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高盛玩转地球

张尚斌 · 2010-03-22 · 来源:
高盛帝国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高盛玩转地球

2010年03月22日

 【:张尚斌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自2000年以来,从石油、CDS到大宗商品,高盛“永远不败”神话的秘密

  成立百余年,至今屹立不倒,且被指出诸多泡沫的“元凶”,高盛缘何“永远不败”?是他对市场走势的准确判断?是他网罗世界最顶级的投资精英的忠诚?是他与各国政界的紧密关系?

  秘密更在于“幕后”——回顾2000年来的每一次市场波动,从石油、CDS再到大宗商品市场,高盛的“预测”无不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在高盛兼预测家、投机商和对赌方的三位一体猎杀下,他的交易对手很少能够全身而退。

  高盛,Goldman Sachs,他是谁?

  高盛是全球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势的投行,是众多个人、私营公司金融企业乃至各国政府机构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的提供商,是与深南电(000037.SZ)对赌油价的杰瑞公司的母公司,高盛“永远不败”。

  “华尔街是这样一条街,街这头是一条河,街那头是一座坟墓”。在这条“河”中,高盛趟过了140多年,将无数个对手送进“坟墓”。

  高盛缘何“永远不败”?是他对市场走势的准确判断?是他网罗世界最顶级的投资精英的忠诚?是他与各国政界的紧密关系?秘密更在于“幕后”——回顾2000年来的每一次市场波动,从石油、CDS(信用违约互换)再到大宗商品市场,高盛的“预测”无不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退潮时每每能全身而去,而他的交易对手,则多被留在沙滩。

  石油获利路线图: 油价兀自涨跌,惟高盛通吃

  在进入石油市场之前,高盛在互联网市场泡沫破灭中有着不光彩的记录——他被指通过降低科技股IPO门槛、阶梯技术以及钓鱼技术赚取巨额利润,最终将互联网泡沫转化为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高盛并未检讨自己的盈利模式,而是转身寻找着下一个制造泡沫的机会。

  从2005年,高盛开始唱多原油价格。高盛首席分析师Arjun N. Murti撰写报告称,到2009年,国际油价将会在50-105美元/桶之间运行。2008年5月,Murti进一步将未来两年国际油价格预测上调至150-200美元/桶之间。

  同时,高盛通过其旗下的商品交易子公司J.Aron大量投资石油行业,它还拥有堪萨斯州一家主要炼油厂的股份,那里囤积着大量原油。

  石油期货价格也很配合高盛的预测,一路攀升,从2007年中的60美元/桶飙升到2008年7月的峰值147美元/桶。高盛的解释似乎很合理——“全球石油供应问题”。

  2007年至2008年间,全球约有超过2600亿美元的基金涌入了商品交易市场,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也就是有1300亿美元转战在原油期货品种上。

  高盛在石油行情中仅仅只是一个旗手吗?

  《石油战争》德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指出,美国投行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们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油价上涨。

  早在2000年,高盛即与摩根士丹利、壳牌石油等共同成立了洲际交易所(ICE),这是一个在线大宗商品及期货交易市场,包括石油。通过杠杆、左右手互倒和作为即期原油价格基准的BFOE(北海现货原油基准)市场,从而影响到全球石油价格。

  在整个交易中,高盛的交易对手有两个:一个是高盛全球商品价格指数基金的投资者,另一个就是高盛及其合作伙伴以外的交易者。通过对石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高盛可以同时赚取两者的钱。

  如果油价上涨,看空石油价格的交易者就输给高盛,而高盛指数基金则会上涨;反过来,如果油价下跌,尽管高盛指数基金下跌,但高盛自己持有的大笔卖空合约则会赚个盆满钵满。

  由此,高盛在石油市场的获利路线图大致完成。

  首先,高盛通过J.Aron借钱给BP或沙特等石油生产者,同时生产者将石油借给长期资金。然后高盛将借来的原油进行离岸储备,从而加剧原油供应的短缺,进而影响BFOE市场的即期原油价格。

  同时,原油生产者也可以将免息的拆借资金投入原油期货市场,来抬高远期石油价格,油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能上涨数倍。推高油价后,高盛通过操作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双向获利。

