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成为垃圾场
——哥本哈根思考之二
马也
哥本哈根会议是西方发达国家同第三世界在生态和环境问题上矛盾的延续,一次比较集中的爆发。它贯穿会议的始终,决定性地影响着会议议程和几乎每个主要环节。矛盾不会靠这样的会议解决;挑开了,私下交易和外交辞令暂且摆在一边,相当规模地争吵一通,继续积累和逐步走向激化就是了。
西方工业国的产生、发展和发达,从一开始就基于对人的剥夺和对自然的剥夺这样两个支点。起初是在几个国家,后来则扩大为一定地区,然后是上世纪末以来的全球。在这些国家内部,多少还可以看到温文尔雅、真真假假的绅士风度,在第三世界即其全球体系的边缘,这种风度往往荡然无存,被一览无余的欺诈、贪婪、残暴、野蛮取代。
对自然的掠夺,在拉美留下废弃的矿井、干涸的河流、荒芜的耕地、砍伐殆尽的雨林和流血的土地,在非洲留下战乱、灾荒、饥饿、疾病和遍地尸骨。在揭露与此相关的“战胜者讲述的历史”即“被官方历史掩盖和篡改的历史”方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两部著作,具有经典的价值。[i]
一部是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拉丁美洲切开的血管》。它被引入中国出版的,已经是1984年的第38版。那里有玻利维亚的波托西,一座丰饶而美丽的山峰,曾经用白银养活欧洲和造就一座因此闻名世界的、最富有的城市。一切闪光的东西都消失了,现在留下的,是800万具印第安人的尸体,还有“哭泣过的山”、失业、废石堆和旧巷道。一位当地的老人说:“这个城市给予世界的东西曾经是最多的,但是现在它拥有的东西却最少。”
另一部是英国记者保罗·哈里森的《第三世界——苦难、曲折、希望》。遍游23个第三世界国家,第一次全景式地揭露西方对第三世界生态和环境的破坏,把这种破坏摆在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骄阳肆虐:热带的厄运”、“非洲的生态灾难”、“拉丁美洲:生死攸关的土地”,成为这部著作的独立章节。
西方征剿和抢夺殖民地的战争,跨国公司的活动,制造了第三世界的山河破碎和畸形存在,形成阻碍第三世界健康发展的现代世界秩序。在保罗·哈里森的著作里,北美和西欧控制着世界矿物燃料进口总量的2/3,金属矿产和钢铁的3/4,有色金属与非金属矿产的4/5。1970年,第三世界生产世界各类矿产的30%,自己消耗6%,4/5出口到西方。1975年,北美和西欧所耗能源超过世界总消耗量的一半。这年的计算显示,美洲人均消耗能源相当于813公斤煤、亚洲545公斤、非洲395公斤,美国为11000公斤,欧洲4000公斤。
也是那个七十年代,美国总统福特签署一份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备忘录200号,提出美国应该通过各种方式限制第三世界工业化和人口增长,避免其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同时要求“美国必须隐瞒从发展中国家获得自然资源的真实意图,应让人们觉得美国的计划不是自私的而是利他的,否则有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弹”。
一切都在继续。“限制第三世界工业化和人口增长”在继续。“从发展中国家获得自然资源”在继续。“隐瞒”也在继续。凡此种种,都在以更糟糕的方式继续。1995年,旧金山费尔蒙特饭店,从乔治·布什、撒切尔、布热津斯基、戈尔巴乔夫到一帮代表性大款大腕,积聚于此,召开一次西方政界、商界、学界领袖扩大会议,确定他们“通往二十一世纪的道路”:“20比80”的世界。——世界只留下他们这个20%人口就可以了,80%“剩下的多余无用的居民”和“被排挤出局的人”,则只能清扫街道、家庭帮工,或者任其自消自灭。其中包括“富裕国家将不再有数量上值得一提的中间阶级”,绝大多数属于第三世界。[ii]
第三世界的资源仍然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方。想拿走的拿走了,想留下的留下了。按照美国国家安全备忘录200号的规定,“各种方式”的家族增加了新成员。一个是从西方迁来高污染、高耗能和没有发展前途的夕阳工业,另一个是从西方运来他们的工业废料和生活废料。一片痴情,迎上去“接轨”吗?却接上一个第三世界成为全球垃圾场的“轨”。
2006年英国数据显示,其国内垃圾处理率18%,大量垃圾被运到第三世界。科特迪瓦政府宣布,这年来自西方的500吨毒垃圾倾倒在它的港口城市阿比让,导致17人死亡、10万人健康受损。2009年巴西圣保罗发现的一批英国垃圾中,有使用过的医疗注射器、留着血污的血袋、废弃马桶垫和尿片。印度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场之一。英国的《金融时报》,曾提供这样一幅印度大城市的现代风俗画:周边是如山的垃圾,和在黑色塑料之间翻找残羹剩饭的瘦得像山羊一样的人们。在印度尼西亚,官方承认的国外垃圾沿海非法入境点,在2000处以上。
