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痼疾
——林炎志讲座简讯
(本社讯:通讯员李信)“与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固有本质一样,计划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天然的DNA。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进行了器官移植。”——这一新鲜形象的比喻是 7月11日吉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林炎志同志在大讲堂做主题为“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结构”讲座时提出来的,这是他多年学习、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倾心所得。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提法立即吸引住了在场的听众。
林炎志,吉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曾任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林省委副书记等职。90年代,他撰文《共产党要领导和驾驭新资产阶级》,成功预见了国内政治形势和阶段的变化。近些年来,他还利用工作之余,完成了《树坚不怕风吹动》、《没有个人功利的追求》和《国有资本人格化》等几部有影响力的著作。
“出现矛盾是必然的。” 林老师形象地说,“资本主义下的小崽‘嫁接’到社会主义的躯体里养活,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稍不留意,便会玩火自焚。尽管新旧器官的较劲产生了巨大的动力,例如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便是显著证明;然而‘器官排斥’产生的痼疾却难以根治,唯一的解决途径是终身服药,而这药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开。”
林老师认为:“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农民起义,但它没有走太平天国的道路;它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却没停在其固有阶段;它全心全意学习社会主义但没走上“苏联模式”;它师法美国却一直没发生经济危机。这‘四大历史问题’的纠结影响了当代‘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种移植器官的成长。在注入中国土地和中国文化的DNA后,资本为劳动力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但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三明治’式的社会结构(上层——共产党;中层——资本;下层——劳动力)。因此,当资本奴役劳动力时,社会便走上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轨道。”
“幸运的是,处于最上层的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结构。”林老师着重强调,“前30年‘打的底’为后30年‘做的局’扫清了道路,尤其是宪法规定‘全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全国城镇土地归国家所有’,于是形成了一笔丰厚的‘党产’。气吞山河似的改革正是从经营这两句话开始的。可是,问题在于共产党和资本走得太近,却离劳动人民太远,而且缺少了必要的通道。”
林老师忧心忡忡地指出,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上了中国国情的烙印,但是社会主义肌体内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却潜伏了巨大的社会危机。唯一的保证便是作为独立“三明治”社会结构上层的中国共产党不能变质,且能适时地开出一副好药。
作为体制内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林老师一直坚信,只要中国共产党和劳动人民紧密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前沿,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有益探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