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欧洲的困惑
近来由萨科奇挑头引发了新一轮的中欧关系交恶,中欧关系向何处去,引起了中国上上下下的高度关注;人们都在思考,中欧关系到底怎么回事,它的本来面目究竟如何?为什么欧洲一而再,再而三的向中国发难,个中原因何在?
这种困惑源于中国人对欧洲的认识,可以肯定的说,正是因为中国过去对欧洲存在错误的认识,由此造成对法、德、英等新上台的领导人的政治走向出现严重的误判,从而导致中国多次在中欧关系上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正确认识欧洲就来得非常重要了。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欧洲正在逐步走向统一,尤其是欧元成功诞生之后,这种认识就更加强烈了。基于此点,人们大谈欧洲的总体经济实力,并进一步断定欧洲在解除苏联威胁之后,决不满足于美国的“小伙伴”的地位,必将逐步摆脱美国的控制,甚至于会与美国争雄,从而导致单边主义的结束,打开多极世界的大门。因此中国从战略上考虑,欧洲与中国相距遥远,没有地缘政治的利害冲突;不似美国剑拔弩张,在中国周边织就铁桶一般的“弧形包围圈”,咄咄逼人;也不似日本逼在“一衣带水”的“三江之内”,“吴越不能并存”;这也正好符合“远交近攻”的古训,再说欧洲的科技水平与美、日、俄比肩而立,所以“亲和”欧洲乃一上佳选择。
可是这一系列判断的基础就是欧洲真实的统一,而且是摒弃美国插手的统一,只有当欧洲有了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一致的利益需求,一致的安全保障,一致的进取需要,一致的思想,并进而形成统一的国家机器时,上述判断才有成立的可能,而且只是可能?因为欧洲作为老牌殖民主义的新的统一体,如何选择政治走向,还有待于当这一事件发生之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化,而并不能说上述递进推论就是必然。如果欧洲尚没有形成一致的利益需求,一致的安危考虑,那么上述递进的判断就完全只是空中楼阁了。
目前的欧洲真的具有“一致的欧洲利益”吗?欧洲的统一真的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表上了么?这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更不取决于凭空想象,这是需要冷静的观察,实事求是的分析,而决不能用一厢情愿来代替现实。
欧洲是资本主义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也是近代殖民主义的发源地,是列强聚集地,只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旧的殖民体系的瓦解,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欧洲列强领先的地位渐为后起的苏联、日本和美国超过,风光不再了。二战后进入美苏争霸的冷战,苏联解体后,则是美国一超独大,单边横行,疯狂推行用“全球化”装扮的新殖民主义,称霸世界。旧日欧洲列强不甘式微,企图重温昔日殖民帝国旧梦,而单个的国家又力不从心,于是撮合起来,组织新的“东印度公司”之类的东西,以实现重振“雄风”的“志向”。终于,在“欧洲应该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口号下,由“共同市场”经数十年发展最后演变成欧盟,于是才有了一个勉强作为国际政治单位的“欧洲”。
然而“欧洲”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统一的欧洲吗?它能够成为中、美、俄、日、欧五角中真正统一的一角吗?这自然是中、俄、日三方的愿望,惟其如此,美国的力量就会极大的削弱,并且受到欧洲强大的竞争,从而失去单边宝座,减轻头上的压力。所以“欧洲”的统一就成了其它各方所希冀的走向“多极”的锁钥,当然也是很多中国人的“愿景”。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愿景”不过是海上蜃楼。“欧盟”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先天不足,它实际上与“北约”一起,同为美国催生的“双胞胎”,虽然不是“一卵双胞胎”,但却是“双卵双胞胎”。“欧盟”不但晚出,而且体重还严重不足,心肺内脏发育不全,一出生就是一个“病秧子”,与生龙活虎的“北约”恰成鲜明的对照。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每当重大事件发生,“北约”出手坚决,行动果断;“欧盟”则吵吵嚷嚷,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最后还是做了“北约”的“跟屁虫”。其实目前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北约”和“欧盟”就象是美国的两只手,一只直接握着狼牙棒,另一只间接的手则握着摇钱树和三尖两刃刀;有趣的是,美国在对东方来硬的不行的时候,“北约”就会暂时沉默,改由“欧盟”先行,以便偷越对手的底线,例如前不久的“格鲁吉亚战争”便是。
