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敢明讲座简讯
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重视的一个关键环节
主讲人:张敢明(1988年—1992年任原国家体改委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常务副主任。)
时间:2008年10月25日星期六下午2:30——5:30
地点:书社(海淀区苏州街18号院1号楼长远天地C座1单元901室,电话:010-62760856)
张老师的讲座共分为七个小节:
第一节: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九月份胡锦涛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他号召广大党员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并发表公告,其中用了“重要指导方针”、“重大战略思想”、“重大举措”、“迫切需要”、“必然要求”、“奋力开拓”等强势的措辞。同样,两会期间温总理讲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中央党校一位副校长也曾说到:实践科学发展观并不容易。实践告诉我们,要像党当年领导工作重点转移、推进改革开放那样,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
在市场经济已经运行30年的今天,党中央大谈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党历来不是一个空谈理论的党,因此党在这个时侯提出这些东西一定有其重要的背景。
既要效率又要公平的社会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梦想。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促进了生产的效率,却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关注了社会的公平,却又不能保证生产的效率;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设想和做法,一直处在摸索之中,无先例可循。新中国经过30年计划经济的实践,又经过30年市场经济的实践,今天看来两种模式都不成功。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则是同时得到效率与公平两大成果,因而要实践它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长征。
第二节:测量与标准的基本知识
测量:将所要认知的量与所选标准量作比较,看它是标准量的多少倍或多少分之一。
标准:定性地说到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标准量则还要定量地指出其数量界限。“标准量”应该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同一性,通约性,可加性。不论测量什么,都必须有一个标准量。没有标准量的测量是没有意义的。
第三节:从测量和标准看经济体制优劣
不同种类的劳动和产品如何比较?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此问题源自于人类的不同需要,并由此派生出社会的不同分工。那我们来看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分别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在市场经济看来,衡量不同种类的劳动和产品有一个共同的标准量——商品价格。商品价格是怎么被确定的呢?市场决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经济的办法完全符合物理学中测量的定义 。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方法操作简单可行,缺点是波动大,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导致欺诈,犯罪等等。最严重的后果是两极分化,直至经济危机。西方人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他们认为这是由于市场还不够完善,产权还不明晰,人们的诚信还不够……那么我们不仅要问,建成一个市场完善,产权明晰,人人诚信的社会是否也只是人们的一个类似乌托邦的幻想呢?
在计划经济这里,衡量不同种类的劳动和产品的标准是劳动价值。劳动价值的量怎么确定?马克思没有说过。计划经济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但它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切经济活动纳入计划,比如生产,交换和分配。这样就避免了为了逐利盲目的生产,也避免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最后的分配不均。社会相对平等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大特征。但“大锅饭养懒汉”的现象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缺少一个衡量劳动价值的标准量,这也是计划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待完成的关键问题
理论科学研究自然规律,应用科学研究如何应用规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从理论到应用,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建立测量基础。那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测量基础是什么呢?《资本论》第一章,马克思明确讲到:一个使用价值或财物,只是因为有抽象的人类劳动物化在其中,所以有一个价值。那么,它的价值量又要怎样去测量呢? 由其中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的量去测量。劳动的量则由劳动所历的时间去测量;劳动时间又有一定的时间部分,例如小时、日等等,作为它的测量的标准。因此不依赖于私有制的市场经济,找出一种办法来确定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的“标准量”,很好地满足同一性和通约性的要求,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待完成的关键课题。
第五节:测量、标准与人才选拔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了了干部的“四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在这四项中,年龄是最好测量的,其余几项标准不是那么明确。那么结果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发现革命化依赖与领导的关系,专业化和知识化依赖学历文凭。结果是我们有了一群年轻的高学历的善于与领导搞好关系的干部。他们最缺乏的却是他们本来的使命——为人民服务。
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讲到“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体系尚未建立”,要求“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说明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敏锐地洞察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六节:测量和标准与社会进步
铁路刚开始运营时,由于全世界没有一个标准时间,这给人们带来了很大麻烦。后来人们发明了标准时区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社会的进步就是伴随着这么一个个标准的建立实现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对政策,业绩和领导人的评价上,我们还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就是在今天看起来很发达的经济学,测量也还远远不够。
第七节: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关键环节
以前的社会之所以不能做到效率与公平兼顾,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测量标准。因此找到一个不依赖市场还能很准确的标准量是我们今天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关键环节。
其中第七节是张老师的主旨,前六节是对第七节的铺陈概述(小崔整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