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雷说,现在文学界对浩然的评价不是很充分。左翼时期的的大众化运动,从鲁迅开始,到赵树理,都是知识分子。而浩然则不一样,他是一个农民,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评价他,要从文学大众化的历史中,评价他的历史价值。浩然的作品文学性很强,但对他的评价和对合作化,文革的评价是联系在一起的,带有一定的政治争议。
浩然是一个多产作家,并不局限于六七十年代的作品。从《艳阳天》开始,每十年差不多就有代表性的大部头作品出来,从六十年代的《艳阳天》到九十年代的自传三部曲。《金光大道》和《艳阳天》是他作品中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不看他八十年代的《苍生》的话,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浩然。
浩然的作品是写给农民看的,而现在的文学是用西方的文学写精英阶层。浩然是开放的,跟大众一起的,不是小圈子里面的。对浩然的评价不仅仅是一个好人,他的作品虽然有政治性的影响,但写得好。
浩然小说充分表现出来了农民改天换地的精神,《艳阳天》中创造出来的人物是符合当时的历史的。现在对农民的看法是很不公的,愚昧呀,落后呀,这种意识是从八十年代后形成的,但在以前农民在中国的历史和革命中不是如此的,他们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比如说解放战争,是农民推小车推出来的。
他的作品中,至少《艳阳天》与《苍生》已经获得了经典性的地位,是任何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所不可忽略的,而《金光大道》虽然评价不一,但对它的评价,是与对合作化、“文革”与文革文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研究它们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这一点却是无疑的。
浩然写出了历史的复杂性,他写的人物都能找到原型。《苍生》是改革开放后的作品,当时许多作品的一种模式是,只要改革一来,所有的问题和矛盾都解决了。从小说里面的人物可以看得出,他对农村的认识又进一步深化了。作品表现他对现代化社会的理解,对农村走什么路的一种思考。一方面,他对家庭联产承包制赞同,但又对以前的集体有所眷恋,比如村里面的五保户谁来照顾、水坝坏了谁来修等等,他当时对农村改革的复杂化认识值得我们深思的。
浩然的自传三部曲是他很重要的作品,但很少被写到文学史里面去。他的第一部《乐土》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说的是一个煤矿工人的事,李云雷认为这部作品可以和骆驼祥子相比。乐土里面的父亲角色不亚于祥子,从一个很要强的人变成了一个很无奈的人物,这是对当时一代农民的描写。第三部主要说他是最后成长为了一个作家。李云雷觉得它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跟《追忆似水年华》相比较。如果比较一下王蒙的自传,你会发现,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选择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强调什么不强调。但浩然则是很真诚的。浩然是真正为农民写,他坚持原则到了后来,就不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问题了。
文革后,在关于农村的大部分作品中,“社会主义新人”的理想被放弃了,不见了,农村的主要矛盾成了资本主义新人和封建农民的矛盾,农村被理解成了封建社会,主要矛盾便成了要愚昧落后,还是要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这个矛盾从而获得了合法性,而忽略了中国农村3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也忽略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性的一种方案,不仅是对所谓“封建社会”的克服,也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
讲座结束后,大家在观看了根据浩然小说拍摄的电影《金光大道》。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