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简讯
主题: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反思
---未来中国航空工业路线探讨
主讲人: 墨翟 (中国大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产业网站长)
时间: 2007年3月10日(周六)下午14:30
寒风不减春意,迎来农历新年之后第一场讲座。中国大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产业网站长墨翟先生作客,与前来参加活动的朋友一起畅谈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历程和未来发展路线。
墨翟先生首先为听众简要介绍了飞机的一些基本知识,并提到了两位中国人,上世纪初冯如在莱特飞机上天后不久就研制出了自己的飞机,站在了和他们相同的起跑线上;王助是波音的第一位总工程师,是波音的缔造者之一。但是,为什么中国人聪明而航空工业落后于欧美?
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清末洋务派对发展飞机工业不重视,北洋军阀不需要自己的飞机,民国乐于买飞机,张学良的飞机厂归了日本人,抗战中受飞虎队的援助。建国以后,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独立自主地设计出了大型运输机“运十”。运十至今仍保持着中国航空工业的诸多第一。但是照搬照抄外国飞机,不愿自己独立设计的“原准法”严重束缚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创新,也最终导致了运十的下马。
墨翟先生在对“原准法”批判的同时提出了对中国航空工业体制的几点反思:一,忽略独立飞机设计机构,设计为生产服务;二,对型号体制的偏执;三,非驴非马――“非苏非美”的航空工业体制。相对于“原准法”是原运十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先生提倡的反对爬行主义、反对半殖民地思想、反对“吃深摸透一架飞机”、大力提倡“理解各种气动布局的设计内涵”的“综合法”。墨翟先生沉痛地指出,由于在“原准法”指导下现今中国航空工业与西方所形成的“代差”已导致“种族论”的抬头,即认为黄种人搞不出大飞机。
墨翟先生说,战略技术的转移并不取决于经济交易,“裤子换飞机”理论在实际中只能是“市场换裤子技术(低档技术)”。中国的大飞机只能靠自主创新。
墨翟先生重点回顾了运十飞机的总体设计过程,向大家介绍了运十的设计研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运十最初是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专机而立项的,是中国人自己的“争气机”,与波音707没有血缘关系。运十的研制集中体现了飞机产业高度的技术复合度,代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是两弹一星级别的项目。但是运十下马后,运十整体上被否定,各部分关键技术也被抛弃,技术人员大量流失,运十的一批关键技术领军人物或逝世或退休,至今只有一架运十飞机在上海飞机厂的仓库里任由风吹雨打。可以说,失去运十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十一五时期,大飞机又重新立项,关于大飞机的争论也再次被人关注。墨翟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大飞机的关键技术都有什么,针对大飞机总体设计技术中国到底有没有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他最后总结道:人类飞上天空并不神秘,中国目前在大飞机的政策上关键在于要敢于鼓励创新,在制度上要突破一、二集团的垄断,鼓励民营企业的介入,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
讲座结束后,墨翟先生还与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就大飞机上马与就业,以及大飞机对产业增长向集约型转变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坦诚的讨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