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大豆国际贸易真相
2009年11月27日 《农经》杂志
发表于《农经》杂志11月刊
《农经》记者 降蕴彰
面对中国国储大豆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一些国内大豆加工企业把更目光转到进口大豆上。《农经》记者从美国驻华使馆获悉,一个中国大豆考察团于9月对美国大豆生产供应链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调查。据透露,本次考察团的成员包括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中国贸易商和加工企业,以及少量政府官员,考察内容包括美方大豆种植面积变化、产量预估、大豆品质情况、企业生产和流通成本、销售方式、农业补贴额度、交通运输、美国国内需求等,几乎涵盖了从农场到港口的整个产业链。
《农经》记者分别致电参加考察的一位企业家和贸易商,询问本次考察的情况和感受,其中一位企业家说:“考察活动使我们掌握了很多的美国市场信息,对进口大豆产量、成本等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估定进口大豆价格。” 另一位大豆贸易商则说:“说是考察,其实只是走马观花看一看,很难有真正的了解;经历过2004年的那场大豆‘高价买单’风波,我们变谨慎了,这次考察没有敢马上签订采购合同。”
众所周知,2004年,我国大豆加工企业组团前往美国采购大豆。由于错误信息引导和芝加哥期货市场的炒家恶意操作,我国企业在罕有的大豆价格高位与国际垄断粮商签订期货订单。在中国大豆采购团离开1个月后,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大跌,由折合人民币4300元/吨降低至人民币3100元/吨。根据当时大豆、豆油和豆粕的价格,按进口大豆每吨亏损500元计算,全国大豆压榨企业危机亏损总额保守估计也超过了40多亿元。国内许多民营油脂厂由此一蹶不振,陷入经营低谷或退出市场。而外资却借机大规模进入中国压榨行业,控制了70%以上的压榨能力。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外资接纳了大批流动资金无法周转的中小企业。
此次中国赴美大豆考察团的出行引起了国内相关人士的关注。一位国内大豆协会工作人员对《农经》记者说:“在考察美国大豆生产的同时,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更应该密切注意四大粮商的动向。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大豆贸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完善和成熟的贸易格局。从农资的供给到大豆生产,从产品产出到套期保值,从陆地运输到海洋运输,从大豆加工到产品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有既有的操作模式,也有相当多的国际大企业参与,而其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已经被国际大粮商垄断。”
四大跨国粮商 “ABCD”(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通常被认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幕后之手”。它们垄断了世界粮食贸易的80%。目前这几家跨国粮商掌握着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产国大豆的收购、仓储和出口码头等设施,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大豆货源。中国大豆进口供给也主要由这四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达到80%。在美国,这四大粮商是美国粮食物流的实施主体,其粮食贸易量占美国粮食贸易量的80%以上。
河北汇福粮油集团董事长石克荣则对《农经》记者强调:“要保证我国大豆进口渠道的畅通和贸易的顺利进行,必须对我国现有大豆加工行业进行改造,从过去单一的加工型企业,向加工及贸易型企业改造,建立自己的海外大豆生产基地,海外物流系统,海外贸易体系,从而保证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力地位。”
