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低温冷害事件频发已成事实 温室效应无法解释

杨学祥,杨冬红 · 2010-01-13 · 来源:文汇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低温冷害事件频发已成事实 温室效应无法解释

冰雪寒流肆虐北半球
日期:2010-01-12 : 来源:文汇报



我国从北到南迎来大范围极端天气,京津等地气温降至近40年历史同期极值,降雪量创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高速公路封闭、机场关闭、菜价上涨、电煤紧张、交通出行困难,极端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图为1月4日,消防战士在内蒙古商都受暴雪围困的旅客列车边除雪抢险。  

韩国首都首尔地区4日下过大雪之后,5日凌晨又遭到寒流袭击,气温降到零下十度。  

日本东北地区4日起连降大雪,山形县24小时的降雪量达78厘米,创历史纪录。图为日本山形县庄内村数千民居的积雪。  

北美低温创纪录。美东地区,北达科他州4日气温达到全美最低的摄氏零下46度。5日早上,美国大部分地区都天气严寒,根据预测,有关地区在本周内都不会回暖。明尼苏达州城市明尼阿波利斯寒风刺骨,气温低至零下17度。  

西欧入冬以来天气异常严寒,十二月间已有6个国家打破低温纪录,而这种酷冷的天气将再持续至少一个星期。英国周一录得30年来最寒冷冬季,部分地区气温达零下12度,伦敦气温罕有地跌至零度,传媒形容当日是三十年一遇的“黑色星期一”。              
 

    北半球自本月初受到强烈寒流和创纪录的大雪侵袭,从中国、韩国到俄罗斯,从西欧到美国大平原,都因酷寒和暴雪而遭灾。亚洲东北部雪势最惊人,使这个地区陷入六十年来最严酷的冬天。

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9.htm

 

低温冷害事件频发已成事实 温室效应无法解释

                              杨学祥,杨冬红

  

        北半球自本月初受到强烈寒流和创纪录的大雪侵袭,从中国、韩国到俄罗斯,从西欧到美国大平原,都因酷寒和暴雪而遭灾。亚洲东北部雪势最惊人,使这个地区陷入六十年来最严酷的冬天[1]。

一、不容否定的变冷事实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刚刚落下帷幕,罕见的暴风雪相继席卷美国和欧洲的多个国家,让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感受到气候突变所带来的巨大威力。2010年伊始,寒流席卷了北半球多个地区,许多国家遭受了暴雪和严寒的侵袭。印度北部地区、中国的华北地区、韩国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西欧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区均遭遇冰雪、寒流袭击,上述不少地方的积雪和低温已创下几十年来的最大纪录[2]。

去年11月以来,在美国暴雪之后,我国连续遭受大范围寒潮侵袭,狂风咆哮、暴雪肆虐、低温冷冻僵持,致使“冷事件”持续“升温”。新年伊始,我国又一次经历了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尤其是华北地区出现的暴雪,改写了几十年的气象纪录。多项气象历史极值被打破。

    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国遭受大范围罕见寒潮袭击,局部地区降温幅度超过20℃,淮河以北地区最低气温都低于0℃;华北大部地区出现2009年入秋以来第一场雪。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建表示,这次寒潮天气是比较罕见的十月寒潮。华北大部地区降雪出现时间比常年偏早。北京地区降雪较常年偏早近1个月,是近22年来最早的初雪。

    时隔不到10天,11月9日至12日,又一股强冷空气“扫荡”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地遭受寒潮暴雪袭击。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最大雪深破历史纪录,其中石家庄积雪深度55厘米,阳泉积雪深度40厘米,大同、临汾、长治、邢台的积雪深度超历史极值10厘米以上。这次寒潮暴雪天气入选“2009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10年新年伊始,又一次寒潮暴雪来袭。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介绍,1月3日凌晨,市气象台发出暴雪蓝色预警信号,上午再次紧急将预警信号升级到黄色,下午再次发出寒潮蓝色、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气象监测资料显示,1月2日8时至4日8时,华北大部地区平均降水量远超常年同期。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等地平均降水量为4.9毫米。

