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小五子)主讲人:杨思远,男,经济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国家“985”工程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副主任。曾在西部地区做了长期的民族区域经济调研工作。
贫困,在中国是很常见的现象。在多数人的眼里,贫困就是简单的“穷”,就是缺衣少食,就是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但提到贫困,人们更多的是依靠感性的认识,却缺少科学深入的研究。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困扰着人们的问题:何为贫困?贫困有哪些?贫困的特征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贫困?
讲座的题目“村贫论”,听起来似乎是是化《国富论》而来的。然而就像《国富论》讨论的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一样,杨思远教授的在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以一个有代表性的西北少数民族村庄——咀头村为例,集中探讨了当地贫困的性质和原因,并指出当地的贫困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是具有代表性的。
讲座之初,杨教授就向的听众介绍了调查地的基本情况。咀头村,隶属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汪集乡。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年降水200-300mm,地面沟壑纵横。当地居民全部是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东乡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8年人均年纯收入1419 元。全县人口为28万,其中含16.9万贫困人口,财政收入2416万元,支出9亿元,缺口全部由中央转移支付。贫困是东乡族经济最基本的特征。
之所以选择调查咀头村,是因为它在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而且对于研究经常被忽略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经济发展差距的问题,可以提供有益的经验。普通的经济分析和结合少数民族特色的分析也是杨教授本次研究的特色。
首先,杨教授提出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为什么长期不能脱贫?贫困的根源是什么?
关于贫困的原因,从村干部到村民,到全国各地的三农问题学者,下述观点都有很多的支持者,杨教授对此一一作出评论:
1、 自然环境,尤其是干旱导致了贫困。虽然直观来看,干旱对农作物产量的限制、对农作物品种的限制,的确导致了农民的收入减少。但杨教授对缺水导致贫困表示怀疑。他指出:缺水能影响经济的前提是当地以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为主导,而对其他行业,水的制约作用不会如此严重。
2、 缺乏矿产资源是贫困的原因。这种说法的合理之处是,看到了单纯的农牧业无法致富,看到了工矿业的好处。但矿产资源不是能否致富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史上各国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东乡的问题是没有现代工业体系。
3、 文化素质低制约了发展。这也是很多三农学者的观点,与前两种观点相比有进步性:把贫困归结到来了人的身上。但是杨教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驳了这种观点:人本身是劳动的产物,不同的生产方式对人的要求是不同的。东乡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牧业, 需要体力而不是智力,知识对生产并无用处,并且农牧业供养不起大学生。所以文化素质低不是贫困的原因,只是农牧业生产方式的产物,是贫困的结果。
4、 缺乏资金是贫困的原因。杨教授之初这种说法是贫困的同义反复。“因为没钱所以贫困”是错误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穷是穷的根源,富是富的理由”。而马克思主义指出,如果说明不了生产的贫困,就说明不了再生产的贫困,这种说法没有从根本上解释“生产为什么贫困”。
5、 基础设施落后是贫困的原因。东乡县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点,地形对于交通发展不利。公路质量差,事故多发,通讯质量不佳等不利因素制约了经济发展。但杨教授举例说,在他们去调查地的路上,见到有人用车拉着一只羊去赶集,但是发现不久又拉回来了,羊没有卖出去,由此得出故基础设施是贫困的原因是站不住脚的。自给的农牧生产剩余产品很少,家家都种小麦和洋芋,同样的商品没必要交换。交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分工的前提,并且只有存在了社会分工后才能发挥作用。没有大宗的商品交换,路修了也是白修,因为没有东西可运。这可以归结为“传统的农牧业不需要交通 ”。
6、 疾病致贫。杨教授举例说,村里有一户人家,男人瘫痪七八年,家里一贫如洗,与其它无病家庭相比非常贫困。但他对这种说法深表怀疑。他认为,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是人最基本的需要,正如我们不能把贫困的原因归结为吃饭一样,也不能把原因归结为生病。如果某个家庭能被吃穷病穷,是因为这个家庭的经济有问题,靠有病不治,攒下些钱并不叫富裕。并进一步指出,富不应该是节俭消费的结果 而是增加生产的结果,有病没钱看只是穷的表现,而不是根源。
7、 市场发育程度低导致贫困。杨教授指出,只有形成了细密的社会分工才需要市场,汪集乡政府建了三个市场 但是没有人去交易,所以缺乏市场不是贫困的根源。
