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布尔什维克党为完成社会主义社会
建设和实施新宪法而斗争
(1935—1937年)
一1935一1937年间的国际形势。
经济危机的暂时缓和。新的经
济危机的开始。意大利强占阿
比西尼亚。德意两国武装干涉
西班牙。日本侵入中国中部。
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的开始
1929年下半年在资率主义各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一直继续到1933年底。然后工业低落暂时停止,危机转为停滞,接着工业开始略见活跃,略见上升。但这次上升之后并没有接着就出现在新的较高的基础上的工业繁荣。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甚至不能上升到1929年的水平。到1937年年中只达到这一水平的百分之九十五至百分之九十六。而到1937年下半年又爆发新的经济危机,首先卷进去的是美国。到1937年底,美国失业人数又增加到了一千万。英国失业人数也开始迅速增加。
这样,各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从不久前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恢复过来就陷入了新的经济危机。
这种情况使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矛盾更加剧烈了。因此,各侵略国愈来愈趋向于以掠夺其他防御能力薄弱的国家来弥补国内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并且这次除人家知道的德日两个侵略国外,还加上了第三个国家——意大利。
1935年,法西斯意人利侵犯阿比西尼亚,并征服了它。意人种侵犯阿比西尼亚,从“国际法”来看是没有任何根据或理由的,它是采取当时法西斯分子惯用的方式,不宣而战,偷偷地干的。这不但打击了阿比西尼亚,而且也打击了英国,打击了英国从欧洲到印度和亚洲的海上通道。英国想阻止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站稳脚跟,没有得到什么钻果。后来,意大利为了便于自由行动,就退出国际联盟,并加紧扩充军备。
于是,就在从欧洲到亚洲的最短的海上通道上结成了一个新的战争纽结。
法西斯德国用单方面的行动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并决定实现它用暴力修改欧洲国家边界的计划。德国法西斯分子毫不隐晦地说,他们的目的是要征服邻国,至少是占领这些国家里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这个计划预定首先占领奥地利,随后打击捷克斯洛伐克,然后也许|打击波兰,那里也有整整一片与德国毗邻的德意志人居住区,然后……然后“再看分晓吧”。
1936年度,德意两国开始对西班牙共和国实行武装干涉。意大利和德国借口援助西班牙法西斯分子,得到了可能悄悄地把自己的军队开进了西班牙境内,即开到法国背后,又把自己的舰队开进西班牙的水域——南面到巴利阿里群岛和直布罗陀一带,西面到大西洋一带,北面到比斯开湾一带。1938年初,德国法西斯分子强占了奥地利,侵入多瑙河中游,并扩展到欧洲南部,进到亚得利亚海附近。
德意法西斯分子在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时向大家担保,他们在西班牙是进行反对“赤色分子”的斗争,并没有其他任何目的。但这是用来愚弄头脑简单的人的一种蠢笨拙劣的手腕。其实,他们是打击英国和法国,因为他们把英法两国通向其亚洲和非洲的广大殖民地领土的海上通道截断了。
至于强占奥地利,要说这是德国同凡尔赛条约作斗争,是德国为保护“民族”利益而力求收回因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而丧失的领土,那已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了。奥地利无论战前或战后都不是德国的领土。德国用暴力兼并奥地利,就是用蛮横的帝国主义手段侵占别国的领土。选种做法无疑暴露了法西斯德国想称霸西欧大陆的野心。
这首先是对法国和英国利益的打击。
于是就在欧洲南部,在奥地利和亚得利亚海一带。以及在欧洲最西部,在西班牙及其周围水域,结成了两个新的战争纽结。
1937年,日本法西斯军阀侵占北平,侵入中国中部,占领了上海。日本军阀侵入中国中部,也像几年前侵入东三省一样,用的是日本方式,即偷偷地干的,办法就是玩弄骗术,借日方自己制造的种种“地方事件”找岔寻衅,用实际行动破坏一切“国际的准则”、条约和协定等等。日本占领天津和上海,就抓到了同中国这一广阔市场通商的钥匙。这就是说,只要日本掌握着上海和天津,就随时都能把英美从它们有巨额投资的中国中部驱逐出去。
当然,中国人民及其军队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中国规模巨大的民族运动的高涨,中国众多的人口和广阔的疆土,以及中国民族政府誓将中国解放斗争进行到底,直到完全把侵略者逐出中国国境的决心,——这一切都毫无疑问地说明,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中国是没有也不可能有前途的。
但另一方面,当日本还掌握着同中国通商的钥匙的时候,它对中国进行的战争实际上就严重地打击了英美的利益,这同样也是没有疑问的。于是,在太平洋,在中国一带,又形成了一个战争纽结。
所有这些事实表明,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实际上已经开始。它是不宣而战.悄悄开始的。许多国家和民族都不知不觉地陷进了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的漩涡。这次战争是由三个侵略国,即由德意日三国的法西斯统治集团在世界不同的角落挑起的。战争在从直布罗陀至上海这样广阔的地域内进行着。被卷入战争漩涡的已有五亿以上人口。这次战争归根到底是反对英法美的资本主义利益的,因为它的目的是要重新分割世界和势力范围,使侵略国得到利益而使这些所谓民主国家受到损害。
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的目前特点在于,进行和开展这次战争的是几个侵略国,而其他国家,即战争锋芒所指向的“民主”国家,却装作这次战争与它们无关的样子,袖手旁观,节节退让,吹嘘自己爱好和平,责骂法西斯侵略者,并……步一步把自己的阵地奉送给侵略者,同时却硬说它们在准备回击。
由此可见,这次战争是相当奇怪和带有单方面性质的战争。但它终究是一次残酷的和野蛮的侵略战争,是使防御能力薄弱的阿比西尼亚人民、西班牙人民和中国人民受到蹂躏的战争。
如果认为这次战争的这种单方血性质是由于各“民主”国家军事力量或经济力量薄弱,那是不正确了。各“民主”国家无疑要比法西斯国家强大。目前正在扩大的世界大战所以具有单方面的性质,是由于各“民主”国家没有结成反对法西斯国家的统一战线。这些所谓的“民主”国家当然不会赞同法西斯国家“走过了头”,并且害怕法西斯国家势力的加强。但她们更害怕欧洲工人运动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认为法西斯主义是对付这一切“危险”运动的“良好消毒剂”。因此.各“民主”国家中的统治集团,特别是英国执政的保守党.只限于采取种劝导猖狂的法西斯头目们“不要走过了头”的政策.同时还暗示,他们“完全谅解”和基本上同情法西斯头目们对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采取反动警察政策。英国统治集团在这里所采取的政策.大体上和俄国自由保皇派资产者在沙皇制度下所采取的政策相同,当时俄国自由保皇派资产者就是既害怕沙皇政策“走过了头”,但是更害怕人民,所以就采取劝导沙皇的政策。亦即勾结沙皇反对人民的政策。大家知道,俄国自由保皇派资产阶级因采取这种两面政策而吃了大亏。可以断定,英国统治集团及其法国和美国的朋友们也会得到历史的报应的。
