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3月29日)讲座
主题:超越选主——对现代民主制度的反思
主讲人:王绍光教授
时间:2009年3月29日星期日下午2:00
地点:书社(海淀区苏州街18号院1号楼长远天地C座1单元901室,电话:010-62760856-0)
主办:书社
参加范围:感兴趣者皆可参加。
王绍光简介:1954年生于武汉,1982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康乃尔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90-2000年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系。1993年和胡鞍钢合著《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推动了分税制的建设和改革。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英文学术刊物《TheChinaReview》主编。
王绍光曾撰文研究城镇医疗的不平等,提出"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坚持着平等主义的原则,自从解放以后,政府一直在致力建立一套廉价的、惠及所有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到七十年代末,全体城镇居民和大部分农村居民都能够获得基本医疗保障。这是如今很多老年人还念念不忘的一件事。1978年,世界医疗组织在阿拉木图召开会议,讨论“到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目标;那时,中国的医疗体制是世界各国学习的典范。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城镇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急剧缩小。2000年,世界医疗组织对191个成员国的医疗系统评估中,中国仅仅排在第144位。医疗筹资的公平性方面,中国排名第188位,倒数第4,仅比巴西、缅甸、塞拉利昂稍强。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改变现状."
王绍光最近文章论述了中国社会自1980年以来的双向变化:在1990年代短暂地经历了“市场社会”的梦魇之后,中国已出现了蓬勃的反向运动,并正在催生一个“社会市场”。
讲座简讯
书社于2009年3月29日(周日)邀请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绍光老师来到做了主题为《超越选主——对现代民主制度的反思》的讲座。王老师说:他本人对于“破除选主,超越选主”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在很长时间里王老师曾经相信选举,主要是相信民主集中制,但在美国生活了多年之后,越发对“选举制民主”产生了怀疑,后来回到国内开始反思并研究美国式的“选举制民主”,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并推陈出新,去年王老师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做了四次讲座,几位年轻的朋友整理了录音,形成了《民主四讲》这本书。这本书发表之后,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哈佛法学院Lani Guinier教授发表了Beyond Electocracy,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们召开了研讨会,也有人批评说:王老师陷入了民主的乌托邦;从而促使王老师对民主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反思,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不通过选举的方式来实现民主?
超越选主,那什么是选主?选主就是:西方式以竞争性选举为特征的制度。
民主的理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当时认为人民的统治就叫民主,亚里士多德将各种各样的政体分为很多类,一个人统治的叫做君主制,少数人统治的叫做寡头制,人民统治的叫做民主。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而是一个坏东西,他的老师柏拉图也认为民主是个坏东西,以后的很多人也认为民主是个坏东西,他们能辨识民主这种政治体制,但不认同这种政治体制。但王老师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是个好东西。王老师定义的民主即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体制。
一、人民当家作主(Rule by the people)
(一)谁是人民?
理论上人民应该指的是所有人;
所有人都平等——
所有人都平等的参与,
所有人都平等的被代表,表述意见的权利,
所有人对决策都具有同等的影响;
但是从历史上来看人民从来不是一个平等的共同体,东西方都是如此。人民的定义是狭隘的,因为权利,财产,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对人民进行了界定。
(二) 当谁的家?
人民当家作主,当谁的家?应该是当自己的家,即为“自治”,不仅在政治领域,而且在经济领域都能自治,而且在一切影响自己切身利益的领域当家。
(三) 做什么主?