印度媒体载文,说按重量计算,美国对中国出口最多的是垃圾。美国媒体也报道,2004年到2008年间,美国向中国出口额翻了一番以上,从347亿美元增加到715亿美元。其中“传统三大项”为电子元件、油菜籽和粮食,增幅最快、已经成为第一出口项目的,是垃圾。2000年到2008年,中国进口美国垃圾暴增916%。[iii]
哥本哈根会议主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垃圾同样是造成气候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变化的原因之一。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内部,富人制造垃圾而穷人被垃圾包围。在全球,富国制造垃圾而穷国被垃圾包围。灾难最终吞噬着穷人和穷国。一个集中的结果,就是气候。哥本哈根会议期间,非政府组织“德国观察”公布的一份《全球气候风险指数》,说“贫困国家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1990年到2008年间,受极端天气影响最严重国家依次是:孟加拉国、缅甸、洪都拉斯、越南、尼加拉瓜、海地、印度、多米尼加、菲律宾、中国。[iv]
垃圾问题,气候问题,以及整个地球的环境生态问题,是目前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必然产物,是在这一全球秩序的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这种秩序不断地制造问题,每一次解决问题的步骤,都不过在徒然深化旧问题和增加新问题。在西方国家,垃圾处理厂的选址往往涉及到政客的得票和丢票。在全球,用垃圾淹没第三世界,已经在引发无法遏止的愤怒和抗议。2006年8月,特特迪瓦阿比让人民对进口洋垃圾的回答就是,几乎乱拳打死批准进口的运输部长科贝宁。
1997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康纳出版《自然的理由》,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并存的双重危机理论。该书的重大贡献,在于揭示西方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已经走到这样的地步,即它无论在经济方面或是在地球的环境方面,都在日益暴露出无法掩饰的不可持续性,失去存在的依据。资本的积累和扩张及其全球性的不平衡发展,对人的压迫和盘剥走到极限,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也走到极限,导致自然修复能力的消耗与衰竭,使这种消耗和衰竭成为不可逆转的过程。哥本哈根会议,把它作为全球生态危机的制造者,送上了被告席。受到最大伤害、在即成全球秩序中再也找不到出路和产生出希望的人们,正在成为最严厉的审判官。
在哥本哈根会议的会场之外,聚集着十数万示威游行的人们。他们不信任会议的讨价还价会有什么成果,高呼着有鲜明政治色彩的口号。民间组织在同一城市举行自己的“人民气候大会”,通过《制度改造——不是气候变化》的宣言,拒绝目前世界秩序下的市场主导和科技为中心的解决方案。
人类从现存世界秩序下的解放,既是人的解放,也是自然的解放。彻底摆脱双重危机的,只能是双重解放。解放的旗帜,将从现存世界秩序的最大受害者那里,从失去苦难之外再不会失去任何东西的人们那里,飘向全世界。
美国学者约翰·H·福斯特,在《每月评论》2010年1月号发表《为什么要进行生态革命?》,引述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主任、著名气候学家詹姆斯·汉森的话,把我们这个世界持续恶化的生态状况,称为“通过放大反馈加剧形成的引爆点”。2009年9月,这位学者因为反对破坏环境而遭当局逮捕。福斯特认为,世界面临经济帝国主义和生态帝国主义的现实,“生态革命时代的主要历史代表和发起人,要从极可能最早被即将来临的灾难所打击的第三世界群众中重寻找”。
2010年3月18日
--------------------------------------------------------------------------------
[i]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切开的血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保罗·哈里森《第三世界——苦难、曲折、希望》,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ii] 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的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iii] 《垃圾围城在多国变政治话题》,《环球时报》2010年3月17日;《垃圾是美国对华最大出口》,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0年3月3日。
[iv] 法新社哥本哈根2009年12月8日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