苏联看到这样一种国际局势,当然不能把这种严重事变置于不顾。侵略者发动的任何一次战争,即使规模不大,也是对爱好和平国家的威胁。至于“不知不觉地”落到各国人民头上并且已包括了五亿多人口的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更不能不是对各国人民.首先是对苏联的极严重的威胁。德意日三国“反共联盟”的成立,就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国家一方面执行自己的和平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强我国边境地区的防御能力,加强红军和红海军的战斗准备。1934年底.苏联加入了国际联盟,因为苏联知道,国际联盟虽然软弱,终究可以成为一个揭露侵略者的场所,成为一种虽很软弱但多少总能阻碍战争爆发的和平工具。苏联认为,在目前这样的时候,即使是国际联盟这样一个软弱的国际组织,也不应当忽视。1935年5月,法苏两国签订了互助条约以防止侵略者可能的进攻。同时,同捷克斯洛伐克也签订了同样的条约-1936年3月,同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了互助条约。1937年8月,同中华民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工农业的继续高涨。第二个-
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农业的改
造和集体化的完成。干部的意
义。斯达汉诺夫运动。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提
高。苏维埃革命的力量
在各资本主义国家里,1930--1933年经济危机过去以后二年,又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而苏联在整个这一时期,工业一直在继续高涨。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到1937年年中只勉强达到]929年水平的百分之九十五至百分之九十六,并且到1937年下半年又进入了新的经济危机时期。面苏联工业却蓬勃发展。到1937年底达到了1929年水平的百分之四百二十八,比战前水平增长了六倍以上。
这些成就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造政策的直接结果。
由于获得了这些成就,第二十五年计划在工业方面提前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4月1日,即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问内完成了。
这是社会主义最大的胜利。
农业方面也差不多达到同样的高涨。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从1913年(战前)的一亿零五百万公顷增长到1937年的一亿三干五百万公顷。粮食产量从1913年的四十八亿普特增长到1937年的六十八亿普特;籽棉产量从四千四百万普特增长到一亿五千四百万普特;亚麻(纤维)产量从一千九百万普特增长到三千一百万普特,甜菜产量从六亿五千四百万普特增长到十三亿一千一百万普特,油料作物产量从一亿二千九百万普特增长到三亿零六百万普特。
应当指出,单是集体农庄(国营农场除外)在1937年供给国家的商品粮,就达到十七亿普特以上,即比地主、富农和农民在1913年所供给的总数至少多四亿普特。
农业中只有畜牧业一个部门仍然落后于战前水平,而且继续保持着缓慢的发展速度。
至于农业集体化,那末可以说已经完成了。集体农庄在1937年包括的农户达一千八百五十万户,即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三,而集体农庄的谷物播种面积刚已占农民的全部谷物播种面积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九。
改造农业和大力供给农业以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所产生的成果。已经历历在目。
由于工农业改造的完成,国民经济已装备了丰富的头等拄术。工业和农业。运输业和军队,都已获得大量新的技术,大量新的机器和机床、拖拉机和农业机器、机车和轮船.大炮和坦克、飞机和军舰。必须配备几万以至几十万受过训练.能够驾驭所有这些技术并充分发挥这些技术的作用的干部。没有这一点,没有足够数量的掌握技术的人材,技术就有可能变成一堆废铁。这是严重的危险,它的造成是由于能够驾驭技术的干部增加的速度赶不上并且远远落后于技术增长的速度。而使事情复杂化的是,我们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这种危险,认为有了技术,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从前人们是过低估计技术和鄙视技术,而现在刚是过高估计技术,把技术变成了偶像。人们不了解。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材,技术就是死的东西。人们不了解,只有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材,技术才能产生高度的生产率。
因此,掌握技术的干部问题,就有了头等重要的意义。
必须使我们的工作人员且过分迷信技术和低估干部的作用转变为注意掌握技术,精通技术,在培养大量的能够驾驭技术并充分发挥技术技能的干部方面狠下功夫。
从前,在改造时期的初期,在国内痛感缺乏技术的时候,党提出了“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现在,在技术已经很丰富.改造时期已基本结束.国内感到干部奇缺的时候,党应当提出新的口号,把大家从注意力从技术上转到人材上,转到能够充分利用技术的干部上。
在这方面,斯大林同志1935年5月在红军学院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起了巨大的作用。
斯大林同志说“从前我们说:‘技术决定一切’。这个口号
曾经帮助我们消灭了十分缺乏技术的现象,在一切工作部门
里建立了极其广泛的技术基础,使我们能够用头等技术来武
装我们的人材。这是很好的。但这还远远不够。为了把技术
运用起来并得到充分利用,就得要有掌握技术的人材,就需要
有能够精通并十分内行地运用这种技术的干部。没有掌握技
术的人材,技术就是死的东西。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材,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如果在我们的头等工厂里,
在我们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里,在我们的运输部门里,在我
们的红军里,有足够数量的能够驾驭选种技术的干部,那么我
们国家所得到的效果,就会比现有的要多两三倍。正因为如
此,现在应当特别注意人材,特别注意干部,特别注意掌握技
术的工。正因为如此。“技术决定一切”这个旧口号,反映
了我们十分缺乏技术的过去的时期的口号,现在应当用新口
号,用“干部决定一切”口号来代替了。这是现在的主要问
题。……毕竟应该了解:人材、干部才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
最宝贵的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应该了解,在目前的条件下,
‘干部决定一切’。如果我们在工业、农业、运输业和军队中拥
有大量的优秀干部.那么我们的国家就将是不可战胜的。如
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干部,那我们就会寸步堆移。”
于是,加速培养技术干部和迅速掌握新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就成了头等重要的任务。
