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毛泽东派章士钊赴香港为两岸关系斡旋
毛泽东等老一辈为祖国的统一(包括台湾和平统一,港澳回归)可谓呕心沥血。
1973年5月中旬的一天,一架来自北京的中国民航专机降落在香港启德机场,“为了我们这架专机,香港方面专门封锁了整个跑道,我印象中那天的机场是空空荡荡的”,章含之回忆道。她的93岁老父亲章士钊在家属及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坐轮椅被抬下飞机舷梯。
虽然年逾九旬的章士钊对外宣称是到香港探望第三夫人,但境外媒体毫不费力地猜出这位老人此行的真实目的只有一个——台湾问题。
就是要制造轰动效应
“主席在我们临行前说,我们派一个包机过去,就是要制造轰动效应。你想,在那个年代,一架三叉戟,一大帮家人、护士、警卫,再加上93岁的老人,能不轰动嘛!”章含之说,“一个80岁的人(指毛泽东)派了一个93岁的人来,其实就是想明确地向外传递两岸和解沟通的意图。”
1969年,奚夫人因肺炎去世,章家人希望将在香港的殷夫人接回来,但殷夫人不愿回大陆定居。章士钊于是提出去香港,理由是“孤独”。但考虑到老父亲年事已高,已在外交部工作的章含之和家人都持反对意见。
“后来这个事情不知怎么被主席知道了,他跟章家人开玩笑说,‘你们很不人道,人家要团聚你们却阻挠’,我觉得行老(指章士钊)应该去,现在跟台湾的联系也应该建立起来。”主席一发话,章家人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主席后来关照总理:一定要好好准备,我们派个专机送去,造一点声势!
章含之回去问父亲“你还去得了吗?”父亲说,他一定要去,“这个事情(台湾问题)一直在我心上。”章士钊最终成行。
到港后章士钊出奇地冷静
章士钊到达香港后情绪并不热烈和兴奋,反而“出奇地冷静”,“他似乎意识到他是在履行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次伟大使命”,到香港的第二天,他就急匆匆安排会见各方面的旧友,家人都劝他休息些日子,然而他却急不可待。一周后,章含之带女儿洪晃回北京。
回北京没多久,6月30日夜,章含之接到电话,告之章士钊得了肺炎,得到消息的周总理立即下令组成医疗队连夜办签证赶赴香港但医疗队还没动身,又传来章老先生已去世的消息。
章含之回忆,在章士钊到达香港之前,“张群和二陈(陈立夫、陈果夫)的代表已经到了”,“你告诉总理,我已和台湾来的人接上头、开始工作了,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章士钊为两岸关系斡旋
章士钊终其一生,亦官亦士、亦主亦客的“无党派人士”章士钊一生交游甚广,这使得他在1949年后的中国大陆成为一个很特别的人物。
章士钊与许多国民党元老,如于右任、张群关系很好。“斡旋人”的角色,章士钊再适合不过。1956年8月7日,带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嘱托,章士钊曾从北京乘火车经广州赴香港。
“从1956年开始,父亲每两年去一次香港,因为在香港有个夫人,所以他有个很好的借口去探亲”,一住半年。这实际上也为两岸的交流建立了一个稳定而畅通的渠道。但到了1966年又该启程时,因为“文革”爆发,固定的行程也被打断。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李菁 文)
补充:
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周恩来就通过章士钊做第三次国共合作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并担任了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章士钊始终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就经常奔走于北京、香港之间,利用滞留香港的一些国民党故旧,沟通与台湾的关系,做了很多有益于国家统一的工作。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任务后,章士钊更是深受鼓舞,主动向周恩来请缨去香港,找过去的一些旧关系,做蒋介石的工作,争取第三次国共合作。对于章士钊的要求,中共中央进行了认真研究与讨论,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去香港是可行的,并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同意。随后,章士钊被派到香港去做统战工作。为此,中共中央专门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托章士钊带到香港,想办法通过各种关系转交给蒋介石。
中共在给蒋介石的信中,倡导第三次国共合作,并提出了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办法:第一,除了外交统一中央外,其他台湾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第二,如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拨款予以补助;第三,台湾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第四,国共双方要保证不做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信中结尾说:“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欢迎蒋介石能在祖国统一后回故乡看看。
1956年春,章士钊带着中共中央给蒋介石的信,身负重任来到香港。他先会见了在香港负责国民党文宣工作、主持《香港时报》的许孝炎先生。他是湖南沅陵人,与章士钊是同乡。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和章士钊同为国民参政员,交往密切,关系甚好。抗战胜利后,章士钊去了上海,他在南京,后来,他逃往台湾,章士钊则留在大陆,许久没有见面了。章士钊向他谈了中共统一祖国,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设想与诚意,并托他转交中共中央给蒋介石的信。他听后感到事关重大,即从香港飞往台北,直接到蒋介石的“总统府”,亲手将中共的信交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展开中共的信件,反复看了几遍,然后是长时间的沉默无语,没有作任何表示。经过认真考虑后,蒋介石突然召许孝炎回台北,说有要事相商。于是,许孝炎急忙飞回台北。在“总统府”,蒋介石与许孝炎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蒋介石说:“基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针对中共发动的和平统一攻势,决定派人往北平一行,实际了解一下中共的真实意图。至于人选,不拟自台湾派出,而在海外选择。”说完后,他让许孝炎推荐人选。许孝炎考虑了一下,当即提出三个人选,请蒋介石从中决定一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