行的政策。普京走得很彻底,甚至都没有列入担任现职的预备役名单之中,所以10年来他从没有超过他离职时有过的军衔。”索布恰克对普京的评价是:“我对‘克格勃’一直持否定态度,和这个组织没有来往,但是我对普京完全信任。有一次他对我说,他断绝了与委员会的关系,这就是说,事情就是这样。后来我发现我身旁有些人继续与‘克格勃’合作,但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没有给我缘由来怀疑他的诚实与正派。”
普京确实对索布恰克十分忠诚。他成了索布恰克最可靠的助手,协助他决策并执行他所委托的任务。在索布恰克与权力最高层的争斗处于败势,甚至有遭监禁、审讯和生命危险时,普京都及时伸出了援手,最后还策划与安排了索布恰克的出逃巴黎。1996年,在索布恰克竞选市长时,普京领导市府的人员进行了“忠诚”宣誓,声明如果索布恰克不当选,他们将集体辞去市政府的职务,而在索布恰克竞选失败后,普京和许多人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为此,索布恰克十分感激普京:“他不仅没有像其他许多人那样出卖我,而且寄信给最高机关,为我辩护。”
在普京担任圣彼得堡副市长、第一副市长,主管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工作期间,他领导了圣彼得堡自由经济区的规划和实施,成立了生产可口可乐的合资公司及类似的合资企业。这时的普京与索布恰克周围的来自圣彼得堡大学经济系和法律系的精英融合在了一起,以他自身在法律系所受的教育和在“克格勃”中的实践而成为他们当中独具一格的人。他拥有了自己的一批志同道合者,其中就有现在被普京提名担任总理的祖布科夫。
普京是在索布恰克的旗帜下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并开始引人注目的,但是普京最终成全了索布恰克,由于这种成全,普京得以跻身于俄罗斯一流政治家的行列。至今人们总在说,普京在掌权后,将圣彼得堡的人带进了克里姆林宫。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是索布恰克周围的那些法律和经济精英先到克里姆林宫参政掌权,在索布恰克竞选失败,普京“没有工作”时,正是这些人将普京带进了克里姆林宫。随着俄罗斯政治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圣彼得堡派”才重新在普京周围集结起来并成为决定俄罗斯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核心力量。
克里姆林宫的一个谜
1996年夏秋之交,在普京“失业”时,他的圣彼得堡市政府的同事和朋友有不少人都在莫斯科谋得了高位。博利沙科夫担任了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第一副总理,库德林是俄罗斯联邦总统监督总局局长,普京的熟人博罗金是总统事务局局长。普京自己讲过,他到总统办公厅工作的提议是由博罗金提出的:“博罗金十分意外地打来电话问:‘现在干什么呢?’我回答说:‘这不,我在收拾文件,腾地方呢。’‘打算在哪里工作?’我回答说:‘暂时还不知道。’随后他说:‘我这么想,在我这里,在总统事务管理局你会感到无聊的,而在办公厅那里,对你正合适。’我回答说:‘好吧。’立即就同意了……”但是,由于总统办公厅的主任换了丘拜斯,所以前主任答应给普京的副主任的位置就实现不了了。普京来到莫斯科后去见了库德林,库德林告诉他,已和丘拜斯商量好,要他去担任总统办公厅社会各界联络局局长。普京的第一反应是:“干什么去呢?与社会各界,哼,与社会各界。毕竟是总统办公厅嘛。最后,我还是同意了。”但后来库德林和普京在去机场的路上给同乡博利沙科夫打了电话。为此,博利沙科夫去问博罗金说:“答应给人家安排工作,怎么又不办了。他还一直没有工作呢。”博罗金说:“我没有放弃他。是您的朋友丘拜斯把一切给毁了。”于是,博利沙科夫建议博罗金把普京调到他管辖的事务局去。但是,博罗金认为,普京不会来事务局,因为他不是干这种工作的人。博利沙科夫就说:“是吗,那你就再想点法子。”普京后来还是当上了总统事务局副局长。几个月后,即库德林成为丘拜斯的副总理后,他建议总统办公厅主任尤马舍夫将普京用作自己的副手。在众多“圣彼得堡人”的帮助下,普京1997—1998年为总统办公厅副主任,1998年5月25日起为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