斯达汉诺夫运动是这种干部增长的最明显的例子,是我们的人材已掌握新技术和劳动生产率已进一步增长的最明显的例子。这个运动在顿巴斯,在煤炭工业中产生和开展起来,随即扩展到其他工业部门,推广到运输业,后来又普及到农业。这个运动之所以称为斯达汉诺夫运动,是因为它的发起者是“中央伊尔敏诺”矿井(顿巴斯)的采煤工人阿列克塞·斯达汉诺夫。还在斯达汉诺夫以前,尼基塔·伊点托夫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采煤纪录。1935年8月31日,斯达汉诺夫在一班工作时间内采煤一百零二吨,超过普通采煤定额十三倍。这一榜样促成了工人和集体农庄庄员提高生产定额,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群众运动的诞生。汽车工业中的布塞根,制鞋工业中的斯美塔宁,运输业中的克里沃诺斯,森林工业中的穆辛斯基,纺织工业中的叶沃多基亚·维诺格拉多娃和玛丽亚·维诺格拉多娃,农业中的玛丽亚·杰姆铁科、玛丽娜-格娜田科,普·安格林娜.波拉古亭,科列索夫.科瓦尔达克和波林等,就是斯达汉诺夫运动第一批先驱者的名字。
继他们而起的还有其他先驱者,还有超过第一批先驱者的劳动生产率的整批整批先驱者。
1935年11月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全苏斯达汉诺夫工第一次会议,以及斯大林同志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对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开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见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第581页――583页。――译者注
斯大林同志在这次讲话中说:“斯达汉诺夫运动表现了社会主义竞赛的新高涨,表现了社会主义竞赛的新的更高的阶段,……在过去,在三年以前,在社会主义竞赛的第一个阶段的时期内,社会主义竞赛并不一定和新技术相联系。而且在当时,我们本来也几乎没有什么新技术。相反,社会主义竞赛的现阶段,即斯达汉诺夫运动,却一定和新技术相联系。没有新的更高的技术,就不会有斯达汉诺夫运动。在座的这些人,斯达汉诺夫、布塞根、斯美塔宁、克里沃诺斯、昔罗宁、两位维诺格拉多娃以及其他许多同志。都是新的人材,都是完全掌握了本行的技术、驾驭并推动着这种技术前进的男女工人。三年以前,我们没有这样的人材。或者是几乎没有这样的人材……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意义就在于:这一运动打破了不高的旧的技术定额。而且往往超过了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这样就使我国在实际上有可能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有可能把我国变成最富裕的国家。”然后,斯大林同意在说明斯达汉诺夫工的工作方法和阐明斯达汉诺夫运动对于我国前进的巨大意义时说:
“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斯达汉诺夫工同志吧。这是
些什么人呢?他们大都是年轻的或中年的男女工人,是有文化
素养、有技术素养的人材,他们作出了准确工作和认真工作的
榜样;他们在工作中善于珍惜时间的因素,他们学会了不仅用
分而且用秒来计算时间。在他们中间,大多教人都学过所谓
基本技术知识,而且还在继续充实自己的技术知识。他们没
有某些工程师、技师和经济工作人员的那种保守主义和顽固
思想;他们勇敢地前进,打破旧的技术定额,创造新的更高的
技术定额;他们对我国工业领导者制定的设计能力和经济计划提出修改,他们往往补充和修改工程师和技师的意见,他们时常教导工程师和技师,并推动工程师和技师前进,因为他们是完全掌握了本行技术并善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的人材。今天斯达汉诺夫工还不很多,可是明天他们一定会增加十倍,——这一点有谁能怀疑呢?斯达汉诺夫工是我国工业的革新家,斯达汉诺夫运动代表着我国工业的未来,它包含着工人阶级未来文化技术高涨的种子,它为我们开辟了达到很高的劳动生产率指标的唯一途径,即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需的,为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所必需的劳动生产率指标的唯一途径,——这一切难道不是都很明白码?”
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开展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为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创造了条件。
在第二十五年计划内,工人和职员的实际工资增加了一倍以上。工资基金在1933年为三百四十亿卢布,而到1937年则已增加到八百一十亿卢布。国家的社会保险基金在1933年为四十六亿卢布,而在1937年则已增加到五十六亿卢布。但仅在1937年这一年内,国家用在工人和职员的保险方而,用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需要方面,用在疗养院、天然疗养地、休养所和医疗方面的经费,就大约有一百亿卢布。
在农村,集体农庄制度已最终巩固。1935年2月举行的集体农庄突击队员第二次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农业劳动组合章程,以及集体农庄的全部耕地归集体农庄永久使用的规定,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甩。由于集体农庄制度的巩固,农村中的贫穷和生
见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第587页――588页。――译者注
活无保障的现象已经消灭。三年以前,每个劳动日只能分到一、两公斤粮食,而现在,产粮区的大多数集体农庄庄员每个劳动日已能分到五至十二公斤粮食,许多人甚至能分到二十公斤,此外还能分到其他产品和现金。已有几百万集体农庄农户,在产粮区每年分到五百至一千五百普特粮食,在棉花、甜菜、亚麻、牲畜,葡萄酒,柑橘和蔬菜产区每年分到几万卢布的收入。集体农庄富裕起来了。建筑新粮仓和仓库已成为集体农庄农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因为原有的贮藏室的设计只考虑到每年分到少量产品,对于现在集体农庄庄员的新的需要是十分之一也不能满足的。
1936年,鉴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政府颁布了禁止堕胎的法律。同时又拟定了大规模建筑产科医院、托儿所,乳品厨房和幼儿园的计划,1936年,用于这些设施的拨款达二十一亿七千四百万卢布,而1935年只有八亿七千五百万卢布。还有一项专门的法律规定给多子女的家庭大量补助。按照这个法律,1937年支出的补助金达十亿卢布以上。
由于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新学校的建设,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国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学校建设工作。小学和中学学生人数1914年为八百万,而1936--1937年已增加到二千八百万。高等学校学生人数1914年为十一万二千,而1936—1937年已增加到五十四万二千。
这是一次文化革命。
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状况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表明了我国苏维埃革命的强大有力和不可战胜。过去的革命所以遭到灭亡,是因为它们给了人身自由之后没有可能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话状况得到切实的改善。它们的根本弱点就在这里。我国革命和其他一切革命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仅使人民摆脱沙皇制度、摆脱资本主义而获得了自由,并且根本改善了他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
生活状况。我国革命所以有力量而且不可战胜,原因就在这里。
斯大林同志在全苏斯达汉诺夫工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时说!
