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西德人在50年代创造了经济奇迹的话,历史学家们(亲西方的)也绝不否认东德在六十年代有它自己的经济奇迹。而东德能创造它的经济奇迹更值得一提,因为它是在种种远远不如西德的各种条件下实现的。以下三点都是纯经济的
问题:1.资金和设备的严重缺乏。苏联人在他们的占领区内不客气地搬走了很多物资、设备,如象火车机车,发电厂,机床、卡车等等,据说有3亿5千万英磅。东德人还要赔偿战争损失费,在被占领的初期有1/3的产品被运走抵债,据估计东德比西德的平均赔偿费高20(2,500马克∶140马克)至200倍(由于算法各异)而西德人还有马歇尔计划所保证的美援。自然,还要交付被占领(即苏军)费用。2.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从1950—1961,移民到西德的人在2—3百万之间,多数是年轻和有技术的人。3.不利的外贸环境。东德不能得到原来的市场,转过来和一些穷朋友做生意,还要加上苏联定的不利条件。东德人在50和60年代,即1950—1970,把国民收入翻了两翻。到1969年,东德的工业产量已经比1936年时的整个德国还要多。而且,他们的人均水平超过了英国。还有罗马尼亚,这个东欧相对来说比较贫穷的社会主义国家,在70年代的头八年中人均GNP的年增长率为9.9%,几乎是世界第一,只有沙特阿拉伯和也门超出。同一张世界银行给出的表上有对应的数字:美国仅2.0%,西德2.2%,法国3.1%,日本3.6%,英国1.6%,苏联4.4%,东德4.9%,波兰6.3%,保加利亚5.7%,南斯拉夫5.1%。我们中国只有4.5%,但人均GNP已为1977年的410美元。罗马尼亚虽然相对地贫穷,但其人均GNP仍然领先中国二十年,而东德又领先于她20年。如果来比较计划经济和市场社会主义的实践,前者要成功得多。回到1989年初去看,《纽约时报》有过这样一段评论:“在波兰和南斯拉夫的经济衰退之中有一个经济繁荣的岛屿,这就是与之适成鲜明对比的成功的东德中央计划经济。在东欧,东德的生活水平是最高的——差不多比苏联高30%,比匈牙利的市场社会主义高50%,东德的经济没有失业,生产力水平为西德的80%,而且它还有一个社会安全网络使得每一个人至少有基本的生活保证。再来对照最先把市场开放给西方资本的南斯拉夫,当时已经欠外债200亿美元,国家要依靠西方的贷款来维持,16%的失业,200%的通货膨胀,还有内部的各种纷争,实际已经陷入危机之中。
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而且采用了不同的模式。东德的人均G N P领先于英国,苏联与意大利为伍,南斯拉夫与罗马尼亚只能算南美的水平。认为我们原有经济体制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在西方,这个论点是这样来表述的:计划经济是一种没有效率的经济,它顶多适用于工业化的过程中,而不适用于工业化以后的社会。请问,有谁能够证明这一点呢?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央计划经济在一个更发达和复杂的经济会失去它原有的效率,是因为信息太多。但是,自从计算机出现以后,人们计划能力增加得远比经济发展速度快多了。如果真有人试图证明这一点,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宣扬这一点,是为了说明只有市场经济才是合理的选择。可惜,这样的喧嚣往往得手。实际上,苏联出现的经济问题远不是不可克服的,比起前面提到的美国经济发展中已经遇到和将要遇到的困难,那真是小巫见了大巫。我想,是不是以不提三阶段为好,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在各国出现的问题是动态的,而且各个国家的实际业绩也不一样,比较起来,东德的花头最少,生产力水平也最高。概而言之,苏联式的计划经济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作调整。但究竟在怎样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比如说5000—10000美元,问题就会比较多,这仍然是不好下结论的。因为东德的水平超过了英国,如果东德不被西德吃掉,恐怕英国的经济学家没有权利来攻击这样一种计划经济。我倾向于强调这样两点:第一,苏式计划经济作为第一个有影响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成功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挑战,为世界各国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者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第二,就象现存的任何一种经济模式都不是完美的一样,苏式计划经济也有它的弱点;克服这些弱点也有两种选择,即在计划经济体制内作一些调整,或者搞计划经济加市场调节以及市场社会主义。还有一点也需要讨论,如果一种经济模式出了问题就立刻要把它抛弃,这也是幼稚性的表现。倘若那样,资本主义早就不存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有一个阶级来自觉地、有效地捍卫这个剥削制度。无论历经多少困难,只要资产阶级还在,这个制度也就延续下来了。而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受到来自资本主义的巨大压力,不大容易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作试验和探讨,以求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经济制度。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