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席卷全球的现代化运动以来,对发展的崇拜倾向导致了“发展至上主义”思潮的泛滥,于是,“发展”往往不知不觉被当作了目的,造成了人类本性、切身利益以及真正的追求方向的长期迷失。
在古代包括西方的中世纪,发展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发展不过是社会变化的中性词,人们看惯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等一个个古代文明之花的兴衰,总好像逃不出周而复始的循环,如果说发展在某一时段是进步,那么在另一时段只能以退步名之。故而发展并不总是有好的名声。只是到了近现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经济财富的积累,社会面貌的日新月异,使人们对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于是发展的观念逐渐被理论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被概括为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无论是形而上学还是辩证法的发展观,都产生了一种共识,就是把发展看作是向上的进步,形成了一种进步性的发展观,甚至发展就是进步的近义词或说同义词。
既然发展等同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人类社会的进步又与人类全体的幸福息息相关,那么人类追求发展犹如追求幸福,其目的也就合二而一了,于是,发展便成了人类追求的目的,而且成了人类似乎不证自明的追求幸福的目的。
这其实是偷换概念。因为:
第一,发展并不一定总是进步。
“发展或许是进步,但也许是朝着一个令人厌倦的方向发展,因而也并非进步。”([英]约翰·伯瑞《进步的观念》第2页,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以为发展总是进步,向着一个符合我们理想、满足我们愿望的未知目标挺进,这是无法证实的问题。用过去推论未来永远是不可靠的,而且将陷入逻辑的悖论:如果过去发生,未来也会发生,或者过去不发生,未来也不会发生,那就违背了发展的本质,因为发展就在于未来与过去不同,否则还叫什么发展;如果过去发生,未来不会发生,或者过去不发生,未来却会发生,那就等于承认推论的失效和无能,因为推论就是鉴往知来,相信未来受制于过去。但未来从来是一个难以预测的黑箱,里面装满了更多的是偶然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认为发展总在进步,不过是人们的一种信念或是希望而已。
在古代世界,文明的消长、世代的更替、国家的兴衰,在具体的地域、时段内此起彼落,司空见惯;其发展相对而言有时是进步而有时则是退步,根本无须争议。例如,西方一向认为迈锡尼文明(光明)、荷马时代(黑暗)、古希腊罗马文明(光明)、中世纪(黑暗)、文艺复兴(光明)是进步与退步交替进行着的,特别是古希腊文明,那是欧洲的黄金时期,而中世纪则黑暗无比,是倒退,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在相同的时段内也经历了接连的盛衰:商周青铜文明(光明)、东周(黑暗)、战国秦汉(光明)、魏晋南北朝(黑暗)、唐宋(光明)等等。(不用说,因视角不同,光明与黑暗的评价甚至可以相反,仁者见仁。这也说明进步与退步的衡标本身就是疑点重重)。
近世,虽然现代化运动席卷全球,轰轰烈烈,但对围绕资本运作的这种社会发展的评价,自马克思开始,到后现代思潮,反思、批判之声不绝于耳,在他们看来,进步与退步并生于发展之中。例如,在这物质文明空前繁荣的背后,却掩盖着人性价值的普遍失落。对这种发展的两面性,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是“物质世界的增殖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4页,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尼采也早有洞见:“其实,任何伟大的增长,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残暴。因为,痛苦、毁灭的象征属于阔步前进的时代。” ([德]尼采《权力意志》第180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在发展中其退步性表现为造成了“片面的人”(马克思),“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物化的人”(卢卡奇),“无家可归的人”(海德格尔),“铁牢笼中的人”(马克斯·韦伯),以至迷失了人的生存本性。
第二,发展本身不是目的。
人类追求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和谐的、幸福的生活。发展,如果我们所说的是总能取得进步的发展,这发展也只是为达到人类目的的手段,其本身并不是目的。
但是近代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1页,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的现代化形成普遍现象以来,所有国家都在“发展”的名义下聚焦于本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发展成为当今出现最频繁的语词,要想实现现代化,发展成了题中之义,于是发展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就往往被当成了目的。
但是,发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旦把发展当作了目的,为发展而发展,就会只顾经济增长而忽略社会和谐。例如,20世纪后期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留下了至今难以治愈的病症,教训就十分惨痛。
为发展而发展,就会只顾社会进步而漠视生态环境,结果全球的现代化运动遭到了大自然一波又一波的报复,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延续,更是境况堪忧。
为发展而发展,还会进入一个“恶无限”的无度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所指引的实践的可悲之处在于,今天的发展不过是为明天做准备而已,明天的发展又不过是为后天铺路而已,于是,前人牺牲自己只是为了后代,他们自己既无价值也无幸福,没有满足的可能,因为寄望的目标永远隐藏在过程的背后,至于他们的后代不过是他们的重复,同样既无价值也无幸福,结果,一代又一代人为追求发展而奋斗,永无止境地踏向无名的发展深渊而不能自拔,人类的本性丧失殆尽。
必须指出,1987年联合国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这一可持续发展观,核心仍然是经济增长,只不过强调物质资源在人类代际之间必须平衡分配,并且存在着“为发展而发展”的发展目的论之嫌,值得警惕。
把发展看作就是进步,视为人类的目的,等同于追求人类的幸福,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则是危险的。要认识到,发展只是手段,追求幸福生活才是目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