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两次“挽救”《李自成》
于继增
1966年7月中旬,由于毛泽东的亲自出面保护,才使得作家姚雪垠免遭劫难;后来又是他的一次重要批示。挽救了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夭折的命运。
姚雪垠给毛主席寄去《李自成》
1957年姚雪垠被错划为“极右分子”,下放到武汉郊区的东湖农场劳动改造。《李自成》第一卷1963年秋天出版后,在当时引起了两种不同的反应:称赞者说它是“一部结构宏伟、规模浩大的歌顿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贬斥者说它“歪曲农民革命和农民革命领袖”,歌颂牛金星是“歌颂姚雪垠自己”。甚至还有人联系他的“右派”问题加以批判。
姚雪垠对那种上纲上线的非正常化批评很不服气。他大胆地想到了一向关注文化艺术的毛主席,很想请他看看这部书,便把《李自成》给毛主席寄去了。毛主席不仅收到了,而且还认真阅读了,并对小说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革”爆发,《李自成》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造反派还给武汉市委贴大字报。“控诉”市委曾经压制过他们批判《李自成》的文章,保护姚雪垠这面“黑旗”。然而令姚雪垠奇怪的是,造反派到他家来了几次.却没动手抄家.他本人也没被拉出去游街示众。
原来,1966年7月的一天,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在武汉东湖宾馆,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他突然对坐在后排的中南局代理书记、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中央文革”副组长王任重说:“我想起了一件事情,要你去办!你们湖北作家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分上、下两册,上册已看过了,写得不错。你赶快通知武汉市委,要对姚雪垠加以保护,让他把书写完。” 这样,姚雪垠才躲过一劫。
毛主席病中批示再次保护姚雪垠
那时,毛主席的保护虽然使姚雪垠躲过了抄家和皮肉之苦,但写作已是十分困难了,姚雪垠1970年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后来他听说了“文革”初期毛泽东曾出面保护他的事,于是抱着一线希望给中共武汉市委写了一封信,请求贯彻毛主席的指示,继续让他写作《李自成》。
1972年春天,姚雪垠接到了武汉市委召见他的通知。市委一位负责同志向他表示,为了落实毛主席的指示.让他立即先从“五七”干校回来创作《李自成》,手续暂不必办,何时正式回来,另外再通知。从此姚雪垠专心写作《李自成》第二卷。湖北省图书馆也接到有关指示,给他查阅资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973年3月。姚雪垠正式调回市文化局“创评室”,市委宣传部明确要求,不要让姚雪垠搞杂事,专门创作《李自成》。1975年的国庆前夕,姚雪垠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李自成》第二卷初稿,他一边修改,一边开始写第三卷。可是当时的政治运动所造成的纷乱环境,使他不得不再次停笔。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当年出版《李自成》第一卷的中国青年出版社责任编辑江晓天此时正好到武汉出差,来看望姚雪垠。他得知写作面临的不利情况后说:“我建议你直接给毛主席写信,请求毛主席对你的支持。”姚雪垠考虑再三,决定孤注一掷。给毛主席写信!
毛主席看到了邓小平转来的姚雪垠给他的信,并在胡乔木转信的报告上作了批示: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至五卷。这时的毛泽东已病了很久,但他仍然关注着姚雪垠和他的《李自成》。
稿费设立了长篇历史小说奖
毛泽东同意姚雪垠写书的“最高指示”传遍政治局,“舆论总管”姚文元不得不迅速批转。中央有关部门为改善姚雪垠的写作条件,于1975年底将他从武汉调到北京,开始进入他人生旅程和文学道路的冲刺阶段。就在他潜心修改《李自成》第二卷的过程中,毛主席于1976年9月9日逝世,姚雪垠悲痛万分,愈加感到肩上的责任。这部写了16年的第二卷终于在 1977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之后他又继续创作了第三至第五卷。1999年,姚雪垠殚精竭虑用了42年创作的这部5卷本,300多万字、包括 300多个人物的鸿篇巨著,终于全部写完和出齐。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长篇历史小说。
1999年4月2日,89岁的姚雪垠因病去世。遵照他的遗愿,其家人将《李自成》的全部稿费设立了长篇历史小说奖。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