团结就是力量,统一是欧盟成为真正的独立政治实体的关键所在,然而我们看到的并非是凝聚成一个拳头的欧盟,而且欧盟也并没有用一个声音说话。有人会提出异议,欧盟有时候不是也挺一致的吗?请君仔细听听,你就能够在嘲杂的喧嚣中辨别出,那一致的声音并不是从欧盟的声带里发出来的,而是从美国的声带发出来的,不过用欧盟的嘴当了一个扩音器而已。事实上欧盟自己的声带还没有“发育”出来哩,人们听到的是“法国公鸡”、“英国毛驴”、“德国棕熊”……等的腔调不一的乱叫。
为什么欧洲统一不起来呢?根子就是历史和美国兀鹰的阴影。
其实大家都知道“欧盟”有一个致命伤,就是那个莫名其妙的所谓“全体一致”原则,就是“弱智”们都知道,什么事情都要“全体一致”,几乎就是天方夜谭。欧洲各国搞议会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那些议会何曾有过一次“全体一致”的纪录;然而这些欧洲各国的政治家们却偏偏弄出一个如此搞笑的“全体一致”原则,这是有着深刻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的。
用“四分五裂”来形容欧洲的现状那是再恰当不过的,四分:1.以英国为代表的西北欧的日耳曼语系诸国;2.以法国为代表的拉丁语系诸国;3.德国和奥地利;4.东扩来的前东欧国家;再加上几个打单的,正好就是“五裂”了。
这四五个块块是各怀鬼胎,各有各的打算;虽然块块本身也有一些共性,却并不是凝聚在一起的集团。
1.在西北欧的日耳曼语系诸国中,英国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昔日的霸主,如今已经式微了。可是它是时下霸主美国的母国,两国在种族、文化、经济、政治、军事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比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关系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在二战之前,就是英美并称的。英国是身在欧洲,心在美国,为了尽量维持住往日殖民帝国的残余利益,它必须借助美国的力量;而在欧洲范围内不被“法德轴心”边缘化,它也必须借助美国的力量;切身利益决定了它的与美国绑在一起的“小伙伴”的角色。盎格罗——撒克逊式微的正宗,依傍暴发的旁系,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的恩怨情仇多少有点象春秋时期“曲沃”代晋一般。
其它西北欧各国,瑞典、挪威、荷兰、比利时(半日耳曼)、丹麦、冰岛等则是以美国的“啦啦队”著称的,在政治经济领域里,作为小型的发达国家,他们有保持对前殖民地(今天的第三世界)的优势控制地位的生存需要;可是仅凭他们自己的国力,今天已经做不到这一点了,所以他们必须借助强有力的“发达国家”的“老大”,以获得他们自己那份取自第三世界的“血和肉”,就如秃鹰分享狮子吃剩下的猎物的骨架一样;这就是他们甘当美国的“啦啦队”的原因。他们把持着审判美国敌人的“国际法庭”、他们拥有根据美国需要颁发“诺贝尔和平奖”的皇家科学院;他们那儿还是什么“大赦国际”、以及形形色色的“人权”组织的巢穴,全都是美国称霸的先行官、别动队。
他们在历史上与同为日耳曼人的“大德意志”一贯是分庭抗礼,形同陌路,但与英美却有共同的“诺曼情结”;他们视英国为“诺曼人”征服的国家,美国又主要是由英国的移民占据统治地位;他们可谓是“姑表亲,嫡嫡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这就是他们先“北约”后“欧洲”的症结所在,他们是永远不会凝聚在所谓“法德轴心”周围的。
2.拉丁诸国中,法国是公认的五个核大国之一,虽然是末位,但是核俱乐部还没有实行“末位淘汰制”;因此一度希冀联合德国以成凝聚欧洲的核心。然而法国的国力却远不如德国,但却希望“法德轴心”绕爱丽舍宫旋转,当德国暂行退让时,又担心一旦轴心成立,反被德国融化;况且,欧洲诸国也并以轴心为然;如此左右彷徨,首鼠两端,终致欧洲的“心脏”难产,目前仅为画饼。
拉丁诸国除希腊之外,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均曾拥有广大的殖民地,称雄一方,并不奉法为拉丁“老大”;西、萄与拉丁美洲仍有很深的联系,外向利益得天独厚,欧洲不欧洲,并非第一要务;拉丁美洲又是美国的“后院”,他们是要仰他人的鼻息的。意大利位居欧洲“老四”,却不入“三强”之流,总是耿耿于怀,经常以无端辱骂德法领导人以消胸中郁闷,过过嘴瘾,也不是甘愿屈居人下的主。
