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毛泽东的争论持久不衰
千重山 2008-03-23
.
本文想从理论上探讨为什么会引起对毛泽东争论的缘由,因为自毛泽东去世后,对毛泽东的争论一直不断,这种争论不仅存在于中国,而且存在于世界;不仅存在于当代,而且还将存在于未来;不仅存在于上层社会,而且存在于下层社会;不仅存在于网络媒体,而且存在于街谈巷议。
.
这种现象恐怕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在世界众多领袖人物中,很少有对毛泽东这样持久争论的,我们看到对毛泽东这样的争论,正在走向截然相反的两派,一派属于是褒奖派,一派属于贬低派,且这两派没有丝毫共同之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对毛泽东的争论不仅在于去世后,自从毛泽东参加革命后,对毛泽东的争论就已经开始,在建党的问题上,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在抗日战争的速胜论和亡国论上,在解放战争的战略方针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争论就一直停止过,甚至是非常剧烈的。
.
第一次较大的争论发生在五次反围剿中,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们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工农红军被迫走向了长征之路,这次争论的结果是毛泽东的革命之路战胜了苏联的革命之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之路战胜了首先夺取城市取得革命胜利之路。
.
在这场争论中,毛泽东始终处于绝对少数,真正能够支持毛泽东思想的在党内党外都处于少数,只有当红军被迫走向长征时候,广大红军干部才认识到毛泽东思想路线的正确,才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
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很简单,中国革命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而苏联的经验又不适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每个人都在探寻中国革命之路,国民党是如此,共产党也是如此,国民党选择的对人民法西斯之路,共产党选择的共产主义之路,而对如何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在党内又会出现分歧,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苏联之路往往处于上峰,为党内很多人所赞同,毛泽东处于少数甚至孤立就好理解了。
.
由于毛泽东坚韧意志,使毛泽东有机会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并指导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再次面临长征开始前的难题,就是如何去选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理的难题,毛泽东选择的是集体的道路,其他人选择的是大包干的道路,俗话说是两条路线的道路,这种争论最后演变成文革直至毛泽东去世为止才划上句号。
.
这场争论最后以大包干一派的胜利而结束,人民公社瓦解,集体经济解体,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占有主体地位,这次争论和上次有所不同,这次争论的主要人物毛泽东已经去世,无法用得到最后的结论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
但毛泽东去世后,并没有使这样的争论彻底划上休止符,争论正在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着,随着对毛泽东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这样的争论会持续下去,只要中国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这样的争论就会永远继续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