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工业、农业、思想三胜利,这个口号是好的,缺掉一个,就是铁拐李了。缺掉农业就成了"斯大林"。这次会议(指的是1958年的成都会议)的文件上要再写一个,不要把农业丢掉了。第一书记要心挂两头、三头,学会多面手。
~谁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以示反抗
~黄河"是一条天生的引水渠"
~它是技术革命的萌芽
~第一书记要心挂两头、三头
~计划生育也有希望做好
领导者,最重要的应是具备战略眼光。其他的还要有全局意识,又能识人用人,培养干部,执行落实政策,还有一点要身体好,精力旺盛(这点,看下那些落马的大老虎,个个都能权色交易,足以说明人家身体贼棒。)
至于其他方面的特点,就因人而异,比如,有些领导者博闻强记等。
雄心壮志,博闻强识
1958年的成都会议上,山西的领导向毛主席汇报说,我们有一个雄心壮志,就是为了解决工农业和城市的缺水问题,想从内蒙古的清水河县岔口河口引黄河的水200个流量,100个流量经桑干河流入官厅水库,100个流量入汾河,经过勘察,已有了初步构想。
毛主席当时听了,点头表示同意。随后就开始补充意见说,我们不能只骂黄河百害,要改造它,利用它。其实黄河很有用,是一条天生的引水渠。你们的设想,算什么雄心壮志!不过是继承古人的遗志而已。查一查班固《汉书沟洫志》,汉武帝时就有一个人建议从包头附近引黄河水经过北京,东注之海。
毛主席的历史知识十分惊人,阅读十分仔细,记忆力也相当惊人。即兴汇报,即兴对答,记忆如此准确。这也侧面说明,下面的领导干部虽然初步勘察了,但是没有全面地去考察黄河治水的相关历史,不了解历史,只看现实,即便是做工作,起到了效果,但是也只管一时,管不了一世,这就是缺乏战略思维和眼光,源于缺乏历史视野。
很多人,当时并不太相信毛主席说的这段历史,后来查到,《汉书沟洫志》里记载,汉武帝时,:奇人延年上书言:河出昆仑,经中国,注渤海,是其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下也。可按图书,观地形,令水工准高下,开大河上岭,出之胡中,东注之海。如此,关东长无水灾,北边不忧匈奴,可以省堤防备塞,士卒传输,胡寇侵盗,.......此功一成,万世大利。"
足见毛主席的历史知识何等渊博,而且博闻强识,令人叹服!更令很多人汗颜!
毛主席认为山西同志的方案不是雄心壮志?那到底什么才是雄心壮志呢?
可以设想,引用黄河之水,把桑干河修成一条运河,使轮船可以开到北京,也可以设想,把山西的汾河也变成一条运河,还可以设想,用黄河的水在内蒙古改造沙漠,那才叫雄心壮志。
什么是有雄才大略的领导?毛主席就是,不但有历史视野,还有战略思维,更有实际行动策略和方案构想。
我为什么说,领导者的战略思维源于历史视野呢,我们再看毛主席对山西引黄河水解决山西缺水问题方案的必要性论证。
当山西领导继续汇报,说山西十年九旱,金木水火土,就是缺水。如果解决了缺水问题,旱涝都不怕,山西也和四川一样成了"天府之国"。我们也设想过,引黄汾,使汾河水不但可以保证太原的用水,而且可以有灌溉之利,舟楫之便。
是不是,很多人听到这里,觉得这是很新鲜的设想,会不由得心里暗喜呢?
但是,毛主席问到,你们山西有个闻喜县,你知道为什么叫闻喜?那就是因为,汉武帝乘楼船道路这里,正好传来在南越(即现在的越南)打了打胜仗的捷报,汉武帝就给这地方起名闻喜。汉武帝那时就能坐楼船在汾河上行驶,说明当时汾河水量很大,现在汾河水干了,我们愧对晋民啊。
领导者掌握着老百姓的幸福和发展权,其决策直接关乎百姓福祉,因此必须具有战略眼光,不能只顾眼前,搞面子工程和只顾头不顾锭。
有了历史视野,思考问题更有前瞻性,更哟历史主动和责任感,更要对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而不是只求自己的功绩。
结合现状,毛主席说山西出煤,开煤矿发电也的用水。山西现在缺水,黄河流经山西1000多公里,应该对山西有所贡献,引黄济汾是理所当然的。
这就在谈笑风生中,在历史中看到了前途,论证了设想的必要性。
经查《汉书》,果有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行东,将幸喉氏,至左扈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
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对治理我国的大江大河一直十分重视,而且做过认真的全面的调查研究。并且提出了宏伟的方略和明确的方针,他曾经设想要修建三峡水库,并主张南水北调,把长江的水引到华北平原,同时也可以从源头通天河引入黄河,解决西北、华北北部的缺水问题,还提出"一定要把淮河治好","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等等。
这就是毛主席作为领导者的战略眼光和雄才大略,真的是"敢教日月换新天",治理大江大河,重新安排河山,气吞山河啊!
很多人,学习领导艺术,往往都学的是一些诈术,权谋,当然,这些要学,但是根本还是历史视野,战略思维和以人民心为心。
虽然屁股决定脑袋,但不管什么级别领导,都要学像主席这样的战略思维。
正所谓,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