  接着,待油价达到某个高度,高盛获利出局,并开始做空。2008年下半年,高盛发布报告下调美国原油期货年末价格目标至70美元,并警告称亦有可能跌至50美元。

  此时,高盛利用期货现货两方市场,与高盛全球商品价格指数基金持有者形成部分对赌, 基金账面降低,而高盛的空单获利。

  在这场赌局中,深南电只是高盛的猎物之一。在高盛兼预测家、投机商和对赌方的三位一体猎杀下,深南电被杰瑞公司索赔7900万美元。

  CDS连环套: 替希腊买保险,然后自己纵火并索赔

  2009年2月,美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在美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作证时说,利用CDS动摇一个国家稳定,乃事与愿违之事。他表示,该局正在调查高盛等投资银行协助希腊安排信贷违约交易。

  高盛在2002年通过信贷违约掉期交易,协助希腊筹集10亿美元资金,但欧盟监管机构称,直至近日才知情。

  2001年,希腊为加入欧元区,就必须符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两个关键标准——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而根据希腊当时的债务情况,并不符合欧元区成员的要求。

  此时,高盛现身了,为希腊量身定做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这种被称作是高盛“金融创新”的货币掉期交易的流程是,高盛让希腊的政府债务先用美元等其它货币发行,再在未来某一特定时候交换回欧元债务,债务到期后,高盛再将其换回美元。

  即,高盛向希腊借贷10亿欧元,约定一个低汇率,希腊还贷期限为10年甚至更长,冲减了希腊政府的公共负债率,通过金融衍生交易,希腊政府的实际债务转换成了一笔笔的衍生金融工具,掩盖了其真实的债务水平——希腊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

  随后,希腊顺利加入欧元区。高盛的回报也非常丰厚,获得了3亿美元的巨额佣金。

  事实上,货币掉期交易只不过是通过期限和货币的组合来掩盖了当时的债务状况,通过货币掉期,不断地延长付息时间,不仅不能消除赤字,反而会越来越加重债务负担,最终只能陷入恶性循环。此外,高盛还不断怂恿希腊政府进行无节制的敛财和借贷,最终导致了债务危机的爆发。

  没有人比高盛更清楚希腊政府掩盖其赤字真实的情况,还有此后蕴含的风险:货币掉期交易到期后,希腊的财政赤字又会上升,一旦全球经济进入下滑通道,将会是一场恐怖的危机。

  恰好这个时候CDS已经广为华尔街投行所用,深谙此道的高盛于是向自己的对手金融机构低价购买了CDS来对冲风险。等到危机真正爆发之后,CDS价格高涨,高盛可以趁高抛售,赚取高额收益。

  高盛在完成与希腊的交易后,就向一家德国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保险来分散风险,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德国是欧元区最大的经济实体,高盛此举将德国拴在希腊的债务链条上,高盛就能更好地规避风险。

  如果一旦希腊政府出现支付危机导致高盛的投资无法收回,那么出售CDS的德国银行就要支付高盛10亿欧元的亏空。

  高盛的后手并不限于此,高盛还用它在希腊债务危机中的知情人地位,让旗下基金一边做空债务抵押债券,一边收购廉价的CDS,一旦市场反转,债务抵押债券价格大幅下跌,CDS价格则会大幅上升,从而获取暴利。

  自今年1月底2月初开始,希腊主权风险评级被评级公司降低,华尔街金融机构则轮番抛售欧元,市场开始引发恐慌情绪,欧元大幅下跌,希腊CDS价格一度飙升400个基点。

  德国也受到牵连,2月2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指责金融机构:“某些国家正处境艰难,然而那些一年半之前我们伸手援助的金融机构,现在却正利用这一点进行投机??我们被迫每隔几天就要出来平抑货币投机。”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则指出,CDS特别具有“破坏性”,并称用CDS避险防止希腊债券违约,就好比是“允许一个人替邻居的房子买保险,然后再自己去纵火并索赔”。

  这样看来,希腊危机中高盛扮演的,不仅是希腊的财务顾问,更是希腊政府的对手方:当你真正遇到危机时再落井下石,唱衰希腊才能带来利润。在危机爆发之前廉价收购CDS、做空债务担保证券,然后利用手中的财务资料,出卖希腊政府,造成市场恐慌和债务危机。于是高价卖出CDS或者干脆自己发行。