“在世界上,只有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才不仅向人民显示
了自己的政治成果.而且显示了自己的物质成果.在过去的
一切工人革命中.我们知道,只有一次革命勉强得到过政权。
这就是巴黎公社。但巴黎公社没有存在多久。固然,它也企
图打破资本主义的枷锁,但是没有来得及打破,更没有来得及
向人民显示革命的幸福生活的物质成果。只有我国革命才不
仅打破了资本主义的枷锁.给了人民自由,而且给人民创造了
富裕生活的物质条件。我国革命所以有力量而且不可战胜,
原因就在这里。”
三 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苏联新宪法的通过
1935年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第七次代表大会决定修改1924年通过的苏联宪法。苏联宪法必须修改,是因为从1924年以来,即从通过第一个苏联宪法以来,苏联生活中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在过去那些年代里,苏联阶级力量的对比已经完全改变:新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已经建立起来,富农已被消灭,集体农庄制度已经获得胜利,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确立起来,成为苏维埃社会的基础。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已有可能使选举制度更加民主化,已有可能实现普遍、平等,直接和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制度。
见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第590页――591页。――译者注
由斯大林同志主持的专门的宪法委员会,拟定了苏联新宪法的草案。草案经过了五个半月之久的全民讨论。宪法草案被提交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讨论。
1930年11月,召开了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大会的任务是批准或表决苏联新宪法草案。
斯大林同志在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作关于新宪法草案的报告,叙述了自1924年通过的宪法以来苏维埃国家内发生的基本变化。
1924年宪法是在新经济政策第一个时期制定的。当时,苏维埃政权还容许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同时发展资本主义。当时,苏维埃政权打算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体系竞赛过程中组织和保证社会主义在经济方面对资本主义的胜利。当时,“谁战胜准”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建立在旧的贫乏的技术基础上的工业,还没有达到战前水平。当时农业更不成样子。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只不过是个体农户汪洋大海中的一些零星小岛。当时还不是要消灭富农,而只是限制富农。在商品流转方面,社会主义成分还只占百分之五十左右。
1936年苏联的情况已经不同了。到1936年,苏联经济已经完全改观了。到这时候,资本主义成分已完全消灭,社会主义体系已在国民经济一切部门获得了胜利。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的产量已超过战前六倍,并完全排挤了私人工业。在农业方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用新技术装备起来的机械化的社会主义生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体系,已获得了胜利。到1936年,富农阶级已完全消灭了,而个体成分在国家的经济中已不起什么重大作用。全部商品流转已集中在国家和合作社手中。人剥削人的现象已被永远铲除。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确立起来,成为社会主义新制度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社会中已永远消灭危机、贫困、失业和破产。已为苏维埃社会的全体成员过富裕而有文化的生活创造了条件。
斯大林同志在报告中说苏联居民的阶级成分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地主阶级和旧时的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在国内战争时期就被消灭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又消灭了所有的剥削分子——资本家,商人.富农和投机分子。现在只留下了已被消灭的剥削阶级的少数残余,而完全消灭这些残余不过是最近时期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苏联劳动者——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已经起了深刻的变化。
工人阶级已不再象资本主义制度下那样是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它已消来了资本主义,从资本家手中夺得了生产资料而把它变成了公有财产。它已不是原来的旧的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了。掌握国家政权的苏联无产阶级已变成一个崭新的阶级。它已变成摆脱了剥削、消灭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确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工人阶级,即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工人阶级。
苏联农民的情况也同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时代有两千多万分散的个体农户——小农户和中等农户,都是单独在自己的份地上辛辛苦苦地耕作。他们使用落后的技术,受地主.富般,商人.投机分子和高利贷者等等的剥削。现在在苏联成长越来的是崭新的农民,因为那些剥削农民的地主.富农、商人和高利贷者已不存在了。绝大多数农户已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的基础不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而是在集体劳动基础上成长起来的集体所有制。这是摆脱了一切剥削的新型农民。这样的农民也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o
l。苏联知识分子也发生了变化。苏联知识分子就其大多数来说,已经是崭新的知识分于。他们大多数是工农出身。
他们不象旧知识分子那样为资本主义服务,而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知识分子已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等的一员。这些知识分子同工人和农民一起建设着社会主义新社会。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摆脱了一切剥削的新型知识分子。过样的知识分子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这样,苏联劳动者之间的阶级界限正在消除,旧的阶级特殊性正在消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间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矛盾正在缩小和消除。于是就造成了社会在道义上政治上一致的基础。
苏联生活中的这些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在苏联获得的这些有决定意义的成就,都在苏联新宪法中得到了反映。
按照这个宪法,苏维埃社会是由工人和农民这两个友好的阶级组成,工人和农民之间还存在着阶级差别。苏堆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的政治基础是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它由于推翻地主资本家政权和争得无产阶级专致而得以成长壮大。
苏联全部政权属于体现为劳动者代表苏维埃的城乡劳动者。
苏联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苏联最高苏维埃。
苏联最高苏维埃由平等的两院——联盟院和民族院组成,由苏联公民按普遍、直接、平等和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制度选出,任期四年。
苏联最高苏维埃的选举象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的选举一样,是普遍的。这就是说,所有年满十八岁的苏联公民,不分种族和民族,不分信仰、教育程度、居住期限.社会出身、财产状况以及过去的活动,都有选举代表和被选为代表的权利,只有精神病患者和由法庭判决褫夺选举权者除外。
代表的选举是平等的;这就是说,每个公民都有一票选举权。
所有公民都按平等原则参加选举。
代表的选举是直接的。这就是说,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从村的和市的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到苏联最高苏维埃,都采用直接选举的办法由公民直接选出。
苏联苏维埃,苏维埃在两院联席会议上选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人民委员会。
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在苏联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所有苏联公民都享有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享有在年老以及患病和丧失劳动能力时获得物质保证的权利。