从此,普京成了克里姆林宫中的一个谜。
1998年7月25日,叶利钦解除了科瓦廖夫的联邦安全局局长职务,并任命普京为新的局长。普京在接受安全局局长的任命时, 拒绝了叶利钦要他重新担任军职和授予将军衔的建议。他说:“这为什么呢?1991年8月20日我就从机关离开了。重要的是,强力部门应由文官来领导。如果允许的话,我将依旧是预备役上校。”当总理基里延科把他介绍给联邦安全局的工作人员时,这位新局长说,他回到家了。在任职期间,普京为联邦安全局争取到了定期的财政拨款,大大提高了联邦安全局工作人员的工资,使他们与叶利钦特别关注的对外情报局及“法普西”的工作人员有了平等的地位。
叶利钦为什么会选择普京?叶利钦恰恰是看中了普京的“克格勃”经历。叶利钦后来回忆说:“我思考着,让谁来替代科瓦廖夫?瞬间就有了答案:普京!第一,他在机关里工作了不少年了。第二,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主要之点是,我对他愈了解,我也就愈相信:在这个人身上糅合着对民主和市场改革的绝对忠贞以及坚定的国家爱国主义。”在这里,叶利钦指的“机关”,就是“克格勃”,这在俄罗斯是个惯用的代名词。而叶利钦看中的是普京具有并且善于使用“克格勃”的集权、集中、快速和严厉的工作作风和方法。这显然是普京得以迅速高升的一个主要原因。
1999年8月9日,普京被叶利钦提名为代总理。普京将联邦安全局局长的职位交给了总统办公厅副主任、监督总局局长帕特鲁舍夫。8月17日,普京在联邦安全局的工作人员会议上介绍新局长时开玩笑地说:“中校普京交岗。”对此,卢比扬卡(联邦安全局所在地)的新首脑帕特鲁舍夫回答说:“上将帕特鲁舍夫接岗。”
为了强国的崛起
为了俄罗斯作为强国重新崛起,8年来,普京在几个主要方面采取了重大行动。首先是恢复军队作为一支实战部队的战斗力,重振大国的军威和震慑力。这是从车臣战争开始的。
在普京就职俄罗斯联邦政府代总理的两天后,车臣武装人员开始侵犯达吉斯坦。普京请求叶利钦总统给予他领导军事行动的绝对权力,以便协调所有强力机构在车臣的行动。
1999年9月,当普京在杜马提出要在车臣进行地面军事行动时,代表们哗然。当时的杜马主席斯特罗耶夫反对说,不应匆忙进行地面行动。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也呼吁普京要谨慎和权衡。政府中“老一代”的阁员们几乎全部反对普京的“冒失行为”, 唯有军人中的权势者对普京的建议表示坚决的支持。他们支持普京决策的原因有二:一是在上一次车臣战争中,即在1995年12月下半月至1996年1月,由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部长格拉乔夫、内务部部长叶林和联邦反间谍局局长斯捷帕申一起领导的俄罗斯武装部队在车臣的行动中,俄罗斯军队本可一举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而当时的安全委员会秘书列别德的一场和谈断送了将军们已在帷幄中运筹好的军事行动,这令负责这些行动的将军们窝了一肚子火;二是主张以武力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权势者,尤其是军队中的一些高级指挥员对苏联解体后军队的急速丧失战斗力和在世界上竞争力的下降深感忧虑。
在这场地面行动中,有15万人的军队突击行动,战事取得重大突破。2000年3月30日,普京乘超级飞行员哈尔切夫斯基驾驶的超音速苏—27飞机完成了至克拉斯诺达尔,再由那里去格罗兹尼,最后不加油、不进行任何检修地返回克拉斯诺达尔的飞行。苏-27附近还有两架战斗机护航。这是普京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公开亮相,它既是对车臣战争初步胜利的宣告。也是普京对自己的车臣新政策的宣告。
从这时起,普京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强国先强军、以强国爱国主义统领国家和振奋民心的道路,并给予这方面大量的、优先的预算拨款。从此,海军、航空、导弹部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军事工业迅速复苏和发展起来。