  仅此而已吗?当然不是,尽管我们目前看到的只有这些,但是以高盛的算计,它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或许,会取代德国银行高位发行主权国债券的CDS,同时做空这些CDS,或者做多主权国债券——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这些债券价格都处于历史低位。

  雷曼和AIG的检讨: 贪婪不是原罪,但要有足够的政府人脉

  3月15日,于2008年10月宣布破产的雷曼兄弟向曼哈顿破产法庭提交重组计划,希望结束公司的破产保护状态。

  雷曼破产案是迄今美国最大的破产案。根据雷曼提出的重组计划,该公司将创建一家名为“LAMCO”的资产管理公司,专注于管理雷曼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投资、私募股权、公司债和衍生品等资产。

  作为一家顶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注重于传统的投行业务。但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固定收益、金融衍生工具的流行,雷曼兄弟也开始大力拓展该领域的业务并取得相当大的成功,时人称作“债券之王”。

  2000年之后,雷曼又开始涉足房地产信贷,主要从事住宅抵押债券和商业地产债券业务,雷曼成为一家经营信用却又贪得无厌的“巨鳄”。

  回到雷曼倒闭前,设想一下雷曼兄弟决策者所面临的环境是——二战后,美联储之前的危机中毫无例外地救助了大型的金融企业——为其提供了国家担保。于是,信用市场特别是CDS市场,份额高达70%的企业债的信用违约风险的预期是下降的,甚至份额占30%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也不会过于上升,于是投行们甘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出售(或者发行)CDS。投行们认为自己可以博取超高额收益,因为政府不会袖手旁观。

  不幸的是,这一次政府没有如雷曼所愿,雷曼不得不承担巨大的CDS发行(或者卖空)成本——CDS的交割对雷曼而言无疑是洪水猛兽。

  总之,雷曼兄弟的倒闭就是因为信用市场崩溃使得CDS发行人成本急剧上升,AIG同样如此。如果雷曼当时有渠道获取足够的运营现金,到了2010年的3月份,其盈利状况或许比高盛等其他几家投行更出色。

  雷曼是被自己的贪婪葬送的。在高盛看来,原罪并不在于贪婪,而在于雷曼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没有足够的人脉资源,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他们认为,如果政府早出手救市——雷曼就不会倒掉,甚至成为盈利最佳的华尔街公司——正如中信泰富的衍生品交易一样。既然政府已经亮出底牌,于是就形成一种预期:无论如何政府都再不会坐视了。

  当前希腊国债信贷违约掉期价格的持续走高,使得政府通过发债自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除非政府能够拿出更大的决心加大公务员减薪力度,以及惩治征税机关腐败,否则投资者将难以重拾对希腊的信心,到时希腊政府可能被迫接受救助。

  那么高盛此时开始高位发行(或者卖空)CDS,并做多希腊主权债券,接下来就是等着欧盟救助了。一旦欧盟救市,风险马上下降,于是CDS价格下跌,债券价格上升,而发行CDS的交割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高盛为何没倒闭: 在危机之前,已拥有百万个管理账户

  雷曼兄弟的倒闭,源于其一如既往的经营风格——激进而业务单一。在雷曼兄弟倒闭后,有理由相信,尽管业务风格更加多元化,同样作为投行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将面临类似的困境。

  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2008年9月监管层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立银行控股集团,这两家最大的美国投行开始涉足商业银行领域,他们能够直接向美联储借款以及可以接受存款,而且通过并购和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方式,开始了商业银行的道路。目前为止,高盛银行接受的存款已经超过250亿美元。

  毫无疑问,这是雷曼所没有的待遇。或许这是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在美国政界的势力在起作用,抑或是美国政府发现了事态的严重性,开始予以补救??无论如何,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又一次从危险边缘缓解过来,并为他们此后的反扑埋下了伏笔。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是通过并购和财富管理账户等转型为商业银行,但在转型之前,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比如高盛银行在当局批准之前,已经拥有百万个管理账户。

  对于美联储来说,此举的表面意义在于:可以避免投行业务失败而带来的进一步冲击,又能把仅存的两家美国主要投资银行完全纳入政府安全网中,并且可以将两家银行置于政府更严厉的监管中。