妇女在一切活动方面都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苏联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一律平等,是确定不变的法律。
一切公民都有信仰自由和进行反宗教宣传的自由。
为了巩固社会主义社会,宪法保障言论、出版、集会和召开群众大会的自由,保障结成各种社会组织的权利,保障人身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秘密,保障因维护劳动群众利益或进行科学活动或进行民族解放斗争而受迫害的外国公民有居留权。
同时,新宪法责成苏联一切公民履行下列重要义务;遵守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忠实地履行社会义务,尊重社会主义公共生活规则,维护和巩同社会主义公有制,保卫社会主义祖国。
“保卫祖国是每个苏联公民的神圣职责。”
关于公民组成各种团体的权利,有一条宪法条文说:
“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阶层中最积极最觉悟的公民,则结
成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即劳动者为巩同和发展社会主
义制度而斗争的先锋队,劳动者的所有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
的领导核心。”
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一致赞同和批准了苏联新宪法草案。
这样,苏维埃国家就有了新的宪法——社会主义和工农民主取得胜利的宪法。
这样,宪法就明文记载了一件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事实,即苏联已进入新的建设时期.进入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并逐渐过渡到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为社会生活准则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时期。
四 布哈林派--托洛茨基派特务、暗害分子和叛国者余孽的被消灭;
苏联最高苏维埃选举的准务;党的扩大;
党内民主的方针;苏联最高苏维埃的选举
1937年,发现了属于布哈林派托洛茨基派匪帮的一群恶棍的新材料。对皮达可夫、拉犹克等人案件的审判,对图哈切夫斯基、亚基尔等人案件的审判。以及对布哈林、李可夫、克列斯廷斯基.罗晋哥里茨等人案件的审判,都表明布哈林派和托洛茨基派早已结成一个与人民为敌的共同匪帮,即所谓“右倾分子一-托洛茨基派联盟”。
审判表明,这些人类渣滓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最初几天起,就已和人民公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勾结起来阴谋反对列宁,反对党,反对苏维埃国家。在1918年初进行破坏布列斯特和约的挑衅尝试,在1918年春阴谋反对列宁,勾结“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图谋逮捕和杀害列宁、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在1918年夏恶毒地向列宁开枪,使列宁受伤;在1918年夏发动了“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叛乱;在1921年为了从内部动摇和推翻列宁的领导而故意使党内意见分歧尖锐化;在列宁患病时和列宁逝世后企图
推翻党的领导,出卖国家机密,向外国间谍机关提供情报;凶杀基洛夫;三:进行暗害.破坏和爆炸;凶杀明仁斯基、古比雪夫和高尔基,——所有这些以及诸如此类的罪行,二十年来原来都是在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及其走狗的参加或领导下,遵照外国资产阶级间谍机关的指示干出来的。
审判表明,托洛茨基派一-布哈林派恶棍们遵照他们的主子外国资产阶级间谍机关的旨意,企图破坏党和苏维埃国家,破坏国防,帮助外国进行武装干涉,准备使红军遭受失败,让苏联被肢解,把苏联的沿海边区割让给日本,把苏联的白俄罗斯割让给波兰,把苏联的乌克兰割让给德国,消灭工人和集体农庄庄员所获得的成果,在苏联恢复资本生产奴隶制。
这些象虫子一样软弱无力的白卫小丑,俨然以国家主人自居(真可笑),竟以为他们真能把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沿海边区割让和出卖给敌人。
这些白卫虫子忘记了,苏维埃国家的主人是苏联人民,而李可夫、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之流的老爷不过暂时窃据了国家职务,而这个国家是随时都可以把他们从办公室里当作废物扔出去的。
这些微不足道的法西斯分子奴仆忘记了,苏联人民只要动一动指头,就能把他们变成齑粉。
苏联法庭把布哈林派一-托洛茨基派恶棍们判处了死刑。
内务人民委员部执行了这一判决。
苏联人民对消灭布哈林派――托洛茨基派匪帮表示赞许,接着转入当前的任务。
当前的任务就是准备苏联最高苏维埃的选举,并有组织地进行这次选举。
党用全力开展了这次选举的准备工作。党认为苏联新宪法的实施是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转变。党认为这个转变就表现为选举制度完全民主化,从有限制的选举过渡到普遍的选举,从不完全平等的选举过渡到平等的选举,从多级的选举过渡到直接的选举,从公开投票的选举过渡到秘密投票的选举。
在新宪法实施以前,对僧侣、过去的白卫分子、过去的富农以及不从事有益于社会的劳动的人的选举权是有限制的,新宪法取消了对这几类公民的选举权的一切限制,使代表的选举成了普遍的选举。
从前代表的选举是不平等的,因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选举名额不同;现在选举的这种限制已没有必要,一切公民都有平等参加选举的权利。
从前苏维埃政权的中级和高级机关的选举是多级的;现在新宪法规定,各级苏维埃,从村苏维埃和市苏维埃到最高苏维埃,都采用直接选举的办法由公民直接选出。
从前选举苏维埃代表采取公开投票,并按整个名单投票,现在选举代表则应当采用无记名投票,并按选区提出的候选人逐个投票而不按整个名单投票。
这是国内政治生活中一个明显的转变。
新选举制度应当是而且确实是提高了群众的政治积极性,加强了群众对苏维埃政权机关的监督.加强了苏维埃政权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为了有充分准备地迎接这个转变。党应当领导这个转变,完全保证自己在即将举行的选举中起领导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各级党组织本身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成为彻底民主的组织,使它们在自己的党内生活中贯彻党章所要求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各级党的机关都按选举产生,使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内充分开展起来,使党组织对党员群众完全负责,并使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1937年2月底,日丹诺夫同志在中央全会上就各级党组织作好准备以迎接苏联最高苏维埃选举的问题作了报告,其中指出,许多党组织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往往违背党章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用委派代替选举,用按整个名单投票代替按候选人逐个投票,用公开投票代替秘密投票等等。显然,采用这种做法的组织不可能在最高苏维埃选举中完成自己的任务。目此,必须首先消除党组织中这种反民主的做法,并在扩大民主的基础上改造党的工作。
因此.中央全会听取了日丹诺夫同志的报告后决定:
(一)在无条件实现和彻底实现党章所规定的党内民主原则的基础上改造党的工作。
(二)取消委派党委员会委员的做法,根据党章恢复各级组织领导机关按选举产生的制度。
(三)禁止在选举党机关时按整个名单投票,而要按候选人逐个投票,同时保证一切党员都有不选候选人和批评候选人的充分权利。
(四)党机关的选举采用秘密(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五)各级组织都进行党机关(从基层组织的委员会起直到边区委员会、州委员会和民族共和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止)的选举,最迟到5月20日结束。
(六)各级组织必须严格尊守党章所规定的党机关的选举期限,基层组织的党机关选举一年一次;区组织和市组织的一年一次;州组织、边区组织和共和国组织的一年半一次。
(七)基层组织必须严格遵守在全厂党员大会上选举党委员会的制度,不得以代表会议代替全厂党员大会。
(八)取消目前许多基层组织所通行的那种实际上是废止全体党员大会而代之以车间党员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做法。
这样就开始了党对即将举行的选举的准备。
中央的这一决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揭开了党为选举苏联最高苏维埃而进行的选举运动的序幕。它的意义首先在于它帮助了各级党组织去进行自身的改造,去贯彻开展党内民主的方针,去有充分准备地迎接最高苏维埃选举。
党在开展选举运动时,决定把共产党员和非党群众结成选举同盟的思想作为自已选举政策的中心。于是党就同非党群众结成同盟,同非党群众结成联盟去进行选举,它决定同非党群众一起提出各个选区的共同候选人。这是资产阶级国家选举运动的实践中从来没有和完全不可能有的。而在我国,共产党员和非党群众的同盟却成丁十分自然的现象,因为,在过里已没有了敌对的阶级,在这里各阶层人民道义上政治上的一致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1937年12月7日,党中央发表了告全体选民书。其中说:
“1937年12月12日,苏联劳动者将根据我国社会主义
宪法选举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布尔什维克党同非党工人,
农民、职员、知识分子结成同盟、结成联盟进行选举……布
