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加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于封建社会的内部,它经历了家庭手工业、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三个阶段。十八世纪后半期,西欧、特别是英国发生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占了统治地位之后,才使资本主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o
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英国是“产业革命的祖国”从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中叶一百年间英国的社会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圈地运动的实现对农民进行了强制剥夺,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和好望角的通航,特别是先后战胜葡、西、荷、法等国之后,开辟了国外市场,建立了天字第一号的殖民帝国,.取得了海上霸权加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通过大规摸的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积累了为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须的货币资本;工场手工业的巨大发展为过渡到机器大生产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妆术基础。所有这些,都是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历史前提。所以,英国成了工业革命的摇篮。 、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尤其是不能满足资产阶级追逐高额利润的贪欲:手工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企业,它既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又不能把小生产者完全排挤出去,进行扩大再生产。因此,这种形势推动资产阶级追求生产技术的改革,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产。 i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产业革命的起点。面生产技术的改革又必然引起整个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珍妮纺织机的发明揭开了产业革命的序幕。随着纺织机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大型发动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就是在这种 情况下问世的。要成批地生产纺织机和蒸汽机,就必须发展机器制造业。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又引起了钢铁和煤炭工业的发展。十九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英国各主要工业部门,已经大部分采用机器生产,特别是在纺织工业中,大机器生产占了主要地位。这标志着产业革命已经完成。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农业也发生了革命。因为第一,在产业革命之后,人口大量的向城市集中,对农产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必须改革旧式农业生产力的落后状况才能满足新的需求;第二,在产业革命之后,生产技术提高,使农具改革、甚至使农业全部机械化成为可能;第三,在产业革命之后,有剩余的资本投向农业,促进农业资本主义化。因此农业革命也是产业革命的必然结果。当然,产业革命到此并没有止步。随着工业和农业的革命,也引起了交通工具的革命。因为,工业中心的制造品要送到遥远的消费者的手里,而农村与矿山的原材料、燃料也需要尽快地运到工业中心来,从前的畜力车、马、帆船等运输工具显然是不适合大工业需要了。何况大工业的销售市场是世界性的,它要把东西两半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卷入世界市场之内。这样,铁路、电报、汽船等就应运而生了。所以交通工具的革命,也导源于产业革命,并且是产业革命的内容之一。世界市场的建立,把全世界各国的经济部卷入到资本主义经济游涡中,这又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一步发展。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坐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1
法国的产业革命比英国略迟。它干十九世纪初正式起步,到一八三O年七月革命之后,才得到进一步发展。一八三六年至一八四六年的十年中,纺织工业中机织品的生产额增加了十倍。到一八四八年,蒸汽机由一八二O年的三十九台增加到五千二百一十二台;煤的产量由一八一五年的十一万吨增加到四百万吨;生铁的产量由一八共八年的八十八万吨增加到四百万吨o交通运输业发展更快,在一八三五年只有铁路一百五十公里,到了一八四七年就增加到一干八百三十二公里,十二年内增加了十二倍。这段时间法国大工业的发展仅次于英国。但小生产在它整个国民经济中仍然占绝对优势。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6页。
德国的产业革命比法国起步更迟,原因是国内封建割据的长期存在,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在英法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在工、农业中也逐渐发展起来。到一八三四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才促进了产业革命的大发展。一八三七工蒸汽机由一八二六年的五十八台发展到三百二十八台o一八四四年棉织品和生铁产量比一八三六年大约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比较引入注目的。一八三五年只有六公里铁路。十年之后就达到二千余公里。德国的产业革命虽比法国迟二三十年,第一条铁路的修筑却几乎与法国同时。并且延长的速度比法国更快o但就全国来说,除莱茵河地区外,仍然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
欧洲大陆其他各国,如比利时、瑞士、西班牙等国以及远离欧洲的美国,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也都有了显著的发展。
