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欧洲的印尼共产党人
(2009-03-10 20:38:55)
转载自印尼《国际日报》
流亡欧洲的印尼共产党人
印尼共产党主席艾地的弟弟梭布伦-艾地的著作《以餐厅来抗争》,封面是他在法国巴黎的印尼餐馆,那里经常聚集一批侨居该地的印尼人士。
博主珍藏44年的印尼共产党人的诗集《勇敢的年代》、《萨巴尔桑多梭-阿南塔古纳诗集》,反映一个时代的终结。
梭布伦-艾地的印尼语网站(
http://www.lallement.com/sobron/index.html?)中的遗像,人去楼空,但精神永存。网站载有他所有的小说、诗词等著作。
梭布伦-艾地家中的灵位,其网站上写着:梭布伦-艾地同志一路走好!您的著作将永远温暖我们的心!
两本诗集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柜里,44年中也许仅翻过它们几次,一方面书太多;另方面也是该段历史尘封已久,在不是以阶级斗争与武装斗争为主轴的大形势下,它们显得多么落漠孤单,连我们这些过去对那些理想都坚信不移,一直同情印尼革命的人,也觉得离得太远,几乎将它们遗忘。
《勇敢的年代》、《萨巴尔桑多梭-阿南塔古纳诗集》,1964年由作家出版社发行,均为当时如日中天的印尼共产党的作家与诗人。现在重读其诗篇,仍然觉得其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澎湃激昂,浩气长在。
前者作家阿甘姆-韦斯比(Agam Wispi ),1930年出生在印尼被北苏门答腊的 Pangkalansusu ,其著作甚丰,诗词、小说、剧本,曾在印尼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任编辑,1957年访问中国。
后者诗人萨巴尔桑多梭-阿南塔古纳 ( Sabarsantosa Anantaguna ),1932年出生在中爪哇,曾任印尼左翼作家协会副主席,也曾于1957年访问中国。
对于历史与现在,我无意评论其是非曲直。总之,目前唱主调的是:和平崛起及和谐共存。现今的外交路线,不再支持各国的革命斗争,从马来西亚共产党要求援助被拒,印尼1965年苏哈托发动政变后,滞留中国的印尼共产党残存党员,后来不被中方接待,纷纷前往当时还是共产世界的东欧,以及存在社会主义组织的荷兰、葡萄牙及法国,就可见中国已经彻底抛弃世界革命中心的概念。
以往在国内地位显赫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降格成为一般职能部门,主要负责联系外国执政及在野党,无论其阿狗阿猫政见如何,影响大小,从此可见这是中国政治路线巨大转型的结果。
我也无意对此妄加判断,不讨论它是否修正主义、和平演变,还是改革思路?也难以肯定毛主席老人家生前预言的:“穷则富,富则修。”(如果按照老人家的标准,其实还没富就修了。)正确与否?至于现在的治国及对外路线的理念是什么?莫衷一是,留由后人及历史来评判吧。 (左图:身在法国垂垂老矣的梭布伦-艾地生前遗照。)
不过,对于这些当时的革命情怀,甚至他们有的早已人头落地,有的现在流落法国、荷兰,有家归不得,面临经济及年迈身体日差的重大压力,仍然坚守其当初立下的志愿及理想,觉得真不简单,不能不对他们肃然起敬。
感谢电脑网络技术,当我在搜索该两名的外文资料时,发现阿甘姆-韦斯比(?Agam Wispi )还活着,其中一个没有任何信息,在苏哈托政权的大屠杀之下,恐怕凶多吉少。
但有资料显示,印尼1965年9月30日政变时,诗人阿甘姆-韦斯比身在国外幸运逃脱,后来在欧洲常居住,竟然耐不住几十年的思乡之苦,前几年投降当局得以回国。(右图:由人权组织、正义人士及被苏哈托政权迫害的人士及亲属组成的《调查1965-1966年大屠杀牺牲者委员会》的标志。)
印尼共产党主席艾地 D.N.Aidit的弟弟梭布伦-艾地 Sobron Aidit(1934-2007) ,也是阿甘姆-韦斯比在国外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的亲密战友,对此遭受重大打击,感到格外失落,并于去年2月10日在法国去世,葬在巴黎 Père Lachaise 坟场。
他虽然很想重归邦加-勿里洞故里定居,但不被印尼当局批准。对此外界认为,流亡国外的北苏门答腊亚齐叛乱组织成员,都被印尼当局批准回国,但印尼换了三届政府,都不准印尼共产党的流亡者回国,非常不公平。
梭布伦-艾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一直到辞世。因为其妻子骨灰仍然留存在北京,所以要求将他的骨灰撒在北京,但至今这个愿望似乎难以实现,真谓世事难料。
苏哈托政变时,有一批印尼共产党员及同情者身在国外,他们当时是在驻外使领馆任职、教书、留学或短期参观访问,多数在苏联、捷克、东德及中国。
梭布伦-艾地1964年就在位于北京魏公村的北京外国语学院,担任印尼语言文学高级讲师,1965年苏哈托政变之前,艾地访华时叮嘱他,印尼国内形势严峻,不要急于回国。那是他们兄弟之间的最后一面,不久形势急转直下,艾地也随着几百万的共产党组织崩溃之后,被枪杀身亡。
梭布伦-艾地才华横溢,13岁就有文章发表在印尼主流报刊上,是印尼共产党杰出的知识分子,诗人及新闻工,长期在北京居住,其女儿 Anita Sukardiman 生于北京。后来北京的外交政策变化,他们一批滞留中国的印尼共产党员,1983年前后便纷纷移居欧洲。
梭布伦-艾地在巴黎开印尼餐馆,但仍然笔耕不辍,写有大量小说、剧本、诗集,尤其他的短篇小说 Cerpen ,称得上是印尼最知名及丰产的,其内容贴近生活,反映劳动人民疾苦及海外流亡者有家归不得的惨状,情节感人至深,因而拥有大量追捧者,并屡次三番得奖。
目睹两本诗集,联想那五洲风雷激荡的年代,对比那些至今坚持不悔的勇士,再看现在人欲横流、功利、自私,伪善、不惜贪污枉法,唯利是图成为法则,又巧妙地搬出种种借口,曾经是革命者的人们,却在毁坏先烈们缔造的共和国,对此现象不仅仰天长叹,苍天呀!人们将对这一切付出代价!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