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二十多年间,日本一直苦苦寻找新的发展之道,却不得而终。现在的日本,正需要具有改革精神的铁腕政治家,梦里寻他千百度,谁是那个能为日本未来负责的人?
本刊记者 唐逸如
日本首相菅直人最近可谓是“内外交困”。
6月初,在野党在国会对菅直人内阁提出不信任案。以现今民主党在众议院的席位优势,本可以轻松否决该案。但由于民主党内部也出现了反对菅直人的声音,导致菅直人承受了很大的内部压力。直到投票前的最后一刻,菅直人做出“年内辞职”的承诺后,才最终涉险过关。
“不信任案”刚刚平息。日本政坛又在讨论菅直人的“辞职”问题。由于菅直人迟迟不肯表态何时辞职,导致民主党内鸠山一派非常不满。甚至表示要“召开民主党两院议员的全会来逼他辞职”。
而日本最新的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的日本选民认为首相菅直人应该在8月底前辞职。更多的选民不认可他迟迟不表明辞职时间的做法。
而就在一年之前,菅直人刚刚上台时,不少民众认可他出身草根的清新形象,寄希望于他能打破日本“短命首相”的魔咒。
不过事实已告诉我们,菅直人绝对不是那个开创新时代的人。
政党转型下的“短命首相”
自2006年小泉下台以后,日本首相如同“走马灯”一样不停轮换。至今已换过五任首相。执政党也从自民党变为了民主党。在这五任首相中,执政时间最短的是鸠山由纪夫,只有266天。而即将下台的菅直人是五年来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也只坚持了一年多。
日本首相执政时间向来不长。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首相的平均任期是最短的。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换了32位首相,平均任期是26个月。近30年间,只有中曾根、桥本和小泉三位首相执政时间超过五年。
尽管如此,日本政坛“短命首相”扎堆的现象却并不多见。回顾战后日本的历史,只出现过两次这样频繁的“换相”时期。
1945年,日本战败。在9个月内日本换了三位首相。此后,日本进入政党政治建设阶段,日本政坛一时小党林立。这一阶段持续了近十年,直到“五五年体制”的确立。在此期间,日本政坛更换了五任首相。其中芦田均内阁只存在了223天。
而当“五五年体制”走向崩溃之时,日本的政坛再次出现“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现象。从1989年到1994年,日本政坛先后迎来了7位首相。1993年之后,自民党“一党独大”的体制被打破,日本政党体制逐渐向“两大党制”转型。自民党和公明党联合执政以来,日本政坛又进入短暂的平稳期。
后小泉时代,自民党影响力逐渐式微。民主党却在近几年的大选中异军突起。2009年,民主党首次成为执政党。不少人认为,这是划时代的一次政权更迭,意味着日本政坛可能进入“三足鼎立”时期。
不难发现,日本政治的每一次转型,“短命首相”都会扎堆出现。这已经成为日本政治体制转型的突出特征。原因不难理解,每一次政党体制的转型,都会造成执政党的更迭。而日本的选举制度规定,首相由国会议员推选产生,也就是由众议院多数党的领袖出任。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教授乔林生认为,现阶段,日本的政治转型还未完成,并且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五五年体制’都持续了38年,政党体制转型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乔林生说。
派阀政治根深蒂固
在此次菅直人的政治危机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党内派阀政治的斗争与博弈。小泽是民主党内最大派系的领头人,在党内斗争中与菅直人对立。与小泽关系密切的民主党议员人数可能达到70人以上。如果这些议员都投赞成票或者弃权,那么菅直人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虽然菅直人最终依靠鸠山的支持而“幸免于难”。但是鸠山对于菅直人迟迟不肯公布辞职时间不满,想要联手民主党内其他派系再次“逼宫”。
作为一个刚刚上台执政的年轻政党,民主党内派阀斗争的势头却不落人后。其中,既有历史原因——民主党是由鸠山领导的旧民主党和小泽一郎领导的自由党,以及从社会党中分裂出来的部分议员构成。但是这也显示了派阀政治在日本政治文化中的强大基因。