8、 劳动力不足致贫。杨教授认为有些人家确实贫困,并且缺乏劳动力,但他不认同劳动力短缺致贫的说法,因为该村每年输出大量劳动力。这就说明了存在一个矛盾:村里劳动力富余和某些家庭劳动力缺乏并存。进一步可以得出,贫困不是因为该村缺乏劳动力,而是因为经济组织以家庭为单位。根源在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包产到户要求保证每个家庭都有劳动力耕种,而这恰是无法保证的。虽然东乡实行三胎制 很多家庭有六七个 但不能保证每家都有男孩。
通过指出上述所列原因的片面性,杨教授进一步说明,针对这些原因指定的脱贫措施都是无效的。在给出自己对贫困根源的见解之前,他先讨论了咀头村贫困的性质。
杨教授指出,咀头村的贫困是“货币缺乏型”贫困。“自己不能自足”的小农经济,意味着家庭的生产能够满足部分基本的需要,但是缺乏剩余产品进行交换以获得货币收入,导致除了吃穿等基本需求 都得不到满足,如婚丧嫁娶、盖房子上学,即“劳动力再生产的许多环节无法得到满足”
接下来杨教授给出了自己对于贫困根源的答案:
“农牧业生产和家庭自给的小农生产、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人多地少的长期局面导致的“自给的生产提供不了货币收入,不能自足的消费又产生了货币需求”的局面,是造成货币缺乏性贫困的根本原因。
而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强化了这种贫困。在消费领域,强化了自给不能自足的程度,因为一个村的自足程度比一个家庭的自足程度要高。虽然家庭承包后,有些家庭的货币收入更多,但家庭依赖市场的程度也更大,强化了自给性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导致了货币缺乏性贫困的恶化。”
随后,杨教授介绍了当地货币缺乏的贫困生态,即当地对货币缺乏的解决办法。对此做一些了解是制定脱贫计划的必要工作。
杨教授把其总结为“四大货币收入”:
1.卖羊。缺钱的时候东乡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卖羊。在当地一只羊卖到400-500元
东乡人把羊当作“银行”。平均每家一年卖三只羊,收入1500元。
2.外出务工。在收割麦子之后的9-11月,东乡人去从事劳动密集形产业的工作,月收入为700-1000元每人每月。一个正常地家庭该项收入为2000元。
3.国家对国际级贫困县的补贴。有基础建设、农业生产、教育等方面的多种补贴,每户平均可获得三千元。
4.债务。东乡族存在三种信用,一种是“伊斯兰信用”,没有利息没有合同,不规定期限,非常普遍,运转良好,是主要信用;一种是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额度不超过5000元,期限10个月,利率全国相同,要求村干部做保;还有就是高利贷,这是最糟穆斯林诟病的,但也是最需要的,因为他们呢总是会短缺货币。高利贷在东乡的肆虐表明缺乏货币已经严重制约了东乡的发展。
这四大货币收入的不同组合组成了各个家庭的经济状况。这种经济状况是悲剧发生的温床,大量儿童无法上学、盖房子难、治不起病等等。
针对东乡的现状,杨教授又介绍了东乡县政府制定的脱贫计划。主要包括四个项目:
第一,一区三带建设。以达坂城区为中心,划定三个经济带。主要内容是修路、修渠、规模养殖场、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等。这是工业化、城市化的战略,与整个国家的战略是一致的,但杨教授认为这没有改变广大农村的自给性的农牧业生产方式,所以执行至今作用不大。虽然咀头村离达坂城不远,但是没有可去交换的商品。村民还吃不到达坂城的淀粉,因为没钱买,城镇加工厂也缺乏原料,农村既不能聚集农产品,也起不到支持小城市的加工业的作用。
杨教授指出,用国家的钱在类似东乡的地区搞基础建设可能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搞成功,但将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或者会由于农村拖后腿,导致城镇建设的失败。前一种情况正是在乌鲁木齐发生的。广大的乡村没有改造,农村的传统生产方式没有得到改造,但城市发展得很好,这也是导致社会动荡的原因之一。
第二,三大特色产业开发。
1.洋芋和养羊
2.经济林:花椒 酸巴梨
3.劳务输出
杨教授认为这里面新的内容不多,只是对已有的经济形势做出了肯定。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东乡用国家四万亿的投资修建公路,但杨教授认为公路修完利用不起来,作用不大。
第四,改善民生政策。杨教授认为这本质上还是依靠国家的转移支付补贴农民,只是权宜之计。
杨教授认为,这四种方法都没有触及对传统农牧业的改造,这种做法不会脱贫,而只是使导致贫困的根源苟延残喘下来,苟延的时间越长,需要的外部输血越多,借款、打工、补贴,都是外部货币收入的例子。
最后,杨教授介绍了他向当地领导提出的三个建议:
第一,变农业生产方式为工业生产方式。
第二,变农业生产方式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是不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的,以现代的机械生产为基础的农业。自然环境与发展现代农业并不矛盾,以色列的蔬菜种植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必需打破以家庭为单位的基本经济组织,代替以合作组织。因为工业化过程中,不应先工业化后合作化,而是正好相反。杨教授举例说,在集体经济时代,咀头村养殖场很有规模,最多的时候有300只羊,但遗憾的是被干部考察吃光了 没有积累起来,如果积累下来,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认为,必须先用合作化的形式进行原始积累 逐渐发展非农产业,而家庭无法完成这一积累,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家庭是陷中国农民于永远贫困的总根源。
总之,杨思远教授给的听众做了一次见解深刻、内容翔实、语言活泼的讲座,不仅使人了解了咀头村以及类似的广大农村贫困的本质和真正的脱贫之道,还在研究方法上提供了一些经验。许多听众都反映,杨老师的这场讲座使人受益匪浅,真正道出了中国三农问题的本质,杨老师也对在场的观众的疑问做出了很好的回答。最终,我们在阵阵掌声中结束了这场讲座。「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