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得到巨大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它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充分暴露出来。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更加明朗化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变革,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起来,而生产关系却变得越来越狭小,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入的手中。如果说,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间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还不很明显的话,那么,到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一八二五年英国第一次爆发了全国性的经济危机,从此每隔十年左右就要重复一次。而一八三六年的经济危机涉及到了英美两国。一八四七年的经济危机更带有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的性质o在经济危机期间,产品过剩,商业停顿,工厂倒闭,信用危机,大量产品被销毁。便整个社会犹如发生了一场“瘟疫”。经济危机虽是由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的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直接引起的。但归根结底是社会化的生产和私人占有间矛盾的反映。它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说明资产阶级已经不能继续驾驭现代生产力了。
产业革命创造了大工业资产阶级,同时创造了人数远远超过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产业革命的最重要的产物是英国无产阶级o”产业革命“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由于机器的使用,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大了,工人家庭的全体成员都被抛入劳动市场,终身依附于机器,更加深了资本家对无产者的剥削和奴役。机器的便用还使成批的小生产者和个体农民纷纷破产。加入到雇佣劳动大军的队伍,从而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随着大工业中心的出现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为工入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增强了工入队伍的团结。现代化的机器大生产,养成了工人阶级高度的组织性加纪律性。于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的基础上展开了。“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所有这些,为无产阶级认识资本主义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可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创造了社会条件。
1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96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3页。
二 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对孪生子,也是利益根本对立的一对天生仇敌。这种对立的基础就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资本家凭借占有的生产资料,贪得无厌地剥削工人;工人由于一无所有,为了活命,只得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到资本家的工厂里去做工。资本家用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罚款、抬高物价等办法极其残酷、极其狡猾地榨取工人的血汗,只要工人身上还有一点油水,他们便绝不放过,把无产阶级推向日益贫困的深渊。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写成的剥削史。马克思尖锐地指出: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因此,在无产阶级面前只有两条道路:“或者斗争,或者饿死”。除此以外,没有别的道路可走。
无产阶级从诞生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种斗争经历了自发阶段到自觉阶段的飞跃。在自发斗争阶段无产阶级还不成熟,他们并不了解自己受痛苦的根本原因,不了解为什么那样辛勤地劳动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养活不了家小。当时,工人们误认为给他们带来贫穷和痛苦的是折磨他们的机器,以为没有了机器他们就不会到工厂里受罪了。于是就起来破坏机器,甚至烧掉工厂。在英国发生了所谓“鲁德运动”①,到了十九世纪初期,在法国、德国也发生了类似的运动。虽然这种斗争形式既不能阻止资本家采用机器,更不能改变工人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但它是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经阶段,它对提高无产阶级的觉悟,却起了一定的作用。正如后来列宁所指出的: “这是工人运动最初的、开始的形式,而这种形式也是必要的,因为对资本家的憎恨心情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促使工人产生自卫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29页。
2纳。鲁德,据传说是十八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英国破坏机器运动的领袖,后人就把破坏
机器的运动,统称为“鲁德运动”。
要求的第一个推动力。”
事实教育了工人,使他们懂得自己受苦的根源并不在于机器。而是那些拥有机器的资本家。于是他们便向资本家直接开火,要求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改善劳动条件,驱逐蛮横的工头等。但是,资本家所关心的只是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根本不理睬工人的要求。因此,工人们便采取罢工斗争来迫使资本家答应他们的要求。斗争开始时,只是由少数工人和个别资本家斗,而斗争常常遭到失败。以后,他们懂得了应该联合全厂的工人同资本家斗。虽然斗争也有失败,但全体工人的罢工会给资本家造成巨大的损失,使资本家不得不向工人作些让步。这就使工人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使他们懂得,不仅一个厂的工人要联合,而且全体工人阶级都要联合起来和资本家阶级进行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斗争往往是曲折反复的,当工人运动高涨时,争得的某些暂时利益,事后不久又被资本家夺了回去。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各国反动政府也颁布了禁止罢工、结社、集会等法律来压制工人的斗争。因此,无产阶级又进一步把斗争提高到要求修改反动法律、争取八小时劳动制、罢工、集会等合法权利上了,在工人斗争的压力下,英国政府于一八二四年被迫宣布取消禁止结社的法律。
斗争还使工人懂得,没有一个工人的组织来领导斗争,罢工也很难取胜。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和各行业的职工会就逐渐成立起来了。
1列宁:《社会民主党纲草案及其说明》,《列宁全集》第2卷,第86页。
组织工会和罢工运动同破坏机器的斗争相比较,是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但是,一般来说,还局限于争取提高工资的经济斗争,只不过是争取改善一下被剥削的条件而已,根本不可能触动资本主义制度。不过,它对启发工人觉悟、加强工人团结、使工人认识自己的力量,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恩格斯说: “工会及其所组织的罢工,其意义首先在于:它们是工人想消灭竞争的第一次尝试”。“罢工是工人的军事学校,……是工人阶级各个队伍宣告自己参加伟大的工人运动的宣言”。
