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讲座简讯
----------------------------------------
主题: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条件
主讲人: 高粱
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改委大飞机项目协调小组负责人。顾问。
曾任《经济管理文摘》杂志社执行主编,《中国产经新闻报》社副总编。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国防经济研究会理事 、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
时间: 2007年4月21日星期六下午3:00
参加范围: 感兴趣者皆可参加
----------------------------------------
4月21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粱老师应邀,在作了题为“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讲座。
根据最近对一些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高粱老师首先依据相关统计年鉴,概括介绍了当前国企的总体状况。通过对98年与05年资本、工业经济、总产值等数据以及从业人员等数据的对比分析,高老师指出:国有企业的份额大幅下降,私营企业十倍二十倍增加,外资、三资企业增长数倍。具体到各行业,高老师指出,在钢铁、电力、交通运输、制造业等行业中,国企占绝对优势;私企在采矿、食品、轻工、医药、化工原料等行业中占绝对优势(50%以上份额);外资企业则在高端领域(信息产业、仪器仪表等)和部分轻工业中占绝对优势(80%以上)。也就是说,仅就工业领域而言,国企在高能钢铁、电力、制造等行业中占绝对优势;在竞争性行业中处劣势;在高端产业中,国企和民营企业争不过外资。
高老师讲的第二个主题是分析国企的功能,即为什么需要国企、国企应当干啥?他说自己个人希望不从社会主义性质或宪法层面去谈这个问题,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解答这个问题。高老师说,对于一个后发国家来说,国有企业更多地和这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相关。这个阶段中如没有一国企为标志的国家动员过程,后续的发展就变成无序的,因而发展不起来。这即“大投资理论”。印度的前三十年就是例证。他说,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电力、铁路、交通港口等)对市场反应不灵敏,同时投入大私企搞不了,只能大规模集中控制。因此,在工业化初期几乎所有国家都从形态各异的国有企业起步。同时考虑国家要控制金融安全、国防工业等经济命脉,还在推动高技术行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对于后进国家来说,国有企业是实现追赶战略、完全按成工业现代化的基本力量。
高老师说,现在有人只简单的与美欧进行国际比较,说我国国企份额太高,是没有道理的。他强调,不仅要反对简单、抽象的国际比较,更要反对听信某些外国人的指手画脚。
高老师讲的第三个问题是国企的生存发展空间问题。他说,改革前的国企总体发展状况良好,但同时要看到那是带有温室发展色彩,尤其在追赶国际技术进步方面。改革后引入竞争应当是好的,但现实中却看到大量国企没经得起竞争。除了不正当竞争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主管国企的政府部门和国企管理层在此过程中管理能力大幅下降,即管理层大规模的损公肥私、贪污腐败。同时,大批国企工人的下岗(4500万)流失了大量熟练工人和优秀管理者。也就是说再加入WTO前,国企就没经受住考验。同时应当看到,02年以来国企的生存环境好转,剩下的国企则在管理竞争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高老师举了几个企业的例子说,中国人是能管好企业的,毕竟已经管了三五十年都干好了。企业能否干好与所有制无关,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一个好领导班子、一把手有没有责任心。如果国企没搞好,一要打厂长屁股,二还要打国资委的屁股。
他说,要给国企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就要打破原来那种“只破不立”的做法——即私有化一私就灵的观念。深化国企改革更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建设问题。
最后,高老师顺便讲了一下装备工业和关于破除垄断的问题。他说,要保住装备工业、振兴装备工业,必须发挥企业积极性,依靠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组织“官、产、学”铁三角,必须把改革政策、开放政策、自主创新和振兴装备工业司方面政策统一协调起来。谈到“破除垄断”,高老师说,他对一个突出感觉是:有些同志在对待垄断行业上,混淆概念、缺乏具体的行业分析,把竞争与私有化等同起来,把垄断与国有等同起来。他举了几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说明。比如,铁路、电力系统由于技术性能的限制必须垄断,一旦竞争就会瘫痪;我国民航现在并成三家大航空公司,外加几家地方公司,这本身就呈现出一个国有绝对控股的竞争性行业(即经济学中所谓“寡头控制的竞争机制”),没有“民航是垄断企业”一说;我国的航天一集团和二集团,首先无法私有化,而且一和二之间也不可能形成竞争关系,只能是行业分工互补关系。
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提问与高老师的热情回应中结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