    “这一降水量相对于常年同期平均值的21倍,较常年1月降水量偏多1倍。1957年以来,历史上1月份最大降水量接近12毫米,而今年1月不到两天时间,华北区域平均降水量已达4.9毫米,属极其罕见。”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表示。

    不仅如此,北京、天津、河北的降雪量均创历史纪录,北京、天津地区积雪深度均破历史极值。北京、天津的日降雪量均创1951年以来1月上旬最大日降雪量历史纪录。河北省过程平均降雪量为3.5毫米,是历史同期平均降雪量(0.1毫米)的35倍,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39个县市的过程降雪量突破历史极值。

    1月4日08时,北京南郊观象台积雪深度达23.4厘米,突破历史极值(历史同期最大积雪深度为16厘米,出现在1951年1月5日)。天津大部地区积雪深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塘沽积雪深度达26.3厘米,为1951年以来最大值。

随后,我国华北大部气温持续偏低。国家气候中心极端事件监测显示,1月6日,内蒙古、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共39站日最低气温达极端低温事件标准,其中河北、天津共5站突破历史极值;河北固安过程降温幅度有17.6℃,达极端事件标准[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也会在暖冬季节出现寒冷时段,例如2004年12月底和2005年1月初以及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我国出现的持续严寒、雨雪和冰冻天气。这主要是由大气环流内部变化因子与自然因子共同作用造成的,而气候变暖也可能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条件。”任福民表示。放眼全球,各地气温也经历着“此起彼伏”。任福民介绍,过去的50年里,北极东部略有增温,加拿大的北极区西部和西伯利亚显著增暖。南极东部的某些地区在过去几十年中温度下降,南极半岛却有显著增温[2]。

全球气温波动变化已成为铁的事实,温室效应无法解释。

二、冷暖争论长期存在

争论是科学的生命,没有争论的科学是死亡了的科学,是无法向前发展的。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异常变化,全球变暖的学说可以说是路人皆知,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一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全球气温并不会持续变暖,而是将进入变冷期。

据俄罗斯新闻网援引英国《卫报》报道,主要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的两名俄罗斯科学家坚持认为,全球变暖的说法过于夸张,今后10年全球气候将变冷。

俄罗斯科学院太阳地球物理研究所(伊尔库茨克市)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巴什基尔采夫和加琳娜.马什尼奇认为,对地球气候影响最大的是太阳系活动的变化,而不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地球变暖和回冷是对太阳黑子数量和大小变化的反应。由于今后数十年太阳将进入活动消极期,地球温度将会随之下降。

全球冷暖之争是一场长期的科学争论。20世纪70年代初就曾经出现过的气候“变冷说”。1971年丹斯加德(Dansgaard)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按此规律推算,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气候“变冷说”一度成为主流。日本气象厅朝仓正在1973年3月3日的《东洋经济周刊》上撰文预言,地球将于21世纪进入“第四小冰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环境研究所布赖森(Bryson)也认为,地球目前正在非常缓慢地进入另一个大冰河期。当时的“变暖说”以大气热污染为依据,代表人物有前苏联列宁格勒地球物理观象总台布迪柯、列宁格勒大学施涅特尼柯夫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环境保护厅的彼得森。几十年后的现在,他们的理论成为了主流。

媒体多次披露,对于气候冷暖变迁这一全球重大问题的预测,科学界可谓出尔反尔。20世纪70年代,一批欧美的著名学者曾聚会于美国布朗大学,专门召开了一次“当前的间冰期何时结束和如何结束”的研讨会。学者们举出实例证明,目前的地球气温已经在开始下降,从暖到冷的变化很快,如果人类不加以干涉,当前的暖期将会较快结束,可以预期不出几千年,也许只有几百年,全球冰期以及相应的环境变迁就会来临。出于对所面临威胁的忧虑,会议的两位发起者甚至还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信发出警报。这种“冰期将临”的观点一直持续了20年。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才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3]。

连日来,北半球遭受到了强寒流及创纪录的大雪侵袭,可以说是冷到了极点。从东北亚到俄罗斯、从西欧至美国大平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强降雪和大降温。种种迹象显示,2009年的冬天将是30多年来最冷的。如同天文冰川理论在20世纪面临兴起和低落的考验一样,温室效应也将在21世纪初的2010年伊始经历了同样的考验。