随着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加深,无产阶级在斗争中逐步地锻炼和成长,认识到没有政治权力就不可能根本改善自己的处境。从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英、法等国的无产阶级开始了独立的政治运动,最著名的有:一八三一年和一八三四年法国里昂的纺织工人起义,一八三六年——一八四八年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一八四四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
一八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法国里昂工人因为资本家拒绝他们增加工资的要求,就提出“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并举行了武装起义。经过三天浴血奋战,控制了整个里昂市。起义的领导机关在告市民书中宣布: “里昂将成立普选的初级代表大会,听取本省人民的要求,同时并将组织一个新的公民保安团。”后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被反动政府镇压下去了。但在法国历史上却开创了无产阶级公开的、大规模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武装起义形式。
1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506—507页、512页。
国际共运史18-26页
一八三四年四月九日,为了反对政府禁止工人集会、结社的反动法令,为了营救被捕的罢工领袖,里昂工人再次举行了武装起义。工人们提出了争取民主共和国的要求,使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起义的工人们同反动军警进行了六天血战,又被镇压下去。
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开始居于社会斗争的前列,标志着法国工人运动已开始走上独立的政治运动。所以马克思说:“里昂的工人们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可是事实上他们却是社会主义的战士。"①
继里昂工人起义之后,英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宪章运动的发生与一八三六年的经济危机有关,而直接的政治原因则是一八三二年的议会改革运动。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英国众议院的代表却是在旧的选举制度的基础上选出的。依据旧的选举制度,很多大城市在议会里没有代表或者代表很少,而很多荒凉的村落和小城市反而有很多代表。英国工人积极参加了这一运动。在群众压力下,议会于一八三二年实行选举制度的改革,对工业资产阶级作了有限的让步。这是工业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之间的妥协。在这次议会改革运动中,产业工人和手工业者起了主力军的作用,可是他们却没有得到选举权,资产阶级反而利用议会权力,把失业工人送到残酷虐待穷人的“劳动院"去,因而激起了广大工人群众的愤怒,他们决定用自己的独立行动来争取政治权利。一八三六年六月,一部分产业工人和手工业者在伦敦创立了
① 马克思:《评“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86页。
“伦敦工人协会”,号召工人起来争取普选权。一八三七年提出了争取普选权的纲领,即《人民宪章》。宪章提出六点要求:(1)凡年满二十一岁的成年男子都有选举权;(2)选举采取秘密投票方式;(3)重新划分选区,保证各选区一律平等;(4)取消候选人财产资格的限制;(5)议会每年改选;(6) 议会议员支薪。一八三八年五月,这个文件正式公布,号召人民签名,从此开始了著名的宪章运动,这是一次以争取实现普选权为中心内容,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群众性革命政治运动。宪章运动持续十多年,经历了三次高潮,其规模之大,参加的人数之多,政治目的之鲜明,在英国工人运动史上都是罕见的。在运动中,有的地方举行了示威游行、武装起义;有的地方提出建立共和国的要求。工人协会实际上变成了独立的工人政党。
宪章运动虽然由于反动势力的镇压,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不够成熟以及领导人的动摇而失败了,但英国无产阶级在这次运动中却用自己的斗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它是英国无产阶级第一次独立的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直接反对资产阶级政权的斗争,在斗争中建立起了第一个独立的工人政党。所以列宁称它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①
在英国宪章运动期间,德国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也爆发了反对工厂主的武装起义。西里西亚是德国麻织工业的中心,纺织工人遭受着资本家和地主的双重压迫。四十年代初,资本家为了同英国竞争,拼命压低工人工资,使工人终日劳苦,不得温饱。工人们恨透了资本家,把他们称为“榨尽穷人血汗”和“剥掉穷人
1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列宁全集》第29卷,第276页。
最后一件衬衣”的吃人野兽,并编成歌谣,到处传唱。一八四四年,织工要求增加工资,工场主不但拒绝,而且还无理开除工人代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纺织工人于六月四日开始举行武装起义。起义者捣毁了机器,撕毁了资本家的账本和财产契据,搞掉了私有制的执照,并同反动军队展开搏斗,表现得非常英勇顽强。六日,政府又调来骑兵和炮兵,起义才被镇压下去。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却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接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反对私有制社会。所以马克思指出: “西里西亚起义一开始就恰好做到了法国和英国工人在起义结束时才做到的事,那就是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本质。”①
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标志着欧洲工人运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政治上,无产阶级已不再是资产阶级的助手,而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昂首阔步地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觉悟水平上,无产阶级已不单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斗争,开始了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有的还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问题;在斗争形式上,已由早期破坏机器和反对个别资本家的斗争发展到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和武装起义;在组织形式上,已由组织工会发展到初步建立独立的政治组织。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也说明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有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以及由正确的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来领导。因此,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就成了无产阶级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且条件也成熟了。