其次是,普京把因苏联解体而分散的、几乎瘫痪的中央权力进行了重组,消灭各州各地方各自为政的现象。在这方面,主要是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中央垂直领导的政权体制,二是建立总统领导下的联邦区。由宪法立法会议通过了普京提出的有关政权改革的法律,其主要内容就是从议会上院中撤去地区领导人的职务,他们失去了不受侵犯权,赋予总统解散地区议会和解除破坏联邦法律的领导人职务的权力。按照同一模式,地区领导人有权解除地方自治领导人的职务。这种垂直领导体制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各地区承认并无条件地服从中央。
为了保证这种垂直领导体制的成功运行,建立了由总统任命全权代表的大的联邦区。普京向各联邦区派出“总统全权代表”。普京甚至向国家杜马派出了自己的全权代表。这些代表在各个联邦区内、国家杜马内、各州内代表总统行使权力,而各个州的州长没有全权代表的同意和支持是很难自行其是的。
普京在建立联邦区的同时,整顿大军区,配置得力的军区司令员,使军队重新归于国家元首的领导之下。普京还实行将军事领导人输入行政领导班子的措施。这一方面保证了军队的重建和在新形势下的指挥与作战能力,另一方面使疲沓的、近乎瘫痪的行政领导具有实施普京方针的支持力和活力。通过这种联邦区的建立和全权代表的派出,普京总统与军队保持了密切的关系,普京将军队的位置重新提到了它曾经有过的并且现在渴望得到的地位。而车臣战争的结果使几乎处于松垮状态的军队恢复了自信和活力,通过这场战争他们全力支持普京执政,而普京也通过他们保证了北高加索战略方针的实施并在重振军威的基础上重振国威。联邦区的全权代表几乎都是职业军人,他们所崇信的是权力和强力。他们的进入政坛是对普京政权的几乎不可动摇的支持。
第三是,普京使叶利钦执政时寡头与政权不分家的局面得以调整。执法机构先后惩治了大财阀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等人,进而通过扩大私人企业中的国家股份,逐渐达到掌控这些企业的目的。其后又向由财阀,或者叫工业家、企业家掌控的各大公司,如“天然气工业”、“俄罗斯统一电力”、“俄罗斯石油”等派出政府代表(代表无一例外的都是副总理和部长级的政府要员),对企业的活动进行尽可能多的国家干预。前者保证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和总统政令的得以下达和贯彻,而后者则预先决定了在俄罗斯的发展过程中不会也不允许再出现诸如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这样不听话和时刻准备反叛普京及其中央权力的大财阀。在今年不久前普京宣布参加杜马选举时,他又明确提出大企业家不应占有杜马名额的意见。这意味着政治进程中一度形成的财阀势力将进一步减弱。
第四是,普京为在国际舞台上重新争得发言权和行动权而东进西突。普京总的外交战略方针是:和东方世界,中国和中亚各国讲伙伴关系,稳定自己的战略后方,联合西方国家,尤其是德法,对抗主要的对手美国,反对美国操纵下的北约东扩、“颜色革命”和对俄罗斯国家事务的干涉。普京所面临的时代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表现为要成为一个单极的霸权国家,要对整个世界发号施令,而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则是要重新作为一个大国登上国际舞台,在目前无法争得独霸世界的权力的前提下,不允许美国构建一个单极世界就成了俄罗斯的最大外交目标。在这方面,美国对原属于苏联势力范围地区的渗透、挤压、争夺和俄罗斯对此的竭力反对、抗争和竭尽全力维护手中的权益就成了俄美争斗的核心,贯穿于普京时期的全部外交行动。在这种构建单极世界和反构建单极世界的较量中,由于俄罗斯的力量处于一种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之中,俄罗斯对美国的需求和依附就成了另一种决定这场争斗 、这种恩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不甘沉沦,俄罗斯就要抗争;因为对美有所需求,俄罗斯在抗争中就不可能走向极端;因为力量不足,俄罗斯就无法全面和美国抗衡。这就是普京外交的全部实质。俄罗斯8年的外交进程显示了普京立场的愈益强硬,这实质上是俄罗斯力量在增长,尤其是军事力量在增长的表现。
普京把一个一度沉沦的大国带上了崛起之路,一个强国的希望和未来使俄罗斯人得到了鼓舞。这是“普京奇迹”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光十色的周围
