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试论八一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联系和区别
【出处】江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704
【作 者】胡松
八一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而举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它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近几年来,史学界对这两次起义的研究,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都有很大的进展;成果亦相当丰硕。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方法,从战略上、军事上、策略上以及土地革命问题上作点粗略的分析,考察一下这两次起义的联系和区别,是很有意义的。
一,战略上的联系与区别
众所周知,大革命失败以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建立起了比北洋军阀更为凶残的法西斯统治。他们颁布了一系列反动的法令和提案,对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实行了极端残暴的白色恐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消除了投降路线,采取了武装暴动对付反革命屠杀的暴动政策。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二日,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改组了中共中央,成立了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陈独秀下台,右倾投降主义宣告结束,武装斗争路线开始成为全党的基本路线。十三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对政局宣言,谴责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反动罪行。决定退出武汉政府,继续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进行坚决的斗争。在一九二七年十月的中共通告第十号就曾写道:“中央在宣布与国民党的武汉政府破裂之后,立即决定民众武装暴动的新政策,规定湘鄂粤赣的四省秋收暴动的计划。而叶挺军队的南昌暴动,便是这一民众暴动,推翻‘军阀国民党’的政权之总政策中的一个计划”。可见“南昌八一暴动,是决定在四省秋收暴动以后”。但由于客观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反动派要进行清党反共,阴谋消灭我党所掌握和所影响的叶、贺部队。所以我党集中主要力量,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南昌起义后仅仅四十多天的时间里,就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这说明,八一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当时临时中央一个战略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穷凶极恶地镇压革命的时刻而点燃起来的革命烈火。都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反击。
二,军事上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从起义的领导来看,南昌起义是在临时中央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上组织的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共产党前敌委员会领导的。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是“八七”会议后,作为中央特派员去湖南领导的。毛泽东任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最高领导机关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
其次,从参加这两次起义的军事力量来看,南昌起义的主要军事力量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贺龙二十军,叶挺十一军二十四师,蔡廷锴十一军十师,以及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朱德指挥的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公安局所辖的两个保安队,还有广东农军、武昌农讲所农政训练班的学员等。这些军事力量,其主体大都是经过大革命和北伐战争洗礼的,我党所能掌握的正规部队。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的主要军事力量是平江、浏阳农军,安源的工人武装,以及未赶上南昌起义的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从其参加的军事力量来看,主要是由我党掌握的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组成的。
但是,“八七”会议以前,中央计划是:以南昌起义为中心,秋收起义则配合之,“把南昌政变的意义向城市和乡村作极广大的宣传,鼓动农民开始秋收暴动,鼓动工农群众热烈响应南昌政变”,给南昌起义“以有力的响应”,“以牵制唐军对南昌的压力”。(注:《中共中央关于组织秋收暴动与实行土地革命给湖南省委的指示信》。)直至南昌起义部队南下,秋收起义取得了独立发展的地位后,中央才改变部署,才不再作为对南昌起义的配合行动。
从这两次起义的领导、军事力量以及中央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出:这两次起义都是在临时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军事行动,是向国民党蒋介石武装反击作战的不同的两个战场,是我们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即不像大革命时期那样,武装斗争是由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但军事指挥权几乎全部被国民党右派所垄断。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的:“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12~513页。)这两次起义,它以“朱毛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而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三,策略上的联系与区别
大革命失败以后,当时我们党认为,长江流域以及北方均成为反革命混战的场所。而唯广东军事地理上占有优势,工农运动也可称之为核心。加上财政丰裕,交通灵便,可以取广东为革命根据地。所以南昌暴动后,南下广东,占据东江海口,可望苏联接济,又可以福建为后方,这是在南昌起义原计划之内的。从这个原计划可以看出,南昌起义是以城市暴动,充实力量,然后南下,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以实现第二次北伐为目的的。起义部队没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和建立工农政权的目的,而是打着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和国民革命军的番号,“暴动时要戴着国民党的帽子”“到瑞金以后,已经在原则上决定要建立工农政权了,便是还舍不得一块国民政府的招牌,直到汕头失守,才决定取消国民党的名义。”(注: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104页。)打出共产党的旗帜。