三、温室效应的局限性

现在对全球增暖最主要的依据就是IPCC的一些报告。在IPCC报告里面各种因子造成的辐射强迫一览表中,列举了温室气体、平流层臭氧、对流层臭氧、硫化物、矿物燃料产生的有机碳气溶胶、矿物燃料产生的烟尘气溶胶、火山、太阳共8种因子。而云层厚度、潮汐强弱、深海强震的多寡等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的因子却都没有给予考虑。

周光召院士指出,最近地球上气候的波动很大,二氧化碳含量却一直在上升,可见全球气温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二氧化碳含量。另外从历史上看,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现在的变化是否完全来自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近140年全球平均温度变化和我国近120年的平均温度变化表明,1890~1924年是低温期,1925~1946年是高温期,1947~1976(在中国为1986年)年是低温期,1977~2000年为高温期。温室效应无法解释其中的两个低温期的产生原因[3]。

伴随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加,跟据温室效应的推理,全球气候应该不断增温。事实并非如此。一些科学家开始提出挑战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冷理论,如迷你冰期;坚持全球变暖理论的科学家也开始承认气候变化的波动性和自然因素的调节作用。

随着全球气温的异常变化,全球变暖的学说已被广泛接受。然而学术界还存在一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全球气温并不会持续变暖,而是将进入变冷期。俄罗斯新闻网援引英国《卫报》报道,主要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的两名俄罗斯科学家坚持认为,今后 10年全球气候将变冷。俄科学院太阳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巴什基尔采夫和加琳娜·马什尼奇认为,对地球气候影响最大的是太阳系活动的变化,而不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地球变暖和回冷是对太阳黑子数量和大小变化的反应。由于今后数十年太阳将进入活动消极期,地球温度将会随之下降[4]。

英国一名议员日前发表言论称,暴风雪“是全球气候趋冷的明确信号”。面对这次创纪录的寒冬,人们还是不禁怀疑,地球是否真如科学家所说的那样逐年变暖?

对此,专家指出,看似矛盾的二者其实并不矛盾。事实上,反常低温仅仅是长期变暖趋势中的一个暂时性异常现象。“这是一种自然变化,”美国国家气候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杰拉尔德说,“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创纪录的低温天气仍会出现,只是频率减少罢了。”英国气象局预报员罗宾也表示,尽管“这种极端天气持续如此长时间确实属于异常现象”,但这种情况每隔二三十年就会发生一次。

那么,这种异常天气是如何产生的呢?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的阿恩特回答说:“我们所看到的实际上是北极气团在北半球人口稠密地区的一次大规模爆发。”他进一步解释道,在北半球,气流通常是自西向东流动的,从而形成一层屏障,阻止北极气团的南下,但最近该气流的运动方式出现了异常,变成了南北流向。这样,如果你所在地区的气流是从南边来的,那么就会出现温暖的天气,比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在本周就出现历史最高温;而在北半球一些不那么幸运的地区,情况则恰恰相反,来自北极的寒冷气流长驱直入,这就是为什么北京、挪威、英国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创纪录的低气温[5]。

专家指出,这种大气环流的异常现象时有发生,但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这次会如此强烈。独霸当前气象界的温室理论开始与天文冰期理论分享人们的关注和认知。

在中国,主张全球温度将变冷的声音非常微弱,与主张全球变暖的主流派不成比例,即使偶尔出现一点客观报道,也会被淹没在一片全球变暖的喧嚣之中。问题在于,中国人感兴趣的是研究结果,而不是研究过程。这恰恰是中国长期科技落后的原因: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给出一个一成不变的永久性真理,一切都在伴随时间、地点、条件而变化,一切都需要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历来判定是非。单凭科普知识,无法评论科学界的争论,人们需要掌握评价科学争论的基本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符合程度。认真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使我们能够认清人类的弱点和偏见[3]。

四、气候波动是自然规律:拉马德雷周期

近十年研究发现,El Nino和La Nina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缩写为PDO)密切相关。PDO是近年来揭示的一种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它是叠加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上的一种扰动,直接造成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影响ENSO事件的频率和强度。1976-1977年北太平洋出现了一次显著的气候年代际突变现象,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人们才开始对引起这种现象原因予以关注[6-9]。