当叶利钦任命普京为总理并宣布他就是自己的接班人时,整个统治集团哗然,说得好听的是“杀出了一匹黑马”,说得难听的是“冒出了一个什么也不是的先生”。今天,普京从一个“什么也不是的先生”变成了在俄罗斯“说一不二”的先生,这匹“黑马”的一举一动都令世人瞩目。普京所以称为普京,成为今天不仅令俄罗斯人而且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大国元首,除了他自身的条件和作为外,还因为他身旁有一批精通法律、经济和执法经验与技巧的谋士,一批与他几乎在同一个时期成长起来的社会精英在作他的后盾。这批谋士,或者说顾问,与普京一起运筹于帷幄之中,纵横捭阖于千里之外。
普京的顾问不是单线的,这个圈子至少是由三条线组成的。一条线是由他派到各联邦区和杜马去的“全权代表”、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和因种种重大事件组成的各种委员会的负责人组成的。这些人向普京通报情况,检查中央决策的执行,提出包括任免地方行政长官在内的各种任免事项。但是,这些人不参与最后的决策。第二条线是政府部门中担任要职的官员,这主要是国防部和各强力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他们对普京决策的实施出谋划策,考虑怎样做才能对普京政府和普京本人更有利。尽管他们也对决策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但是他们并不试图去改变决策本身。由于他们是一线的政府官员,因此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常常被舆论界看成是普京决策的最后智囊,有些人则被人们误看成是普京的接班人。
事实上,普京真正的智囊、他的决策的参与者是第三条线的人物。这些人活动于政治舞台的幕后,很少公开露面。他们主要是总统办公厅的负责人及与其相联系的人物。他们为普京的重大决策提供方案、帮他遴选各种负责人、组织总统竞选并成为普京在各地的竞选总部的负责人。现在普京的两个主要智囊人物是谢钦和苏尔科夫。谢钦曾是圣彼得堡市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席普京的主任专家、办公室主任助理、主任。1996年索布恰克在市长竞选中失败后,和普京一起辞职并与他一起去了莫斯科。其后,他一直在普京身边工作。1997年春,在普京被任命为总统办公厅副主任、监督总局局长后,谢钦领导俄罗斯联邦监督总局总部。1999年12月31日起,任俄罗斯联邦代总统、后来是总统的普京办公厅第一副主任。2004年3月起,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助理、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的办公厅第一副主任。苏尔科夫2000年以前在叶利钦总统办公厅工作。2003年3月起,任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的办公厅副主任,负责与各地区和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联系的工作。从“统一俄罗斯”党存在的那一天起苏尔科夫就领导这个党。谢钦和苏尔科夫一起为普京策划了一系列重大行动:惩治财阀、中央集权、谋划普京的总统竞选。作为普京构建垂直体系方略的制订者之一,苏尔科夫给普京的建议是:“我的立场就是,这是必须做的。俄罗斯不可能作为有89个地区大公的联邦而存在。现在,他们必须承认联邦中央的领导地位。当然,他们不会满意。他们中的许多人掩盖着自己的激动不安。但是,这就像在冶金时,过程总是要在压力下进行的。所以,如果您能保持压力,那物体就会改变自己的形状。我们认为,他们最终会改变自己的看法的。”
