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面临着战略转向
武坚
造成此次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制造业岗位大量流失而造成经济虚拟化”:在过去30年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美国的制造业岗位大量流失——中低端的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端的制造业(除军事工业之外)在与其它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落败,从而造成制造业的大规模失业、大量失业人口被迫向服务行业(第三产业)转移。
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国家主导政策。其初衷有两点:一是在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中展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通过向海外转移夕阳产业实现美国的产业升级。然而,经济全球化在带来以金融业为首的服务性行业空前繁荣的同时,也产生出制造业岗位大量流失的后果。
虽然鼓吹经济全球化的专家们曾经为美国设想出产业升级的前景,然而教育理念偏差(如过度重视少数天才的培养而忽视大多数智力中等的受教育者的能力培养)、(主要由于单亲家庭增加和妇女地位提升而导致的)家庭教育弱化使得美国教育难以生产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普遍的急功近利所导致的对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不足、优秀人才将金融领域而不是技术领域作为就业首选的趋势造成美国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领先地位逐渐丧失、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稀缺。凡此种种,使得美国“通过技术垄断扩大高端技术岗位、实现产业升级”的设想成为泡影。为了降低失业率,美国政府被迫启动“借债消费”机制(信用卡经济)——通过“借债消费”机制实现服务领域的就业增长。然而,缺少制造业支持的服务业繁荣难以持续:随着高负债率的显现,美国国家信用将被降级,“借债消费”机制将随着国外债权人的风险意识提升而失效,美国经济终将陷入高失业率的困境中。
面对美国经济的机制性困境,短期内美国政府必然会寻求国外投资者的帮助。然而从长期来看,美国社会将会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得失重新审视——不仅注意到经济全球化给“全球性富人”带来的好处,同时将比以往更加关注经济全球化给“区域性穷人”造成的损害。在人手一张选票的民主国家里,美国的穷人们将会在2012年的总统和议员选举中发出比以往更加强烈的怒吼。任何试图赢得选举的政客们都必须准备着手解决失业问题,否则,拥有2.3亿枝枪的美国将会由于失业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而陷入到“内战”(“枪口对准自己、家人、朋友、邻居和同事”的战争)的深渊之中。
“借债消费”机制的失败,过去30年产业升级的破灭,以及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领先地位逐渐丧失、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稀缺,都昭示着未来美国创造就业岗位的方式非常可能是重建中低端制造业。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实施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将是美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从短期看,贸易保护主义固然令人担心——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对中国的企业造成重大打击。但是从长期看,如果贸易保护主义能够让美国的制造业重生,世界将会因此避免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否则,一个长期陷入高失业的美国将会为了避免内战而发动外战,将会利用金融霸权和军事霸权而贪婪地攫取外部财富,从而成为类似于罗马帝国的贡物攫取者。
2009年2月7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