“拉马德雷”(Lamadre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在气象学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Lamadre 已经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890年—1924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25年—1945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946年—1976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77年—1999年[6-8]。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Lamadre是西班牙语“母亲”的意思,即她是El Nino和La Nina的母亲。其形成原因尚待研究。

2000年北太平洋出现了一次显著的气候年代际突变现象,由暖位相转变为冷位相,固守暖位相时期的气候变化经验只能做事后的救火队,做出不合理的推测和解释。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太阳黑子蒙德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10]。

提出温室效应的美国科学家季林(Keeling),在2000年又提出潮汐气候效应。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为1800年。潮汐大时,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潮汐有13.6天、27.21天、27.55天、29.53天、2.2年、11年、22年、55年、60.6年、220年、1800年和5000年的强弱变化周期[11]。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后,异常寒流突袭全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也与这一时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有关。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12]。

我们发现,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9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开始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预测显示,2000~2035年应该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3,13-16]

强震和强潮汐控制了海表温度的周期变化,形成了50-60年的拉马德雷气候冷暖周期:全球变暖导致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又导致全球变暖。

据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预测, 由于全球变暖,到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这看似对立的两种现象共存正是物极必反的辩证规律。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3]。

综上所述,IPCC的报告中没有考虑云层厚度、潮汐强弱、深海强震的多寡等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因子的数学气候模拟,其可靠性应当受到质疑。

周期性是我们认识世界和科学实践的主要依据。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只能起加速或减缓作用。有人夸张地认为,全球将进入6000万年前的大温暖期,这是误解,人类还没有这么大的加速能力。

按照全球变暖说,准60年周期的全球拉马德雷冷位相低温期不再出现,今后禽流感不会在人类世界暴发。肯定地说,这种预测有极大的危险性。在地球进入30年冷周期的预测上,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报告与部分中国气象学家的观点是一致的,至多到2020年,低温和禽流感就会再度光顾人类世界[3]。

三年前的预言已经提前10年得到证实。

五、气候变冷理论的兴起

“全球变冷”的学说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1947-1976的全球性寒冷天气曾使许多气象学家惊呼小冰期的到来。日本气象厅的朝仓正1973年曾经撰文预言,地球将于21世纪进入“全球变冷”时代。到了2008年,俄罗斯科学家阿布萨马托夫持也提出了新“地球变冷说”,他认为地球在1998年到2005年度过了全球变暖的高峰期,未来10年,全球变暖将逐渐停止,太阳的发光强度正在逐渐下降,大约在2041年会降到最低点,正是这一点将成为地球显著变冷的原因,但海洋会推迟地球显著变冷的过程,全球变冷的高峰期将出现在2055年到2060年[17]。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宗慈在最近的一篇报告中,提出IPCC的四次评估报告都过分强调了人的因素,而忽略了包括太阳活动、地球磁场变化、火山喷发等自然因素对气候的巨大影响。她预测自然因素将让中国在2020年到2030年之间的平均温度下降0.8摄氏度,而人为因素仅会让中国平均温度上升0.5摄氏度,中国的气候将越来越冷[17]。

  而另外一位中国气候专家,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教授承继成则认为,说地球在“变暖”或“变冷”,都为时过早。他用竺可桢在1972-1973年发表的一系列有关 “中国过去五千年温度变化”的文章举例,说明无论是近几十年持续升高的气温,还是最近一个月出现的极端天气,都是地球气候的正常波动。竺可桢在文章中,引用历史资料证明了,五千年前的仰韶到三千年前的殷墟时代是中国的温和气候时代,平均气温是15-16摄氏度,比现在年平均温度高2℃左右,正月份的平均温度高3-5℃。“不仅仅是中国,欧洲也存在这样的文献,能够证明在古代欧洲的温度同样要高于今天。所以说,现在就提出全球变暖是属于妄下定论的。地球气候的变化本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地球正在变冷、变暖还是异常,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论证。尽管最近二十年,地球的均温在上升,但是并没有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温度,这和极端天气一样仍然属于正常的气候波动[17]。”