而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一开始就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帜,一九二七年八月十八日召开的、改组后的湖南省委第一次会上就决定,“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注:肖克、何长工:《秋收起义》,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页。)会议还明确指出:“国民党这块招牌已经无用”,因为“国民党这个工具完全为军阀夺去,变成军阀争权利抢地盘的工具”,“压迫民众、屠杀民众的工具”,“国民党变成军阀党了”,因而会议“主张用共产党的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暴动。(注: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114~115页。)并把参加起义的革命士兵和工农武装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我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树起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当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到挫折时,毛泽东当机立断,及时停止进攻长沙的计划,沿着湘赣边界向罗霄山脉中段退却。十月,秋收起义的部队终于在井冈山落下脚来,成功地将革命工作的重点由城市转入了农村。
由此可见,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暴动。南昌起义基本上还是沿用国际共运和我党一战时期的传统方式,打着国民党的旗帜,搞城市暴动。而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完全突破了传统方式,把党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乡村去,在农村发动贫苦农民进行暴动。从形式上来看,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与当时蔡和森同志提出的“两湖计划”内容很相似,更象马日事变后湖南农民围攻长沙的反许行动的继续。
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和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暴动,正因为突破了传统方式,逐步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转移,所以被临时中央指斥为“完全违背中央策略”的。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政治纪律决议案》指出:“湖南省委委员彭公达、毛泽东、易礼容、夏明翰,应撤消其现在省委委员资格”。“毛泽东同志为八七紧急会议后中央派赴湖南改组省委执行中央秋暴政策的特派员,事实上为湖南省委的中心,湖南省委所作的错误,毛同志应负重要的责任,应予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这说明,临时中央对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向农村转移是很不满意的,其中又主要是对毛泽东同志。但是,正是这个伟大的战略转移,标志着我们党创立工农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正如“决议”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立了工农革命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正确的历史评价正是毛泽东同志为党、为中国革命而作出的杰出贡献,也是比南昌起义更进一步的地方。
四,土地革命问题上的联系与区别
南昌起义前,由于革命发展客观进程的限制,也由于党对土地革命有一个认识过程,因此,在南昌起义前,党虽然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号,但是土地革命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并没有开始。“七一五”以后,党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经过血的教训,党对土地革命的认识有了飞跃。七月二十日,中央发布《中央通告农字第九号》,旗帜鲜明地把土地革命当作党的中心工作突出提到全党面前,指出中国革命已“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阶段”,党的责任就在于“积聚一切革命势力,开展这一革命的新阶段土地革命。”作为实行土地革命第一步的实际行动,南昌起义第一次公开举起土地革命大旗。起义发动后的第六天召开的“八七”会议,就把土地革命以纲领的形式明确下来。在起义的过程中,起义军领导人多次研究了土地革命政纲,并且进行了宣传,也展开了一些打土豪的活动。经验证明,这些活动是使土地革命运动进入分田阶段的必经之路。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实践中,既坚持了中央土地革命思想的正确方面,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央的土地革命思想,提出了许多非常正确的意见,他在党内最先提出了“全般解决”(注:《中共湖南省委给中共中央的信》(1927年8月20日)。)农民土地的《土地纲领》。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还在会上建议讨论以土地数量划一没收的标准,在湖南省委讨论秋收起义的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提出:一、中国大地主少,小地主多,贫农要求的土地又多,单只没收大地主土地,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必须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交给农民;二、没收土地的办法,要由我们党制定一个土地政纲,没收土地的全部办法要由农协或革命委员会执行;三、对被没收土地的地主,须有适当的安插,以安人心;四、宣布废除对农民的各种苛税,征收农业税。毛泽东这一彻底的土地革命思想,实际上纠正了中共中央只没收反革命、大地主及祠堂庙宇公共土地,对中小地主实行二五减租的不彻底策略思想。
毛泽东提出的上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正确思想是在尔后引兵井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中,逐步付诸实践,并在初步总结土地斗争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土地纲领《井冈山土地法》。正如毛泽东所指出:它法是“一九二七年冬天至一九二八年冬天一整年内土地斗争经验的总结”。
综上所述,湘赣边界秋收暴动与八一南昌起义,是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这种联系,表现在这两次起义都是在临时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军事行动。这种区别,表现在后者较前者更进了一步。
〔1928年2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取得井冈山斗争的第一个胜仗,攻克宁冈县城新城,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的第一次"进剿"。油画《新城大捷》。〕
本文来源『兴华论坛』 http://bbs.1911.cn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