在1999年总统选举时,谢钦和苏尔科夫一起策划了对尚不为人所知的普京的宣传:让普京对挑选出来的三名记者在新奥加廖沃官邸讲述自己的生平。这些记者很快写出了《来自第一号人物——与弗拉基米尔·普京的谈话》一书,并且用竞选经费大量印刷,从而使普京成了大众瞩目的对象。现在,2007年,当普京即将离任,在为未来的政治前途安排时,他们二人又策划出了“社会学教程和历史学教程”事件。2007年6月21日,普京总统对出席全俄社会科学教师大会的代表讲述了自己对当前中学社会科学教材(包括历史教材)的看法。总起来看,他认为,在当前的俄罗斯,“实际上没有深刻地和客观地反映我们社会现代史事件的教材”,“历史和社会学的教材还停留在90年代的水平之上,对最近时期的阐述是抽象的和矛盾的”。于是,总统办公厅出面,苏尔科夫率领一批“秀才”并主要执笔撰写了俄罗斯社会学和历史学教程的“范本”。这些教程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的阐述,所要说明的就是普京在任期内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谢钦和苏尔科夫等顾问们的这一动作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普京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很快就将届满,树立一个“最近时期”内唯一正确的“强君”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承认“最近时期”内普京所做的一切是正确的、是一个强国所必需的,那才能对即将来临的总统选举产生决定性影响:或者保证一个“强君”所支持的候选人获胜,或者保证“强君”在一定的时期后能重新执政。
谢钦和苏尔科夫以及他们的班子曾经长期左右着普京的决策,今后还将是普京的左右臂膀。俄罗斯的一些政治学家曾经预言,苏尔科夫是2008年俄罗斯总统可能的候选人之一。可见苏尔科夫作为普京智囊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个来自底层的人
在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上,普京的升任国家元首有两个特色,一是他是最年轻的一位最高领导人,二是他的“平民”出身。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2000年3月26日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 2000年5月7日,正式担任俄罗斯联邦总统职务,时年只有48岁。现在,当他当了两任总统,行将卸任时,也才56岁,风华正当年。
普京的父母都是生活于底层的人,母亲是农家女,父亲从农民当了士兵,参加了卫国战争中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受重伤残废,战后当了钳工,全家住在集体宿舍中的一个20平方米的屋子里。父母都因癌症去世,而父亲临死前在电视上看到了儿子身后有一大群随从,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儿子真像个沙皇!”普京的祖父是苏联时期莫斯科一家高级领导人休养之家的厨师长,一个绝对忠实于他效劳的人们的普通厨师。因为孙子普京吃了一块他给莫斯科市委书记做的点心,而狠狠地拧了小普京的耳朵。普京的亲属中没有政治上显赫的人,也没有在其他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普京自己在“克格勃”中也不算拔尖的人物,当他从民主德国离职回到国内后,他也不得不长期“寄宿”在父母的20平方米的房子里。普京,一个家庭和社会关系普通的人,一个来自底层的人。
大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普通的俄罗斯人对他的当选感到高兴,把他看成是“邻家的小伙子”并希望他永远是这样。而普京本人似乎也触摸到了这种趋势、这种民心所向。他至少在两个问题上及时地把自己融入到了俄罗斯的民众之中。一是,俄罗斯民众的大国情怀和重新成为大国的强烈愿望;二是俄罗斯民众渴求的能与自己平等相待的领袖和对东正教的自由信仰。普京了解这种渴求和愿望,执政不久就在这方面大行其事。2000年12月,普京向杜马提交了关于国家象征的法案。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就是恢复苏联时期的国歌旋律,而这个国歌已经绝响十年了。这在杜马和整个俄罗斯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与争议。许多政治家都认为,这是绝对不行的。连叶利钦也坚决反对。但是普京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说大多数居民已经习惯了听亚历山德罗夫的音乐,只要填上新词就行了。