人民当家作主,做主的领域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民主的生活方式;每个人在影响自己福祉的领域里面都有参与决策的权利。
当家作主,也并不是日常管理。毛主席有过大胆的尝试,1966年5月7日毛主席著名的“五七指示”详尽地解释了“工人阶级文化大革命”,工人应该怎么样?学生应该怎么样?农民应该怎么样?军人应该怎么样?他的很大的理想就是打破职业的界限,打破等级的界限,让所有人都能参与所有方面的生活,工人、农民都可以参加管理,解放军要学习文化,但是这需要很长时间,需要所有人都能适应到这个体制中,可以说人民当家作主和具体管理有些区别。这里面专门人员还是有些作用,比如说环保,还是要有专门人员来进行,所以不能忽略专门工作人员的角色。
(四)人民如何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参与决策过程中,但是在现在社会是不可能的,这也是选主社会存在的理论根据,王老师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直接参与变得更有可能性,并且人民参加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国家大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涉及个人利益的具体事宜,人民是可以直接参与的。在古希腊经常开大会,要求居民都要参加,参会是你权利,也是你的义务。另外一种是间接参与,通过代表实现,代表又是怎么产生的呢?一个是通过抽签,抽到谁是谁,一个是通过投票选举产生。
二、选主
选主是以竞争性的选举为特征的所谓民主,它的实质就是选一个或者一群主出来,并由这些人进行统治,这和我们理想的民主有很大区别。
(一) 历史根源:选举或竞争性选举不是民主,和民主是没有关系的;
现代人对竞争性选举形成了默认,好像天经地义的,没法办了,似乎选举就是民主;但是在18世纪以前,是通过抽签方式的,抽签是有选举的权利,也有被选举的权利的,那时几乎没有人把选举跟民主连在一起;真正发生变化的是在19世纪,越来越多的用选举代替抽签;直到熊彼特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才提出了理想的民主不可能实现,真正实现的民主就是两个精英集团争来争去,从此奠定了西方社会民主的根基,也对第三世界造成了影响。
选举是从教会开始的,因为教会有教区,要选举代表参加会议,但是参加会议的人也是通过抽签确定的。
西方的民调非常有意思,大量的人不参加选举,参加选举的人大量不相信他们选出的人,但他们又不希望取消选举,仿佛有一种虚幻的东西在引导他,他不接受这个制度,但接受这个制度产生的结果,这对维护西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实现了民主。选主制度解决了西方民主正当性问题,让人感觉到好,因为有投票权,而且还有下一次机会。
(二) 目标:在空间和时间上限制决策范围;
民主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对决策范围进行限制,选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对决策范围进行限制;
空间上的限制:把与大多数人息息相关的大多数事情排斥在民主之外;
时间上的限制:忽视选举之间的民众参与;
(三) 过程:容易被操控,不平等的参与;
选主过程非常容易被操控,结果就是不平等的参与,就是不同人群参与度是不一样的;
选举与抽签相当不同:
第一、底层民众参与率低;
第二、不是所有人都有平等的选中机会,只有参与选的人才有被选中的机会,参选的人也是占有资源最多的人;
第三、选主过程很容易被操控。
1、抢票:20世纪以前是国家、社会的暴力;
2、骗票:在选区划分上、选民登记上、选票上、计票方式上耍花招,而且进行负面竞选(在发达国家选举者用大量的新闻对竞争对手进行负面攻击);
3、买票:(最流行的方式)可以直接买票(低技术的),也可以间接买票(高技术的)。
(四) 结果:精英统治,不平等的代表;
选主造成的结果就是精英统治;
各国议会议员的社会背景,都是精英;
为什么精英热衷于参选?
为什么有人花重金参选?
为什么有人花重金给政客捐款?
就是因为选主的结果是精英统治。
(五) 后果:不平等的影响;
后果就是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不平等的影响,差距非常大,很不公正。
选主热闹以后:哪些社会势力可以影响决策呢?在美国选举之后华盛顿的K街就开始热闹了,K街的说客们开始游说国会的决策者,说客从何而来?这些说客就是以前的国会议员,从1992年到2004年在美国几乎一半的国会议员离开国会以后都做了说客。
三、民主与选主的对比:
民主 |
选主 | |
历史根源 |
直接或抽签 |
间接, 选举 |
立场 |
永远探索 |
历史终结 |
性质 |
一种生活方式 |
一种政权 |
目标 |
无限 |
有限 |
过程 |
平等参与 |
不平等参与 |
结果 |
平等代表 |
不平等代表 |
效果 |
平等的影响 |
不平等的影响 |
四、超越选主
(一)电子民主:有利于人民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边界,使得人民的参与变得更有可能,对现有代表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补充而已,没有更大的超越;
(二)商议式民主:选举性的民主有基本假设,人想要的东西未必是他想要的东西,通过商讨,人想要的东西有时候可以改变,这是超越民意的整合;
(三)抽签式民主(Demarchy):超越选主;
(四)经济民主:超越政治民主,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