尔什维克党同非党群众并没有隔开,相反,它同非党群众结成
同盟,结成联盟进行选举,同工人和职员的工会,同共青团和
其他非党的组织和团体结成同盟进行选举。因此,将要提出
的代表候选人对于共产党员和非党群众双方都是共同的,每
个非党的代表也就是共产党员推举的代表,同样,每个党员代
表也就是非党群众推举的代表。”
中央委员会告选民书在结束时向选民发出如下号召;
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号召全体共产党
员和同情者象选举党员候选人那样一致投票选举非党的候选人。
参看《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4分册第467页――468页――译者注
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尝号召全体非党的选民象选举非党的候选人那样一致投票选举党员候选人。
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台号召全体选民在
1937年12月12目那天,都到选举箱前选举联盟院代表和民族院代表。
每个选民都应当行使其选举苏维埃国家最高机关代表的光荣权利。
每个积极公民都应当把促进所有一切选民参加最高苏维埃选举当作自己的公民职责,
1937年12月12日应当成为苏联各族劳动者团结在列宁、斯大林胜利旗帜周围的伟大节日。”
1937年12月11日,即在选举前夕,斯大林同志在他被提名的选区发表演说,他在演说中讲到人民的使者,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应当是怎样的活动家时说:
“选民,人民,应当要求自己的代表始终胜任自己的任务;
要求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不堕落为政治上的庸人;要求他们
始终不愧为列宁式的政治活动家;要求他们成为象列宁那样
时明朗和确定的活动家;要求他们象列宁那样在战斗中无所
畏惧和对人民的敌人毫不留情;要求他们在事情开始复杂化
在地平线上出现某种危险的时候,毫不惊慌失措;毫无任何类
似惊慌失措的现象,要求他们也象列宁那样没有任何类似惊
慌失措的迹象;要求他们在解决复杂问题、需要生面地确定方
针、全面地考虑事情的正反方面的时候,也能够象列宁那样英
明和从容;要求他们也象列宁那样诚实和正直,要求他们象列
宁那样热爱自己的人民。”
12月12日,举行了苏联最高苏维埃选举。选举是在巨大的热潮中进行的。这不是平常的选举,而是伟大的节日,是苏联人民的盛典.是苏联各族人民伟大友谊的显示。
在九千四百万选民中,参加这次选举的有九千一百余万人,即占选民总数百分之九十六点八。其中有八千九百八十四万四千人,即百分之九十八点六的选民,都投票选举共产党员和非党群众的同盟提出的候选人。只有六十三万二千人,即不到百分之一的选民,投票反对共产党员和非党群众的同盟所提出的候选人。共产党员和非党群众的同盟所提出的候选人,无一例外地全部当选。
这样,九千万人用一致的投票证实了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
这是共产党员和非党群众的同盟获得的辉煌胜利。
这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光辉胜利。
莫洛托夫同志在纪念十月革命二十周年的有历史意义的演说中所说的苏联人民道义上政治上的一致,在这里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结束语
对布尔什维克党所经过的历史道路可以作出什么样的基本总结呢?
联共(布)的历史教导我们的是什么呢?
(一)首先,党的历史教导说,没有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没有一个消除了机会主义、对妥协主义者和投降主义者毫不调和,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政权采取革命态度的党,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专政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党的历史教导说,把无产阶级弄到没有这样一个党,就是把它弄到没有革命的领导,而把它弄到没有革命的领导,就是使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遭到失败。
党的历史教导说,能够成为这样的党的,决不是通常那种西欧类型的社会民主党,那种在国内和平条件下薰陶出来、被机会主义分子牵着走.幻想“和平改良”而害怕社会革命的党。
党的历史教导说,能够成为这样的党的,只能是新型的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主张社会革命的党,能够训练无产阶级去同资产阶级决战并组织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的党。
这样的党在苏联就是布尔什维克党。
斯大林同志说:“在革命前的时期,在比较和平发展的时期,第二国际各党是工人运动中的统治力量,议会斗争形式是基本的斗争形式,——在这种条件下。党没有而且不可能有它后来在公开的革命搏斗的条件下所具有的那种重大的和决定的意义。考茨基在第二国际遭受攻击时替它辩护说:第二国际各党是和平的工具,不是战争的工具,正因为如此,它们在战争时期,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发动时期,就没有力量采取什么重大措施。这是完全对的。但是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第二国际各党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不适用的,它们不是引导工人去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的战斗的党,而是迁就议会选举和议会斗争的选举机关。正因为如此,在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统治的时期,无产阶级的基本政治组织并不是党,而是议会党团。大家知道,事实上党在这个时期只是议会党团的附属品和服役者。几乎用不着证明,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这样的党的领导下,是谈不到训练无产阶级去进行革命的。
可是,新时期一到来,情形就根本改变了。新时期是公开的阶级冲突的时期,是无产阶级革命发动的时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是直接准备力量去推翻帝国主义而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期。这个时期在无产阶级面前提出种种新的任务,要按新的革命规范去改造党的全部工作,要用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精神去教育工人,要准备后备军并使他们跟上来,要和邻国的无产者结成联盟,要同殖民地和附属地的解放运动建立巩固的联系,如此等等。如果以为这些新任务可以用那些在议会制度的和平条件下教育出来的旧社会民主党的力量来解决,那就是使自己陷于绝望的境地,遭到必不可免的失败。肩负着这样的任务而仍然以旧的党为领导,那就是完全解除武装。几乎用不着证明,无产阶级是不能容忍这种情形的。
因此。必须有新的党,战斗的党,革命的党。这个党要有充分的勇气,能够引导无产者去夺取政权。这个党要有充分的经验,能认清革命环境的复杂条件,这个党要有充分的机智,能够绕过横在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暗礁。
没有这样的党,就休想推翻帝国主义,就休想争得无产阶级专政。这样新的党就是列宁主义的党。”(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俄文第10版笫62—65页)
(二)其次,党的历史教导说,工人阶级的党如果不掌握工人运动的先进理论,不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就当不了本阶级的领导者,就当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力量,就在于它使党能判明局势,了解周围事变的内在联系,预察事变的进程,不但洞察事变在目前怎样发展和向何处发展,而且洞察事变在将来怎样发展和向何处发展。
只有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党,才能信心百倍地前进,并引导工人阶级前进。
相反,没有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党,却不得不徘徊摸索,对自己的行动失去信心,没有能力引导工人所级前进。
有人也许以为,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且要做到用心熟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中的某些结论和原理,学会及时引证这些结论和原理,就算不错了。他们是指望把熟读的结论和原理用于各种环境,用于实际生活的一切场合。但这样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完全不正确的。决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看成是教条汇编、看成是教条问答、看成是信条。而把马克思主义者本身看成咬文嚼字的人和书呆子。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关于工人运动的科学,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它既是一种科学,就不会也不可能停留不前,而会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显然它会在发展的
见(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笫74—76页) 译者注
