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文化讲座
主题:意识形态与文化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漫谈
主讲人:孟登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和文化研究方面,参与新乡村建设运动和生态保护活动。著有《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参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
时间:2007年11月18日星期日下午2:30——4:30
地点:北大资源宾馆三层1308室 书社
网站:http://www.wyzxsx.com 电话:010-62760856
意识形态与文化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漫谈
2007年11月18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的孟登迎老师在做讲座,介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西马在文艺理论方面有很丰富很精致的内容,但是向大众介绍的不多,作为一个大众平台,邀请孟老师为大家介绍意识形态与文化批评这方面的内容。
孟登迎老师介绍说,以前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主要是侧重于法兰克福学派,这一学派继承卢卡契以来的黑格尔主义,有很大的批判性,对文化作为一种产业的批判很深。 孟老师接着谈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的情况很不相同,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强烈批判性不同,意大利的格兰西和法国的阿尔杜塞认为大众文化是下层的自我表达和自我表述。
孟老师首先对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进行了梳理。意识形态,作为一个阶级、政党、政治相谈是不全面的,因为它还指被使用的各个时代的背景。在西方的学术里,意识形态是个贬义词,是指不真实的,带有欺骗性的。意识形态这个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托拉希首次使用,当时叫做“观念学”——对观念进行研究的学问。在黑格尔德精神现象学里,研究意识,意识对主体发生异化作用。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发生革命性影响的是在马克思这里,马克思走了两条路,一个是解释世界,一个是改造世界。要改造世界,首先要对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 进行物质性的实践,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作指导。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和他对社会结构的观念有关,他把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认为与经济基础有联系,但是联系很复杂,曲折。人的幻想,情感想象,推崇什么东西,等等,都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假的,带有欺骗性,那么假的是怎样产生的,消除假的意识形态,只有消除产生它的物质基础,这是马克思提倡物质性革命的原因。列宁是要实践新的意识形态,把意识形态转为描述性概念,旧的意识形态是坏的,但我们可以建立一套新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概念在列宁这里被中立了,纳入到一个制度建设中来。
孟登迎老师介绍,在格兰西看来,列宁在落后的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在西欧很多国家都是失败的,因为西欧有强大的市民社会和民间组织。格兰西认为上层建筑有两层含义,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政治社会包括军队、法庭、政府等。政治权力的获得并不代表文化权力的获得,因此要注重文化领导权的争取。文化领导权的要靠辩论、舆论等这样的形式来获得。从而在思想上建立一套自己的系统。格兰西的思想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翼思想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从消极的影响来看待意识形态,认为意识形态带有暴力性,操纵性,不但驾驭自然,而且控制人。但是他们忽视了到底民众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阿尔杜塞在1969年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笔记中,对意识形态的概念作了梳理,他认为意识形态不只是观念,那些看似温和的也是意识形态机器。意识形态时时刻刻发生作用,就像空气一样,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但是感觉不到。在这里阿尔杜塞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概念,他认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包括两类,一种是明显的,比如行政机关,军队;另一种是隐性的,包括宗教、教育、法律、政治、文学、艺术、体育比赛,等等。通过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恩威并施的天罗地网。尽管你有选择,但怎样选择却是别人教给你的。就像我们买东西是受到广告的影响一样。意识形态的暴力存在具有隐秘性。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强调了主体(人)被普遍构造的现实,又强调了通过都争取瓦解它。既强调了无处不在的构造和欺骗,又告诉人们可以结成一种共同体去反抗意识形态。
孟老师最后说,在生活中,我们对自己的处境的危险性是不自知的。格兰西的理论认为,人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召唤,主流意识形态在召唤人该成为怎样的,强调主流价值的认同。格兰西也分析了这种认同的虚伪性。所以,格兰西强调症候式阅读,在阅读对象时要发现它的病症。阿尔杜塞不认为能打动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的作品是好的;相反,他认为这是最坏的文艺。他特别欣赏不莱希希特的作品。不莱希特的戏剧里,没有核心人物,不要同情,而是要舞台上下互动,有一种间离的效果,观众在欣赏时,不是让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剧中,而是得到一种刺激,关注自身的处境,以及同类,从而激起改变现实体制的强烈的愿望。孟老师也谈到了当今一些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在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下,商品的符号意义越来越强,更多的是注意了品位,而不是人的生存的必需品。荧屏节目也参与到主体的改造中来,比如肥皂剧,娱乐节目,等等,并非向他们所宣称的那样不带意识形态色彩。在这里,主流意识形态采取无所不用的手段来召唤:挑逗,恐吓,鼓励,关爱,承诺,自恋,等等,这明显地体现在广告中。通过召唤培养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的精英主体。
孟老师介绍,根据阿尔杜塞的观点,生活方式也是意识形态,这样就打破了公共和私人空间的界限。同时,主体是被构造起来的。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与政治意识形态里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在生活方式上也是占主导地位的。孟老师说,意识形态教化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人成功了干什么,为哪些人服务,这个是关键,也体现了不同意识意识形态的差异。
参与沙龙的朋友与老师的交流:
问: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您的生活, 身体力行方面,有什么样的影响?
老师: 我个人的实践,基本上遵从了西马的一些观点。但是西马太复杂了,要具体看。对别的西马,他们保护环境,从自己,小事做起。我们对某种虚假的消费进行控制。文化的消费是必需的,能带来共享的消费才是真正的消费。西马的共享的观念,身体力行,即使是学院派他们也是在生活中身体力行的。有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推行的。
问:西马没有社会理想,会不会导致虚无主义?
老师:西马也一直在建构自己的社会理想,也很多,也有一些组织在努力实践。关于知识分子要不要介入现实,格兰西提出了有机知识分子的概念,主张知识分子要深入到社区运动,要把自己的痕迹带入到研究中去,而我们接受的观念往往是最好远离自己出身的下层,进入到主流阶层里。就像国内的学者关注农村话题的人很少,几乎没有,好的是,这几年研究农村的人也逐渐增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