石克荣还强调:“一方面,要建立中国的大豆贸易体系,必须了解目前的大豆国际贸易现状以及国际粮商的操作方式;另一方面,目前大豆生产的中心已经从美国向南美转移,将来大豆进口的来源取决于南美,而在南美国家,巴西的大豆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大豆出口量则位居世界第一。未来巴西将是我国未来大豆的主要来源,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应该更多将目光集中转向巴西。”
以巴西为例,石克荣为《农经》记者详细讲述了大豆国际贸易流程和国际粮商操作大豆市场的真实情况。
种植环节:高利贷“连环套”
南美国家,特别是巴西,国际跨国大粮商有些很早就进入巴西,真正大举扩张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巴西政府的农业信贷收紧,巴西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本,农资投入主要靠融资来解决。这就为国际粮商控制当地货源提供了可能性。“ABCD”四大粮商趁虚而入,向农户和合作社提供优惠贷款,收购价格高于政府收购价,后来又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作为部分贷款,条件是农户必须把大豆卖给它们。
南美豆农的融资大部分来自这四大国际粮商,融资主要通过易货贸易来完成,在农民播种大豆的时候,四大粮商为农民提供化肥和种子,然后等大豆收获的时候,农民以大豆来偿还。比如在巴西,他们通过提前向巴西农民提供大豆生产所需的资金、农药、化肥,甚至包括后期运输等手段,牢牢的控制着巴西大豆的产销链条。
在大豆交易中通常使用的融资方式有两种:第一是提供货币资金;第二是提供如杀虫剂、肥料等生产资料用于交换大豆,这实际上有些类似于早期的易货贸易。但无论哪一种方法,融资的时间一般在大豆播种期或收获期。对于产品的销售,巴西习惯的做法是用“仓单”。巴西农民于跨国粮商订立“仓单”合同并在公证处登记,在合同中,巴西农民是交货人,并将其所有的财产做抵押,如果收获后不交货,所有的财产将被买方即跨国粮商拿走。
巴西是一个贷款利率非常高的国家。一般农业的贷款利息可以高达18%。跨国公司从海外得到低息贷款,然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以贷款的形式给农民使用,农民则把相应的农资价格加上利息,折算成相应的大豆产量,以仓单的形式抵押给粮商。这样,国际粮商可以在播种时就得到他们第二年贸易所需要的货物--大豆“仓单”。拿到“仓单”后,粮商会在期货市场抛出相应的大豆合约。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粮商得到的利润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农资贸易的利润,由于他们是大量的全球采购客户,可以得到很优惠的农资价格。另外,他们得到了国际贸易和海运的利润。同时,他们得到贷款的利息差,巴西的利息高出国外贷款利息10%以上。最后,他们在抛出大豆和约的时候,还锁定了了大豆仓单和期货和约之间的差额利润。
收购环节:牢牢控制了货源
对于豆农来说,收获大豆以后,干燥和贮存是必要的。在巴西,巴西农民没有自己的储藏设备,豆农储存大豆的环节大部分也同样是由跨国粮商所控制。大豆产地收购的利润也非常丰厚。石克荣举了一个例子,跨国粮商在马托格鲁索州的BR158公路边修建了一些仓库,虽然这些公路的路况很差并且凸凹不平,400公里的行程要走约30小时,但这些跨国贸易公司仍然继续他们的业务,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
国际粮商不只是拿到了自己跟农民签订的仓单的大豆,同时利用自己在产地的仓储和运输设备,大量收购剩余在市场上的大豆,从而控制了大量的货源。
收购过程的利润,除了收购和干燥的手续费用和利润外,四大粮商仍然可以得到产地价格和期货价格的差价,形成客观的利润。
内陆运输:成本可降低50%
南美国家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比如,巴西大豆的主产区包括马托格罗索、南马托格罗索、巴拉那等省,该区域2006年大豆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2%。大豆的主要出口港有3个:桑托斯港、珀拉那瓜港及里奥格兰德港,60%的出口大豆在这三个港口装船出海。
在巴西,汽车是大豆内陆运输的主要运输工具。2006年,巴西超过六成的一般货物是通过汽车进行运输的,而船和铁路的运输量仅占21%和14%。
目前,南美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交通运输条件比较落后,不管是公路运输,还是铁路分布都与大批量的大豆物流不相匹配,巴西一些港口甚至还出现定期检修失误的现象。另外,运输司机、装卸工人以及检验人员因劳资纠纷引发的罢工事件接连不断。因此,改善内陆物流是南美国家未来发展大豆贸易的瓶颈之一。