  不过这些监管只不过促使两家投行将更多关注以佣金收费为基础的金融服务,例如合并与并购咨询、资产管理以及与客户一同进行投资等:高盛集团此后将更多通过财富管理等业务来筹得存款,而与其做法相反的是,摩根士丹利计划开发“完整银行产品服务”,包括储蓄账户以及存款认证。

  另一方面,高盛仍在致力于保持其原有业务——这是其不败的源头,同时摩根士丹利将组建机构性证券部门,“合理化”其主要经纪、投资以及商业房地产等业务。这一举动可以看作是为规避掉将来“被监管”的风险。

  既然“监管”都被规避掉了,美联储宣传的目的似乎并没有达到。或许,若干年后再回头看往事,高盛、摩根士丹利转型的真正意义只在于更加隐性地提供廉价的资金,而两者又会像商业银行那样把资金拆借给小银行,他们几乎可以零代价借款并以350个基点的息差贷出,获得稳定的利差收益。

  试想,如果此时市场风险上升,这个利差无疑将进一步扩大:无法从美联储获得资金的小银行要么用更高的资金成本向大银行拆借、要么倒闭或者被大银行兼并——这正是大银行和美联储想要看到的,尽管两者竞争关系并不是那么强,但是并购小银行对其财富管理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是有利的。

  是的,在低利率美元开始施行到2009年的3月,甚至直到2010年的一季度,不断有小银行再倒闭。而大银行呢,仍然在忙着兼并或者赚取高额息差。

  总之,监管层是在用一种再明显不过的方式在为大银行转移利益,这种行径最终导致了一个怪现象:全球的资金收益率低下的情况下,美国大银行在还清了援助资金后,迅速利用联储的补贴,形成了极低利率的资金成本优势,导致了随后的大银行盈利爆炸。

  高盛新动向: 低调买进仓储公司,转攻金属

  对于高盛而言,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已经爆发了,第一轮获利也该结束了,而CPI指数和通胀指数都有了提升迹象,一旦美联储加息,美联储的低息资金“补贴”就不能维持,一定得寻找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高盛有了新的动向:很低调地购买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认证仓储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整个交易在低调的基调中完成,且只有路透的一则小标题新闻予以了报告。这符合高盛的行事原则——潜入细无声。

  什么是仓储公司?为什么要买伦敦金属交易所的认证仓储公司?高盛与LME有什么关系?让我们来寻找这背后的秘密。

  原来高盛属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第二类会员——准经纪清算会员,除了不能进入圈内进行公开喊价交易之外,他可以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电话交易”,可以签发客户合约,即成为客户的“对赌家”或“庄家”。其会员包括:AIG、卡希尔、 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高盛等国际大型投资银行或投资公司,他们都属于做市商一类。

  期货做市商只是小儿科,高盛更青睐在石油市场的那套做法:选择沙特这个最大的产油国作为合作伙伴,从而可以自由控制石油现货市场。离岸仓库根本不受监管,正因为这些仓库的库存变化难以监管,原油的生产和供应之间会产生一个差额,高盛正是通过操纵这个差额来控制原油供应市场。加上自身在期货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高盛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强的一波石油牛市。不仅如此,它还通过发行原油价格指数基金的方式敛财,而年终结算日却习惯性地打压油价,将基金投资者的收益人为降低。

  收购仓储公司的初衷也在于此——可通过LME仓单的操作来影响现货价格。仓单本身可以买卖,某种意义上等同于货币,而具有仓单出具资格的,正是LME指定的仓储公司。

  仓单交割可以对冲期货头寸,高盛不仅可以通过仓单的买卖对冲期货风险,进行现货市场的操作(仓单交割),而且还能通过离岸仓储和METRO仓储公司之间的库存量变化来影响现货市场,来达到其既定目标。

  另外,拥有仓储公司还能降低高盛现货交易的费用。不妨猜测一下,如果这个时候再有矿业巨头的支持,那么金属市场又将被高盛完全垄断??此次铁矿石的涨价背后有没有高盛等国际大投行的影子呢?

