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科技面特征,全球化就是当代社会的人文主题。虽然自其出现之日起,全球化即伴随着争论、质疑与批评,但就在种种非难声中,全球化的进程势不可挡,正一步一步地在人类社会这一土壤上拓展、深耕。
虽然外部的反对声无法阻止全球化进程,但内部分歧却可能使它面目全非。伴随着全球化的扩展、深入,新的问题又摆在不同国家的人民面前: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全球化?
仅仅在几年前,这一问题似乎还不成其为问题,因为答案不言而喻。尤其是自上世纪末全球化随着苏东解体而加速后,它本身就被赋予了特殊的价值含义。在政治上,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其中一极的解体以及人们对这一趋势的普遍认同、欢呼,单极化成为全球化的政治内涵,其过程被表述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在经济上,苏东解体意味着计划经济实验的失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全面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要求其它国家“与国际惯例接轨”;在文化上,西方基督教文明被普遍视为当代先进文明的代表,获得了以“普世价值”相标榜的国际话语霸权,即使在中国国内,“融入主流国际社会”也被主流话语解读为改革开放的核心主题。
但是,这种高歌猛进、步调一致的全球化在近几年却遇到越来越严重的梗阻。带有浓厚西方化色彩的全球化在全球遭到全方位的挑战。
一,在政治方面,虽然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其国内新保守主义精英的强力支持下,不顾包括传统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强行启动了单边主义战略,但其过程已经走完“一意孤行-短暂辉煌-难以收场”的三步曲,即将步入“黯然谢幕”的终曲阶段。布什单边主义战略的试验田是美国核心利益所在的中东,但在一意孤行并经历短暂辉煌后,单边主义的一切作为都陷入了难以收场的困境:被美国自我标榜为“反恐”伟大成果的伊拉克战争,其结果是使伊拉克人民长期陷入恐怖袭击的海洋,全面内战一触即发;小布什所亲绘的“中东和平路线图”,其结果是巴以、黎以武装冲突不断,甚至有可能将叙利亚、伊朗拖入冲突,中东陷入了久已未见的困局;伊朗核问题未能寸进,朝鲜核问题波澜又起;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小布什誓言要极力推进的“自由民主”,给美国在自己后院拉美及其战略要地中东制造了越来越多的对头。单边主义的全面溃败使美国捉襟见肘,也预示着在经历短暂辉煌后,单边主义已经盛极而衰、难以为继,只能改弦易辙。
世界应该庆幸,当年两极争霸的胜利者是美国。美国因其制度和文化的原因,难以倾力征服其它国家,也难以成为真正的铁血霸主。小布什推行单边主义的意志不可谓不坚定,其国内新保守主义的支持也不可谓不有力,但受限于体制与民意,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不可能无端越过某些“底线”,单边主义的意志也难以抗衡现实的挫折,只能浅尝辄止、稍试即收。在现代观念所浸润的民意背景下、在必须迎合民意的体制约束下,不管小布什内心何所欲、意志如何坚定、新保守主义者如何不心甘,他们实际已丧失了继续推进单边主义所必须的局势主导能力。美国的一强独大、缺少外部制衡必然给世界带来危害,但由于其内部制约的存在,这种危害相对而言较小。不难设想,如果当年希特勒拥有今日美国的力量优势,其结果不是他统一、奴役全人类,就是人类文明成为废墟。
小布什单边主义的搁浅意味着全球政治单极化进程的搁浅,在诸如中东、东北亚等当前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不得不接受一种更为多边性的多极化框架或程序安排。本月在俄罗斯举行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对话,就内容而言并没有多少新意,但因为发生在这种背景下,显得意味深长。尤为引起世人关注的是,会议期间东道主俄罗斯特意安排了中、俄、印三国领导人的首次峰会,作为此次八国会议的压轴之作。传说中的中、俄、印“大三角联盟”,被美国称为处在“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也是当代“最难对付”的国家。如果这三个西方七国以外的最大国家相互靠拢、走向结盟,对全球势力消长的影响将超过首脑会晤已成机制的俄法德三国。在此东西方两大对抗美国单极化意图的三角机制中,俄罗斯都处在核心位置,这种局面乎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秉承邓小平的十六字方针,“绝不当头”是中国外交的既定国策。在抵制单极化、推动多极化的国际斗争中,中国越不当头,争取实现自我利益的空间就越大。
迄今为止,中、俄、印三国关系远未成熟到可以实现战略结盟的程度,俄国对中国还存戒心,中印两国关系虽有进展,但不稳定;印俄关系较好,但印度还是将印美关系视为外交的重中之重。但是,中、俄、印三国正在相互靠近也是事实,这种趋势既是三国对美国试图建立单极秩序的回应,也印证了单极化进程已经受阻——如果单极化进展顺利,中、俄、印三国不可能越走越近。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此次中、俄、印三国的首次峰会,标志着全球化政治进程中单极化受挫、多极化扩展的势头。成就这次历史性的峰会,或许也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远赴彼得堡的主要目的。
二,在经济方面,世贸组织的多哈回合谈判再次陷入僵局。与以前的贸易纠葛不同,自2003年以来,多哈回合之所以进展不大,是因为美、欧、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无力主导谈判的进程,但又不愿接受力量对比已发生变化的现实,不愿作出足够让步。随着中国、印度在全球经济份额中重要性的上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开始能够发出越来越大的声音。以巴西、中国、印度为首,有南非加盟的20国集团,虽然只是松散的经贸组合,但它们的意志却一再左右了多哈回合的进程,成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除西方七国外最有力量的声音。
多哈回合谈判再陷僵局,标志着由西方片面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已经难以为继,世界经济秩序需要重新洗牌。那种以发达国家利益为核心、有选择地适用自由贸易原则的游戏规则已经不再具有说服力和约束力。由于新的游戏规则不可能再象原规则那样片面保证发达国家的利益,世界经济史上出现了奇特一幕:几百年来一直倡导自由贸易、并且不惜以炮舰为贸易开路的美欧列强,现在却成了更平等条件下真正自由贸易的反对者,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响彻欧美。
三,在文化方面,虽然没有出现可获得广泛认同的标志性反转,但多元化一直在与西方化争夺地盘。以中国论,无论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还是汉文化全球影响力的上升,都意味着中国人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具有现代性。并非只有发端于西方的东西才能普世、才适合现代社会,世界各大文明都可以、而且也都需要通过与时俱进来与时代的脉搏相共振,不同文明、不同文化完全可以和而不同、和平共处。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兼容并蓄、争奇斗艳,而不是千篇一律。
综上所述,历史的拐点已经出现,全球化很可能从此将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展现出与以前迥然有别的内容和过程。但是,美国在政治军事上的一强独大、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压倒性优势、西方话语的主导地位仍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因此以前的过程也有可能逮住新的机会卷土重来。但无论如何,未来还没有确定,历史更没有终结。人类的未来是开放的、可以改变的,人类的命运取决于我们每个人此时此刻的努力。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