跨国粮商在产地与港口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货物量大,可以跟铁路和公路运输公司签订长期的运输合同,大豆通向港口的通道由公路、铁路长期合同所担保,这一策略保证了跨国粮商拥有长期的、稳定的、巨大的运费折扣,不受高峰期的影响,因此他们的运输成本降低了50%。同时,他们自己也建立装运站,建立自己的专用铁路、车皮等,或者建立自己的汽车队,形成另外一个产业。
港口建设和运作:控制了港口和码头
巴西的港口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各个公司拥有的,其中,国际粮商拥有很多的港口资源,包括他们装卸化肥和农药等农资的码头和仓库,也有他们装运大米、玉米、咖啡、棉花等农产品的仓库和码头。在港口,跨国公司有自己的仓库和自己的货船作业泊位,这使跨国粮商的业务可以自由运作,避免货物或船只长时间的滞港,而对于那些没有自己的仓库而需要依靠第三方和排队装船的企业来讲,业务有时就会进行的不顺利。一年当中根据不同的时间,所订船只如果不能及时装船,滞期费最高可达每天5万美元,这种情况迫使一些公司不得不放弃他们的业务。
由于对港口和码头的控制,跨国粮商在巴西和阿根廷的农产品贸易中有绝对的优势。
对于码头的控制不仅仅是利润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在行业中的重要性。由于码头的特殊地位,使得其他小的贸易公司在进出口的时候,只能依靠有限的功用码头资源,特别是在出口旺季的时候,装船压港现象就非常严重。
海运环节:拥有超强的运输船队
从2002年秋天开始复苏并在2008年受挫的世界经济和航运周期,已经对国内和国际的贸易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恐怕海运从来没有像目前这样引起贸易商和制造商的重视。控制运输环节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成了他们不得不每天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海运成本或价格受到原油价格以及铁矿石、煤等其他干散货运量的影响,成本变动较为明显,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通过中国进口美国和巴西大豆的趋势分析,尽管海运费增幅将近翻一番,但是由于大豆需求的旺盛,2007年各季度的来自美国的大豆进口量较上一年同期均有所增长。运力不足、燃料涨价等因素造成运输成本激增,也确实影响过巴西大豆的进口量。
跨国粮商在海运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由于他们在粮食、化肥和农药,以及其他产品贸易方面货物运输量巨大,他们有自己的运输船队,同时也有长期租用的期船合约,因此,在海运价格上可以拿到很低的价格。
期货市场:完满实现套期保值
期货市场的作用在大豆贸易中非常重要。贸易商既可以通过期货交易把采购风险转移出去,又可以通过期货交易使大豆最终的价格降到最低。
一般来说,国际粮商的每一步操作都充分利用了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从农民手里拿到仓单的时候,他们就会同期货市场做空,保证自己在仓单交易出去以前,不论市场价格变化,其利润都是可以锁定的。在接下来的每一步市场操作中,他们都用期货市场锁定自己的利润,直到最后出售产品。在大量的期货交易中,他们会找到合适的价格,给自己的产品作价,从而达到低价高利润。另外,其期货部门由于掌握了大量的市场信息,也可以在其后交易中获利。
延伸阅读:
跨国粮商对于巴西大豆控制到什么程度,下面的数据最具说明性:
美国邦基公司是第一个进入巴西的跨国粮商,1905年,邦基开始在巴西营业,目前在巴西16个州拥有226座粮仓,还有批发中心、粮油加工厂、化肥厂、饲料厂和专用码头。
法国路易达孚公司在巴西拥有35个收购公司、50多座粮库、3家榨油厂和4座专用码头。美国嘉吉公司在巴西拥有32个加工厂、96座粮仓、36个转运站和10座海港码头。美国ADM公司在巴西主要大豆产区有50座粮仓,6个大豆加工厂,4家榨油厂。在巴西四大港口拥有专用码头,以及自己的运输车队,在流经大豆产区的河流上有货运码头。
由于跨国粮商控制了大豆加工和流通渠道,巴西大豆产业已经没有自由竞争。从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价格,到下一季节的大豆收购价格和质量标准,都由跨国粮商说了算,而农民的利益则受到双重损害。
巴西一些经济专家指出,大豆产业链中的主要赢利来自加工和流通,种植的利润最低。跨国粮商通过控制加工和流通环节获得了巴西大豆产业的大部分收益。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