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当美国“小伙伴” 戴高乐:我们也是大国
2009-03-19 10:06:25 环球时报-环球网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90319/15381450.html
1942年7月,戴高乐(面向人群者)在伦敦与艾森豪威尔握手
富兰克林舌战群儒,波旁王朝出兵援美
1775年, 美英属殖民地发起反英战争,立刻引起了欧洲国家的注意。在欧洲国家中,法国与英国夙怨最深,因而对北美革命的态度也最积极。
1776年7月,北美13个州组成的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于同年9月派出一个代表团赴欧洲求援。独立运动领导人之一、70岁高龄的富兰克林亲跨大西洋向法国求援。由于当时北美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尚在英军一方,法国人态度暧昧。
一连几天,富兰克林等人在法国宫廷内舌战群儒,甚至答应把英属西印度群岛作为法国参战的报酬,但法国人仍迟迟不予表态。
1777年12月,美军在萨拉托加取得大捷,北美战场发生转折,更重要的是法国人得知英国政府为阻止美法结盟,已经派特使与富兰克林会晤,表示"除独立一字外",英国政府愿意答应美国人的一切要求。法国人感到,如果不在援助北美革命问题上有所作为,一旦英美和解,整个战略态势必然对己不利。于是,波旁王朝急忙于这一年12月17日宣布承认美利坚合众国,并于第二年2月同美国订立盟约,法国由此宣布参战。
法国公然向美国索贿
美国建国伊始,在政权内部围绕如何确立美国的国家制度发生了一场大争论。就在这场争论如火如荼之时,法国爆发了推翻波旁王朝的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共鸣。受革命热情刺激的美国人纷纷在城镇中心树立起法国式的自由柱,将自己的街道命名为"自由街"。法国人还将巴士底狱的钥匙送给华盛顿,以此象征两国姊妹革命的亲密关系。
1797年3月4日,约翰·亚当斯就任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就任的前一年,华盛顿召回了驻法公使詹姆斯·门罗(后任美国第六任总统),改派查尔斯·平尼为驻法公使。但此时执政的法国督政府认为,美国政府在与英国缔结的《杰伊条约》中将食物和造船用品列为违禁品,并允许英国人缉捕驶往法国的运粮船,是在法国革命背后捅了刀子,于是拒绝接纳平尼。为了与法国达成谅解,亚当斯便向法国派出了3人代表团寻求和解。
1797年10月,3位特使在巴黎请求会见法国外长塔列朗,但遭到拒绝。塔列朗说,只有在美国政府向法国提供1200万美元贷款并送给塔列朗个人25万美元后,才能接见美国特使。面对法国人的公然索贿,平尼愤然答道:"不!不!6个便士也不给!"亚当斯被法国人的无理行径激怒,在给国会的咨文中严斥法国人,甚至建议国会做好战争准备。
从拿破仑手中购得路易斯安娜,美国领土扩展了1/3
1799年,拿破仑上台。次年,拿破仑迫使西班牙与其签署密约,将在"七年战争"中交给西班牙的路易斯安娜和新奥尔良归还法国。
1801年,美国人得知此事后认为,路易斯安娜一旦落入军事强国法国手中,对美国后患无穷。
1802年,美国与拿破仑政府商谈购买路易斯安娜事宜。出乎美国人的意料,谈判非常顺利。此时的拿破仑政权,刚刚派出镇压海地革命的两万精兵全军覆没,法国政府在短时间内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财力去管远离本土的美洲殖民地。拿破仑担心,一旦英法重新开战,英国人必将进攻新奥尔良和路易斯安娜。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卖给美国人,以便全力以赴在欧洲作战。1803年4月30日,美法两国签订条约,美国以8000万法郎(约合1500万美元)从法国购得了82.7万平方英里的路易斯安娜和新奥尔良,总面积达260万平方英里。购买路易斯安娜标志着美国领土扩张的开始。
"孤立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美国国父华盛顿在离职之前曾经留给美国人一篇"告别演说",警告美国不要介入欧洲大陆国家之间的战争,以免引火烧身。华盛顿告别演说中渗透的思想后来被称作"孤立主义"。"孤立主义"在整个19世纪一直被华盛顿的继任者们奉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金科玉律。不论欧洲大陆风云如何变幻,美国人一直避免介入欧洲事务,与法国等欧洲列强相安无事。
直到20世纪初期,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促使美国参加一战,迈出了冲破"孤立主义"的重要一步。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成为盟国领袖,法国本土及其在北非的属地成了美军与纳粹德国作战的主要战场。由于美英两强在法国的众多抵抗组织中并不支持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运动,使战后的美法关系变得很微妙。战后初期,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一向心高气傲的法兰西也不得不低头拾人牙慧,沦为西方联盟中的"小伙伴"。
戴高乐明确告诉美国:"我们也是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名义上戴着战胜国的光环,但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却一落千丈。
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戴高乐上台后,一改欧洲国家只能在美苏两强冷战夹缝中曲意逢迎的政策,执行了一系列强硬的外交政策。这些政策后来被称为"戴高乐主义",概括起来大体上为:维护民族独立,力争大国地位;对美既联盟又独立,对苏既坚定又对话,打破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人的欧洲";主动向中东、拉美等地出击;建立法国独立核力量,树立法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大国形象等。戴高乐的这一系列政策让美国人感到如芒刺在背。尤其让他们不能接受的是,戴高乐政府不仅坚持发展独立核力量,还提出要在北大西洋联盟内与美英平起平坐;在遭到拒绝后,戴高乐于1966年愤然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戴高乐此举在战后初期无异于特立独行,连白宫发言人也不得不哀叹戴高乐是"对准联盟的心脏刺了一刀",而法国的大国地位也借此重新树立。在回忆录中,戴高乐自豪地写道:"对外国舆论来说,我国突然成了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主角。人们再也不把它当作一个跑龙套的了。"
戴高乐逝世后,法国有了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四任总统,这些总统不论来自左翼或是右翼,无一不忠实地执行戴高乐在任时制订的对美强硬政策。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