② 1马克思:《评“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83页。
三 英、法、德社会文化科学的新成就
任何一种新的学说,都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例外。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巧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最伟大代表的学说的直接继续"①。
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除了自然科学中提出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后来的进化论这三大发现以外,在社会科学中产生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这些文化优秀成果的出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条件。正如列宁所指出:马克思主义正“是人类在十九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②
黑格尔(一七七o——一八三一年)出身于德国斯图加特的一个官僚家庭,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他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论体系,系统地阐发了唯心论辩证法。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出现之前,就有一种永恒的“宇宙精神”存在,它是一切事物的源泉。黑格尔称这种“宇宙精神”,为“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他认为这种“绝对精神"不
①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论马克思和恩格斯》,1971年人民出版社版,第47页。
② 同上,第47页。
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处于内在的必然联系和转化发展之中。它运动发展的源泉,就是它本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黑格尔在论证“绝对精神”本身的辩证发展过程中,曾明确地表述了一系列重要的辩证法的规律,如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等。列宁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黑格尔辩证法这个最全面、最富有内容、最深刻的发展学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果。”①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发展学说,是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来源。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八0四——一八七二年)出身于德国巴威利的一个律师的家庭,是德国古典哲学中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他作为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思想代表,通过批判宗教神学和普鲁士官方哲学——黑格尔主义,逐步转向唯物主义。他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在唯心主义长期统治德国之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他认为,自然界是不以人们的思维而客观存在的,在物质以外没有任何独立的精神存在;是物质决定精神,而不是精神决定物质。但是,费尔巴哈在解释自然现象时是唯物主义,而在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时则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所阐述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来源。
亚当·斯密(一七二三——一七九。年)和大卫·李嘉图(一七七二——一八二三年)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他们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代表着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由于他们处在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时期,敢于把经济学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因而在他们的学说中存在着一些合理因素。他们认为,商品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是按照耗费在商品中的劳动的增加或减少而定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反之,利润越高,工资就越低,从而揭露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但是,由于他们的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们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他们不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是什么样的劳动,他没有揭示出工人的无偿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根源;他们把工资和利润的对立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现象,从而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实质。劳动价值论,是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前提。
1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第8页