  持续严寒天气肆虐欧洲之时,英国《卫报》10日援引一些气象学家的话报道,2010年可能成为有记载以来最热一年。此一观点一出即招致异议。人们不禁要问,目前寒流席卷全球,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漫天风雪所包围,为何在高喊全球变暖口号的今天会遭遇如此严寒?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0日报道,日前多位权威气候学家表示,连日来的异常气候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而已,在接下来的20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微型冰河世纪”。地球到底是变热了,还是变冷了,科学家们的观点相左,原先一直认为地球“变暖”的理论遭遇新挑战。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北极圈夏季海洋冰层增加了49.7万平方英里,升幅为26%,这意味着海洋正变得越来越冷,即便是那些最坚定的全球变暖理论支持者也对此发现无异议。

  气象领域的知名学者们也就此次异常气候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分析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洋海水温度的自然循环周期后,对全球气候变暖理论发出了挑战,例如此前学界提出的“2013年夏季北极完全无冰”论。

科学家的研究还显示,海水循环造成的融冰现象是由于海洋处在“暖化模式”(warm mode)当中,而当海洋处于“冷化模式”(cold mode)当中时,全球气候就会变冷,海洋有自己的冷暖周期。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主要成员之一、德国著名气候学家莫吉卜·拉蒂夫(Mojib Latif)的最新研究成果则更进一步挑战了传统变暖理论。拉蒂夫带领着研究队伍对海面下914米左右、海水开始冷热周期性循环的地方进行了测量和研究,最终更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有关全球将进入“微型冰河世纪”的理论。除了“微型冰河世纪”论外,也有科学家认为当前的异常“严冬”现象可能是北极震荡的结果[18]。

就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关注全球气候变暖这个话题一个月之后,全球变暖的话题遭遇到了全球变冷的研究挑战。因为最近全球极端性气候频发,暴风雪又袭击了北半球的多个国家,这样的现象科学家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论断,那就是地球并不是逐年变暖而是每隔二三十年就冷暖交替一次也就是说从现在极端气候的表现来看地球很有可能进入了一个20—30年的迷你的冰河时期[19]。

报道说,这些科学家的预测是根据他们对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温度的自然周期分析的,推翻了一些已广为接受的气候变暖理论。

  据美国世界新闻网1月11日报道,一些国际权威气候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global cooling),近来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20至30年。英国《每日邮报》因此宣称今年的寒冬显示“小冰河期来临”。

  报道说,这些科学家的预测是根据他们对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温度的自然周期分析的,推翻了一些已广为接受的气候变暖理论。这些理论宣称,到了2013年夏天,北极圈将完全无冰。

  《每日邮报》说,根据科罗拉多州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资料,自2007年以来,北极夏天的海冰增加了近106万平方公里,也就是26%,即便是大力倡议防止全球变暖的人士也未反驳这一点。

科学家的这项预测也推翻了气候变迁电脑运算模式,这些模式认定自1900年以来的地球变暖完全是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而且只要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就会继续变暖。科学家说,他们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的气候变暖是因为过去海洋周期处于“温暖期”,而目前正处于“寒冷期”[20]。

温室效应导致的结果可能有三种情况,其一、人为温室气体的作用远远超出气候的自然波动,全球变暖直线上升;其二、人为温室气体作用与自然作用势均力敌,气温的自然波动情况在变暖时期被异常增强;其三、人为温室气体作用远低于自然气温变化,可以被忽略。2010年初的北半球罕见低温暴雪排除了第一种情况。

长春市气象局局长、气象研究员朱其文最近指出,根据我的研究,就温室效应而言,只有1/4是受人影响的,其他3/4是自然界的规律在起作用。这一观点值得深入研究和验证。

六、2010年初低温暴雪的预测

    尽管2009年全球平均温度数据尚未公布,但这次如此大范围的冰雪寒流无疑使全球变暖的理论遭遇新的考验。全球变暖理论能预测低温暴雪吗?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暖冬的预测麻痹了全球公众,低温暴雪的事实教训了我们:要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全球变暖的总趋势下,气温波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1979-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对应暖冬,2004-2009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与暖冬无缘?这些现象用温室效应无法解释。