进程中不能不用新的经验和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它的某些原理和结论不能不随着时问的推移而改变,不能不用适合于新的历史条件的新结论和新原理来代替。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决不是说要熟读它的一切公式和结论,抱住这些公式和结论的每一个字句不放。要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首先必须学会把它的字句和实质区别开来。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说要领会这个理论的实质,学会在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各种条件下运用这个理论来解决革命运动的实际问题。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说要善于用革命运动的新经验来丰富这个理论,善于用新原理和新结论来丰富这个理论,善于发展和推进这个理论.不怕根据这个理论的实质去用适合于新的历史形势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来代替它的某些已经陈旧的原理和结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在俄国第二次革命(1917年2月)以前,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议会制民主共和国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对社会最适宜的政治组织形式。固然,马克思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曾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最适宜的形式不是议会制共和国,而是巴黎公社式的政治组织。但可惜马克思的这一指示没有在著作里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于是就被人遗忘了。此外,恩格斯在1891年对爱尔福特纲领草案的批判中所作的权威性声明,即“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也无容置疑地表明马克思主义者继续认为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形式。恩格斯的这个原理后来成了所有马克思主义者——包括列宁在内——奉行的准则。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第274页――译者注
但是,俄国1905年的革命,特别是1917年2月的革命,提出了工农代表苏维埃,即一个社会的新的政治组织形式。列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根据他对俄国两次革命经验的研究,得出结论说,无产阶级专政最好的政治形式不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国,而是苏维埃共和国。根据这一点,列宁在1917年4月,即在从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提出了成立苏维埃共和国作为无产阶级专政最好的政治形式的口号。当时各国机会主义者都抱住议会制共和国不放,责备列宁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破坏了民主。但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是列宁,而不是机会主义者,因为列宁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新的经验丰富了这个理论,而机会主义者则把这个理论向后拉,把它的一个原理变成了教条。
如果列宁为马克思主义的字句所束缚,不敢用苏维埃共和国这一适合新的历史形势的新原理来代替恩格斯所表述的马克思主义的旧原理。那末党、我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会是什么情况呢?党就会在黑暗中徘徊,苏维埃就会瓦解,我们就不舍有苏维埃政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无产阶级就会遭到失败,无产阶级的敌人就会获得胜利。
恩格斯和马克思在研究帝国主义以前的资本主义时得出结论说,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它只有在一切或大多数文明国家同时举行进攻的条件下才能获得胜利。这是在十九世纪中叶说的。这个结论后来成了所有马克思主义者奉行的准则。但是,到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以前的资本主义已经转变成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上升的资本主义已经变成垂死的资本主义。列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根据他对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研究,得出结论说,恩格斯和马克思的旧公式已不适合于新的历史形势,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
当时各国机会主义者都抱住恩格斯和马克思的旧公式不放,责备列宁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但掌握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是列宁,而不是机会主义者,因为列宁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新的经验丰富了这个理论,而机会主义者则把这个理论向后拉,把它变成木乃伊。
如果列宁为马克思主义的字句所束缚,如果他在理论上没有足够的勇气抛开马克思主义的旧结论,而代之以关于社会主义能够在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这一适合于新的历史形势的新结论,那末党、我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会是什么情况呢?党就会在黑暗中徘徊,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失去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开始衰退。无产阶级就会遭到失败,无产阶级的敌人就会获得胜利。
机会主义并不总是意味着直接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或它的某些原理和结论。机会主义有时还表现在企图抱住马克思主义中某些已经过时的原理不放,把它们变成教条,以便阻碍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从而也阻碍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恩格斯逝世后,最伟大的理论家列宁,以及继列宁之后的斯大林和列宁的其他学生,是唯一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新条件下的新经验丰富了这个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者。
正因为列宁和列宁主义者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以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新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获得胜利的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如果布尔什维克党的先进干部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他们没有学会把这个理论看作行动的指南,如果他们没有学会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来丰富这个理论,那末布尔什维克党就不会有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恩格斯在批评那些担负着美国工人运动领导工作的侨居美国的德国马克思主义者时写道:
“德国人一点不懂得把他们的理论变成能推动美目群众的杠杆,他们大部分连自己也不懂得这种埋论,而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它,认为只要把它背得烂熟,就足以应付一切。对他们来说,这是教条,而不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思格斯全集》俄文笫I版第27卷第606页)
列宁批评加米涅夫和某些老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4月,即在革命运动已经向前发展而要求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时候仍抱住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旧公式不放时写道。
“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说,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他们公正地讥笑了只会背诵和简单重复‘公式’的人们,固为‘公式’至多只能指出一般的任务,而这些任务随着历史过程中每个特殊阶段的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必然有所改变。……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 第20卷 第100――101页)
(三)其次,党的历史教导说,如果不打垮那些在工人阶级队伍中进行活动、把工人阶阶的落后阶层推进资产阶级怀抱,从而破坏工人阶级的统一的小资产阶级党派,那末无产阶级革命就不能获褥胜利。
我们党的历史是同各小资产阶级党派——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无政府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作斗争并把它们打垮的历史。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第456页。――译者注
见《列宁选集》第2版 第3卷第24――26页。――译者注