  铁矿石涨价背后的高盛: 借助三井,持有淡水河谷

  3月10日,高盛分析师Malcolm Southwood和Paul Gray在报告中表示,作为亚洲矿石出口的基准价格,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矿新的年度价格(将自4月1日起执行)可能从一年前每吨60美元上涨到96美元/吨。

  高盛的两位分析师们同时提出,矿石现货价格估计会在2010年上涨15%至113美元/吨。

  高盛澳大利亚子公司高盛JBWereJB称,由于来自中国需求量的提高,以及发达国家钢铁产量的复苏,铁矿石合同价格可能在今年刷新纪录,上涨60%。

  在全球钢企与铁矿石供应商的谈判中,新日铁的角色重要,往往先于中国钢企达成铁矿石价格协议,给中国钢企很大的压力。

  作为日本最大钢铁企业,新日铁在 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157位。近年来发生的几次铁矿石谈判中,都是新日铁率先与必和必拓、力拓以及淡水河谷公司达成妥协,率先接受涨价以及打破长期价格协议的模式,签订短期供货合同。

  从2005年开始的铁矿石涨价潮中,为什么每次新日铁都会默默接受?是不是有什么重大的阴谋?如果有,会是什么阴谋呢?这要从新日铁背后的都三井财团说起。三井财团旗下企业包括丰田、东芝、索尼、松下、三洋、NEC、三井住友银行、三井造船、商船三井以及新日铁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

  第一,三井物产作为淡水河谷的第二大控股股东,且与澳洲的必和必拓以及力拓集团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铁矿石为代表的资源价格飙涨,三井物产将从中收益;新日铁通过三井住友银行等帮助,签订衍生品协议,对冲了部分原料成本;就是要通过拉高资源价格达到帮助其财团投资在大宗商品领域的资金获利。

  第二,由于中国钢铁企业连年来的扩张以及中国政府对世界范围内资源矿产投资力度的加大,日本钢铁企业感觉到了威胁,于是利用先发优势(已经控股了相当大部分的矿产资源),与矿产企业密谋提价以扼杀中国钢企。

  无论是上述那种可能,资源价格的上涨相当长时间内看来是无法避免——中国钢企真正的溃败也需要时间,而大宗商品的价格还未面临下降通道。

  高盛和三井有无关系?1月28日,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表示,高盛将其所持三井住友的11.1亿美元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终结了长达20多年的资本冻结。

  等待加息的钟声: 倒逼炒高资源价格,又一个轮回

  新年内中国央票升息、一季度的流动性紧缩以及CPI指数的上涨,都会给市场一个暗示:加息。

  加息能给高盛带来什么?很显然这会是一个入市的好时机。然而加息必定是要在通胀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所以可以说是通胀预期加速了加息的步伐,但同样可以说,是加息预期倒逼高盛将资源价格炒高。

  此外,美元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有了分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最重要的宏观因素,美元指数和大部分工业用品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3月份为止,几乎都和美元一样呈上升趋势。投资者短期的避险需求和中长期的通胀预期效用的叠加,导致了近期美元汇率与大宗商品呈现了特殊的正相关的关系。

  至于欧洲方面,由于欧洲央行于美联储率先加息会恶化欧洲的贸易环境,而欧元区的情况比美国更糟糕且良莠不齐,希腊和冰岛等国都寄希望于贸易情况的缓解。所以在本轮通胀中,只有美元继续升值,欧元区的境况才能有所改善。

  因此,如果高盛之前高价位发行了CDS,在交割之前一定会期望加息,这个假设如果成立,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应该有所提前。

  而根据高盛发布的对2010年大宗商品价格预测,着重提到的是非铁普通金属,其中对铜价上涨预期最高,其次为锌,最后是铝和镍。仔细观察高盛对铜价格的预期,走势与2008年的石油市场是如此相似。

  如何利用CDS赚钱

  CDS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创由信用卡贷款所衍生出来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金融资产的违约保险。债权人通过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用”,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

  CDS具有放大效应,因为交易不需要立刻交钱,所以有时候交易成本很小甚至为零。一般的CDS是每季度结算一次。从表面上看,CDS这种信用衍生品满足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同时也为愿意和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

  CDS一经问世,就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烈追捧的对象,从2000年到2008年,恰好也是雷曼和AIG等国际大投行将业务拓展的CDS的9年间,其规模从1万亿美元疯狂上涨到62万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