结果是,普京的法案获得通过。一首新词老旋律的俄罗斯国歌响起了。此外,传统的红色的旗子再度在俄罗斯的军队中飘扬起来。所有这一切对于已经十年没有自己国家象征,没有可以代表自己愿望与希望的标志的人们与军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当有人指责普京这样做违背了叶利钦的方针时,2002年6月24日,普京自己有过讲述:“我不认为俄罗斯总统选择的方针在否定以前所做的一切。相反,我们在以俄罗斯第一届总统叶利钦为首的前政治领导人所创立的基础上发展国家。很清楚,生活在发展,不会停留在原地。很清楚,我们是不同的人,我们在许多方面对不同的局势、今天的和明天的俄罗斯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很清楚,如果是叶利钦当总统的话,我们不可能恢复像国歌旋律这样的国家象征。我知道,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是反对的,并且讲了出来。他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的意见。而我——有自己的。我今天在领导着国家,我对她的今天的状态和她的未来负有政治责任。我们尊重第一届总统,听取他的意见,并在做出决定时加以考虑。但是,我们是独立自主行动的……”
能安定生活是普通俄罗斯人的另一个追求,而这种追求又都寄托于对东正教的信仰之中。俄罗斯的多数居民是信奉东正教的,尤其是在农村。普京的母亲信教,因此从小就给普京做了洗礼,并为他准备了一个小十字架,而这个十字架至今一直挂在他的脖子上。普京有个私人忏悔的神甫,他叫吉洪(舍夫库诺夫),是直属东正教事务管理局的莫斯科奉献节修道院的修士大司祭、院长。每逢东正教的复活节期间,普京总要去某个寺院,与修士们谈话,给他们的寺院以某种承诺。所有这一切在东正教徒的眼中至关重要,并赢得了信教者的关注和支持。不拘一格地走访农村中的农民之家和二战老战士的家庭成了普京出访的“即兴安排”。在这种突然造访中,普京可以和他们一起吃蘑菇、馅饼,喝伏特加酒,甚至应生病的小朋友之约,带饼去医院看他。所以,在普通俄罗斯人的眼中,普京是个平易可亲、能向他叙述事情的国家领导人。这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因此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人们希望。
普京的这种平民形象在2002年因一首《嫁人要嫁普京这样的人》的歌曲而更加深入人心。
要嫁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就像普京这样的人,精力充沛,
就像普京这样的人,
不酗酒,
就像普京这样的人
不欺负人,
就像普京这样的人
不去找女人......
?
昨晚看新闻
我见到了他:
他说,
世界在十字路口,
和他这样的人在一起心里踏实
无论在家里,还是去做客,
现在呀,我要嫁人
要嫁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也许可以这样讲,普京具有一种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就来自于他的亲民:把民看成是最重要的、国家运行和发展的最基本因素。由于亲民,普京成了俄罗斯历史上一位少见的被普通民众所认可、所接受、所期待的国家领袖。由于亲民,普京成了在即将离任之际仍拥有很高支持率的“好总统”。对于民众来说,有了这样的“好总统”,尽管问题尚不能全部解决,尽管仍然需要希望,但是他们认了。
曲线——通向未来的权力
对普京来说,2008年既是关键的一年,也是转折的一年。按照俄罗斯宪法,这一年他必须交出总统的权力,而另一方面普京并不准备退出政坛,他声言,他还要继续“为俄罗斯人民效力”。因此,普京在必须辞去总统职务的条件下保留有左右俄罗斯政局的权力就成了他在有限的几个月中必须解决的任务。
纵观俄罗斯政局的情况,普京和他的智囊们正在为此做出一连串重大安排。大体上,有两条线索,一是,普京竞选杜马,成为“统一俄罗斯”党杜马党团的领导人。如果这一方案实现,普京将作为俄罗斯国家杜马中几乎是唯一的一个大党的领袖,可以对杜马施加绝对有影响的压力,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方略。二是,在“统一俄罗斯”党获得杜马绝对胜利的情况下,通过出任总理的办法,来实际掌握国家的大权。