不战胜这些党派.不把它们从工人阶级队伍中驱逐出击,就不能达到工人阶级的统一,而没有工人阶级的统一,就不能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如果不打垮这些起初主张保存资本主义,到十月革命后又企图恢复资本主义的党派,那就不能保持无产阶级专政,不能战胜外国武装干涉和建成社会主义。
一切为了欺骗人民而自称“革命”的和“礼会主义”的党派的小资产阶级党派——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无政府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早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就已经成了反革命的政党,后来又变成了外国资产阶级间谍机关的代理人,变成了一帮特务、暗害分子、破坏分子、凶手和叛国者,这决不是偶然的。
列宁说,“在社会革命时代,只有依靠最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同其他一切党派进行无情的斗争,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团结。”(《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26卷第50页)
(四)其次,党的历史教导说,工人阶级的党不同自己队伍中的机会主义者作不调和的斗争,不打垮自己队伍中的投降主义者,就不能保持自己队伍的统一和纪律,就担当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就担当不了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建设者。
我们党内生活发展的历史,是同党内机会主义集团——“经济派”、孟什维克、托洛茨基派、布哈林派和民族主义倾向分子作斗争并把他们打垮的历史。
党的历史教导说,所有这些投降主义集团实质上都是孟什维克主义在我们党内的代理人,是孟什维克主义的仆从,是孟什维克主义的继续。它们也同孟什维克主义一样,起着在工人阶级中和党内传播资产阶级影响的作用。因此,消灭党内这些集团的斗争,就是消灭
孟什维主义的斗争的继续。
见《列宁全集》 第31卷第472页。――译者注
如果不打败“经济派”和孟什维克,我们就不能把党建立起来并引导工人阶级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如果不打败托洛茨基派和布哈林派,我们就不能为建成社会主义准备好必要的条件。
如果不打败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倾向分子,我们就不能用国际主义精神来教育人民,就不能保住苏联各族人民伟大友谊的旗帜,就不能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起来。
也许有人以为,布尔什维克用了过多的时间去同党内机会主义分子作斗争,过高估计了党内机会主义分子的作用。但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决不能容忍自己队伍中有机会主义,正如不能容忍健全的机体上有脓疮一样。党是工人阶级的领导部队,是它的先头堡垒,是它的战斗司令部。在工人阶级的领导司令部中,决不能容许信念不坚定者、机台主义者、投降主义者和有叛徒立足的余地。在自己的司令部中、在自己的堡垒中有投降主义者和叛徒而同资产阶级作殊死斗争,就会陷于腹背受击的地位。不难理解,这样的斗争只会遭到失败的结局。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为要达到胜利,首先必须在工人阶级的党内,在工人所有的领导司令部内,在工人阶级的先头堡垒内,把投降主义者、逃兵、工贼和叛徒清除出去。
托洛茨基派、布哈林派和民族主义倾向分子反对列宁反对党,遭到了与孟什维克党和社会革命党同样的结局,即变成了法西斯间谍机关的代理人。变成了特务、暗害分子、凶手、破坏分子和叛国者,这决不是偶然的。
列宁说。“在自己的队伍里,有改良主义者,有孟什维克,就不能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取得胜利,就不能捍卫住无产阶级革命。这在原则上是很明显的。这是已经由俄国和匈牙利的经验具体证实了的。……在俄国……曾经有很多次处于困难的境地。当时如果让孟什维克、改良主义者、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留存我们党内……那么苏维埃制度就一定会被推翻的。”
(《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25卷第462――463
页)
斯大林同志说:“如果说我们党已经建立了自己内部的统一和自己队伍的空前的团结,那末这首先是因为它及时清洗了机会主义的肮脏东西。从党内驱逐了取消派和孟什维克,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和巩固的道路就是把机会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社会帝国主义者和社会沙文主义者、社会爱国主义者和社会和平主义者从党内清洗出去的道路。党是靠清洗自己队
伍中的机会主义分于而巩固起来的……(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俄文第10版第72页)
(五)其次,党的历史教导说,如果党陶醉于胜利而开始骄傲起来,如果它不再注意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如果它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害怕公开地老实地及时地改正这些错误,那它就当不了工人阶级的领导者。
如果党不害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如果它不掩盖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如果它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来教导和教育干部,如果它善于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那它就会是不可战胜的。
如果党隐瞒自己的错误,掩饰老大难的问题,用虚假的表面上的一切满意来掩盖自己的缺点,不能容忍批评和自我批评浸透自满情绪,一味妄自尊大,躺倒在功劳簿上,那它就会遭到灭亡。
列宁说;“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
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耐心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这就是党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才是教育和训练阶级,以至于群众。”(《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25卷第200页)
又说:
“过去一切灭亡了的革命政党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它们骄傲自大,不善于看到自己力量的所在,怕说出自己的弱点。而我们是不会灭亡的。因为我们不怕说出自己的弱点,并且能够学会克服弱点.”
(《列宁选集》俄文第3版第27卷第260—261页)
(六)最后,党的历史教导说,工人阶级的党如果不同群众保持广泛的联系,不经常巩同这种联系,不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疾苦,没有不仅教导群众而且向群众学习的决心,那它就不能成为能为领导千百万工人阶级群众和全体劳动群众的真正群众性的党。
如果党善于象列宁所说那样“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首先是同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但同样也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联系、接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那它就会是不可战胜的。”
(〈〈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25卷第174页)
如果党在自己的党的狭小圈子里闭关有守.如果它脱离群众,如果它蒙上了官僚主义的灰尘,那它就会遭到灭亡。
斯大林同志说:“当布尔什维克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时,他们将是不可战胜的,——这可以认为是一个规律。相反地,布尔什维克只要一脱离群众和失去同群众的联系,只要染上官僚主义的毛病,他们就会丧失任何力量,而变成空架子。
见〈〈列宁选集》第2版第4卷第213页――译者注
见〈〈列宁全集》第33卷第275页――译者注
见〈〈列宁选集》第2版第4卷第182页―― 译者注
在古代希腊人的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英雄名叫安泰,据神话说,他是海神波赛东和地神盖娅的儿子。他对生育,抚养和教导他成人的母亲是非常依恋的。没有哪一个英雄能同这个安泰抗衡。大家公认他是无敌的英雄。他的力量存什么地方呢?他的力量就在于,每当他同敌人决斗而遇到困难时,便往地上一靠,就是说,往生育和抚养他成人的母亲身上一靠。就取得了新的力量。可是他毕竟有一个弱点,就是怕别人用什么方法使他离开地而。敌人注意到他的这个弱点,于是时刻暗中窥伺他。后来有一个敌人利用了他的弱点,就战胜了他。这个敌人名叫海格立斯。可是,他是怎样战胜安泰的呢?原来这个敌人使安泰离开了地面.把他举到空中,使他无法再靠近地面,这样就在空中把他扼死了。
我认为,布尔什维克很象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安泰。布尔什维克也同安泰一样,其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即同那生育、抚养和教导他们成人的群众保持联系。只要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同人民保持联系,他们就有一切把握,始终是不可战胜的。
这就是布尔什维克领导不可战胜的关键。”(斯大林《论党的工作缺点》)
以上就是布尔什维克党所经过的历史道路的基本教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