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真实的文革及其历史地位——文革研究的新视域

周承友 · 2009-04-16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真实的文革及其历史地位

——文革研究的新视域

周承友

文革即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初建以后影响深远而最值得关注的第一件大事。认清了文革,才能认清此后的中国。只有全面地界定文革,历史地认识文革的起因和根据,并上升到文革时期所遵循的路线的高度,才能真实而全面地认识文革。那种由文革的对象所界说的文革,其公正性和科学性值得考证。文革和后文革的国内外实践证明:文革是中国1960年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探索和光辉创举。

一、文革的全面界定

什么是文革?如何界定文革?这是认识文革所遇到的首要问题。从实践上讲,文革是指发生在中国1966至1976十年中的一种社会运动;从理论上讲,对文革的界说必须符合文革十年的历史内涵,也就是说,必须符合文革时期关于文革的政策文件精神和文革的实际发展过程。浏览后文革时期的文革界说,它们大都难以完全涵盖文革的历史内涵,有些甚至是对文革的歪曲。

对文革的界定,必须依据文革时期中央关于文革的政策文件和文革的十年实践。1966年中央出台的《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两个文件,被公认为文革发动的标志。同年,中央还出台了《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和《关于农村文化大革命的指示》等。在这四个文件中,《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才是关于文革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文件(下面简称《决定》,其他几个相应地简称《通知》、《规定》、《指示》)。《决定》共十六条,第一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阶段,其中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资产阶级虽然被推翻”,“在当前,我们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指示》的第三条指出:“文化大革命也要纠正干部中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作风,贯彻实行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1967年11月6日为纪念十月革命50周年,经毛主席批准同意,“两报一刊”发表了《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一文。该文从理论上比较完整地概括了文革,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该理论(六条),被公认为文革的指导思想,除其第三条的说法不完善(总当作还产生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看待)以外,它与《通知》和《决定》等文件精神是基本一致的。当然,该理论中还没有点明官僚特权和腐败等官僚主义问题。而反官僚主义却是毛泽东极为重视的。建国后的多次政治运动都突出了整顿官僚主义作风。毛泽东还说过:“有些人当了大官,要维护大官的利益,搞特权,比资本家还厉害。”从文革的实践中看,整顿官僚主义作风也是其中的一个重点。

学习《决定》及其后中央有关于文革的文件,其中不仅有许多关于“破”的方面的规定,而且还有丰富的“立”的方面的内容。再看文革十年的实践,前期以“破”为主,后期以“立”为主。例如:干部(包括在职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知识分子“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工农兵代表参加各级(含高级)领导班子,教育和卫生发展重心下移的改革等等,这些都是“立”的方面的重大举措,都是文革的丰富内涵,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改革的正确方向所在。那种只看到文革的“破”而没有看到文革的“立”的思想,是对文革的歪曲。

综上所述,“文革即文化大革命,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是整顿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和官僚主义作风,改革上层建筑的革命。”可见,文革是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它是“破”与“立”两方面内容的统一。只有科学地界定文革,才能真实地再现文革。

二、文革的起因和根据

文革是如何缘起的?目前已出现多种说法。而历史的真实表明:“文革是此前的形势发展和矛盾演变——旧社会回潮盛行和路线斗争尖锐的必然结果,是国内外反修防修的必然结果”。本文所说的路线斗争,从“社教”和文革的文件中看,主要是指社会主义道路、路线与修正主义(资本主义)道路、路线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只有明确那时社会发展的国内外形势,并且历史地看待那时的社会形势,才能真正明确文革的起因。

文革缘起的主要历史根据是:1960年代初“旧社会回潮”盛行和路线斗争尖锐。这就要从文革前的形势发展和矛盾演变谈起。大家知道,面对三年困难时期,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开始了国民经济调整,到1962年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生活开始好转,之后继续进行调整提高。但在经济调整的五年里,大量的历史文献显示:1961到1962年“单干风”广泛出现(发展到20%-30%的生产队,并且与“退田”、“买卖”、“雇工”相伴随);“翻案风”也兴起;“社教”(“四清”、“五反”)运动证实,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党组织和政权都“烂掉”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家院丫头”充斥文艺舞台,非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潮出现,而宣传工农大众的不多;在国际反修防修的大背景下,实行“三和一少”外交(而不是和平与变革相结合的和平变革外交)。这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各领域的“旧社会回潮”盛行表明,修正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相当广泛,刚刚新生的社会主义面临着生存威胁。这些“旧社会回潮”主要是在LD等为代表的中央一线的领导下出现的,很多事情还是他们所支持的,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体现。而毛泽东对此都有清醒的头脑和历史的透视。因而,毛与LD等一线领导之间必然形成路线分歧。当路线分歧的发展在原有权力体系运行中难以解决时,终于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从而及时地阻止了修正主义和官僚主义在新中国的一次泛滥。