这两种选择都牵涉到谁来当总理的问题。现在人们根据普京当总统的路子:总理——代总统——总统,习惯于认为目前的总理祖布科夫就是普京的“接班人”。但是,祖布科夫并不是“克格勃”出身的人,在普京目前周围主要以“克格勃”和大学法律、经济系营垒中的人组成的体系中并不是举足轻重的角色。此外,普京在宣布任命他为总理时,并没有同时宣布祖布科夫是自己的接班人。因此,现在还很难说,祖布科夫就是2008年总统选举前的最后一位总理。还有一个问题是,普京自己会不会当总理?不久前他说过,有这种可能,近日又有所否定。如果普京当总理,他不会当一个无权的总理。如果有实权,他将会干什么呢?也许他要着手修改宪法,将总统的任期延长至5年或者7年。如果宪法得以修改成功,2008年的总统的任期就势必延长,那就会到 2013年或2015年,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是继续当总理呢还是去竞选俄罗斯总统?如果去竞选总统,就必然要和2008年的总统发生冲突。因此,在这种考虑和安排下,对2008年的总统人选现在就要选拔得慎之又慎。如果继续当总理,这也是个难题。一方面普京本人现在已经是个无法久居人下的人;另一方面,如果普京不能再以总统执政,他身旁的那些人也不会甘于现状,也会尽力促使普京再去当总统。因此,修宪的变数,与从总理再到总统的变数同样大、同样复杂。
在2008年当选的总统执政期间,如果总理掌权,修宪成功,俄罗斯的国家体制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那就是在俄罗斯一直存在的总统制将会演变为议会制,也就是说,实际掌握国家大权的将不再是总统,而是总理和议会。作为总理的普京成为强者,而作为总统的任何一个人将成为依附于总理和议会的人。这对于2008年以后的普京是绝对有利的,但是,在2008年总统任期届满之后呢?普京将面临难题和困境,他是继续当总理呢,还是当总统?修改后的宪法似乎不再使他有重新担任总统的可能性。
关于普京的出路,“统一俄罗斯党”正在做近乎神秘的策划。前几天,在该党的官方网站上出现了该党民族政策问题协调员阿布杜尔-哈基姆·苏尔特科夫的文章,他建议将普京安排成为凌驾于政府、总理和总统之上的“全民族的领袖”,坐镇索契,控制国家。根据这一建议,将召开类似于俄国历史上选举沙皇的“缙绅会议”一样的“俄罗斯民族公民会议”,通过“公民团结条约”,赋予普京以代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全权。苏尔特科夫的方案被许多人指责为是“恢复君主制”的丑闻。他的文章已经从“统一俄罗斯党”的网站上撤下,但是,他的使普京成为“俄罗斯民族领袖”的思想却依然走俏。11月8日,莫斯科的一些社会组织集会,通过了致普京的呼吁书,要求他在2008年总统选举后继续成为“国家的民族领袖”并“对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政策保持积极的影响”。他们计划11月15日在特维尔州召开大会,成立“全俄‘拥护普京’社会运动”,成立领导机构。11月20—22日,即在杜马选举前夕召开“拥护普京”广场集会,它们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以人民的名义”,建议组织以普京为“全俄罗斯民族领袖”的、统领议会和总统的新的政权组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人民强烈要求”的条件下,普京连任第三任总统的前景并没有完全消失。
现在,普京在为自己的未来走一条权力曲线,不管路线是如何曲折迂回,通向权力是唯一的决策选择;不管普京未来的政治命运如何,他在俄罗斯未来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这是确定无疑的。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基于对俄罗斯现状的分析,而俄罗斯又常常是游离于分析之外的,只有俄罗斯的现实才会为普京的前途做出最正确的安排。这正如俄罗斯的著名诗人特卡切夫所写过的几行诗:
对于这个俄罗斯,
理智无法理解,
也不能用一般的尺子去衡量。
她有着特殊的气质,
信任俄罗斯是唯一的办法。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