    我们在2009年10月14日提出了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低温冷害。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2009年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其二,2009年9月30日南大洋萨摩亚群岛发生了8级地震海啸。其三、2008-2009年处于太阳活动低值时期。其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

    我们在2009年11月14日总结中国北方冷冬寒潮预报的经验教训时指出,1952-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8次,分别为: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2008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开始时间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有7-8年的滞后期。

    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重大灾害。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发生罕见的冰雪冻灾,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2009年4月全球甲型流感在墨西哥开始向全球蔓延。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还将频繁发生。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三大预警正在被一一证实。

    在冷冬预测的问题上,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暖冬,1986-2004年中国部分省份连续18年暖冬就发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暖冬滞后5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的冷冬和严重低温冻害。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换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是严重低温冻害被忽视的原因。

    其二,2008年1月中国南方严重冰雪冻灾和2009年11月中国暴雪灾害之前,美国都发生了暴雪灾害。西半球的暴雪为东半球暴雪敲响了警钟[22-26]。

持续20至30年的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换正在得到证实,准确的预测来源于理论的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     冰雪寒流肆虐北半球。日期:2010-01-12 : 来源:文汇报。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9.htm

2.     郭起豪,颜昕。冷暖之惑——解析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冷事件。日期:2010-01-12 来源:文汇报。

3.     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年9期 20-22页。

4.     地球在变暖还是变冷。2010年01月07日04:43  大众网-大众日报。(据中国日报资料)http://news.sina.com.cn/o/2010-01-07/044316891127s.shtml

5.     地球是在变暖还是变冷——— 气候专家解读多国罕见寒流。http://jnsb1.e23.cn/html/jnsb/20100108/jnsb8843920.html

6.     杨修群, 朱益民, 谢 倩, 等. 太平洋年代际震荡的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 2004, 28(6): 979-992.

7.     吕俊梅, 琚建华, 张庆云, 等.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背景下ENSO循环的特征[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2): 238-249.

8.     Zhang Y, Wallace J M, Battisti D S. ENSO-lik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1900-93[J]. J. Climate, 1997, 10:1004-1020.

9.     Mantua N J, Hare S R, Zhang Y, et al. A Pacific ingterdecadal climate oscillation with impacts on salmon production [J]. Bull. Amer. Meteor. Soc., 1997, 78: 1069-1079.

10.  马宗晋, 杜品仁.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5, 10: 99-102

11.  Charles D Keeling,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J]. PNAS, 2000, 97(8): 3814-3819.

12.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J].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1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14.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15.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16.  杨学祥。有多少人为中国科学家的胜利鼓掌?发表于 2010-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5194

17.  “变冷或变暖都属于正常波动”。2010-1-12 8:27:57。http://www.xxcb.com.cn/show.asp?id=1004850

18.  “微型冰河世纪”?最热一年?专家迷糊今年气候。据新华社、中国日报。http://qjwb.zjol.com.cn/html/2010-01/12/content_228259.htm?div=-1

19.  全球变冷 地球将进入迷你冰河期? 2010年01月12日 10:59:12  来源:CCTV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0-01/12/content_12795612.htm

20.  高友斌。多国深陷严寒 专家称全球或遇20年小冰河期2010-01-12 18:33 来源:环球网。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0/01/12/3329062.html

21.  刘昕。下个冬天还会这么冷吗?2010年01月12日01:50  新文化报。http://news.sina.com.cn/c/2010-01-12/015016914811s.shtml

22.  杨学祥,杨冬红。中国北方冷冬寒潮预报的经验教训。 发表于 2009-11-14 8:05:31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0888

23.  杨学祥。 暴雪预警:关注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强潮汐组合。发表于 2009-12-14 8:06:02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433

24.  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2009,(11):4-7.

25.  杨学祥、杨冬红。4种原因可能是祸首。新文化报,2010年1月6日(第5版)。http://enews.xwhb.com/html/2010-01/06/content_144259.htm

26.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日期:2010-01-12 来源: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邓选》学习 (十)
  7.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8. 星话大白|越南
  9.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朝鲜领导落泪
  10.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