3.德、奥本为一家,无奈由于地理、历史原因,不能成就“大德意志”之梦,当年的俾斯麦亦只能以“小德意志帝国”为满足;而且两次大战下来,德国领土日蹙,哈布斯堡王朝不再,一顶战败国的帽子使这个欧洲的“小巨人”总是弯着腰。但是德国科技领先,工业雄厚,尤其是机电基础件、电子基础件和新材料研发,这经济创新的三大支柱非同小可,重工业基础雄厚,是为真正的“制造大国”,英法均不能望其项背。正是因为这样,遂有欧洲的统一必是德国天下的预测,这当然要引起欧洲诸国的妒忌。
当苏联解体之后,那正是欧洲高唱统一,法德轴心进入蜜月期,欧盟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好不春风得意。随着东欧剧变,接着是美国一手泡制的前南斯拉夫的解体,德奥重温一统巴尔干的旧梦,一度所谓“中欧九国”一体化成为挂在人们嘴边的话题,德国飘飘然,似乎已经搭上了延着“三B”铁路,跨向达达尼尔海峡的进入中东的“东方快车”。可是随着科索沃战争的结束,德国发现那中欧七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也就是前奥匈帝国的领地,对“北约”是言听计从,对“欧洲”则是要求多多;他们在政治上却更亲近美国,并不总是与德奥同进退。只到此时,德国才发现他们并不是前南解体的受益者,相反却被美国的缰绳勒的更紧,这就是伊拉克战争时,那一次底气不足的阻挠的原因。
4.欧洲“东扩”来了一大批的新伙伴,表面上看来这是欧洲的壮大,其实毋宁说是北约的壮大。尤其是波兰,它虽然与俄国是世仇,但是与德奥也是世仇,正是俄、德、奥三家三次瓜分过波兰,而且它还总是记得,建立德意志帝国的普鲁士还曾是它属下的诸侯哩。由于它夹在德俄之间,它认为它的生存和发展惟有以美国的马首是瞻为是;所以它既是西方反俄的前哨,也是美国在欧盟内部牵制德国的棋子。一方面它积极配合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另一方面,它还在欧盟内频频对德国发难,如此一来,德国的声音在欧盟内就越来越低沉,法德轴心这个词见诸媒体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这也是它经常在“人权”、“台独”、“藏独”等问题上不断对着中国狂吠的原因,虽然它与中国其实没有任何利害冲突,这一次萨科奇就是借波兰的提供的场所会见达赖的。
其余那些东扩的新成员已于上述,它们是一定要维护北约的。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现实的欧盟实际上已经陷于美国对欧“合而制治”,个性发展举步维艰,现在欧洲的统一是似进实退,难于用“一个声音说话”了。欧洲要想统一,必须摆脱美国的羁绊;要想摆脱美国的羁绊,欧洲必须统一;这是一个两难的连环结,欧洲本身是无法解脱的;欧洲任何一国都不具备解结的力量、智慧和勇气;他们在等待时机。
他们在等待什么时机呢?他们在等待别人对美国的挑战,在等待因此而造成的美国力量的削弱,到那时捆绑欧洲的死结就会迎刃而解了。他们自己不愿意出头,他们相信“出头的椽子先烂”,他们在等待时机,等待别人为他们火中取栗,到时候坐享渔人之利;他们实际上也在搞韬光养晦。
中美俄欧日五角,欧洲对美韬光养晦,日本对美更是韬光养晦,中国也是韬光养晦,现在只有被美国逼到死角的俄罗斯在奋起与美国抗争。虽然俄罗斯在重新崛起,但是它的实力非前苏联可比,格鲁吉亚一战,虽然表明俄罗斯尚有招架之功;可是黑海对峙和波捷签署反导协议说明俄罗斯还没有还手之力。没有解决乌克兰问题之前,俄罗斯是不能成为美国真正的对手的。
其它三角是你也韬光养晦,我也韬光养晦,遂使本来只是相对强大的美国,似乎成了绝对强大了,从而将世界仍然保持在单边主义的阴影下,多极世界仍然遥遥无期。既然欧洲目前还看不到美国力量大幅度削弱的前景,看不到统一的曙光,当然也不会与美国一争雄长。于是法、德、英及其它小“列强”当然要以眼前利益为是了,出于“发达国家”的本性,既然不能与美国分庭抗礼,最佳的选择就是为虎作伥,以便跟在美国的后面,去东方,去第三世界抢掠,也好饱一时之口福之欲;这一短视政策的突出体现就是对华政策的转变。
我们曾经看到,当欧洲在向统一迈进的时候,法、德,甚至英国都争向与中国示好;现在却一再向中国发难,发难并不是为了唱什么“价值观”之类的高调,发难是为了获取利益。既然美国反复使用“胡萝卜与大棒”两手,从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中国企业赴美“抄底”,为美国度过难关作了重大贡献;欧洲怎么能不眼红,因此尾随美国之后,祭起与美国同样的法宝,以便分享一杯羹,就是当然的了。
我们自己韬光养晦,企图欧洲统一,比肩美国,减轻压力,只能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反而招来欧洲一群秃鹰,跟随狮子之后的哄抢;这就是困惑的原因。
华执殳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