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讲座简讯:全面认识抗战
(2007年 6月2日 8:30在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学术“热点讲坛”上的演讲)
主讲:徐焰 国防大学战略部教授
徐焰教授是国防大学战略部的教授,在讲座之初,他就提出我们需要理性的、多视角的看待、研究抗战史。近年来,我们的抗战史研究走向了几个极端,对内缺乏阶级观点,导致善恶好坏的标准都没有了,而另一方面又存在非理性民族主义,用一种极端狭隘、排他性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中日关系、看待中国抗战史。另外,由于逆反心理,我们社会上还存在不少人对我们的教育整体的不相信,竟出现对国民党的盲目歌颂。所以研究抗战史,我们应该抛开政治宣传,一方面要反映日本暴行,另一方面还应该检讨自己民族的问题,在军事上则要思考一个弱国怎样抗争强国,在研究方法上,则要详细研究史料档案。
接着,徐教授分别从中日关系、中国抗战历程、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表现以及抗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方面对抗战史进行了客观、辩证的解析。
在中日关系的分析上,徐教授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日本对中国的关系经历着从仰视、平视、俯视一直到现在的双强对抗的过程。抗战中,日本在给中国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在事实上造就了中国的真正觉醒,正是在抗战中,中国人民才真正树立起近代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对于我们的抗战历程,徐教授指出,我们面对的是14年的抗战史,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其中导致日本全面侵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中国积弱不堪,政权混乱、分裂。对中国抗战的各方面力量的抗战成效的分析上,徐教授反复强调,中国的抗战是一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结合。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牢牢把握住这一点,为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坚持独立自主,积极发展了自身力量。而国民党则寄希望于外援,为此甚至付出了巨大的国家权益。其中蒋介石更是利用抗战以期消灭异己,树立起领袖地位。这样的定位导致了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战,面对在数量上远少于我方的日军,溃不成军,国土大量沦陷。
在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上,徐教授分析道,蒋政权坚持抗战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正面战场的确拖住了日军很多主力。但另一方面,日方在战争前期出动70万军队就占领了中国两亿人口的地区,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在装备上,中日差距并不很大,国民党依靠美援,又有数量上的优势,但在士兵素质、组织性方面上的差距直接导致中日双方在战斗力上差距甚大,比如日军一个第五师团在中国战场上前前后后就击溃了中国70个师,这反映的是一个腐败国家与一个上进国家的差别。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还与其消极防御、不发动全民族抗战有很大关系。正是这些原因,抗战胜利了,但国民党政权却失了民心。
而在解放区战场,中国共产党明确了抗战是有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双重任务的,坚持把抗战与民生结合起来。中共抗战始终坚持把发动群众作为重点,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坚持游击战,也不放过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明确抗战是一场持久战。经过八年抗战,中共越抗越大,获得了极大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得以成熟,为新中国的诞生垫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徐教授指出看待中日关系必须结合到国际环境中去。中国抗战的胜利是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背景下,日本战败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又把日本作为其在东亚的战略点,美日由此结成军事同盟。战后,日本右翼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中日关系的变化,但我们还是应该从大战略着手,争取日本中立。
最后,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沅舟 整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