毛泽东与LD等中央一线领导之间的分歧,据可考的历史资料和学界论及在“七千人大会”之前并不明显。但确实存在的一个方面是:1956年刘xx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而1957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斗争,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1957年10月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提出:在整个大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是主要矛盾。从而改变了“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提法。但自此至1965年,毛泽东本人和国家的实际发展中并没有把阶级斗争问题当作主要矛盾抓,也就是说1957-1965年并不存在人们所说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七千人大会”是毛与LD等一线领导之间分歧发展的转折点。在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会”上,刘xx脱离中央起草委员会集体起草的报告而作“口头报告”,刘提出两个“三七开”,怀疑“三面红旗”,毛泽东则提出警惕修正主义等,二者分歧公开明显。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并说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1962年底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再版时,坚持不提无产阶级专政,并在引用列宁语录时竟把列宁五处讲无产阶级专政的内容删掉。由此,再结合是毛泽东最早提出并极为重视纠正经济上的左倾错误,毛泽东提出不要因为重提阶级斗争而干扰经济调整,1962年前后“旧社会回潮”盛行,LD支持分田单干并酝酿让其合法化等等历史事实。完全可以肯定,毛与LD之间的分歧,不仅仅只是认识上的分歧(或原来意义上的“总路线”、“大跃进”等分歧),而确实存在社会主义路线与修正主义路线之间的路线分歧,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认识也不是无中生有。不仅如此,随着“社教”运动的展开,随着“两个文艺批示”而来的文化意识形态论争的加剧,才真正的深化了毛泽东对国内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认识,进一步展示了LD彭陆等人的右倾修正主义思想,从而使毛与LD彭陆等一线领导之间的分歧逐渐升级。至于分歧升级的细节,学界已出现了充分地论述。“社教”运动是文革(“破”的阶段)的预演,因《评<海瑞罢官>》一文出现而加剧和对抗的文化意识形态论争是文革的促成。

文革的缘起也有充分的理论根据。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不断革命思想(参见马克思《1848-19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马恩选集》第2版第1卷第466页),列宁的“新的资产阶级正在从我们的苏维埃的职员中间产生出来”的思想(《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9卷第162页)等,就是文革缘起的马列主义根据。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及其后来重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思想,特别是“中苏论战”(如“九评”)中重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思想,如“九评之三”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复辟,并不一定要通过反革命政变,也不一定要通过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它还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集团的蜕化变质来实现。”这些思想为文革的缘起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社教”运动中提出的“走资派就在共产党内”,到文革初期总结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就为文革运动提供了坚实地指导思想。文革和后文革的国内外实践(如“苏东巨变”)证明: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即在社会主义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形势下阶级斗争才成为主要矛盾,实行继续革命)的思想都是完全正确的,是马列主义发展史上的新开拓。

由此可见,文革的发动,既有坚实的历史根据,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又有充分的理论根据,符合马列主义。它是历史的必然,并且总体上适应了社会前进的需要。

三、文革时期的基本路线

文革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运动,它必定融入社会之中,与整个社会合为一体,共同发展。因而只有抓住文革时期的全局,才能真正认清文革;只有认清了文革时期所遵循的基本路线,才能抓住文革时期的全局。

文革时期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同样只能依据文革时期的中央政策文件和文革的十年实践。在1966年中央关于文革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文件《决定》中,曾单列一条“抓革命、促生产”,并且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为的要使人的思想革命化,因而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要“保证文化大革命和生产两不误”。不仅如此,还把《决定》中的这一条(第十四条)进而扩展成一个独立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规定》的第一条指出:“坚决执行毛主席、党中央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为的促使人的思想革命化,带动生产的发展”。在《关于农村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这个文件中,第一条也是强调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带动生产发展。据此可以肯定,文革时期的基本路线就是:“抓革命、促生产”,它是一条社会主义路线。当然,此后中央还有“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等新提法,可简称为“抓革命、促发展”。但核心还是“抓革命、促生产”。文革十年的实践证明:整个文革时期都是在“抓革命、促生产(或促发展)”的大思路下运行的。

