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6年文革结束,到八十年代初的这一阶段,是当代中国的特殊时期。我是1980年进的大学,学机械的,专业全称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在我大学开阔眼界后,先后感受了一些事,始终记忆深刻。
八十年代初的中国,我所知道的是,大飞机正在研制,汽车产业正在换代,通讯卫星正在研制,内燃机车已经换型,船舶工业迅速扩张,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世界水平相差不到二十年,计算机汉字系统和汉化技术处于领先水平,等等,总体是个令人振奋的时期。
在整个第二产业,机械行业代表着工业化时代的基础实力。一个重要的参数,是当时我国的机床总拥有量处于世界前列,是日本的两倍,尽管质量效率相对不高(效率很大程度上属于数字游戏),但显然有了工业生产的强大支柱。
与此同时,在一些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内,通常全都具备了自行研制大型复杂成套机械设备的技术能力,国有企业半自动和全自动的生产作业流水线,全部实现自主设计和自主研制。国家整体上拥有了以企业科研人员和高级技工为核心的研发队伍。
以大连机车厂为例,当年各车间全都拥有自主研发的重要零部件生产流水线,零部件加工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令人兴叹。十年之后,当我再次踏入大连机车厂,发现原有流水线已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几乎是清一色国外进口的三维数控加工中心,内心有种无以名状的惆怅。
后来本人不再从事生产技术,对行业发展状况基本上一无所知了,零星听到的几乎都是支柱型企业纷纷陷入困境的一些消息。今年本人偶尔参观了一家股份制企业,发现本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成套设备,一律是国外进口产品,表面看来确实相当奢华。但说真的,就算今天丢下技术行当了,这类产品也还有把握自己鼓捣。
只可惜在我熟悉的企业内部,队伍技术力量已经全面退化,并且感觉不到那种技术突进的氛围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