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开心能成为2023年知乎的新知答主。
感谢每一位陪伴的朋友!
我在知乎上面主要回答三类问题,经济、历史(社会)和哲学,这三类问题分别对应着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2023年以来,这三类问题中,我回答最多的是经济。并不是因为我最擅长经济,而是我觉得经济是最重要的。
很多关注社会的朋友,是从意识形态切入的,这诚然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但是,每一个意识形态的背后,都有它自身的经济基础。
80年代中前期,一位叫做张华的大学生因为救一名农民不幸身亡,此事被自由主义者抓住,引发了全社会的讨论,“年轻大学生救一个农民值不值”。舆论一边倒地认为,大学生的价值比农民的价值更高,不应该去救。无疑,这是一种扭曲的意识形态,但是这种扭曲的意识形态,恰恰是当时正在不断瓦解的集体主义经济的反映。
要理解这个社会,不能从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本身中去理解,而要从这个社会的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中去理解。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一个运动过程,都有恰相对立的两种趋势。经济运动也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在恰相对立的两种趋势的对抗中得以前行的。集体的和个人的、资本的和劳动的、自由主义的和凯恩斯的等等,经济之所以“动”,因为经济本身就包含着促使其运动的矛盾。
以凯恩斯主义为例。
在自由竞争时期(1825-1870),市场体制的危机体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这一时期的危机是典型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资本无限扩张的欲望和有限的消费之间产生剧烈的冲突,资本自身有计划的生产和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呈现尖锐的对立。
1870年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危机的形态开始发生变化。从1866年开始,10年一次的危机规律就不复存在。一战前德国展露出明显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萌芽。1929-1933年爆发的大危机,促使美国率先走上国家资本主义的干预道路。这表明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它激烈地反抗着“它的资本属性”,要求资本的总代表(国家)“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最大限度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属性,因此也要求资本的总代表直接干预资本再生产的整个过程。
二战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了国家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时期,国家不直接干预资本的再生产,仅仅作为资本的守夜人提供再生产所必须的外部条件。国家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国家作为总的资本家,出面干预资本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调节各部门比例。
国家垄断时期,每一次出现相对过剩苗头的时候,国家就通过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相结合的方式,直接干预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进而干扰危机的展开。但是,它用以解决矛盾的手段,却为矛盾的进一步深化埋下种子。它一方面刺激生产畸形扩大,另一方面造成资产价格畸高,从根本上削弱了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经济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这首先就体现为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是以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为主要手段的,也就是以公私债务不断攀升为代价的。债务不断攀升,还本付息的压力日益增加,整个经济中一个越来越大的部分被生息资本无偿占有,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日趋减少。通过凯恩斯主义进一步刺激经济的余地不断缩小。相互作用之下形成螺旋下降的恶性循环。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凯恩斯主义有两个明显恰相对立的倾向,一方面,凯恩斯主义能够缓和危机,另一方面,凯恩斯主义却导致不断攀升的债务、不断高企的房价和不断扩大而无处消耗的产能。这两个趋势的反复对抗,构成了凯恩斯主义本身的运动。
在这个运动的初期,负面的作用是次要的,但是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深入,负面的作用不断发生着量变,房价越来越高,产能越来越大,债务越来越多,一旦量的变化越过了某个临界点,就会引发质的变化,之前共生的矛盾体就不能再按照既有的方式运行了。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边界。
列宁说过,理论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具体地研究经济中的一切对抗形式(即矛盾),研究它们的联系和发展,“凡是这种对抗被政治史、法制特点和传统理论偏见所掩盖的地方,都应把它揭示出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经济,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理解经济的基础上真正地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
知乎将我归为经济类答主,我觉得这是很恰当的。
感谢每一位陪伴的朋友,我会更加努力,为朋友们提供更多的优质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