由此可见,只有从“抓革命”和“促生产(或促发展)”两个方面着眼,并把这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认识文革和评价文革。那种把文革独立于社会生产和发展之外而看待文革的作法,是对文革的最大歪曲。

四、文革的发展过程和形式

文革时期的路线贯彻过程,也就是文革的发展过程;只有真实地把握了文革的发展过程,才能证实文革时期的路线。根据文革时期的政策取向及其发展变化,文革的发展过程明显地呈现为两大阶段。

文革的第一个阶段:是整顿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和官僚主义作风阶段,简称“整顿阶段”,时间两年半,即从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下发到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本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夺取走资派和官僚控制的领导权,重组各级各类领导。重要事件有:成立中央等文革领导小组,红卫兵突起并在全国大串联,“四大”,“造反夺权”,“二月抗争”,“三支两军”,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等等。本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放手发动群众,群众运动不断,各地各类党政机关受冲击,打击面过大,因而社会动荡(特定秩序)明显。但因“三支两军”,重要厂矿、干部、人士的特别保护等,社会大局依然稳定。本阶段以“破”为主,主要形式是“大民主”、群众运动,这是“继续革命”的必然,因为至今历史还没有给它提供另外更有效的形式。

文革的第二个阶段:是调整批判改革发展阶段,简称“调批改阶段”,时间八年,即从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闭会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的清除。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决定,文革进入“斗批改”阶段,标志着以“破”为主的文革基本结束,文革进入新阶段,即以“立”为主,“破”与“立”兼顾阶段。从政策取向上,本阶段的历史活动可概括为调整、批判、改革、发展四大方面。调整,就是不断调整各方面及其之间的关系,逐步走上正常状况,包括因批判和改革而来的调整。例如:八届十二中全会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毛泽东制止和纠正一些错误,保护一些党的干部和党外人士,解放恢复一些老干部工作等等,就属于调整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只有周邓主持的调整才算调整,调整也不仅仅是周邓的功劳。批判,包括“革命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进行“一打三反”,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批林批孔,批评“四人帮”,不让其获得党政主要领导权,反击右倾翻案风等等。改革,也是文革的重要方面,比较重要的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干部走“五七”道路参加生产劳动,工农民代表参与高级领导班子,实施“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适应当时的国力和广大民众需要的文教、卫生发展重心下移的改革,开创外交新局面,提出“三个世界”理论等等。这些重大改革的实施中,尽管存在缺点和错误,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其原则却指示了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

调整、批判、改革都最终指向发展。八年中的发展,成绩显著。主要有:(1)工业、农业、交通等方面,文革前并没有多少“大东西”,正是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中国的工业、农业、交通、国防、科技等发展才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基础和实力大大增强,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2)干部廉洁,政治清明,工农大众地位高,社会风气好。(3)科教方面,文革结束时,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尽管质量不高),建立了上千所大专院校和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不存在上不起学和不想读书的情况,广大民众普遍受益,避免了精英教育的严重弊病。也建立了规模庞大、分布领域广泛的科研院所,在当时全球范围内,也只有苏美拥有这样齐全的科研门类配套。(4)人民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斗私批修,批判一切剥削阶级旧思想、旧传统,广大人民的思想觉悟境界空前升华和飞跃。(5)在医疗卫生方面,各县城和公社建立了卫生院,培养了遍布城乡的“赤脚医生”队伍,实行“合作医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创举)。市民实现了免费医疗,农民看病收费低廉。相对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使中国人均平均寿命男人为66岁,女人为69岁,几乎居发展中国家的最高水平。(6)国防和外交方面也取得重大成就。

总体上看,文革后八年的政策落脚点是既批判又发展,经过调整和改革,工作重点逐渐向发展转移,突出地展现了“抓革命、促生产(或促发展)”路线。

五、文革的历史地位

综上所述,文革运动,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应当基本肯定;又犯有阶级斗争扩大化等左倾错误。今天的成就归功于改革开放,文革时期的成就难道不属于文革吗?文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建成和巩固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并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革中,毛泽东敢于认错和纠错。相反,右倾修正主义错误却至今还左右着人们对建国后历史的认识和评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后文革时期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不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上层建筑改革的工农民众化方向,不理解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是导致国内外资本主义复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可见,文革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探索和光辉创举。

二00九年四月十四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shijian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星话大白|越南
  3.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4.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5.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6.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9. 戴雨潇:疑似国家公务人员雇水军散布假信息操纵舆论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10.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