对于多数日本国会议员而言,政党的观念并不强烈。“这些国会议员当初在加入政党时,也没有过多地了解这个政党的纲领。他们首先加入某个国会议员的后援会,进而加入这个政党。”乔林生告诉记者。
这导致日本的政党缺乏明确的组织和纲领,更像是一个个派阀组成松散的议员俱乐部。事实上,自民党在过去执政期间,从未有过明确的竞选纲领。2009年民主党上台后,才明确提出“竞选纲领”这一概念。日本议员缺乏对政党的认同感,这也是导致日本政党内部派阀林立的原因。当国会议员对一项决议作出投票时,他往往遵循自己派系领袖的决定,而不是站在政党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加深了政党内部不同派阀之间的隔阂。
派阀政治是日本内阁更迭的基本动力。首相的产生,实际上就是执政党内派阀利益协调的结果。需要考虑候选人派阀的大小、资历的深浅,甚至是否容易操控。在这样的背景下,选出的首相能力往往不是最强,但却能平衡各方利益。
另一方面,日本政治文化中存在“伙伴意识”,强调集体行动和平均主义。这也使得日本政坛上较少出现英雄式的铁腕政治家。小泉在任5年,凭借着自己在国民中的超高人气,提出了“打倒自民党”的口号,希望能够打破日本政党依靠派阀运作的逻辑。但他下台后,自民党又开始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流坐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廉德瑰认为,只要“伙伴意识”的政治文化不发生改变,“日本的领导人还会走马灯似的轮换下去。”
但更早来说,日本政党派阀政治的根源是美国占领之下形成的“五五年体制”。
战后初期,麦克阿瑟率领美军占领日本,实行了民主化改革。但是,民主化很快为日本风起云涌的左翼运动打开道路,美国不得不转而容留日本传统中的保守因素,并极力撮合各保守政党的联合,以稳定日本政局。
于是,为了适应各利益集团和政治力量的联合,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整个社会形成“政官产”(政治家、技术官僚和财界)的联合控制,而自民党为维持执政和团结局面,不得不容留平衡合并前的各派系和社会上的各利益集团,形成日本政党传统中“党中有党、派中有派”的局面。历史地说,“短命首相”正是美国主子送给日本的冷战遗产。
谁为日本的未来负责?
虽然目前菅直人还未下台,但围绕着新首相的人选问题,民主党内已经提早准备。包括现任财政大臣野田佳彦,前外务大臣前原诚司,现任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等人都表现出参与竞选的意愿。但是在乔林生看来,这些候选人大多不具备实干型政治家的本领。“首相的更迭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的现象。”
在战后日本历史上,兼具改革精神与实干魄力的政治家可谓凤毛麟角。近三十年间,能被归为这一类的首相包括80年代的“总统型宰相”中曾根,90年代的“剑客首相”桥本以及新世纪的“永田町怪人”小泉纯一郎。这三位首相执掌内阁的时间都超过五年。他们在任内都高举“改革”的旗帜,不约而同地设立咨询机构,加强首相权力,大力推行政治、经济改革,在国民中拥有较高的人气。
但这并不是日本政坛的主流,日本政坛的大多数首相流于“平庸”。首相能力的平庸,其弊端显而易见。“日本的领导人提不出过多的政治主张,缺乏对日本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乔林生说。
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日本的发展。冷战时期,尽管首相换马频繁,但日本的发展一直得到美国的支持和引导。冷战结束后,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突然下降。日本急需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领导日本新一轮的发展。但可惜的是,这个人并没有出现。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泡沫破裂。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这二十多年间,日本一直苦苦寻找新的发展之道,却不得而终。现在的日本,正需要具有改革精神的铁腕政治家,梦里寻他千百度,谁是那个能为日本未来负责的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