  CDS的买方和卖方形成了一种对赌,但CDS对投行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对市场走势的单向猜测。由于信用市场经常出现大的波动而带来的CDS价格波动,也是投行痴迷CDS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

  以AIG为例,该公司针对冰岛主权信用发行的CDS,被某金融机构在冰岛信用危机爆发之前低价买入,一旦冰岛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其CDS价格则会上涨,这对CDS出货商将是一个绝佳的商机。等到欧盟参与到救助冰岛的行动中后,冰岛主权信用违约风险下降,CDS价格也就随之降下来,CDS交易商可以在这之前将手中CDS抛售,从而赚取高额价差。

  深南电对赌高盛始末

  按照深南电的说法,2008年3月,未经授权的深南电工作人员与高盛全资子公司杰润公司签订了两份合约。

  第一份合约约定,生效期为2008年3月3日,终止期为2008年12月31日,由三个期权合约构成。

  当浮动价(每个决定期限内纽约商品交易所当月轻质原油期货合约的收市结算价的算术平均数)高于63.5美元/桶时,深南电每月可获30万美元的收益(20万桶×1.5美元/桶);浮动价低于63.5美元/桶,高于62美元/桶时,公司每月可得(浮动价-62美元/桶)×20万桶的收益;浮动价低于62美元/桶时,公司每月需向杰润公司支付与(62美元/桶-浮动价)×40万桶等额的美元。

  第二份合约约定,有效期为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也由三个期权合约构成,杰润公司在2008年12月30日18点前,是否有执行的选择权。

  当浮动价高于66.5美元/桶时,深南电每月可获34万美元的收益(20万桶×1.7美元/桶);浮动价高于64.8美元/桶,低于66.5美元/桶时,公司每月可获(浮动价-64.8美元/桶)×20万桶的收益;浮动价低于64.5美元/桶时,公司每月需要向杰润公司支付与(64.5美元/桶-浮动价)×40万桶等额的美元。

  从2008年3月到10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均位于62美元/桶上方,因此杰润公司每月向深南电支付30万美元。但进入2008年11月份后,原油期价已经跌破62美元/桶,深南电将按照(62美元/桶-浮动价)×40万桶的金额向杰润公司支付现金。

  更为关键的是,第二份合约的协议规定,高盛有权在2008年12月30日决定是否激活同第一份协议类似的期权互换。只有当石油价格在2008年12月30日远低于62美元时,高盛才会激活这份互换协议。对于高盛来说,这两笔合约交易最多亏300万美元,最多可以赚上亿美元,且对风险完全可控。

  2009年12月29日,深南电公告称,杰润公司来函要求,深南电立即支付因不履行交易或未能提供充分保证而产生的实际损失7996.3万美元,以及2008年11月6日至2009年11月27日的利息373.6万美元,欠款总额共计8369.9万美元。

  同时,杰润公司又发函提出分十三期付款、免除利息、只支付7996.3万美元的和解方案。

  深南电在公告中称,不会接受杰瑞公司要补偿所有损失和相关利息的要求。并称,将竭尽所能与杰瑞公司进行协商,并和平解决纠纷。不过不排除谈判失败情况下诉诸法律诉讼途径的可能性。

  高盛从CDS到大宗商品 获利路线图

  1.从2000年到2008年,CDS获利第一步:1)投行业务重点转向CDS;2)2006年信用市场风险积聚,资产价格高涨;3)信用市场开始出现裂缝,低价买入CDS,做空债券;4)信用市场风险终于爆发,美联储拒绝出手相救;5)CDS价格上升,投行抛售或发行新的CDS而获利,同时做多债券,做空CDS。 2. 做空CDS,做多债券,布局大宗商品第二步:1)收购LME认证的仓储公司METRO,开始布局金属等大宗商品市场,利润重点转移;2)利用CPI和通胀指数上涨趋势,并通过筹码加速这一趋势;3)美元应对通胀威胁加息(上调贴现利率0.25个基点只是序幕);4)欧洲央行压力缓解,可以腾出手来全力救助希腊等国(在此之前,一段时间内债务危机会适当缓解);5)主权信用CDS价格下降,发行成本下降,CDS空单获利,债券多单获利。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邓选》学习 (十)
  7.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8.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9. 领导者没有战略眼光,谈啥雄心壮志?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