克劳德·昂利·圣西门(一七六o——一八二五年)、沙利傅立叶(一七七二——一八三七年)、罗伯特·欧文(一七七一--八五八年)是十九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继承了以前空想社会主义的一切好的思想,继承了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一些进步的东西,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到最高阶段,不仅较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有更完备的理论形态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从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在哪些方面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呢?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 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的宝贵材料。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辛辣有力,有的地方可谓一针见血。圣西门把资本主义社会叫做本末倒置的社会。这种社会之所以不合理在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处于最贫困受压迫的地位,而少数“游手好闲者”却过着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支配着社会财富。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祸根,就在于“无政府状态和专横霸道。”傅立叶咒骂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是“复活的奴隶制”, “是人吃人的社会”。他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部分人的幸福是建筑在另一部分人的痛苦、灾难不幸和死亡上。医生希望病人尽量多;律师喜欢家家都打官司;建筑师梦想起大火,烧毁半个城市;玻璃匠梦想下冰雹,打碎所有的玻璃窗。裁缝和皮匠极愿意使大家都得到坏布和不结实的皮子,因为这样衣服和皮鞋就会加速穿坏而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幸福。他认为资本主义已病入膏育,不可救药了。欧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比圣西门和傅立叶又前进了一步。他把私有制度、宗教制度和婚姻制度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三位一体的祸害。他说: “私有制使人变成魔鬼,使全世界变成地狱。”认为它是敌对、欺骗、舞弊、卖淫、贫困、犯罪和痛苦的根源。欧文虽然没有看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性的生产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但已经猜到了文明世界根本缺陷的存在。
第二,他们在对未来社会的描绘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预测和宝贵的见解。例如,圣西门提出了“一切人都应当劳动",用有计划的生产代替生产无政府状态,以及废除国家的思想;傅立叶提出把劳动由谋生的手段变为人们乐生的要素,实行协作制度,组织劳动竞赛;他和欧文都提出了消灭旧的分工和城乡对立的方案,儿童公共教育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还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未来社会应该实行按劳分配的设想。在这方面欧文比圣西门和傅立叶更为彻底,在他设想的劳动公社里,要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允许资本家、私有制和利息等存在。欧文还主张通过合作工厂和合作商店,达到生产和分配的计划性。所以,恩格斯称欧文是“合作工厂和合作商店的创始人”。此外,欧文对先进技术和机器在生产中的作用,也给
予了特别的重视。
第三,他们猜测到若干社会真理。圣西门认为法国大革命就是阶级斗争,不仅是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而且是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恩格斯说, “这在1802年是极为天才的发现”①。当然,圣西门关于划分阶级的标准和方法是错误的。而他关于政治是生产的科学,预言政治将完全为经济所包容,却是非常天才的思想萌芽。在这里,他已接触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傅立叶对资产阶级的两性关系和妇女地位有精辟的见解。他提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他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也有不少辩证法的因素。他认为社会历史有四个发展阶段,有上升线和下降线。恩格斯说这是“傅立叶最伟大的地方”②。傅立叶还指 出一八二五年的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是多血症的危机”。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模模糊糊地猜到的这些真理,无疑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思想萌芽。
但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首先,他们不是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看成是理性和正义的表现,是天才人物的偶然发现。只要天才人物一经诞生,就能使人类免去迷误、斗争和痛苦。正因为这样,他们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力量,而把希望寄托在统治者和剥削者身上。他们天真地向欧洲的君主、英国的女王、法国的拿破仑以
1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0页
2恩格斯:《社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2页
及大银行家、大资本家呼吁,梦想求助于他们的善心和钱袋,用统治者的“恩赐”来实现其理想的社会制度,这只能是空想。其次,他们不承认自己是某一个阶级的代表,而是把自己看成是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所有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他们“并不是想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解放全人类。”。④因此,他们都是以超阶级的救世主的姿态出现的,根本找不到到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最初的理论表现,它在客观上反映了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的愿望。在十九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不很发达。当时,无产阶级还是一个自在的阶级。
这种状况决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能用空想的手段来实现他们的空想的理想。恩格斯说: “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②虽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包含有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但它并不是成熟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并没有揭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历史任务就落到了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身上。
①恩格斯:《反柱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8页。
②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09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